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徒道德
㈠ 什么是清教徒的道德修养观
清教徒并不是一种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清教徒时代,人类史上才真正出现了职业这个概念。当时的职业一词是calling。Calling是呼唤、呼叫的意思。Calling,含有“召唤、神召”的意思,意即上帝在天上呼唤你、命令你该有何种行为。这个词义中无疑含有宗教意义:职业即是天职,是上帝安排的任务,这是职业的最初定义。在清教徒的理解中,职业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唤、所使唤、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既是每个个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感谢神的恩召的举动。如上帝曾召唤亚伯拉罕作虔诚且 富有的君王,他凭着信心最后成就了召唤,成为富甲万国、繁衍众多的君王。现在,上帝也召唤清教徒开拓北美的疆土,把在美国国度上的创业视为天职。他们也肯定现实生活,与出世厌世的观念相反,他们认为:“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加尔文语)。而尘世中的工作是我们修道的方式,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神圣的天职。每个人要入世修行,将自己在世间的工作和生活作好,就是在修行和敬拜,就是在尽一个人的本分。他们也肯定了营利活动,认为人是上帝财富的托管人,作为托管人,有天职将财富增值。正像一位名叫普勒斯顿的清教徒领袖在他的著作中所写:“若有人问如何能晓得神在他身上的旨意,我的答案很简单:只要看看神赐给他的产业便成。”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认为人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如此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不是纵欲和贪婪积累了财富,而是克制和禁欲增长了社会财富。清教徒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在商业中诚实守信、珍视信誉、决不坑蒙拐骗,清教徒企业家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具有对社会的回馈意识,担当社会责任、扶持社会公正,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承担了巨大的公共事业义务。清教徒对一切充满了信心,无论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生产耕种,都具有排除万难、获得非凡成功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善于创造和创新,不断地开拓和征服。他们身上值得人们学习的可贵精神非常之多。
㈡ 清教徒与新教徒的概念怎么理解,两者关系怎么样
基督教新教六大教派
基督教新教六大教派除了有共同的信仰外,还有不同的地方:(1)路德宗(Lutheran Church)又称信义宗,是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对以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统称。它强调“因信称义” ,《圣经》的权威高于教皇;信徒凭《圣经》直接与上帝交通,不必通过教会神职人员作中介;不服从罗马教皇管辖;教会的组织形式可因地制宜。路德宗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出现于德国,后来主要传布于德国北部和北欧各国。18世纪随着德国移民传入美国。在基督教近代传教运动中,路德宗也传到亚、非、拉地区。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
(2)加尔文宗(Calvinists)又称长老宗、归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以加尔文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统称。它强调信徒因信仰而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相信上帝预定论,即人得救全凭上帝的预定,自己无能为力;基督只为“选民”而死;不相信圣餐中的饼酒是耶稣的肉体和血,反对婴儿受洗;屏弃祭台、圣像、祭礼;主张由教徒推选长老和牧师共同治理教会。加尔文宗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产生于瑞士,后来逐渐传布到荷兰、法国、英国、东南欧国家和北美等地。在基督教传教运动的过程中,它又传入亚、非、拉地区。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
(3)安立甘宗(Anglican Communion)亦称圣公宗,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产生于英国,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使国会通过法案规定英国教会不受罗马教廷管辖,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圣公会为英国国教。它自称与公教、正教同为古老教会,保有使徒亲自传下来的主教制度和正统教义;支持宗教改革;在礼仪万面承袭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传统,但也受到加尔文宗等教会很大影响。在英国殖民扩张活动过程中,安立甘宗逐步传到北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各国。19世纪后,安立甘宗传入中国。1949年以前,它一直是中国基督教(新教)的重要宗派。
(4)卫斯理宗(Wesleyans)又称“循道宗”,是以该宗创始人英国约翰·卫斯理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统称。该宗于18世纪产生于英国。它提倡遵循各种道德规范;认为传统传教活动不足以应付现存社会问题,主张改良社会,着重在下层群众中开展传教活动;宣传内心的平安喜悦即幸福。卫斯理宗主要分布于英、美、加拿大等国。鸦片战争后,它传入中国,称美以美会或监理会。1940年,中国的卫斯理宗各派系联合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
(5)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s)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16世纪后期产生于英国。公理即“公众治理”之意,主张各教堂独立自主,由教徒公众治理,以民主方式推选牧师;不赞成设立统一管理机构,只设联谊性机构;各教堂体制与礼仪由该堂信徒自已决定。独立教会由教徒群众管理。公理宗一般坚持《圣经》是信仰的权威,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它于17世纪随着英国移民传入北美,在英语国家影响较大。]9世纪初传入中国。
(6)浸礼宗(Baptists)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于17世纪初产生于英国和流亡于荷兰的英国人当中。它反对给婴儿施行洗礼,认为受洗者必须达到能够理解受洗意义的成年期才能领受洗礼,并主张受洗者必须全身浸入水中,以象征受死埋葬而重生;强调各教堂独立自主,不受政府或其他教会干预。浸礼宗在英国和美国的影响较大。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从美国南方传来中国的教会称作“浸信会”。
清教徒(Puritans)是基督教新教中一派,是16一17世纪英国加尔文派的信徒,主张以英国国教形式从上层深入进行宗教改革运动,要求清除国教会中保留的天主教旧传统、繁琐礼仪和教规;同时反对君主专制,厌恶王公贵族奢侈游乐生活,提倡教徒过简朴生活,因而被称为清教徒。清教主义遂成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旗帜。由于清教徒的社会政治成分复杂,在他们中间分化出温和派和激进派。温和派(长老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的利益,拥护君主立宪,不主张脱离国教会,只希望用加尔文主义进行改革。激进派(独立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中小贵族、城市贫民和乡村农民利益,拥护共和政体,主张政教分离,反对温和派的妥协,要求改组国教会,建立由信徒共同管理的独立自主的教会。16一17世纪间,激进派清教徒猛烈抨击英国国教制度,因而受到王国政府的打击和迫害。不少激进派清教徒因在国内无立足之地而逃往异国。
引自网络
㈢ 美国精英大部分是新教徒--道德上有约束------中国的精英大部分是无神论者--道德上就不好说了
是资是社本就没有什么不同。道德也跟这个无关。信仰和政治有关。
㈣ 信佛教的大多都是一群虚伪小人,好吃懒做,赖皮,流氓,没文化,没科学常识,没道德,没世界观,价值观
首先我承认我不是非常了解佛教,我相信本身是好的。但我身边有一对夫妻信佛,男的是我们总监,女的是我们同事,感觉他们很虚伪,男的很有心计,腹黑型,争利的同时还要虚伪的伪装,对于他控制不了的人就小肚鸡肠的背后说坏话。另外部门资源都倾向给他老婆,赚钱(好像女的母亲生病了),给我们分资源好像是很施舍一样,其实他是总监,平分资源很正常。他老婆无自我思考的处处维护他,处处听他的,被他那些不实际的想法都快弄疯了,想工作,带孩子,经常失眠,还被他骂,很多时候强颜欢笑,讨好对他老公能有利的人。然后平时接到推销电话,态度极其恶劣,人资同事检查工牌对人家发飙,然后发现情绪不好,就开始写佛经平复自己。我就觉得很奇怪,信佛会让人这样吗?要不就在这尘世争个痛快,要不就修行够高与世无争,成全他人。何必这样虚伪呢!
㈤ 康德的道德观中,是否认为:道德就是为了履行义务的行为
康德的道德观中,道德就是为了履行义务的行为。
1、人物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㈥ 道德与宗教信仰有必然关系吗
有联系啊,当然有联系了,参见《孟加拉YSL要求绞死无神论者》,《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徒正掐的欢》,参见《中世纪烧烤指南》,《鸦片营销宝典》,《黑奴旅行记》,《美洲土著拆迁史》,《美国大麻合法化》,《论作为神职人员如何菊爆小男孩》等等。。。
记得采纳啊
㈦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有哪些内容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内容精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共分两个部分,即上、下两篇。以下简要介绍一下该书的主要内容与学术观点。
第一部分即上篇,“问题”包括第1~3章,是对全书所要论述的问题的提出。正文前的“导论”是整个序列研究的导言,说明其研究目的,这里不作介绍了。
第一章,“宗教派别和社会分层”,分析宗教与经济的关系。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而且,资本主义愈自由,这种情况就愈明显。其原因可以从所受的教育来分析。
第二章,“资本主义精神”,论述这种精神的实质。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关于资本主义精神曾有精辟的论述。他的论述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伦理: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人被赚钱的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这种获利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的首要原则。
第三章“路德的‘职业’概念”,说明该书的研究任务。
“职业”这一概念在德语中是“Beruf”,在英语中是“Calling”,也可称为“天职”或“神圣”。这个概念的产生是路德宗教改革的结果。它包含了对人们日常活动的肯定评价。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应是对其履行世俗事务的义务进行评价。这就使日常的世俗活动有了宗教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职业的思想。职业思想便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应许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但是这种观念并不是资本主义精神本身。该书要以加尔文、加尔文派和其他新教派别的著作作为起点来研究古老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即下篇“禁欲主义新教诸分支的实践理观”,包括第四章、第五章,论述了各新教的基本观点及其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作用。
第四章“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分析了一些主要宗教的教义及其演变过程,共分析了四种主要教派。第一,加尔文派。这是基督教新教主要派别之一,这是以加尔文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派总称,产生于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把《圣经》作为信仰的惟一源泉,主张上帝预定论。
第五章“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分析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即如何从禁欲主义新教的基本宗教观产生出资本主义精神。新教的伦理观认为,只有当财富使人游手好闲时才是一种不良之物。在财富作为履行职业义务意义上说,获得财富不仅在道德上是允许的,而且在实际上是必行的。这就说明了现代专业化劳动分工的合理性。同时,把某种理论解释为天意,就说明了商人活动是合乎道德的。新教对禁欲主义的解释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密切相关的。
总之,在新教所影响的范围内,它的世界观有利于一种理性的资产阶级经济生活的发展。它在这种生活发展中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致的。它哺育了近代经济人。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这是该书的中心论点。
㈧ 17-18世纪的欧洲文化有什么特点其与美国盎格鲁新教徒文化比较有何联系和异同点
17-18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历史上我们通常视为黑暗的前夕。这时的欧洲大部
分国家还处于专制主义盛行的君主制政体之下,国王在部分国家拥有无上的权利,如法国
波旁王朝的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包括后面的路易十五,德意志普鲁士霍亨索伦的弗里德里
希二世都信仰“朕即国家”,大搞中央集权。他们不仅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权利、经济利益
,还将手伸到了意识形态,他们要求国民普遍接受旧时代的思想、限制知识分子和资产阶
级的言论自由,也受到严格的控制。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对社会思潮的遏制远小于欧洲大陆。西欧的国王们不仅信仰“朕即国家”,他们还宣称“君权神授”,此时在整个西欧上空,天主教的权威和影响力仍不容小觑,虽然在一个世纪以前,欧洲进行了轰轰烈烈、风云激荡的宗教改革,但是之后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又持续了若干年,最后在17世纪中后期,天
主教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废除了“南特赦令”,开始迫害新教徒,天主
教卷土重来;英国国教和天主教在教义上无本质区别,某些条款还十分严厉;马丁·路德
影响的很多地区恢复到天主教时代,德意志兰除了北部少数地区,天主教是主流;意大利
更是如此,直接在教皇国的辐射下,天主教十分牢靠。
而美国文化有这么一段文字描述:
《我们是谁?美国身份的挑战》“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塞缪尔·亨廷顿( Samuel Huntington)著
你是否对美国身份感到过困惑呢?亨廷顿将给你提供帮助。在亨廷顿看来,美国身份既不是种族意义上的,也不是民族意义上的,也不是建立在一套法律和民主原则基础上的。如果你认为只要拥有了美国护照,就成了美国人就错了。亨廷顿解释说美国身份是由文化来定义的。美国人就是文化上的盎格鲁-新教徒。如果你觉得自己是美国人,从文化上说,你就是盎格鲁-新教徒。在某些情况下,这个原则也可以用在黑人穆斯林身上。
有些盎格鲁新教徒自视甚高、不可一世。他们喜欢标榜自己是正宗的新教徒。但是他们错了。实际上,盎格鲁新教徒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许多人共有的,照亨廷顿的说法,就是“说英语,信仰基督教,相信宗教义务、英国的法制观念、统治者有责任、个人有权力、不顺从国教的新教徒价值观和个人主义,工作道德,相信人类有能力和责任在地球上创造出一个“山上的城市”。
黑人也不应该将文化和种族背景混淆。虽然肤色是黑的,他们在文化上是盎格鲁新教徒。非洲裔美国人和任何别人一样几乎同样有英国的个人权力概念,法制观念,工作道德。比如,前国务卿鲍威尔。“人们看到鲍威尔是个黑人,同时也看到国务卿,退役的四星将军,取得迅速胜利的战争中的军方领袖。若从国际角度来看,他也是布什政府外交政策中极力推行多极化主义的急先锋。”鲍威尔是十足的盎格鲁新教徒。
如果不是因为近期有些模糊的情况存在,美国身份的定义非常明显根本不需要重复。按照亨廷顿的说法,美国身份在六十年代之前一直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到了六十年代,一连串琐碎的次要的身份认同和邪恶的、缺乏忠诚的跨国身份开始让美国身份倒下。“美国星条旗处于旗杆的半截处,其他旗帜飘扬在美国身份的旗杆的最上方。”从那以后,情况越来越糟。
㈨ 新教徒与清教徒的概念和历史
清教徒 (Qingjiaotu) 16世纪下半叶从英国国教内部分离出来的宗教派别。16世纪上半叶,英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英王为首领的国教会(圣公会),但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重要教义和仪式。60年代,许多人主张清洗圣公会内部的天主教残余影响,得名清教徒。他们接受加尔文教教义,要求废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因其要求在圣公会内未能实现,自70年代起,脱离圣公会,建立独立教会,选举长老管理宗教事务。清教教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道德标准,以及通过教会改革推动政治变革的愿望。17世纪上半叶,信奉清教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的冲突愈演愈烈,导致英国革命,亦称清教徒革命。内战期间,议会废除主教制度。1843年在威斯特敏斯特牧师大会上清教徒分裂为长老派和独立派,后者主张地方自愿结合的宗教团体独立,反对凌驾于此之上的长老制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清教徒受到迫害。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宽容法》,允许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建立自己的教会。但对清教徒担任公职仍有所限制,到1828年政权才对清教徒完全开放。
㈩ 想出家当道士,求懂的给个正经的建议
你去网络贴吧道门吧看看,那里有些召人帖子。就在省内先找找全真派宫观
首先你要明确你是去哪一个道教协会出家,然后可以联系那个道教协会询问有关事项,现附武当山道教协会的条件,其它道教协会应该差不多,但是具体事项还是要亲自去问
武当山道教协会现在收录新教徒的入教条件和步骤:
(2009年规定)
1:五官端正,要有良好的社会表现。
2: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
3:必须经父母或亲人同意出家。
4:年龄在18-40岁之间。
5:持有身份证和当地公安机关的证明介绍信。
6:自带一年的生活费和日常用品。约1200元。
7:经主管人事的会长审核同意后接受考验。 注明:新教徒首先会被派往条件艰苦的地方接受考验,以磨炼心性。 新教徒在一年中得学会早晚坛功课,三官经,祖师经的念,唱,敲,打, 还得学会太极拳。 在一年后考验合格方可录用,作为正式出家道人。
武当山暂时还没有对外传授道学的机构,要在武当山学道就得出家.(2008年规定)
在武当山出家条件是:
入教者五官端正,要有良好的社会表现。
入教者必须出家修行。
持有身份证和当地公安机关的证明介绍信,带上一年的生活费和日常用品。
新教徒首先会被派往条件艰苦的地方接受考验,以磨练心性。
新教徒在一年中得学会早晚坛功课,三官经,祖师经的念,唱,敲,打。另外要学会武当太极拳。
在一年中考验合格方可录用,作为正式出家道人。
现在武当山道教协会的收新教徒规定:
1、热爱道教,信仰虔诚,个人自愿,亲属同意,五官端正,身体健康。
2、年龄在18---35岁之间,文化在高中,中专以上,以证书为凭。(有庙观需要的特殊技能人除外)出具有县级公安证明,证明无违法犯罪行为。有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及相关手续。
3、凡被吸收的新教徒,经过安全审查合格后报会长决定。必须经过1--2年的考核。考核期间协会只提供食宿,没有报酬、假期。出现问题,遣送出庙。
4、考核期间新教徒学习内容为早课,晚课,三官经,祖师经,北斗经念唱,法器使用,道教基本规矩和知识,《道德经》、《太上感应篇》背诵。学习和遵守《道协规章制度》,太极拳,剑,自选各一套,共三套。
5、考核期满,先经道众评议通过后才能文化考试,全部考核过关,满发后才能成为正式道人举行入道仪式。
6、新收教徒考核期间严禁拜师,违者结束考验,离庙。
7、原在武当山常住守要求回山人员,原表现好,没犯错误,经道协研究同意后,按新教徒标准执行。
8、外地要求挂长丹道友,经道协研究同意,按新教徒标准执行。(特殊技能除外)
如果你想要出家:那先要想好你是想当全真道,还是正一道.
全真道:清心寡欲,长期住庙
正一道:就是有一个修道的心,但是和平时上班的人差不多.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说法.至于详细的,那就很多,很长.
全真道出家呢,一般要以下几点:
到庙之前,你得准备好三证:居民身份证、居委位及镇以上的有效证件(证明你是一个身世清白之人)、还有就是家人同意本人出家的同意证书(这个得镇以上机关盖章签字才有效)
然后就是到庙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观察,看你的耐心定力,是否是真心的出家。
中国道教协会有关规定如下,供您参考
要看进正一还是全真,这是道教的两大派,规定不太一样
关于对国外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试行办法
( 2001年12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修改通过,
2005年6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
第一条 根据《宗教事务条例》、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国道教协会(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规定》,为满足国外正一派道士宗教信仰的需求,继承传统、完善教制、提高道士素养,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对国外正一派道士授箓的道教宫观(以下简称宫观),由中国道教协会确定。
第三条 宫观对国外正一派道士举办授箓活动,应报授箓方案和申请授箓者的相关资料。由省级道教协会报请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并报中国道教协会核准备案。
第四条 宫观对国外正一派道士举办授箓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指导。授箓申请表、箓牒,由中国道教协会印制,授箓箓坛颁发。
第五条 国外正一派道士申请受箓,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道教,信仰纯正,品行端正,持守规戒;
(2)皈依“道、经、师”三宝,有道教传统师承法派,拜师入道三年以上,身心健康;
(3)熟悉道教基本知识,能依科习诵各阶经诰;
(4)了解道教科仪规范,能从事一般的斋醮仪典活动。
第六条 申请受箓程序:
申请人填写一式三份申请表;
申请人所在国家或地区道教组织(或道教界知名人士(及本人度师保举推荐。举办授箓宫观审查并由省级道教协会报请中国道教协会核定,同时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七条 申请授箓道士在接到授箓书面通知报到后,经举办授箓宫观依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审核并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入坛受箓。
第八条 国外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在每年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举行,报名授箓日期截止为每年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时间一般为三天,授箓人数不超过200名。
第九条 经箓品秩分别为: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通《早晚功课经》,诵《道德经》、《度人经》;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通正一诸经;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通上清经;加升《上清三洞经箓》,通三洞经。受箓道士的法职道位依《天坛玉格》给凭。
第十条 受箓道士初授三年后可申请升授,升授八年后可申请加授,加授十二年后可申请加升。申请提升经箓品秩者,须通习相应品阶经书,由箓坛大师考察复核,凭道德功行依律循序晋级;
凡申请升授、加授、加升者,须经中国道教协会审核并报请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举办授箓宫观提名的箓坛传度、监度、保举三大师,经中国道教协会确认后由举办授箓宫观礼聘。
第十二条 受箓道士经传度合格后,授予箓牒。箓牒只作为正一派道士经过授箓传度和从事斋醮活动的凭证。
第十三条 举办授箓的宫观,可按传统向受箓道士收受相应的资费。资费标准由中国道教协会核定。
第十四条 受箓道士严重违犯规戒,由举办授箓的宫观表奏除名,向中国道教协会备案。
第十五条 违反本试行办法,未经批准,擅自对国外道士举行授箓活动、印发箓牒的宫观,其授箓活动及所发箓牒均无效,并追究宫观主要负责人责任。
第十六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正一派道士和侨居国外的中国正一派道士在内地宫观受箓,参照本试行办法办理。
第十七条 本试行办法由中国道教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试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全真派道士传戒的规定
( 1989年9月16日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修改通过,
2005年6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道教自身建设,继承道教全真派传戒仪轨,严持教义和规戒,具足正信,纯正道风,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真派道士受戒具备的条件:
(1)皈依“道、经、师”三宝,有传统的师承法派;
(2)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威仪整洁,身心健康;
(3)年龄须在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出家住观三年以上,蓄发、大领,能习诵《早晚功课经》,本人自愿,经所在宫观考察同意;
(4)必须持有身份证明和当地道教协会及所在宫观的推荐证明信,由所在省级道教协会审核推荐。未成立道教协会的地区,可由所在宫观推荐,报上级道教协会审核。
第三条 全真派传戒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组织指导,传戒宫观承办。
第四条 宫观举办传戒活动,须征得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由该省级道教协会报中国道教协会核准后,报请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五条 承办传戒的宫观,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经过政府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
(2)组织健全,管理严谨,道风纯正:
(3)有德高望重的方丈任传戒律师;
(4)有举行传戒科仪活动的能力;
(5)有传戒活动所需的殿堂、斋堂、寮房等法务、生活设施;
(6)有颁发给受戒道士的法器和经典;
(7)有传戒活动必需的资费。
第六条 传戒宫观提名的戒坛证盟、监戒、保举、演礼、纠仪、提科、登箓、引请八大师,须经中国道教协会确定后由传戒宫观礼聘。
第七条 戒坛八大师应具备的条件:
(1)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2)已经领受三坛大戒;
(3)持戒精严,熟悉道教传戒仪轨;
(4)通达典籍,能开导后学;
{5}出家入道十年、受戒三年以上。
第八条 申请受戒的全真派道士,须填写中国道教协会印制的申请表,依本规定第三条由中国道教协会审查合格后,方可入坛受戒,统称戒子。
第九条 全真派传戒分为授大戒和授方便戒两种。戒子亲临戒坛接受传度,称为受大戒;不临坛的受戒道士,统称受方便戒。
第十条 常住宫观多年而年老体弱及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临坛的全真派道士,可以受方便戒。
第十一条 全真派道士受方便戒,依照本规定第三条要求,经中国道教协会核定,由戒坛按仪轨办理。
第十二条 传戒以《初真戒》三皈、五戒、十戒、女真九戒为基础。参照《中极戒》,《天仙戒》为备存戒条。
第十三条 净戒牒只作为全真派道士经过传戒(包括大戒和方便戒)传度的凭据,由中国道教协会制作,传戒戒坛颁发。
第十四条 宫观传戒按传统程序进行,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十天。
第十五条 戒子应向举办传戒宫观交纳相应资费,资费标准由中国道教协会核定。
第十六条 戒子放弃道教信仰或严重违规犯戒者,经省级道教协会核准,由当地道教协会收缴净戒牒,并报中国道教协会备案。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举行传戒活动、印发戒牒的道教组织和宫观,其传戒活动及所发戒牒均无效,并追究道教组织和宫观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及国外全真派道士在内地宫观求戒,除具备本规定要求的受戒人员条件外,还须携带有效证件以及其所在地有关道教团体、宫观的介绍信,由中国道教协会审定,并报请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后方可人坛受戒。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中国道教协会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