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治观
Ⅰ 什么是法制观念
什么是法制观念?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法制”,“所谓法制,是统治阶级运用法律内手段治理国家容的基本制度和方法”。 1 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静态上看,它是法律和制度;另一方面,从动态上看,它是国家机关制定的严格执行和遵守的法律制度,依法对国家进行治理的一种方式和原则。是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过程的有机统一,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那么,法制观念就是指人们对法制的看法和态度,其核心是对依法办事的态度。
Ⅱ 什么是法治观念如何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的定义:所谓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回看法也就是依靠法答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
法治观念的实质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在西方哲学中,“超越”虽然在不同哲学流派、不同哲学家语境下,内涵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哲学家都把它看成是超出某种界限之意,而不是将其全盘否定。
(2)什么是法治观扩展阅读
“法律浪漫主义”认为,法律无所不能,解决任何中国一切问题的良方。在遇到社会问题,他们几乎都会情不自禁地提出要制定相关法律,既有法律不能满足治理期望时,总是希冀于修改法律。
赋予法律功能过高期望和过于理想化的思维,属于典型的法律浪漫主义情结。法律浪漫主义者忽视了社会关系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法律调整对象和介入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有限性。
将法律的功能无限夸大,偏离法律的本性和国家建立法律制度的初衷,也忽视其他非法律社会控制措施的意义和作用,法律浪漫主义必然会面临现实困境。
Ⅲ 名词解释:法治人生观
形式法治观和实质法治观
195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法学家大会讨论了法治问题,并在其报告的第一条中指出:“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奉行法治的立法机构的职责是要创造和保持那些维护基于个人的人类尊严的条件,这种尊严不仅要求承认个人之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而且要求促成对于充分发展其人格乃是必要的各种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文化的条件。”这份报告被看成是实质法治观的代表,因为它不但坚持依法行使权力的原则,肯定个人自由的价值,而且对实现这些原则和价值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积极要求。相比之下,形式或者程序法治论者便显得不够“进步”,因为他们只强调法律应当具有的形式特征,比如法律应具有一般性和公开性,法律不能溯及既往,法律规定应当清晰明了、前后一致,法律不得要求不可能之事,法律应具有稳定性,官员之所为应与公布的规则相一致,等等。
对形式或者程序法治论最常见的指责,是说它不分善恶,容忍恶法;说它不合我们时代的精神。难道我们追求法治竟包括了接受恶法之治?难道我们时代的法律不应以保护人权为其宗旨?倘若不辨善恶,法治又有什么价值?这些批评听上去很有力,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形式的法治论不一定那么糟糕,实质的法治论也未必那么高明。的确,要不要服从“恶法”,可不可以抵制“恶法”,发现法律与良知相冲突时如何自处,这些都是法理学思考的重要问题。然而,这种讨论的一个背景是,守法本身也是一种美德。更何况,形式法治论者所谓的法并非不具有道德内涵,相反,在他们眼中,上面列举的那些法的形式特征正好表明了法的道德性。人们常常把纳粹时期的德国法律做一个例子,来说明法律不问善恶是如何可怖。但是法律史家都同意说,纳粹德国所实行的乃是所谓“实质法治国”,而非形式法治国。形式法治论者会说,坚持程序性的法治,就不会有纳粹的暴政。而在我看来,在中国今天的特定条件下,选择形式的而不是实质的法治观,还有其他几种考虑。 有点擦边
Ⅳ 法制观念是什么
所谓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
Ⅳ 何为法制观
法制观就是要求尊纪抄守法,必须先懂法,做任何事不能逾越这条线。法有很多,首先是宪法,其次是各种其他法,比如参与交通有交通法,参与劳动有劳动法,签订合同有合同法,教育法,婚姻法,等等,还有各项纪律等。大家遵守了纪律,才会有序
Ⅵ 什么是教育法治观念
教育法治观来念是指一切教育管理和自改革都要依据法制执行。
Ⅶ 什么是法治思想
1.法治意识和观念的层面,这是最低最基本的层面。全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法治意识、观念,才能够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对于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权利意识,又要有自觉遵守法律的义务观念;对于领导...
2.法治思维和理念的层面,表现在法治意识和观念上升到思维、理念的层面,对制度建构和具体实践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
3.法治的价值与态度层面,表现在人们的内心价值观和态度上对于法治的内在认同和尊崇,
Ⅷ 法治观念的介绍
所谓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法治观念的实质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在西方哲学中,“超越”虽然在不同哲学流派、不同哲学家语境下,内涵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哲学家都把它看成是超出某种界限之意,而不是将其全盘否定。
Ⅸ 什么是法治观
我个人认为,它是对统治阶级依法治理国家、社会的根本看法,是对法治理性专精神和属文化意识的抽象,是人们对法治的态度、信念亦即对法治价值、法治要素、法官等的认识、评价、反映以及要求等的泛称,是法治所有社会内涵在人们心目中的映射与回应。法治观的核心是法治的实质价值观与法律权威观。前者主要是指人们关于正义、自由及平等的看法,后者则重在指人们对法律的感知和信仰。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