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论语
❶ 论语和道德经 哪个更经典
说“经典”,显然《道德经》毕竟那是老子被要求下,总结毕生感悟凝练成的语言,完整而准确,可称“典”;《论语》只是笔记整理,只是后人奉为经典,因为思想高度而已,现在不会有人拿本笔记朗诵的吧。。。
但如果“经典”只是说哪个的高度更高的话,那没法说了,主张都不同,看个人的哲学倾向了,毋庸置疑的是,二者都是本派思想的源头,都是祖师级的经典
❷ 论语、道德经
道德经原文 http://gb.taoism.org.hk/taoist-scriptures/major-scriptures/pg3-2-1a.htm《道德经》译文 http://hait.chu.net/fjyy/wh/ct/200806/10086.html论语译文 http://..com/question/8247809.html?fr=qrl论语全文 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us/lunyu.htm
❸ 怎样对比论语与道德经
孔子的《论语》理论是以社会现象为基础进行研究的,所以说孔子的研究思想是社会主义的。老子的《道德经》理论是以自然现象为基础进行研究的,所以说老子的研究思想是自然主义的,所以《道德经》的哲学理论也是自然主义的。其中多半是自然辩证法,他把自然规律用到社会的治理中来,所以与《论语》的理论存在一些不同。
1、对仁、仪、礼的看法的不同。
孔子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文明,所以他对社会各阶层人的社会行为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统称为“礼”和“仁”。“礼”包括:下对上的礼貌,人们之间的礼貌,还有对死去前辈的祭礼。“仁”的内容很广泛,《论语》阳货第十七中提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就是对上级要恭敬,上级对下级要宽容,人之间要互相守信用,做事要有能力,政府官员要多给予百姓创些实惠。《论语》卫灵公第十四中还提出“仁者有勇”“杀身成仁”的说法。
老子的《道德经》的哲学理论是自然主义的,他把自然规律用到社会的治理之中,所以他对仁、义、礼的看法与《论语》中的论述大不相同。《道德经》论德第三十八整篇都是反驳仁、义、礼的理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就是说:上德的人不彰显德,是为真有德,下德的人不失机会的彰显德,因此不真有德。上德的人无所作为且无心作为,下德的人有所作为且有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但无心作为,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有心作为。上礼的人有所作为但无人响应,于是他就强拉人家来遵循礼义。如此,失去道以后才有德,失去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义以后才有礼,礼这东西是忠信的薄弱,是祸乱的开头。所以先知者不过是道的浮华,且是愚昧的开始。
2、对百姓的管理思想不同。
《论语》为政第二中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教导,用刑法来惩治,民众苟免于刑罚但缺乏廉耻;用德来教导,用礼来整治,民众有廉耻而且敬服。《道德经》用虚第五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说:大自然并不用仁、慈、爱,只用自然法则(道),把万物当作祭祀用的草扎狗(或草和狗)这种轻贱之物(09《辞海》第313页);圣人也不讲仁、慈、爱,只讲社会法则(道),把百姓当作草扎狗(或草和狗)这种轻贱之物。淳德第六十五中又有:“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甚多智。”是说:古代善于身体力行,践道的君主,不是用道来使老百姓精明机诈,而是用道来使老百姓浑补愚拙。老百姓的难以管理,就是因为他们聪明过了头。安民第三中又有:“常使民无智无欲。”是说:永远使老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
因为老子与孔子的主张不同,所以在春秋时期,社会上形成了儒学者与道学者的分歧。《史记》中记载“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
❹ 道德经和论语那个值得看
如果复说哪个是基础制,易经是群经的基础,是中华文华的基础.易经有天道,地道,人道.何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道德经,只是易理的一部分,得谦退之道而已.论语重在为人处世的哲学,从政之道,然对于天文地理却少有见地.然而,易经虽说基础,却也最高深.悟通或许不易,但悟性足够高的人,却也不难,感而遂通天下也.说来说去,还是觉得道德经较易入门吧.我也是先读这个的.开始虽然不太懂,但里面很多话也是以前似曾相识的,比如,大智若愚,大道无形,上善若水,功成身退,祸福相倚等,也是比较亲切的.然后再看易经,易经先粗看一下,再重点研究大象传,系辞上下,序卦传等.估计易经学会要用一年以上的.如果上面两个搞得差不多了,论语其实也很容易了.
❺ 诗 书 论语 道德经哪个是孔子著的
诗是指诗经,是孔子编的。
尚书作者据说是孔子,准确不详。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编的
道德经是老子写的
❻ 论语是《道德经》的吗
《论语》是儒家思想文化代表作。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
❼ 解析《道德经》、《论语》的权威有哪些
可以读一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和《老子他说》,很精彩!
❽ 道德经与论语读哪个好
都可以读的,没有哪个好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1] 所作的哲学著作。在先秦时竹简《文子》称《上?经》、《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汉景帝尊为《道德经》[2] ,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❾ 道德经和论语的区别
这两部著作来的不同点在:自
其一,成书的背景不同。
《道德经》是老子在周朝从政当史官以后,应函谷关关令尹喜相邀,对自己一生的经历系统总结。
《论语》是孔子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学识以及自己的思考,与弟子们的对话记录。
其二,成书的内容不同。
《道德经》是老子从哲学的角度,阐明世界的起源,自然、社会、人生等内在的运行规律及意义,高度抽象、高度概括
《论语》是孔子从人生的修养角度,阐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具体,但富有哲理,特别强调要加强个人的自身修 养,讲仁、义、礼、智、信等等。
❿ 道德经里最精辟的论语
展开全部
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的再好,往往也难以尽述事物本来的奥妙或样貌,更何况本来就玄奥难识的道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