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实证法学
❶ 我国法律是实证主义还是非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法律体系
❷ 什么是实证法学
实证法学是相对于规范法学而言的一种法学方法,通俗将来就是主要研究法是什么,规范法学研究法学应该是什么,实证法学也有自己的学派,就是以奥斯汀、凯尔森、哈特等人的分析实证主义,认为法与道德无关,该学派派系很多,难以详尽。
❸ 法律实证主义 法律非实证主义 自然法学 综合法学 这4个概念是什么关系求指教~
楼主提的是个法学学派的问题,自认为网络的回答灰常专业:引用如下,也作为自我学习专。
法律实证主属义:主张法律是人定规则,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没有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
“ 自然法认为在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关联性,而法律实证主义则认为,法律的有效性和道德、公正无关。
对于实证主义来说,“法是什么”仅仅依赖于“什么已经被制定”和“什么具有社会是实效”。而自然法坚持在定义法的概念时除了权威性制定要素和社会要素之外,还必须要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最主要的定义要素。”
综合法学派主要观点为:法律是形式、价值与事实的特殊结合,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等因素影响着法律的制定与实行。
❹ 法律是什么 实证主义 非实证主义 法经济主义
属于实证主义,偏权威性制定。具体比如强调,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国家暴力机关保障实行的等,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法律的暴虐和无知。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它产生时间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等提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是实证主义形成的标志。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❺ 实证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首先要强调的是,自然法学派,分析实证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的三分法本来既不全面也不准确。许多我们熟悉的法理学家都没法用这个三分法来概括和归纳,比如从19世纪的梅因、斯塔姆勒,20世纪的富勒、拉德布鲁赫、德沃金、昂格尔、波斯纳等等。如果非要勉强做类型化的概括,那么自然法学派主张的核心是“真正的”法律并不是某个国家的某一条具体法律,而是存在于更加超然的地方。法律并不受限于某时某地变动不居的观念和意见,法律的内在规则和原则是普遍适用的甚至是永恒的。比较有意思的是,离我们较遥远的近代自然法学派认为自然法的内容是可以完全通过人类的理性进行理解和推导的,反而是不少二十世纪复兴自然法学派的理论家有着更加明显的天主教背景,比如马里旦和菲尼斯。最简单粗暴的总结是,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必然包含了某种实质性的内在价值,比如公平和正义,而丧失某些内在价值的行为规范则不能被称为法律。分析实证法学派的主张则完全不同。这个术语其实挺有迷惑性的。因为“分析的”方法和法律实证主义其实是两码事。法律实证主义的观念要比分析哲学的方法早一百年。而法理学领域一般说到分析实证法学派,其实侧重的是“实证”的部分,而不是“分析”的部分。所谓“实证主义”的核心是认为法律与抽象内在价值无关,需要关注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法律到底是什么。所以一些大陆法传统的法理学家会认为某一部特定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宪法以及整个立法体系,而一些判例法传统的法理学家会认为法律体现在司法审判的结果之中。当然,以上列举的是最简化的说法,法理学家的理论远比此复杂。但笼统地说,法律实证主义认为法律体现公平正义是一种“应然”层面的理想和喜好,但这种理想不能和“实然”层面某国的法律到底是什么混为一谈。或者更加直白的表述是,我们并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一条法律,就宣布这条法律不存在、不生效。粗糙点说,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的分歧体现的是法理学领域最为深刻和无法弥合的理念差异,也即法律的理想和法律的现实的关系。如果不在意时代错置,我甚至可以夸大其词的说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争议就隐含着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的差异。这并不是说自然法学派是理想主义者,实证法学派是现实主义者,而是说在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理解、阐述和解决冲突的路径。至于社会法学派,其共同点大概可以概括为用某种社会机制、社会制度来理解和解释法律。但我个人并不认为存在某个统一的学派,因为被挂名在社会法学派之下的人相互之间的理论差异甚远,并没有很多共同点;反过来没有社会法学派名头的法理学家也并不排斥社会机制和社会制度的视角。所以与其归纳总结社会法学派的主张(来源于知乎)
❻ 非实证主义可能承认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吗
非实证主义
不承认法律和道德之间
存在内容上的必然联系
❼ 实证分析法学是什么意思
实证分析学是以19世纪A.孔德的实证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各派资产阶级法学的泛称。又称实证法学或法律实证主义。这个学派认为各种自然法学派都是“形而上学”的,只有它才是以实证材料为根据的法律科学。
从狭义上讲,实证主义法学就是指各种分析法学派,因此又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它强调的是实在法,即国家制定的法。这派法学的特征是:区别“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和“应当是这样的法”,即区别实在法与正义法或理想法;它申明自己只研究实在法,着重分析实在法的结构和概念;根据逻辑推理来确定可适用的法;认为法与道德无关或至少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分析法学派或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创始人是19世纪英国的J.奥斯丁。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纯粹法学派的创始人H.凯尔森和新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H.L.A.哈特。他们的学说都是在奥斯丁的法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的区别是:
凯尔森的学说又以康德的不可知论作为思想基础,是比较极端的一派,在形式上与自然法学截然对立;
哈特的学说则以现代西方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的概念和语言分析法作为特征,比较接近自然法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尔森的学说已趋动摇,哈特的学说较为流行,从而使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有重振旗鼓之势。从广义上讲,实证主义法学也包括各种形式的社会学法学派以及历史法学派在内,因此社会学法学又称社会实证主义法学。它强调法与社会的关系、法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社会对法的影响等事实。就哲学上讲,所有资产阶级法学派别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实证主义法学,另一类是与此对立的自然法学。
❽ 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关于恶法是如何规定的
恶法亦法资产阶级分析法学的一个论点。最先提出这一论点的是英国法学家专、分析法学派属的创始人约翰·奥斯汀(1790—1859),他认为法(实在法)是主权者以制裁作为后盾或威胁的强制命令。法与道德无关,或至少两者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法律即使是不道德的或不正义的,但只要是合法地制定的,仍应具有法律效力。
“恶法亦法”论反映了已取得并巩固了政权的资产阶级要求充分运用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要求和愿望,它为资产阶级推行司法专横,实行对劳动人民的专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法西斯政权的崩溃,“恶法亦法”论遭到许多资产阶级法学家特别是新自然法学家的抨击,这些法学家强调法与道德的紧密联系,认为法应从属正义之类的价值准则,不道德的、违背正义的法律不是法,不应当具有法律效力。
❾ 简述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的区别
1、基本主张不同。
实证主义在定义法的概念的时候,没有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和道德是分离的,实证主义认为,在法与道德之间,在法律命令什么与正义要求什么之间,即实然法和应然法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
非实证主义的在定义法的概念时,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与道德是相互联接的。
2、概念包含内容不同。
法律实证主义定义法的要素包括权威性制定与社会实效。其中以社会实效为首要定义要素的法的概念,如法社会学和法现实主义;以权威性制定为首要定义因素的法的概念,如分析主义法学,代表人物如奥斯丁、哈特、凯尔森。
非实证主义者定义法的要素:内容的正确性,社会实效性,权威性制定。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唯一定义要素,以传统的自然法理论为代表;以三要素同时作为法的定义的要素的,超越自然法学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第三条道路,如阿列克西。
(9)非实证法学扩展阅读
实证主义基本特征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的影响: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社会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这条目内主要介绍狭义的实证主义。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化的现象。
❿ 关于实证主义法学和非实证主义法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为C选项。答案解析:C项:非实证主义法学派除了自然法学派,还包括综合法学、法社会学等等。所以,C项表述错误。<br
/>A项:实证主义法学在定义法的概念的时候,没有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和道德是分离的,法与道德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法学研究应该关注法律实际上是什么,而不是关注法律应该是什么。所以,A项表述正确。<br
/>B项:非实证主义法学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定义法的概念的一个必要因素,同时也包括社会实效性要素和权威性制定要素。所以,B项表述正确。<br
/>D项:法律社会学和法律现实主义以社会实效为首要定义要素。在该派学者看来,权威性机关制定颁行的命令并不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实效,法律的应然效力和法律的实效是两回事。非实证主义法学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定义法的概念的一个必要因素,同时也包括社会实效性要素和权威性制定要素。因而不能仅靠社会实效性因素把各学派在法定义上的观点区别开来。所以,D项表述正确。<br
/>本题为选非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