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审美产生道德

审美产生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31 19:40:40

⑴ 人们为什么把对玉的审美比赋予社会道德规范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其实最初只是通过一种拟人化的手法,用人的五种品德来说明一块好的玉石,所具备的特征。

而随着玉石文化渊源留长的发展,人们自然会渐渐对玉石寄托更多的人为的理解和意义。
这是人们对美好事物自然而然的追求,就好像现在把钻石当做爱情永恒的见证一样,其实最本质的原因也就是钻石作为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具有坚不可摧的意义。
人们喜欢一样事物,就自然会根据它的特性赋予它意义,让它变得更加贴合人性,而不仅仅是一件死物。

⑵ 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审美意识超越道德意识:
(1)审美意识不像回道德意识那答样关心现实的存在物,不计较利害。
(2)道德意识有目的性,道德应然,审美意识则是自然而然。
(3)道德意识中有己与人的区别,而审美意识是人与物、人与人相融合的。 审美意识通向自由,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则是自由

⑶ 审美的定义及审美生成的三个条件

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对象的审美沟通,是一个主客体相互生成的过程。审美活动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⑷ 关于审美的事实论据。急!!!!!!!!!!!

在康德对“审美”的研究中,他把审美叫做“鉴赏判断”。“鉴赏判断这个说法是很有意思的。它看到了审美活动和人类其他精神活动,比方说认识活动、道德活动的共同点,那就是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种‘判断’。‘这朵花是美的’,这看起来是一个判断句,和‘这朵花是红的’、‘这个人是高尚的’一样。正是由于这个假象,使人们误以为美是客观的,和红、和高尚一样,是属于对象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审美判断和事实判断、感官判断、逻辑判断、道德判断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审美判断要通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并且产生美感,而这种感受必须是有关审美对象的美与丑的,并不是有关对象的真假善恶的。只有深刻地去观赏去体会到对象是美的并且产生愉快感,也就是美感,这样才能称其为审美活动。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情感感受到事物对象符合我们的认识时,那就是审美判断。但并不是所有的愉快感都是美感,比如你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被感谢,这时你也会非常愉快,但是这种快感就不是美感了,因为它带有一定的现实功利性,所以审美是“无利害”。这就是康德的四个契机的第一个契机,即“鉴赏活动引起快感,但这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自由的愉快,它摆脱了利益、善和道德的考虑,而处在一种不受拘束、自由发挥的状况之中。”因此如果审美主体对一个对象能够产生这种超功利并且愉快的感觉,那我们就说这个对象是美的,并且这种无利害的快感就是美感。

⑸ 一个人的审美与道德有关吗

两个词的联系光从表面来看,实则很难有所联系。可是我们一细想,这似乎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怎样评判一个人有审美?是从他穿衣的风格,是他对艺术的见解,是他对“美”的追求。似乎所有被他选择的事物都被标榜了“美”,他眼中的美是超越超越世人的,这被称为审美。

我们如何评判一个人有道德?是他或大或小体现的教养,是他或多或少表现的礼貌。他总是可以理性的对待网上的恶言恶语,他总是可以平视生活中的冷漠围观。他是有自己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并且可以坚定的维护眼中的正义与邪恶。这被称为道德。

一个有审美的人是否有与之相配的道德?这是偶然。你用你的审美来对待道德,可是你是站在道德之外而言的,当你是一个拥有道德的人时,你所要面对的流言蜚语实在是太多了,这并不符合你的“审美”,所以你在道德里不一定会“有所行动”。

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否有与之平等的审美?这是必然。你在花尽名声来维护道德的存在,可能你的力气用错了地方,还换来别人一声谩骂;可能你的做法走上了逆程,还背上一世骂名。这都是有可能的。可是你依然坚持,这何尝不是一种美?这至少会被称为你是一个有“审美”的人,你审视的美是道德。

有审美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审美。两者皆而有之,是我追求的至美。

⑹ 审美判断和感官判断、事实判断、逻辑判断、道德判断等的区别

感官判断、事实判断、逻辑判断、道德判断等都是具有目的性的,他们的结论,都是由判断前的目的性决定的。但是,审美判断是没有目的性的,如果一定说它有目的性,那么,这个目的性也就是审美本身。
很明显地,什么是属于美学范畴的,它是人文学科,与哲学有一定的联系性。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的。可以找些美学方面的书来阅读。

⑺ 人的审美观是怎么形成的

审美观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审美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人类共同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人的审美感觉、情趣、经验、观点和理想等。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然物的色彩和形象特征如清澈、秀丽、壮观、优雅、净洁等,使人在作用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并且,人也按照加强这种感受的方向来改造和保护环境。由此形成和发展了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与社会实践发展的水平有关,并受社会制约,但同时具有人的个性特征。在当代,审美意识和环境意识的相互渗透作用更加强化。审美意识是人类保护环境的一种情感动力,促进了环境意识的发展,并部分地渗入到环境意识中成为一方面的重要内容。人对环境的审美经验、情趣、理想、观点等多种形式的审美意识,是环境意识必然包含的内容。

⑻ 为什么说人体美是审美评价,心灵美是道德评价

人体的美食,外在表现的美。心灵的美则是道德水平的表现。

⑼ 为什么说审美意识优于道德意识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在和谐中发展,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央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美术教师,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一、美术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密切联系美术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应该说是非常广泛的:1、在美术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中,美术教学就拥有思想教育的内涵,这是我国教育体制和课程标准所决定的。2、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也同样是美育的重要问题,在美术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接触的优秀民族美术,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3、美术教学活动中,从学习态度、学习精神方面着手,可以达到个人生活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品格修养、乐观心态等方面给予锻炼。4、、美术具有审美功能,学校美术教育也是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是非美丑好恶,所以,要充分利用优美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基础,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增强培养学生正义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5、美术教学活动中,除知识的传授外,学习方法和思想、技能的操作和实践均需要言传身教,从一举一动的点滴事抓起。通过教学,留心相关苗头、重点培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训练;习惯形成时,要及时检查和评价;具体如卫生习惯,做画的行为表现等等,于细微处见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范。二、充分认识美术作品的德育内涵美术本身具备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一般来说,它具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见解,就是看到了美术的教育功能。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辅佐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于道德不尽符,然其立足于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以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近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有安。”也就是说美术除政教性质的教育功能外,美术的教育功能地表现在对“道德”、“修养”的辅佐方面。有些作品立意鲜明,是有明确倾向性,政治功效突出,不言而喻。是不是自然风光,生活中的无生命事物,则没有其育人功效呢?答案是否定的。清代文人画家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子,他遵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实践方式,熔铸自己的主观感情,确立画意,它的作品格调鲜明。他借题言诗,道:笔下“萧萧竹”,“人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一笔一划间所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着实感人。齐白石大师大写“白菜萝卜”的普通物事,笔意韵致、生动而鲜活的是一种朴实而又乐观知足的心态,一种平凡中见精神的生活态度。其实我们不难理解,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都是作者价值观的展示,都是作者理想放飞,借画言志。在教学中我感受到:要想在美术学科里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深刻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得以良好的渗透。学会运用辨证的观点处理好美育和德育的关系。三、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中国的美术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缩影,更是一部爱国史。在美术课堂上,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是品德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每一册美术教材的前面,都有美术欣赏图。例如五、六年级教材的欣赏内容有:"北京故宫全景鸟瞰图"、"北京天坛祈年殿"、"胡福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风景图有"苏州网师园"、“扬州瘦西湖”等等。我上课时,借助美术欣赏图和录像,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向学生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知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秀丽山河,而且还有着勤劳人民的智慧。在教学中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说:“我国古代人真棒!”当我讲到“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时,有的同学兴奋地说:“我长大一定要建造一个比故宫更宏伟的建筑,给我们现代中国人争气。”如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美术欣赏,会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激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而且也会使孩子们可以较早的树立起崇高的道德情操。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当我们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提出两个教学目标时,就增加教学的难度,复合量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需要有一些方法措施切实保障这个教学实践的进行。首先,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坚持双效教育的目标。其次,注意美术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渗透、融合,将作品的思想情感,教师的情感引导,始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后,除美术课堂教学外,与校园艺术化工程相结合,在艺术化、美术化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思想教育。综上所述,我认为: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是要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熏陶。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育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人才,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政治思想水平。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