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第11章

道德经第11章

发布时间: 2022-02-03 06:52:28

A.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 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车轮要三十支径木 插入中间回的轴心 这个车轮才有作用
埏埴以为器答 当其无有器之用
制造盛物的器具 要留个中空的地方 这些器具才能盛物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建造房屋 开凿门窗 要留个空间才能住人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所以说 有形的东西是给人方便使用的 无形的空间 才是活动的地方 如天与地之间是中空的 才能让万物来去无阻 通行无碍 如天与地之间 没有这个中空的地方 万物就没有活动与生化的余地了

B. 《道德经》第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何解 道友救急!

“有”带给人们便利,“无”才是最大的作用。
每一个人要保持心灵的“无”,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富有。

C. <道德经>第十一章的当代意义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引语]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本章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与第一章所说有“有”与“无”不同,后者是就超现象界而言的,读者应注意加以区别。 [评析]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过认识天地、刍狗、风箱、山谷、水、土、容器、锐器、车轮、房屋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他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并非总在故弄玄虚。冯友兰先生曾说:“老子所说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因此它虽然是以‘无’为主,但是也不轻视‘有’,它实在也很重视‘有’,不过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老子第二篇说‘有无相生’,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一段话很巧妙地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一个碗或茶盅中间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如果是实的,人怎么住进去呢?老子作出结论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它把“无”作为主要的对立面。老子认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无’的辩证的统一,这是对的;但是认为‘无’是主要对立面,这就错了。毕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本来没有茶盅、碗、房子等,自然也就没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没有了。”(《

D.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大概意思是什么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挺地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上章“同功而异位”内圣外用的说法,便有本章申述道在有无动静之间的说明。
本文多用譬喻,首先提出担当任重道远的车毁,它能活用不休,轮转无穷的中心关键所在,便是中空无物,所以才能支持多方面的效用。同时也使多方面的力量,归到中心点而返还无用之用的大用,无为而无不为的要妙。
如“三十辐共一毅,当其无,有车之用。”古代造作大木车的车毂,它的中心支点只是一个小圆孔。由中心点小圆孔向外周延,共有三十根支柱辐凑,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内外圆圈的大车轮。由此而能担当任重道远的负载,旋转不休而到达目的地。以这种三十辐凑合而构成一个大车的轮子来讲,你能说哪一根支柱才是车轮载力的重点吗?每一根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它们是平均使力,根根都发挥了它的伟大功能而完成转轮的效用。但支持全体共力的中心点,却在中心的小圆孔。可是它的中心,却是空无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因此才能活用不休,永无止境。
透过这种物理自然的法则,便可了解修身成就的要点:“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的修养,要在中心无物,任运于有无之间的妙用。如果用在施于大政,“爱民治国,能无知乎”!便须如此车毂的中心,虚怀无朕,合众辅而完成大力的全功。
其次,如“诞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诞,是捏土。填,是黏上。造作陶器,必须把泥土作成一个防范内外渗漏的周延外形,使它中间空空如也,才能在需要用它的时候,随意装载盛满,达到效果。
了解这种与其能空能无,才能具有盛满装载器物的容物价值。无论为后天修养性命之道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与出而用世的“天门开阖,能无雌乎”!都必须“虚怀若谷”,与天地精神往来而得大机大用。
再次,如“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是室内的门,牖是窗窦。要建造一间巨大的房屋,必须要开辟门窗,以便光线空气的流通,才能住人而养人。使人胸襟开阔,内外畅达而无阻碍。由此而说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的修习心智功夫,必须要开张灵明,静居其中,见闻不隔而清净无为。如要施之于用世之道,便是“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的楷模。
最后重复叮咛,无论是出世之道,与入世之用,必须要切实明白道在有无之间的窍妙。因此说:“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了解此理,才是真能懂得“利用安身”的大法则。后来到了五代,道家的神仙才于谭峭,发挥了道家学术思想的物化思想,与老庄的学说合流,写了一本名着《化书》。其中有关物理之际,有无之间的妙用,阐发得隽水透辟之至,如说:

搏空为块,见块而不见空,土在天地开辟后也。粉块为空,见空而不

见块,土在天地混沌时也。神矣哉!

理解透辟如谭子的深度,真可说是“神矣哉”!既然是“神矣哉”的境界,我们所说的都是狂言空话,不如就此煞住,无话可说了!

E. 道德经第十一章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对于这句话,希望说说自己的理解,我不需要翻译 可能不会立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F. 王羲之书道德经第十一章

这一章我非常喜欢,一直收藏在电脑中,今分享下;
◆◇◆第二十一章

专[原文]

孔①德②之属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热点内容
1953年新婚姻法的宣传 发布:2025-02-07 11:06:53 浏览:119
2017婚姻法关于房产 发布:2025-02-07 11:06:10 浏览:562
民法典解读讲座 发布:2025-02-07 10:40:24 浏览:384
劳动法对工种的分类 发布:2025-02-07 10:31:10 浏览:262
吉林省司法改革 发布:2025-02-07 10:23:22 浏览:376
成都西同律师 发布:2025-02-07 10:21:42 浏览:936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 发布:2025-02-07 10:10:22 浏览:811
法规英文动词 发布:2025-02-07 10:09:40 浏览:324
首页社会正文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2-07 10:08:08 浏览:476
法律硕士要事先选定学校 发布:2025-02-07 09:50:03 浏览: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