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李凌云法学

李凌云法学

发布时间: 2022-02-06 05:28:14

『壹』 华政的劳动法怎么样

现在有董保华坐镇,还有李凌云这一位后起之秀…总体实力非常强

『贰』 高考志愿样本

三位“高四生”的志愿样本

成绩跳跳跳 不想跳离家门口

钱江晚报讯 今天是普通高考生交志愿表的最后一天,而在一些高复学校从昨天起就陆续收考生志愿表了。昨天,杭州求是高复学校的3位考分实现较大突破的学生讲述了他们志愿的选择。

张亚萍,女,理科,2005年高考603分,2006年高考664分。去年填志愿不当,今年想冲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高复一年提高了61分,撇去今年分数普遍上扬的因素,这多出的数十分,使她挑名校时明显增大了选择范围。

她说,高复主动性最重要,还要有 “韧性”。高复班的课程以复习为主,让人有‘炒冷饭’之感,觉得很无聊。因此你不得不在这一年里反复说服自己,千万不能对老师的一次次叮咛产生厌烦。此外,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张亚萍每天都按照高复班的作息时间晚上十点就寝,中午休息时再小睡一会儿,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她说成绩的提高与自己以及学校的努力密不可分。

李凌云,男,理科,2005年高考504分(第三批),2006年高考603分(第一批)。第一志愿报浙江中医学院,因为是萧山人,他希望离家近。

他说去年是因为确实没有发挥出真实水平,通过一年时间,提高了99分,自己也比较满意。他的学习诀窍是:“喜欢求是高复封闭式的管理方法,有点类似‘修行’,但可以让学生安心学习。当然复习阶段的查漏补缺和心态调整也很重要。”

他强调:“高复贵在‘坚持’。刚开始时充满信心、动力十足,但第一学期快结束时决心动摇了,一方面读大学的同学带来了信息反馈,一方面因为过了新鲜劲头,整个人松了下来。幸好老师及时与我恳谈了几次,才坚持到了最后。”

董一晨,女,理科,2005年高考424分(第四批),2006年高考533分(第二批)。今年二本第一志愿填的是浙江科技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第二志愿是浙江林学院环境科学类,三本第一志愿首选浙大城市学院法学,这些志愿全是在杭高校,她不想离家太远。

在管理严格的全日制高复班里,老师对学生来说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她说,“要是哪一门功课突然成绩下降,金老师和各科老师会单独找我谈心。虽然她不上课,但我们上课时,她常在教室外观察,如果谁变得浮躁,或情绪异常,一定会被她发觉。每天这么被关注着,谁能不振作精神?这也让我养成了上课认真的好习惯。”同学们都很感动,学习没有了后顾之忧。

来源:钱江晚报

『叁』 心里学,有几种用法大神们帮帮忙

亲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心理学有几种类型 心理学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它对人类生活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心理学家能参加解决教育、医疗、工业、商业、军事及各种社会问题。下面列举的就是心理学在一些应用领域中所形成的分支学科: 绘画心理学 绘画心理解读的学术理论是引自日本末永苍生老师的色彩心里学,该项目的创始人末永苍生先生把四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最终这项研究成果轰动了全世界,以瑞士荣格研究所为首,开始被国际关注。我们的院长李凌云女士,是末永老师唯一亲授的中国学生,李院长并将绘画心理课程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做了调整。 绘画心理,是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结合孩子选择的画材、颜色、象征物、涂抹方式、涂抹位置、空间构成来解读孩子的心理状况、兴趣和特长。在中国只有李凌云儿童绘画乐园一家专业的儿童绘画心理解读的机构,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让孩子体验到自由绘画及创作的乐趣,并收获绘画心里带来的益处。[2]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等。 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语文、算术等课程的内容和教法,也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围。德育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动机、道德判断的形成过程,探讨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正确信念和理想的有效途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人材培养的重大任务。 医学心理学 是关于疾病和健康的心理学研究,探讨心理因素在维护健康和致病方面的作用,并研究在医疗中医护人员与病人的行为特点。医学心理学家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特别是在精神病医院中发挥作用,他们用心理测验诊断病人,找出心理障碍的原因。 医学心理学还研究精神药物的作用,需探讨心理治疗的方法。病人的康复过程也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目的是调动病人的心理因素,使他尽快恢复健康。医学心理学家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工作,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指导与帮助。 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研究现代工业中人与机器的关系,又称人机系统,这是在工程设计中使设备适应人体的活动特点,从而使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工厂的温度、照明和工作条件,航空工业中飞机座舱的仪表显示,车船驾驶系统的合理性都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它还研究工业劳动中,职工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研究职工的选拔训练、评价、使用等人事组织问题,还研究工作动机、鼓励手段、意见沟通、组织结构、领导行为等心理学问题。这些研究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形成和谐的工作气氛和提高工作效率。 商业心理学 研究商业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商品流通过程中有关的行为问题。它包括市场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 市场心理学研究市场供求关系中心理因素的作用,消费者心理学研究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以及服务行业中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包括购买动机的分析、购买行为的特点等。广告心理学研究商标、包装、广告的设计,其心理效果的评价等。商业心理学的研究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里很受重视,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这方面的工作尚待开展。 法律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是研究与法有关的各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也称法制心理学。它是介于法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在中国正致力于法制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违法犯罪行为和司法行为中的心理学问题作了透彻的阐述,从理论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在实践方面有助于法律制度的建设、改革和完善;有助于提高司法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助于罪犯的改造,提高改造罪犯的效益。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军事心理学 研究人在军事活动条件下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军事人员的选拔和分类;掌握军事技术和武器的学习过程;军事活动所要求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战术,宣传与反宣传等。军事心理学把军事组织看成是一个小的社会整体,研究其中的社会过程,如指挥员和士兵的关系,战争条件下群体内部情绪的相互影响,军队士气的作用等。 根据兵种的特点,军事心理学又可分为航天与航空心理学和航海心理学。航空与航天心理学除研究一般军事活动的心理规律外,还研究宇航员的意志和品德的培训,在失重、超重条件下的心理变化及适应能力等;航海心理学则要研究在长期离开陆地情况下的心理变化,海上战斗和舰艇操纵中的特有心理学问题。世界各国的军事心理学研究都属于保密的范围,只有在失去军事价值的时候,才能够公开发表。 现在,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基础科学,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应用范围广泛的应用科学。它与许多实践部门有着广泛的横向联系,并且广泛地为社会实践服务。[3]社会心理学 我国心理学界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外显的反应。

『肆』 什么是“吴川文化”

如果说,中原诸子百家予吴川人正气、智慧、思辨,那么,古越文化给吴川带来的是强悍、和纳、团结。长岐镇梧山岭贝丘遗址揭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先民便繁衍生息于此。吴川秦属象郡,汉属南越,南朝归属高凉县。高凉文化是古南越文化的分支,至今,吴川仍有不少宗族源自高凉,因纪念夫人和睦汉俚统纳千洞渠帅而设的冼太夫人庙香火缭绕。尚武的吴川人将这种强悍、团结,演变成飘色活动中的“舞貔貅”、“人牌舞”。梅录街头人们对小偷群起而攻的场面,“梅录佬打贼”的典故,直到今天,依然令宵小胆寒。
三江交汇,一面临海,耕海自然而然成了梅录人的传统职业之一,历史上的两次闽人南迁,使以泉州为中心的古代海洋文化,迅速在吴川得到秉承和光大。第一次是南宋皇族遗裔为逃避元兵追杀,由闽入粤,由雷入琼,护驾的十万福建军民在粤西大量散落;第二次是明朝海禁,耕海的闽人被迫上岸,流落高雷者不少。至今,吴川除了吉兆村保留下神秘的方言“海话”外,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典型象征——天后庙,在民众中得到普遍的尊崇。天后又叫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被渔民视为海上保护神。
海洋文化的秉承和光大,开放、开拓、兼容、创业的精神特性及商贸能力在吴川人身上得到体现。一名在吴川创业的雷州籍建材商这么说:“吴川人最可怕的是一种兼容,不论你是哪个地方,操那种语言的人,吴川人就能和你搭得上话。”在国内城市,活跃着20万吴川人的身影。在吴阳的芷寮村,成年男子大多外出创业,留守的是妇女儿童,村里人手机号码前七位数字五花八门,村民的联系电话册上,留下的区号超过100个,人们戏称,在芷寮找村民要拨长途电话。
同样是芷寮村,还是鲜为人知的广信文化(即岭南学者所称的南江文化)的南渐之地。古广信位于梧州、肇庆、云浮一带,是两广之宗,无论是唐分岭东岭西两道,宋设广东广西两路,均以广信为界。史志记载及考古发现证明,广信——鉴江是楚人和中原汉人进入雷州半岛海港徐闻的要道。在芷寮古港外,一艘大型的明代商船静静地躺在海底。芷寮商港位于鉴江出海口,兴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广州、潮州及福建甚至在外国都有商船到此贸易,有“金芷寮,银赤坎”的说法。鉴江水系沟通广信与粤西,山货源源不断随江运至梅录、芷寮,古华南山区文化的重要代表——广信文化,随江交融到吴川。山区文化赋予人们刻苦、忍耐、勤奋、上进的精神特性。吴川文化人欧锷是这么回忆的,“小时候,我们沿江而上,在高州念书,山里的同学很刻苦,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但他们很羡慕吴川人,说高州府城读书厉害,怎么没有出状元,广东九个状元,粤西就一个吴阳林召棠。”
中原、古越、海洋、广信四大文化的交汇,文化赋予吴川人的精神特性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古越文化尚武崇勇,吴川人乱世则投身行伍,将星闪耀,盛世则不惜涉险地僻壤,立家创业;中原文化尊儒重教,使当地文教日兴,学者仕人并起;海洋文化带来发达的手工业和贸易业,成了今天不少吴川人发家的基本技能;广信文化带来的勤苦奋发,使众多吴川人“先苦后甜”。

『伍』 李凌云的简介


主要从事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社会法研究。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浦东新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理事。

『陆』 关于企业跳槽方面的相关参考文献

1/75
跳槽的代价
盛尤志
中国社会保障.2007(4): 74-75.
2/75
企业核心员工跳槽原因探析
李福学
江苏商论.2007(3): 116-117.
3/75
随意跳槽的代价
景素奇
中外管理.2007(5): 102-104.
4/75
我的跳槽全纪实
无名
财务与会计.2007(3): 61-64.
5/75
我的初次跳槽——从学校到外企
常剑
财务与会计.2007(3): 64-65.
6/75
李嘉诚跳槽的启示
高毅默
心理世界.2007(4): 29-29.
7/75
院长为何也要跳槽
徐瑞柏
人民司法.2007(03S): 60-61.
8/75
魏延跳槽:关注春节萌“动”期

中外管理.2007(3): 88-90.
9/75
跳槽:五“看”四“不看”
徐志飞 周胜
销售与市场.2007(02S): 77-80.
10/75
员工工资、培训与跳槽:一个劳工合约模型
吴鹰[1] 阙澄宇[2]
中国工业经济.2006(12): 113-119.
11/75
员工跳槽的管理伦理分析
沙彦飞 姚震宇
集团经济研究.2006(10X): 316-317.
12/75
高管跳槽,防损有道
刘磊[1] 李凌云[2] 田英辉[3]
中国劳动.2006(10): 46-47.
13/75
转型期企业集体跳槽现状与动机
贺小刚 韩娟 沈阳 丁欣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6): 58-63.
14/75
工资高涨几大行业出现跳槽热

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2(5): 22-23.
15/75
“剽窃式跳槽”挑战企业档案管理
杜裕禄
北京档案.2006(5): 14-15.
16/75
有效控制员工培训后跳槽
陆胤[1] 王坤[2] 居茜[3]
中国劳动.2006(3): 54-55.
17/75
温州民企职业经理人跳槽成因分析——基于温州民企成长路径依赖的解释
易淼清
商场现代化.2006(04S): 57-59.
18/75
侵吞国企核心技术机密的“跳槽”
王永平 胡梅娟
了望.2006(3): 10-12.
19/75
用人单位能追究职工的“违约跳槽”责任吗

中国社会保障.2005(9): 77-77.
20/75
员工缘何频繁跳槽
樊世迎
商业时代.2005(34): 24-24.
21/75
让员工不再频繁跳槽
王银才
商业时代.2005(25): 41-41.
22/75
万明坚现象:必然功高震主?难免集体跳槽?
晓庄
中外管理.2005(8): 94-95.
23/75
经销商如何防范骨干跳槽单干?
孙斌
销售与市场.2005(08X): 33-35.
24/75
小议跳槽
林郁人
职业时空.2005(19): 57-57.
25/75
跳槽的经济学
郭梓林
财会月刊.2005(14): 41-41.
26/75
劳动者随意跳槽不行了

职业时空.2005(7): 58-58.
27/75
名企精英的跳槽困局
景素奇
中外管理.2005(6): 100-102.
28/75
频繁跳槽等三类应聘者在大连不受欢迎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3): 105-105.
29/75
跳槽对对碰
马相才
天津教育.2005(4): 56-56.
30/75
塔机变幅小车起升钢丝绳跳槽事故分析
魏吉祥[1] 王凯晖[2] 魏吉双[3]
建筑机械.2005(2): 103-104.
31/75
企业员工集体跳槽的原因及对策
文新跃[1] 夏洪胜[2]
企业活力.2005(1): 12-13.
32/75
唐骏跳槽“玩游戏”
金灵
中外管理.2004(3): 98-98.
33/75
骨干经理人,你该如何坦然离职?——唐骏:跳槽亦有“道”——离职骨干应有的职业境界
刘煜
中外管理.2004(4): 90-92.
34/75
景素奇:“骨干跳槽”七大痛点
晓庄
中外管理.2004(4): 95-96.
35/75
我该不该跳槽?
石章强
销售与市场.2004(04S): 76-76.
36/75
我的四次跳槽
万辉
财会月刊.2004(02C): 17-17.
37/75
跳槽季节说跳槽
易昆华
中国青年研究.2004(12): 6-11.
38/75
跳槽策略一二三
王玉香
中国青年研究.2004(12): 12-16.
39/75
浅议“跳槽”
李忠伟
中国青年研究.2004(12): 17-21.
40/75
大学生:五年之内不要跳槽
周洪冲
中国青年研究.2004(12): 22-27.
41/75
我国企业集体跳槽问题探讨
杨旭华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2): 33-36.
42/75
员工跳槽何时休 培训留人待明日——谁该为企业培训“买单”
庄美清
中国皮革.2004,33(24): 93-95.
43/75
索尼的内部跳槽
吴岩
企业管理(北京).2004(12): 83-83.
44/75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黑洞:跳槽成本
石金涛 吴广清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0): 21-25.
45/75
跳槽员工培训费赔偿问题
朱玉南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0): 75-77.
46/75
劳动关系系列专题:防范跳槽冲击
赵宏字
企业管理(北京).2004(9): 42-44.
47/75
“集体跳槽”暴露企业人才系统“内症”
胡云生 夏波光
中国社会保障.2004(10): 63-65.
48/75
旧体制引发的人才尴尬——成都市川剧院骨干演员“集体跳槽”风波
刘大江
中国人才.2004(8): 19-19.
49/75
跳槽与反跳槽
大千
财会月刊.2004(08C): 47-48.
50/75
集体跳槽事件簿
斯剑
销售与市场.2004(06S): 12-12.
51/75
跳槽获高薪资的秘籍

商场现代化.2004(3): 16-16.
52/75
善待“跳槽”员工
郭虎
通信企业管理.2004(4): 72-73.
53/75
跳槽者 留下商业秘密!

中国市场.2004(1): 79-79.
54/75
你会跳槽吗?——兼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石章强
销售与市场.2004(01X): 75-77.
55/75
保密协议防范跳槽泄密
金灵
中外管理.2003(8): 93-93.
56/75
商业银行员工跳槽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范伟珍
浙江金融.2003(12): 40-42.
57/75
“跳槽”以后
丁晓丽
中国档案.2003(12): 43-44.
58/75
零售企业经理跳槽的原因及对策
李飞
中国人才.2003(9): 31-32.
59/75
三月跳槽正当时?
宏君
中外管理.2003(3): 82-83.
60/75
惟恐跳槽者泄密临时签协议行吗
孔令铿
中国劳动.2003(1): 45-46.
61/75
透视年度周期性人才大跳槽
万辉
中国人才.2003(4): 14-16.
62/75
带着“金子”跳槽
马力
中国人才.2003(2): 42-42.
63/75
我看频繁跳槽者
查喜临
中国人才.2003(1): 31-31.
64/75
频繁跳槽不利自身发展
唐甜甜
中国人才.2003(1): 31-35.
65/75
跳槽,跳高还是跳槽
元子
中国人才.2003(1): 32-32.
66/75
跳槽可以,频繁跳槽不可取
黄琰
中国人才.2003(1): 33-33.
67/75
关于跳槽的“社会协同论”
孙健敏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1): 14-16.
68/75
“集体跳槽”引发湖北劳动争议第一案
秦巴山
中国社会保障.2003(2): 66-67.
69/75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在经济领域中的体现——“跳槽”引发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研讨会综述
力心
法学.2002(9): 71-74.
70/75
跳槽怎样趋利避害
黄金旺
教育与职业.2002(4): 26-28.
71/75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能否跳槽?
张法昌
中国劳动.2002(8): 44-44.
72/75
客户为什么跳槽
文汝田
中国商贸.2002(5): 68-70.
73/75
切莫轻易跳槽
小荣
中国人才.2001(2): 23-23.
74/75
从“创维跳槽风波”透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
王国颖
企业经济.2001(3): 26-27.
75/75
三思而行话跳槽
谷远明
中国人才.2001(3): 55-55.

『柒』 李凌云的学术成果

1、主要著作类:
《WTO时代的劳动与工会》(合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5月版。
《劳动合同研究》(合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社会保障的法学观》(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劳动力派遣》(合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2、主要论文类:
《英国的工会承认制度》,《工会理论研究》,2002年。
《论环境法的社会法性质》,《华东法律评论》2002年第一辑。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筑》,《工会理论研究》2004年第7期。
《欧盟社会保障法律冲突的协调机制》,《上海劳动保障》2003年第10期(2004年1月《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劳动法》全文转载)。
《论企业改制中的劳动关系》,《上海企业》2005年第2期。
论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扩大,《上海工运》,2005年第8期。
关于建立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的思考,《企业与法》,2005年第1期。
谁在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社会观察》,2005年第6期
《高管跳槽,防损有道》,《中国劳动》2006年10月;
《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关系定位》,《中国劳动》2007年7月;
《对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立法的思考》,《上海企业》2007年6月;
《最新集体合同立法下集体协商的发展趋势》,《上海企业》2007年10月;
《工会的法律责任初探》,《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 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国际劳工标准的国内适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5月;
《工会缺位和立法缺失下的罢工行动》,《社会观察》(CSSCI)2009年第1期;
《对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立法的反思》,《华东政法大学学报》(CSSCI)2008年第6期;
《如何破解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难题》,《社会观察》(CSSCI)2008年第3期;《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类型化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法保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6月版)。
《我国劳动标准高低之争的理论溯源》,《当代法学》2009年第4期;
《新农保在试点中求解》,《社会观察》2009年第8期;
《上下班途中遇车祸该不该认定工伤》,《社会观察》2009年第10期;
《“柔性延领”:一次有益的尝试》,《社会观察》2010年第11期;
《柔性退休人员的劳动关系探析》,《上海企业》2010年第12期。

『捌』 李凌云的获奖情况:

2003年《论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重构》获得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劳动与社会保障征文二等奖
2010年《工会的法律责任初探》获得华东政法大学2008—2009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

『玖』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的师资队伍

教 授 : 胡茂成 戴小明 刘伦文 邓辉煌 王世枚 谭大友 司马俊莲 黄元姗 谭世明
副教授:殷 波 谢新国 郑洲蓉 刘克安 谭贤楚 陈沛照 汪 燕 马一波 尹建元
讲 师: 赵 杨 向 晶 刘 琼 曹召胜 黄 力 张明波 黄继坤 毛克盾 雷国平
李凌云 李文革 冉传慧 杨 信 邓 浩 陈 勇 金 霞 周书刚 李 岍
蔡世鄂 郑柏琼 李妍辉 侯日云 冉艳辉 成润
助 教: 董兵锋 刘 娜 芮华勤 李萌萌 董艳平 张 冰

『拾』 李凌云的介绍

李凌云1,女,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监督程序 发布:2025-02-06 20:10:29 浏览:603
章程适用合同法吗 发布:2025-02-06 20:08:19 浏览: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难证明 发布:2025-02-06 19:31:09 浏览:839
上海对外经贸法学调剂 发布:2025-02-06 18:04:15 浏览:464
公司会议纪要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7:55:50 浏览:966
法治限制党 发布:2025-02-06 17:53:18 浏览:680
劳动法非定时工作制 发布:2025-02-06 17:25:21 浏览:638
民法自然年 发布:2025-02-06 16:22:48 浏览:542
辽阳司法所 发布:2025-02-06 15:42:18 浏览:62
雇佣律师 发布:2025-02-06 15:30:25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