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法治德治的含义
① 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有什么区别
法治和人治和德治区别很明显,就是谁说了算,以谁为最高准则。法治和法制的区别在于法能否治法(表现在法律审查上),和统治者自身是否也受法律约束(表现在司法独立上)。
② 法治、人治、礼治和德治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区别:
1、概念不同
法治,谓根据法律治理国家,与“人治”相对。
人治是“法治”的对称。又称“贤人政治”,是关于依靠执政者个人的贤明治理国家的治国方式和理论主张。
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礼治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以礼治国的思想学说。荀子认为,礼使社会上的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封建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
2、理念不同
法治是依法治理国家,社会主要法制思想邓小平所提出的观点。
人治以人来治理国家,是封建主义社会的弊端,封建社会已经灭亡是不可行的。
礼治和德治是阐述的是同一个观点,礼仪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基本准则,但是用礼仪和道德治理国家,那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法律没有强制性了,如半夜睡觉不关门,人人如己。
3、来源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法治、人治是个舶来词。遍考我国现代之经、史、子、集,我们都无从找到"法治"这两个字的组合。
如德治、礼治则是在我国传统的著作如《礼记》等等中可以找到、证其渊源的。
联系:
1、就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本身而言,在中国近代以前专制、人治思想是政治思想的主流,而从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开始则逐渐向民主、法治思想转变,而德治贯穿社会生活。
2、法治社会是基于人、礼、德演变过来的,如果没有了人文、缺少了礼仪更别说道德那也就是说法治不健全没有了说服力只有强制性,可见法治是社会进步所产生的。
3、都是根据当时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③ 思修简答题: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的区别是什么
治是治理的意思。
法治:当代社会,依法治国。
人治: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法制:法律制度。
德治:用道德治理,以德治国,孔子的观点。
④ 论述人治哦、德治与法治
人治:还是中国现在社会中方式,根据个人的经验、情感来决定事情,最容易出现内不公平现象容了;
德治:应该是最高级的社会治理方式了,完全靠人的道德素质,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可以小范围的使用;
法治:根据统一的标准来治理社会,即便是某项法律规定不公平,但是仍然具有广泛性。比较成熟的社会治理方式
⑤ 法治与人治 法制 德治有什么区别(字少点)
从字面可以理解、法治是以各种法律制度为准则、去治理和衡量整个社会、人治是以人、或者说某一种人比如官员的个性思想为基础,去治理社会。法治是严谨的、条框订好在那里,按照已经存在的制度去判定和治理,比较容易得到公平。而人治是轻松和相对随意的,没有一定的参照可以判定事物,只凭个人的喜好。所以有失公允。法制就是法治社会的各种制度,德治就是人治的意思,只是相对说来力求公平并保证善意的方向。但往往得到的治理效果是事与愿违,或者是得不偿失和失去社会公信力。
⑥ 法治、德治与人治的区别与联系
法制:来依法治理,理论上自人人平等。
德治:利用人的思想道德,社会道德认知治理国家;
人治:按照掌权者人的认知水平治理国家,所以过去各朝各代的开国之君都比较开明,因为他们了解民众的要求,知道咋样满足人民的要求,过几代就会腐朽堕落,慢慢会有民众起来反抗。
⑦ 思修论述题:试述你对人治、德治、法治的理解
人治:凭个人好恶进行统治,于国家而言,“遇明君则盛,遇常君则弱,遇昏回君则亡。”答
德治:在周文王时有“画地为牢”的典故,讲的就是德治,即用道德来治理国家,以高尚的品德、以公众的道德为评判标准来衡量人的行为;
法治:体现公共诉求和统治阶级意志的律例,以国家暴力为后盾强制执行。严格的说,法不避亲,只要与法有关,则依法办事、违法必究。
从历史客观来说,“三治”的最高级是法治,其次为德治、再次是人治。以现在国情而论,由于我国法制的不健全,还必须坚持法治为主,辅以德治。
⑧ 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有什么区别
法治的涵义
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人治与法治
所谓法治,就是国家以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法制变成法治,就要以人们的
权利平等、权力制衡、司法、立法和执法相互独立作为前提。不然法治就难以产生社会秩序。法治的效果和成本的高低除了依赖于法律制度与法治的本身的成本与优劣之外,主要就是要看人们的道德水准。不管多么善的法律制度与法治,对野兽是没有效果的,除非将其杀死。道德水准极低的人们,其行为,其性质接近野兽,其法治成本其高无比。
所谓人治,就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道德制度变为德治,必须以权利的不平等和权力的不制衡为前提。人治成本的高低以及效果的好坏除了依赖于人们的道德水准外,主要要看国家治理者的道德水准。只有贤德完善的人作国君,才有上梁正而下梁不歪的效果。社会秩序才会产生。若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道德水准极低,形同野兽,弱肉强食,其人治成本就会极高,其人治也就无效。
法制主要是用法律的手来维护社会的稳定,而德制则是用思想道德来维护社会的稳定。我觉的在这个社会应以德制为主,但法制也是必不缺少的。应依法制国和依德制国相结合才行。
如果答案对您有帮助,真诚希望您的采纳和好评哦!!
祝:学习进步哦!!
*^_^* *^_^*
⑨ 对人治、法治、德治的理解
人治和德治基本是一个意思,就是依靠一个人或一小撮寡头统治,这些统治者不是任何约回束,被统治答者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的道德。
法治所体现的一种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状态至少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这个国家要具备完善而良好的法;二是这种法要得以普遍而自觉的遵守;三是已建立健全完备的使这种法得以正确适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而且这种权力体系是以权力的互相制约、监督为前提条件的。法治就是在法及其司法体制健全的情况下,在完全地服从于和体现了社会的整体利益与群体意志的前提条件下,能最大限度而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意志与行为的自由的一种社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