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和理智

道德和理智

发布时间: 2022-02-06 01:39:51

『壹』 道德和理智在爱情面前谁更重要

当真爱来临,这两样东西,都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如果真要选择,我觉得理智更重要,不管是爱情也好,还是在别的什么事情上也好,理智是战胜一切的好方法,只有保持理智的头脑,你才有可能认真思考,从而才会去衡量道德的标准

『贰』 理智感和道德感的区别是什么

道德感属于责任;理智感属于知识方面,如求知欲。


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理智感是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道德感体现着一个人与社会生活相容的程度,体现着个体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动机、言行是否符合社会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感既是一种道德的主观意志,也是一种见诸行为的道德冲动。“意志作为主观的或道德的意志表现于外时,就是行为”,而且“道德的意志表现于外时才是行为”。作为一种主观形态和冲动形态的道德,道德感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质。

『叁』 心理学名词解释 道德感与理智感

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

『肆』 在做决定的时候道德与理性会有冲突吗

齐宣王的“以羊易牛”成为孟子人性论证的重要道德经验。孟子与齐宣王之间围绕“以羊易牛”的对话,揭示出同情、不忍和行善是仁慈的结构和发展阶段;仁慈的本质是隐性的自爱。齐宣王“以羊易牛”的过程包含了仁慈与公正的冲突,以及特殊仁慈与普遍仁慈的矛盾。 (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屹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编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以羊易牛”同“孺子将入于井”的思想主旨都在于经验地论证仁慈的先验性。齐宣王舍“将以衅钟”之牛,“以羊易之”。百姓视之为“以小易大”的吝啬;齐宣王也深感“是诚何心哉”。但孟子点出了其本质是“无伤”的“仁术”。齐宣王的困惑表明,其行为不是依循现代西方功利主义和康德式道义论规范指引的理性化产物,而是源自内在固有的仁慈的道德本能和道德直觉。尽管齐宣王所置身的争战杀戮的时代和所位居的攻城略地的角色,决定了仁慈被压抑的命运。但是,仁慈作为一种道德本能,不同于道德习惯。道德习惯可以因外在情势的改变和行为的重复而培养或者消除。但是,仁慈可以因情势的改变而被压抑,无法被消除。假以适当的外在导引,那么,它就会被激发。

『伍』 心理学名词解释 道德感与理智感

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专体属验。
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

『陆』 浅谈道德理性及与道德情感的关系

道德理性主义者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只是一种本能冲动,需用理性对其进行约束;道德情感主义者则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感性,道德理性并不能解决道德上的善恶,只有情感才能彰显人的感性生命与自由本性。

(6)道德和理智扩展阅读:

在个人的道德品质构成中,道德情感具有3种作用:

1、评价作用,即能以某种情绪状态,表明某种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宜性;

2、调节作用,即能以某种情绪倾向,强化或削弱个人对某种道德义务的认识和实践;

3、信号作用,即能以特有的情绪形式如表情、动作,向他人传递其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或从他人的某种情绪形式获取自己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

『柒』 道德和理智在爱情面前会很苍白什么意思

有时候爱情会使人冲动。比如爱上有妇之夫/有妇之夫的人,理智上他们知道这是背德的,但却无法压抑这份情感(当然情感和付出挖墙脚这种实际行动之间是有界限的),所以有时候理智和道德并无法阻止爱情的发生,因而会显得苍白。

『捌』 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道德与利益是相抄辅相成的,只有在道德与利益兼并的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他们最大的功效。社会公德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是人们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遵守社会道德能让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合法的取得个人利益而不超过道德底线才可以说道德

『玖』 道德感和理智感的区别

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监督程序 发布:2025-02-06 20:10:29 浏览:603
章程适用合同法吗 发布:2025-02-06 20:08:19 浏览: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难证明 发布:2025-02-06 19:31:09 浏览:839
上海对外经贸法学调剂 发布:2025-02-06 18:04:15 浏览:464
公司会议纪要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7:55:50 浏览:966
法治限制党 发布:2025-02-06 17:53:18 浏览:680
劳动法非定时工作制 发布:2025-02-06 17:25:21 浏览:638
民法自然年 发布:2025-02-06 16:22:48 浏览:542
辽阳司法所 发布:2025-02-06 15:42:18 浏览:62
雇佣律师 发布:2025-02-06 15:30:25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