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法学史
① 绍兴历史
新石器时代中期,从小黄山文化开始,已有约9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立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
战国,越王勾践大败吴国,越国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区。至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兴兵败越,尽取故吴地并至浙江,越始”服朝于楚”,而诸越邦国尚存。
秦朝,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吴越地置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二十六年,中国统一,实行郡县制,会稽郡先后辖山阴等二十余县。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106),会稽郡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山阴(今绍兴)。
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会稽、东阳、永嘉、临海和新安五郡置东扬州,州治山阴。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同时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并余姚、勤、鄮入句章县,设吴州,州治会稽县,领原扬州五郡,辖会稽、诸暨、剡、句章4县。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辖境不变。唐代设越州总管府、浙江东道节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温八州。
五代设越州大都督府和东都,驻山阴,管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北宋设两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
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升越州为绍兴大都督府和陪都,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称绍兴路。明、清复为绍兴府。民国24年(1935),设绍兴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设绍兴专区,1952年1月撤销,1964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
1983年7月撤地建市,设省辖绍兴市。2013年10月,国务院2013年112号文件已对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域进行了批复。同意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
(1)绍兴法学史扩展阅读: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一代文学巨擘鲁迅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
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
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
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
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② 绍兴的历史沿革
绍兴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小黄山文化开始,至今已有约9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
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据史载: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内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因更名茅山曰”会稽”,是为会稽名称之由来。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立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战国初,越王勾践大败吴国,越国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区。至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兴兵败越,尽取故吴地并至浙江,越始”服朝于楚”,而诸越邦国尚存。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吴越地置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二十六年,中国统一,实行郡县制,会稽郡先后辖山阴等二十余县,其中在今浙江境内有山阴、诸暨、上虞、余姚、句章 、鄞、乌伤、太末、钱塘、余杭、由拳、乌程、海盐等县。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州刺史部,督察各郡,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并增剡、余暨二县,时会稽郡领二十六县,属今浙江境内的有十八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今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山阴,时辖山阴、诸暨、上虞、始宁、剡、余姚、大、鄞、句章、章安、永宁、乌伤、太末、东冶十五县。
三国时,会稽郡隶属于吴,治山阴。魏黄初二年(221),会稽郡领县增至三十一县,其中增今浙江境内的有吴宁、丰安、长山、遂昌、新安、定阳、临海、南始平、罗阳、松阳十县,增今福建境内的有建安、汉兴、昭武、南平、东安、侯官六县。吴太元二年(252),再增永康、武义、建平三县,并改上虞县为侯国。吴太平二年(257)、永安三年(260)、宝鼎元年(266),先后分会稽郡置临海、建安、东阳三郡,会稽郡辖山阴、上虞侯国和诸暨、余姚、永兴、始宁、剡、 、鄞、句章八县。
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于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辖县数不变。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复会稽郡,置东扬州。陈永定年间(557~559),会稽郡析山阴置会稽县,两县同城而治,治山阴,时辖十一县。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改东扬州为吴州,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县,并余姚、鄞、 入句章县,辖会稽、诸暨、剡、句章四县。并设吴州总管府,治会稽,总管原东扬州诸郡。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州,以原吴州境置越州,治会稽,是为越州名称之始。大业三年(607),复为会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以剡置嵊州,并析置剡城县,析句章之余姚置姚州,析句章之鄞置鄞州。改会稽郡为越州,治会稽县,辖会稽、诸暨、剡城三县和嵊州、姚州、鄞州三州。同时置越州总管府,驻会稽县,管越、嵊、姚、鄞、松、绸、衢 、丽、严、婺十一州。武德七年(624),废姚州为余姚县,析会稽立山阴县。改越州总管府为越州都督府,督越、嵊、鄞、丽、婺五州。景云二年(711),天下分为二十四都督府以统属州,越州定为中都督府,所督不足十州,隶属于江南道。乾元元年(758),废越州中都督府,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驻越州,辖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乾宁三年(896),钱 平董昌,号越州为东府。
北宋熙宁七年(1074),设两浙东路驻越州,辖越、婺、衢、明、台、处、温州。旋即并入两浙路,九年复分,十年复合。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下诏从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府治设山阴,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县。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绍兴府为绍兴路,辖县和治所均不变。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复置绍兴府,治山阴,辖八县。清设浙江省,省府之下置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道,绍兴府隶属宁绍台道,辖县未变。宣统三年(1911),并山阴、会稽为绍兴县。
民国元年(1912)2月,废府、州、厅旧制,实行省、县两级制,原绍兴府辖县均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3年于省县间设会稽道,治宁波,时辖地相当于绍兴、宁波、台州三府。民国16年取消道制,原绍兴府七县直属于省。民国24年置绍兴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绍兴县,辖绍兴、上虞、余姚、嵊县、新昌、诸暨、萧山七县。民国25年,改绍兴为第三行政督察区,其驻地、辖县不变。民国37年,更名为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余姚,辖十四县(改萧山为省直属,增辖鄞县、慈溪、定海、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四明八县)。
1949年5月,绍兴全境解放。6月,设浙江省第十专区,辖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萧山六县,余姚划归第二专区(宁波)。10月改为绍兴专区,并析绍兴县城区置绍兴市(今绍兴城区),析绍兴县置会稽县,时辖一市七县。1952年1月,撤销绍兴专区,原所辖绍兴、诸暨、萧山三县及绍兴市改由省政府直属,上虞、嵊县、新昌划属宁波专区。1953年2月至1963年12月,辖县又数经归属变动。1964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驻绍兴县,辖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五县。1968年5月,改名为绍兴地区,并成立绍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改名为绍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销绍兴地区,改设省辖绍兴市,置越城区,下辖越城区、绍兴县、上虞县、嵊县、新昌县、诸暨县。1989年9月,所辖诸暨县改设诸暨市(县级市)。1992年8月,所辖上虞县改设上虞市(县级市)。1995年12月,所辖嵊县改设嵊州市(县级市)。至2010年12月,绍兴市所辖一区五县(市)行政区划未变。绍兴市现有79个镇、15个乡、24个街道、488个居委会(社区)、2188个行政村。
2013年10月,国务院2013年112号文件已对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域进行了批复。同意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以原绍兴县(不含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的行政区域为柯桥区的行政区域,柯桥区人民政府驻柯桥街道群贤路1661号;撤销县级上虞市,设立绍兴市上虞区。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区域为上虞区的行政区域,上虞区人民政府驻百官街道市民大街987号;将原绍兴县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划归绍兴市越城区管辖。
③ 绍兴的历史
历史沿革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吴黄龙元年(22*****山阴隶属会稽郡。此后郡时有分置,山阴县为会稽郡治未变。陈后主时(583~589)析山阴县,置会稽县,山、会两县并设,同城而治始此(一说在永定年间)。隋开皇九年(58*****废山阴、上虞、永兴、始宁4县,入会稽县。唐武德七年(62*****析会稽县,复置山阴县。翌年又废山阴,入会稽县,垂拱二年(68*****复置山阴县。大历二年(76*****因刺史薛兼训之奏,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七年,因刺史陈少游之奏,复置山阴县。元和六年(81*****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十年复置山阴县。自南朝后期250余年间,山阴县七度置废。元和十年再置,山、会两县并设,始长期稳定,隶属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山阴、会稽两县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建两浙都督府,后废绍兴府为绍兴路,山、会仍其属县。朱元璋丙午年(13*****改绍兴路为绍兴府,隶属依旧。清因明制。清咸丰十一年(18*****太平军攻占绍兴府,山阴、会稽两县属太平天国。同治二年(18*****清军收复绍兴,山、会两县隶属复旧。宣统三年(19*****月,裁山、会两县,嗣以展缓至八月裁并,两县将印信档案缴府。民国元年(19*****月,废绍兴府,原山阴、会稽两县,改为绍兴县,隶属浙江军政府。三年,设会稽道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十六年,废道,绍兴县区属省。二十四年,设绍兴行政督察区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翌年,以数名区,绍兴县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三十年四月,日军陷绍兴,县政府先后迁至王坛,蒋村、裘村,政令仅及龙会、稽东两乡。6月,绍兴城区设伪乡镇联合会,次年6月,设汪伪绍兴县政府,属伪第五专署。三十四年8月,伪政权垮台。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区改编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绍兴县隶属之。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6月6日,绍兴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浙江省第十专署。10月,析绍兴县,置会稽县。城区设绍兴市(县级),11月,改第十专置为绍兴专员公署,两县一市俱隶属之。1950年5月,撤绍兴市、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9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县级),隶属依旧。1952年1月,绍兴县直属省府。1953年2月,改属宁波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2月,绍兴县、市合并,称绍兴县。1962年1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1964年9月,复绍兴地区专员公署,绍兴县为其辖区。1981年3月,绍兴县改建绍兴市(县级)。1*****年7月,撤绍兴地区,建立省辖绍兴市(地级),恢复绍兴县。(《绍兴县志》第一编建置)
④ 有没有谁知道绍兴的历史
绍兴历史悠久,四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创造了灿烂的古越文明。在国务院
公布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绍兴与北京、西安等城市一起榜上有名。
绍兴充满活力,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发展求新,使绍兴生机盎然。在全国664
个城市中,绍兴经济总量位居30强之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1万元。
穿过历史,生生不息;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当代绍兴人继往开来,正在为
建设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谱写新
的篇章。
保护与建设并举,传统与现代互动,全新的城市化理念给绍兴注入活力
走进绍兴,历史的沉稳与青春的活力兼容并包,大禹陵、越王台、王羲之旧
居、贺知章故里……看不完历朝遗迹;陆游、徐渭、鲁迅、蔡元培……数不尽名
人巨匠。当遥远的故事引发人们思古悠情时,当代景观又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环
城河逶迤12公里,尽收江南水乡风光;城市广场拓展12万平方米,尽显现代都市
风采。尤其是2002年启动实施的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更以恢宏的气势、超凡的
手笔,给一个古老城市的演进,注入了新鲜活力和内在动力。
翻开绍兴的建城史,在近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四个演变时代:开创
历史的越都时代、奠定城基的宋都时代,徘徊不前的调整时代、正在崛起的当今
时代。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割舍历史,自断文脉;一个城市的保护也不能患得患
失,抱残守缺。绍兴坚守与开放兼容、传统与现代互动的城市化理念,给城市的
建设与保护演绎了全新的内容。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绍兴古韵流长
,活力四射。
绍兴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
改造、整体改善”的原则,相继划定越文化保护区、西小路水乡风貌保护区、八
字桥水街桥文化保护区、鲁迅笔下风情保护区和书圣故里民居街坊保护区,通过
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凸现“名人故里、碧水环城、粉墙黛瓦、古桥连绵”的古城
风貌,打响了“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的城市品
牌。
承传文明才能开拓创新。在有效保护历史古迹的同时,绍兴近年来先后实施
了亮化工程、绿化工程、蓝天碧水工程、显山露水工程等一系列实事工程,使陈
旧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环城河是绍兴的母亲河,它承传了绍兴的古风今韵,记
载着绍兴的兴衰起伏。前几年由于人们忽略了对水环境的保护,使粼粼清波的水
乡变得蓬头垢面。水是绍兴城之灵魂,人之命脉,为重新找回水乡失落的灵性和
光泽,绍兴从上、中、下三线对水系进行治理。上线修水库,将清澈的小舜江水
引入千家万户;中线治河道,建成了一条水清可游、岸绿可闲、景美可赏的环城
河;下线截污水,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三管齐下,整治水源,
使绍兴重现江南水乡的风采和魅力。环境面貌的改善,市民素质的提高,使绍兴
声名远播,去年接连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
城市发展需要承传文脉、改善环境,也需要扩大规模、提高档次。绍兴作为
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在“长三角”15个城市中位居第7
,城市规模却排位靠后。狭小的区域空间、较低的城市化水平,成为绍兴跨越式
发展的一大“瓶颈”制约。为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2002年绍兴制定了《绍兴市
城市总体规划》,出台了《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拉开了建设“四大组团
、绿色空间、百万人口现代化、生态型大城市”的序幕。
绍兴市委书记冯顺桥在论述建设大城市的意义时,用了“5个开始”予以高
度概括:这是绍兴城市经济从国内竞争走向国际竞争,融入世界潮流的开始;是
绍兴城市发展从个体走向群体,融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开始;是绍兴城市形态
从“山会时代”走向“鉴湖时代”和“杭州湾时代”,全面实施拓展战略的开始
;是人民的生活从小康型走向生态型,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开始;是绍兴城市建
设从单兵作战走向大兵团作战,合力推进大城市建设的开始。
坚持工业立市,推进开放兴市,全新的发展理念使绍兴充满活力
2002年,是绍兴经济充满活力的一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8亿元,增
幅为13.8%,名列浙江省第一;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考评和全社会用电增幅均居
浙江省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均在30%以上。一系
列数据表明,去年是绍兴近年来经济增长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一年。
绍兴的经济起步于乡镇工业的先发优势,得益于集聚要素的市场优势,活跃
于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在经历了上世纪80、90年代的增长期后,面对21世纪经
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绍兴原有的优势开始渐渐丧失,竞争产生的压力日趋显现
。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绍兴,同时面临着上海、杭州、宁波几大经济板块的挤
压,如不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就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经济洼地”。竞
争的压力和现实的危机使绍兴人认识到,只有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招商引资,加
速工业发展,才能拓展发展空间,赢得新的发展优势。
从2002年起,绍兴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跨越。全市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
精会神搞建设,发展新招迭出,工作亮点频闪。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
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市各地积极响应,更新招商观念,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引
资方法,扩大招商规模,使绍兴一度处于平淡的开放型经济实现了“惊人的一跳
”。2002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84个,比上年增加274个;合同利用外资8.02亿
美元,增长178.1%;实到外资3.82亿美元,增长141.9%;全市自营出口29
.01亿美元,增长54.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作为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去年绍兴喊响了“工业立市”的口号,提出了
内增区域竞争力,外强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把工
业化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精心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努力实现生产园区
化、产业高新化、园区城市化的目标。在“工业立市”理念的指导下,绍兴以投
入为中心,园区为载体,科技为动力,市场为导向,效益为目标,掀起了新一轮
发展热潮。
聆听绍兴经济2002年跨越的乐章,超越自我、争创一流成为发展的最强音。
去年绍兴全市完成工业性投资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工业用电量大幅攀
升,同比增长24.2%;主导行业优势凸现,纺织、化纤、医药行业分别比上年
增长27.1%、40.1%、24.1%……绍兴工业跨越的脚步,铿锵有力。
对于地处“长三角”区域的绍兴来说,积极拓展上海广阔的市场,抓住抢滩
上海带来的巨大商机,是绍兴赢得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绍兴以增加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提出了全面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
在2002年12月25日召开的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接轨上海作为绍兴
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跳板”,做到“主动接轨、全面融入、发挥优势、实现
共赢。”
乘上海之船出海,攀上海之梯登高,借上海之力发展,充分利用上海的金融
、信息、市场、管理、科技、人才等优势,加强与上海的全方位合作,已成为绍
兴新一轮发展的重点。目前,绍兴接轨上海的两大工程杭州湾跨江大桥和曹娥江
河口大闸正在积极酝酿、规划之中,这两大工程的建成,将使绍兴至上海的车程
由2个半小时缩短至1个半小时,曹娥江两岸40万亩的海涂,在绍兴与上海产业接
轨中,有望成为上海工业外延的一个重要基地。今年1月14日,绍兴在上海成功
举办了“接轨上海投资环境推介会暨出口商品展示”活动,标志着绍兴接轨上海
取得了新的突破,实现了质的飞跃。为绍兴全面融入上海,坚定走向世界,积极
扩大区域合作与交流,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全新的改革理念使绍兴增添活力
回顾世纪之交绍兴的历史,是一部激越奋进、荡气回肠的改革史。从1998年
以来的几年间,绍兴改革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改革大戏———企业
深化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审批制度改革、社保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城市
经营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招投标制度改革、结算制度改革……改革已渗
透到工作的每一个层面,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改革面临诸多困难,甚至还有风险,但绍兴决策者没有裹足不前,而是
按照“改制彻底、解困有效、走人有序、发展可待”的原则,对企业实施大规模
改制。从1998年开始,一场影响深远的改制攻坚战率先在市区打响:控股收购、
停产歇业、破产重组……许多企业以一种壮士断腕的勇气,走上了改革攻坚的战
场。据统计,到去年底,全市原有的1188家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已改制1177家,改
制面达99.07%。与此同时,全市各地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保证下岗职工“不
拣不挑”48小时内上岗。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确立市场经济框架的主要支撑。为确保社会稳定和千
家万户的利益,绍兴十分注重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承受的程度
三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市区企业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全
覆盖,解决了广大群众老来无依的后顾之忧。绍兴还建立起了机关、事业、企业
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使许多患病无靠
、因病致贫的人们重新树起了生活的信心,点燃了人生的希望。
为率先建立区域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框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性作用,从2000年开始,绍兴先后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财务结算中心
、招投标中心和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服务质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绍兴市委副书记、市
长王永昌说,在市场经济框架初步建立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绍兴要再创
发展新优势,必须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做到“快人一步,高人一筹”,才能进一步
提升绍兴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如源头活水,似和煦春风,使绍兴气象万千,风景特
好。改革政府审批制度,使审批事项由412项削减到122项,审核事项由1296项减
至686项,大大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服务质量,改善了投资环境;建立市长
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架起了市民与市长联系的桥梁,去年一年共受理电话3.5万
个,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报”,群众满意率达93.12%。绍兴这一系列
改革举措,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去年全国各地有1200多个考察团到绍兴考察改革
发展经验,对绍兴创新体制机制的做法和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文明素质,全新的创建理念使绍兴活力四射
漫步古城绍兴,无论在街头、公园,还是在里弄、社区,处处都能感受到昂
扬向上的青春活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全市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的良
好氛围。
谋发展、搞建设关键在人。近年来,绍兴十分注重市民素质的提高,大力开
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使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2002
年,绍兴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
盛世讲文明、厚德以载物。去年绍兴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和《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学道德
规范,议市民公约”活动,把道德建设全面融入群众性创建活动之中,在社会上
产生了广泛影响。
通过近一年“学议”活动,《绍兴市民公约》终于拟定完成,成为广大市民
共同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这个集众人智慧的《公约》内容十分丰富,其提出的
“建我礼仪绍兴”、“建我信用绍兴”、“建我平安绍兴”、“建我知识绍兴”
、“建我生态绍兴”、“建我活力绍兴”6方面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提出
了做一个什么样的绍兴人的基本要求,强调了当代绍兴人在公共生活中必须具有
的修养、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应有的素质以及应该发扬的风尚。《公约》的制定,
使绍兴的创建活动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为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绍兴市从2001年起,在全市
农村开展了创建100个文化特色村、100个体育特色村和100个科普示范村的“三
百特色村”活动,以满足广大农民求知、求富、求乐、求安的愿望。丰富多采的
创建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目前绍兴已有600个村、20多万人次参加“
三百特色村”活动。
传承文明,经古常新,历史不会辜负与时俱进的开拓者。背靠四千年的历史
,面对新千年的时代,430多万绍兴人民一定能以自己的创新勇气和实干精神,
谱写绍兴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⑤ 绍兴文理学院法学怎么样
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
王献之舍宅为寺,有“越山千万云门绝”美誉,王献之、智永在此苦练书法,兰亭集序在此珍藏几百年,浙东唐诗之路重要组成部分,寺前有若耶诗溪,寺后有中国佛教三论宗祖庭嘉祥寺与秦望山,山上有会稽刻石(李斯碑),大诗人陆游的“陆游草堂”遗址。云门寺名扬天下,历代帝皇、名人、诗人及留下赞美诗词文章多不胜数, 推荐几个名人的纪念景点。 绍兴鲁迅纪念馆 鲁迅路和中兴路交汇口 吼山 位于绍兴市区以东十二公里处的皋埠 放生池 位于曹山上 烟萝洞 位于绍兴市区以东十二公里处的皋埠 五泄(诸暨) 位于诸暨市西北20公里处 西施殿(诸暨) 位于诸暨市城南半公里许浣沙溪畔 东湖 浙江省绍兴市东湖风景区 柯岩 绍兴城往西行车12公里 兰亭 浙江省绍兴市兰亭 鲁迅故居 在鲁迅纪念馆的一侧 大禹陵 位于绍兴市区东南6公里 会稽山 位于绍兴城东南 斗岩(诸暨) 处于诸暨市南部重镇牌头镇西北 大佛寺(新昌) 新昌西南1公里 穿岩十九峰景区(新昌) 位于新昌城西南22公里 沈园 在城内延安路洋河弄 鉴湖 位于绍兴城西1.5公里 羊山石佛 位于绍兴齐贤镇境内下方桥 咸亨酒店 鲁迅路44号上的“咸亨”发祥地
⑥ 关于绍兴的历史简介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10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 绍兴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的诞生地,是古代九州之“扬州”的中心,春秋五霸之越国首都,两晋的会稽国都、吴越国东都和南宋临都,夏商周春秋时期成名已久,也是两晋、南北朝、隋、唐、宋等时期的大都会,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 唐代越州
降越君,以越地置会稽郡,怕越国复兴而贬山阴为军事中心,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20余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会稽郡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山阴(今绍兴)。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会稽、东阳、永嘉、临海和新安五郡置东扬州,州治山阴;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同时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并余姚、勤、鄮入句章县,设吴州,州治会稽县,领原扬州五郡,辖会稽、诸暨、剡、句章4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辖境不变。唐代先后设越州总管府、浙江东道节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温八州;五代设越州大都督府和东都,驻山阴,管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北宋设两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升越州为绍兴大都督府和陪都,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称绍兴路。明、清复为绍兴府。民国24年(1935),设绍兴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设绍兴专区,1952年1月撤销,1964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1983年7月撤地建市,设省辖绍兴市。
⑦ 绍兴重大历史事件
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发展国力,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
⑧ 那本书介绍绍兴的历史知识最全面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
一代文学巨擘鲁迅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游览绍兴,也许就是一次鲁迅文化的怀旧之旅,站在河边,你可以看到戴着小毡帽的船夫以及戴着银项圈的玩童;迈进咸亨酒店,你可以尝尝正宗的茴香豆;回到乡间,去看一场传统的社戏……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建置: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吴黄龙元年(22*****山阴隶属会稽郡。此后郡时有分置,山阴县为会稽郡治未变。陈后主时(583~589)析山阴县,置会稽县,山、会两县并设,同城而治始此(一说在永定年间)。隋开皇九年(58*****废山阴、上虞、永兴、始宁4县,入会稽县。唐武德七年(62*****析会稽县,复置山阴县。翌年又废山阴,入会稽县,垂拱二年(68*****复置山阴县。大历二年(76*****因刺史薛兼训之奏,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七年,因刺史陈少游之奏,复置山阴县。元和六年(81*****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十年复置山阴县。自南朝后期250余年间,山阴县七度置废。元和十年再置,山、会两县并设,始长期稳定,隶属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山阴、会稽两县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建两浙都督府,后废绍兴府为绍兴路,山、会仍其属县。朱元璋丙午年(13*****改绍兴路为绍兴府,隶属依旧。清因明制。清咸丰十一年(18*****太平军攻占绍兴府,山阴、会稽两县属太平天国。同治二年(18*****清军收复绍兴,山、会两县隶属复旧。宣统三年(19*****月,裁山、会两县,嗣以展缓至八月裁并,两县将印信档案缴府。民国元年(19*****月,废绍兴府,原山阴、会稽两县,改为绍兴县,隶属浙江军政府。三年,设会稽道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十六年,废道,绍兴县区属省。二十四年,设绍兴行政督察区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翌年,以数名区,绍兴县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三十年四月,日军陷绍兴,县政府先后迁至王坛,蒋村、裘村,政令仅及龙会、稽东两乡。6月,绍兴城区设伪乡镇联合会,次年6月,设汪伪绍兴县政府,属伪第五专署。三十四年8月,伪政权垮台。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区改编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绍兴县隶属之。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6月6日,绍兴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浙江省第十专署。10月,析绍兴县,置会稽县。城区设绍兴市(县级),11月,改第十专置为绍兴专员公署,两县一市俱隶属之。1950年5月,撤绍兴市、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9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县级),隶属依旧。1952年1月,绍兴县直属省府。1953年2月,改属宁波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2月,绍兴县、市合并,称绍兴县。1962年1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1964年9月,复绍兴地区专员公署,绍兴县为其辖区。1981年3月,绍兴县改建绍兴市(县级)。1*****年7月,撤绍兴地区,建立省辖绍兴市(地级),恢复绍兴县。(《绍兴县志》第一编建置)
自然环境
:
绍兴地处杭州湾南,会稽山北麓,北纬29°42′02〃~30°19′15〃,东经120°16′55〃~120°46′39〃,东西宽46.6公里,南北长68.5公里,周边长356*****公里,总面积149*****平方公里。
【西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会稽山脉尾闾分成二支,成西南—东北方向伸入县境南部和西部,构成一片崎岖低山、丘陵、河谷地,面积75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0.76%。区内群山连绵,山势险要,山体抬升强烈,地形深切、破碎,水系源短流急。一般海拔在300~400米之间,最高骆家尖747米,延伸到萧甬铁路南侧约5~10公里地带,高度即降至海拔20米左右,与无数冲积扇和中北部冲积平原相连,坡度以15°~25°和大于25°为主。地貌类型复杂,还可分成丘间谷地、低丘、高丘和低山四类,主要有夏履、型塘、漓渚、兰亭、平水、石泄及小舜江河谷,王坛、平水盆地。此类河谷与盆地面积较小,山垅较狭,水流湍急,砂砾含量较高,土壤冲积明显。与水网平原交界处均有大片坡地、阶地,尤以漓渚、兰亭、南池、坡塘、九里、上蒋一带面积较大。坡度皆在10°以下,土层深厚,适宜农耕。新石器时代已有频繁农垦活动,现大部辟为茶、桑、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地和旱粮地,在绍兴农业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⑨ 请问浙江哪所大学的法学专业好
带*号的院校浙江省内算是比较好的学校了,他们的独立学院(三本,在浙江第二批招生)的影响力也和母校雷同
在浙江第一批和第二批(公办本科)招生:
*浙江大学
030101
法学
*浙江工业大学
030101
法学
*浙江师范大学
030101
法学
*宁波大学
030101
法学
*浙江理工大学
030101
法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030101
法学
*浙江工商大学
030101
法学
*中国计量学院
030101
法学
*浙江农林大学
030101
法学
*温州医学院
030101
法学
*浙江财经学院
030101
法学
嘉兴学院
030101
法学
*杭州师范大学
030101
法学
*温州大学
030101
法学
绍兴文理学院
030101
法学
浙江万里学院
030101
法学
浙江警察学院
030101
法学
在浙江第二批招生(独立学院/民办本科):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030101
法学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030101
法学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030101
法学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030101
法学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030101
法学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030101
法学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030101
法学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030101
法学
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
030101
法学
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
030101
法学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030101
法学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030101
法学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030101
法学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030101
法学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030101
法学
在浙江第三批(高职高专)招生: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690104
法律事务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690104
法律事务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690102
法律文秘
⑩ 浙江省的绍兴文理学院的法学专业好还是嘉兴学院的法学专业好(专业实力,学校风气等)
我是嘉兴学院的,如果学法的话两个学校不差不多么?学法学最好去专业的法学院去学,那个要求比较高吧。但是如果分数不够的话,这两个学校貌似差不多吧。绍兴学院不了解。嘉兴学院的法学专业在嘉兴学院不算好的,刚开的吧,不是重点培养专业。嘉兴学院好点的专业是经济学,会计这些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