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民主法治
⑴ 我们既要讲民主又要讲法治讲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否正确分析一下
这几个之间并不矛盾,民主法治是对社会的要求,组织性纪律性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
⑵ 对建设民主与法治社会有何理解
相对公平的经济地位,和相对公平的政治地位,是实现民主的前提。
现在的教科书及宣传并没有把真象告诉你,或者说揭示出来。
假如坐在你前面的人,上亿的身家,你能和他讲民主吗?你能和他实现民主吗?当然,有些钱多的人也民主,那是他的客气和人格高尚,民主如果建立在对方高尚的基础上,那真是痴人说梦。
假如坐在你前面的人,是你的领导、是你的老板,他掌握着你工资多少、升迁和去留,你有资格和他讲民主吗?是不是不想活了?当然有的老板和领导还是能听进去你所说的,但那是他的客气或者说高尚,民主的建立指望他人高尚,那真民痴人说梦。
不要以为美国普选就是民主了,即然民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打着“我们是99%”的旗号上华尔街游行?为什么号称民主的美国,二打伊拉克、打南联盟、打利比亚,如今又要打叙利亚,他讲民主吗?他能听听叙利亚的人民吗?说到底,美国对内的民主是假的,对外的民主也是假的。
民主主要是国家的建立者所规定的,同时也是人民自己所争取的。争取处于从属地位,现在我们讲民主,但领导不同意,你想民主,除非造反。领导和你讲民主,只是他觉得对他有好处,至于对你有没有好处,对他来讲是次要的。
法制实际上的由民主派生出来的,是为了保障统治阶级的,是为了治民用的?你想啊,为什么张青山就那么一点点钱,就给毙了。按照张青山的标准,当官的恐怕得毙了一半!可你偷个5万还是什么的,那可得剥了半张皮。同样是钱,又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
目前阶段,想要民主,要从自己做起,现在还实行人民代表制,凡是有钱的当官的你都把他叉掉,利用QQ群,还是网络,大家另找最下层的人选他做代表,才是我们实现民主的最好办法。
你看,坐在台上当代表的,不是当官的就是大老板,他们能替我们说话吗?
⑶ “民主与法制”还是“民主与法治”
民主与法制.
民主是名词,法制也是名词,"与"字前后所接的词语性质要一样.应此"民主与法制"正确.
法治是动词,意思是用法律治理,不能与"民主"并列使用.
⑷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讲民主法治
法制是讲的
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
但皇权高于一切
所以造成法制被压制
至于民主
中国讲究天人合一
讲究遵从天命和自然规律
古代高人都是追求此为最高境界
⑸ 以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为主题200字历史作文
民主与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民主与法治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又存在本质区别甚至相互制约。正确认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有助于正确把握并深入贯彻落实“民主法治15条”的精神实质。
民主与法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民主与法治本质上分属于不同的理论范畴。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系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治国俨然成为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民主自由权利。”从根本法的高度,提出了民主政治要求。而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基本含义可概括为“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司法公正”。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在我国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得到正式确认。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宪法机制良性运作的双翼。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体现为:民主为法治奠定基础,法治为民主提供保障,这也正是现代民主法治所追求的目标。具体来讲,法治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为民主创造一个可操作的、稳定的运行和发展空间,把民主容易偏向激情的特性引导至理性的轨道,为民主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法治则通过对一切私人的、公共的权力施以必要的法律限制,从而保障公民权利,维护民主秩序;同理,民主也为法治注入新的内容和动力,以民主机制形成的法律制度,更能体现公共利益的导向,使法治为保障人权、自由及促进人们的幸福生活服务。
民主与法治也非绝对的天然盟友。缺乏民主的法治,法律往往沦为工具,法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成为“形式法治”。而缺乏法治的民主,由于缺欠宪法与法律制约,往往借“民主”之名,实施多数人暴政,人权无法得到保障,难免走向另外一种极端。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中,以法治支持民主秩序,并借助民主来完善法治。
综观世界各国民主与法治的发展经验,并不存在绝对普适的制度构建模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有发达的法治制度,但却缺乏民主表达机制。或者有发达的民主机制,但却未形成完善的法治。中国是个大国,利益格局复杂,加之改革开放正处于推进的关键时期,积极稳妥将民主与法治协调推进是一种务实的做法。
⑹ 民主意识是法治素养吗
党员的民主意识是党员自身内在的一种政治素养,这种素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的。为此,党组织应加大对党员的培训力度,教育广大党员树立行使和保护个人民主权利的意识。各级党组织,要克服以往那种在党的教育中强调履行义务多、要求行使权利少的现象,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民主意识的再教育;彻底摒弃封建家长制、等级观念、盲目服从等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帮助党员树立在党纪党规面前人人平等,在参加党的领导和管理党的事务的权利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他人或组织之上的权力的平等意识。
民主意识形态输入方式必须要讲究科学化、时代化和人性化。这就要求:
1、要把灌输与疏导结合起来。把统一思想与尊重差异,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党员群体的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为党员干部的言行施以正确的导向。
2、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的新实际,加强对民主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和宣传,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民主理论体系,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3、民主意识形态输入方式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趋向。要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
原则下,把理论学习与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发党员干部的热情和自豪感,增强党的意识形态输入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⑺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一)民主是法制的基础
1.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由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掌握政权,才谈得上制定出体现自己意志的法制。现代意义上的法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反对超越法律的特权。这种法制只存在于民主政体中,决不能存在于专制政体中。
2.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法制的民主原则是指在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制的种种环节上。都实行民主。坚持法制的民主原则是由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决定的。
3.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充分发扬民主,使人民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方面都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有成功的保障。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不断完善、健全、发展。相应地,法制也必然随之发展、健全、完善。
(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1. 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民主要得以存在、实现和发展.需要法制加以确认、肯定。
2. 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
3. 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一方面法制规定实现民主的程序和方法,为人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有效措施。另一方面规定对行使民主权利的制约,保障人民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
4.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危害民主的违法犯罪行为,这就需要用法来制裁这些行为,使民主得到切实保障。同时,法制也是同官僚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通过这种斗争,保障社会主义民主。
⑻ 民主与法治的正确关系是
一、民主政治与法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
从理论上讲,民主政治作为一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一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法治作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民主政治逻辑内容的重要体现。民主离不开法治,法治将为民主服务作为其最终目的,法治根本的作用还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所以,法治与民主不可分离,离开民主,法治就成了无本之源;没有法治,民主便得不到切实保障。从实践角度讲,民主与法治是现代一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法治作为政治民主的重要基石,没有法治也就没有了政治民主。民主与法治为一体两面之制度。社会要发展,必须推进民主与法治两方面发展,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完善,造成社会的倾斜发展。民主为法治的保障,法治为民主的基石。二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相互依存来发展的,任何一方发展脱节,都将会影响社会发展总进程。只有二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有利影响,减少弊端,才能使二者相互促进,是一国政治发展取得更大进步,为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必须将民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既有的制度空间,使民主运转起来。民主与法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条件,不可偏废。没有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人们的民主权利就会受到侵害,而没有民主政治的支撑,宪法和法律则有可能成为专制和独裁的工具。
二、民主政治是实行法治的基础
实践表明,没有民主政治制度,就很难有可靠的法治。民主政治作为法治实行的基础条件主要表现为:
(一)民主政治决定了法治的价值导向作用从价值导向的作用讲,法治的首要前提是作为治理依据的法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正当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和应用。亚里士多德在法治上曾提出: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里所指的良好的法律即是从法治的价值导向作用角度讲的,只有本身是合理合法的法律,才能在实施过程中有良好的价值导向作用。法治是依据法律进行治理的活动,相比于“法制”有很大的价值导向作用,如果没有价值引导作用,即使是依据法律严格办事,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如果一个政府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不顾人民利益,他可以制定一些是自身行为合法化的法律制度,在依据这些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为所欲为,但仅从法律角度来讲其行为是合法的,但这必然不是法治的体现。因为法治不是简单的按照法律制度来办事,而是要求所遵循的法律在价值取向上是正确的,是正当的。
(二)民主政治影响着法治实施的有效性法治是依靠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系列活动。法治不是简单地依法办事,但是依法办事是法治的一个必然体现。可以说依法办事是法治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在不同时代,宣扬法治精神的人们都在不断强调依法办事。古代以洛克、卢梭等为主要的代表人物在依法办事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卢梭①指出:“所以我愿意不但国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居于法律之上,而且国外的任何人也不能迫使这一国家承认他的权威。因为,不管一个国家的政体如何,如果在它管辖范围内有一个人可以不遵守法律,所有其他的人就必然会受这个人的支配。”古语云:“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邓小平也曾②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法律是否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能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而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有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根本意志的法律,人们才会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去尊重、支持、遵守和维护,这样才能依法办事,才能做到法治。作为法治重要体现的依法办事,不仅是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去遵守,而是对全体社会公民,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内。我们所讲的民主政治不等同于过去的专制政治。在专制政治的实施中,权力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人民群众没有行使权力、并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权利,只能遵守、服从。而在民主政治的实行中,公民在必须履行义务的同时,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合法的政治权利,可以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制约,促使政府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成为依法办事的执行者,保证政治权力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政治权力的产生、发展及变化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政治权利息息相关。孟德斯鸠③精辟地论述道:“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通过上述言论可以得知,西方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可以有效地将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相互牵制,到达政治权力的平衡,可以有效防止某一机关或某一团体谋取政治权力,破坏法治。同样,在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实现真正的法治,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体现,而且要保证人民拥有民主监督和制约的政治权利,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真正做到依法办事。
三、实行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民主政治是一国的重要制度,主要表现为人民的主权得到保障。法治则是在良法的前提下,全体社会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依法办事。显然,民主政治是内容,而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的法治则是主要的形式,是人民主权得以实现的保障。如果一国民主政治高度发达,而没有法律的相关约束,那不过是国家在“自由”的名义下随心所欲罢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大意志并没有得到切实保障。我们所追求的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相对的,是在有限范围内的最大自由。如果人人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随意行事,置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合法利益于不顾,必然会助长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国家所追求的“民主”也将发生偏差,可能会导致暴民政治。同时,法治是促进一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如果一国在追求民主过程中,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方式和程序,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那将会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情况。相反,如果各方面有相对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利用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依、违法必究,将会更好的发展一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总之,民主政治是一国实行法治的前提和基础,而法治则是一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二者是和谐存在,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⑼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的论文
从头说起抄
我写过的东袭西总是没有底稿,没有给自己留一份,有时会很冲动给自己留下很多相关的资料,似乎天意弄人,久了,它们就是不翼而飞。算了,写过的就是昨天,让时间去装订收存吧。
以前很喜欢看“看图说话”,也很想某天会有许多人来争着看我写的故事,我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却不是一个有新构想的孩子。写的篇幅也不可爱,所以,只能就此作罢。
我是一泓碧水,平静的水面掩不住内心的狂澜。或许我正如鲁迅先生所写的那样“不能径取,就只能用阴谋和手段了”。每次我都参考某些书籍,借鉴其中的金典语句,美其名曰:“学以致用”,但总会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后来,渐渐大了,那些内容我都能倒背如流了,老师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创意去编织作文,就这样,我背着效颦之嫌的罪名,也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不少时日。
我还是想有自己的一角天空,这往往又得让我先学会放弃。什么都舍不得撒手,会导致什么都有不得不舍弃,我真的应该庆幸自己还有一点先见之明。什么时候,我才开始真正作文。
不知不觉,我已学会化妆,将无奈抹上额头,把平淡画在眉梢,用思念引几许感叹,让岁月去雕刻憔悴的脸,让经历去验证粗显的双手。
⑽ 历史上哪些事可以说明先有民主再有法治
我是学政治学的,你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我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能批评指正。
我觉得民主和法治的顺序很难说清楚。你问这个问题肯定也是针对西方政治的历史吧,我觉得法国大革命能满足你说的这个例子。法国大革命是彻底的反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刚开始就是“平等、自由、博爱”的口号,强调公民身份公民权利,第三等级占据革命中心显然是一种民主权利的普及,在卢梭等人思想的指引下,他们过分强调了推翻专制的民主,忽视了营造社会秩序的法律,所以法国大革命在伯克看来已经失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暴民政治”“群氓政治”,法国大革命反反复复,一批又一批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流血漂橹,特别是雅各宾派失去执政地位后的大屠杀,充分说明了“没有秩序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这和残酷的暴君统治又有什么区别呢?要说先有民主后有法律,可以说得通,就是在大革命的近一百年里,民主推翻封建专制后,推动了很多法律的颁布,但未能真正实现秩序。好处是再也没有人能真正凌驾于人民之上,即便是后来的拿破仑,他虽然称帝了,但是他也宣誓效忠宪法,颁布民法典,这是宪政的进步。但我仍然觉得法国大革命不仅仅是伟大的胜利和人类解放,也是一次教训。
上面的同志提到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我认为那还不能算是先有民主再有法制,因为真正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应该是人民有效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个时候这种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民主还谈不上。1787年宪法的颁布,依然依靠的是国家强制力,而非纯粹的民主。
还有,你的问题本身虽然很值得深思,但是这个问题有缺陷。你讲的民主和法治是思想呢还是实际的制度呢?
我上面谈的是制度,如果说你的意思是思想的话,那要另说。
我们都知道,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民主和法治源自于两个不同的源头。民主的源头在古希腊,法律的源头在罗马,但是并不绝对。法治思想可以更进一步追溯到自然法思想、“逻各斯”那里。很难说谁在谁之前,法治最早并不是依靠成文法,很多时候都是一种部落习惯、传统、宗教礼仪,民主也有很多表现形式。
但是我个人认为,民主和法治是可以也是必须要共同发展的,两者之间也是可以融合的。比如“宪政”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说法律要建立在我们民众的公意的基础上,得到人民的同意,而且人民的意愿也在法律中得到了体现,这套法律才有应有的法律效力,这本身就是民主推动法治。然后法律在公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之后,既要限制权力,防止政府侵害民众利益,政府依法行政,人民的民主权利也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障;同时又要依靠强制力维持社会秩序,惩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正义。
归结起来也就是,只有通过民主程序和人民同意基础上制定的法律,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具备应有的法律效力,才能实现法治,不然法律本身就是不合法的,就是一种压迫,人民就有权不遵守它,有权废除它。
不知我的论述是否清晰,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