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土壤环境保护立法

土壤环境保护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2-06 10:02:37

A. 土地污染的法律规定

尽管我国土地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并没有关于土地污染的专项立法,关于土地污染防治的一些规定大多散落在各个部门法中。《环境保护法》。该法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农业法》。该法第58条规定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保养耕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增加使用有机肥料,采用先进技术,保护和提高地力,防止农用地的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土地管理法》。该法第35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该法对土地污染防治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①第十九条:国家提倡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和培肥地力。
②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
③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④第二十五条: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的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而制定的,它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以及土壤监测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B. 《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义务、职责、权利

(一)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和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的法律义务

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的自然遗迹和人文遗迹、古树名木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严禁破坏;在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内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已经建成的要限期治理。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壤污染、沙化和水土流失等。

(二)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要求和义务

如生产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禁止引进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技术和设备;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突发性事件要采取处理措施,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等。

(三)中央和地方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

(四)保护环境的权利、义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对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五)违反《环保法》的法律责任

规定了违反《环保法》的法律责任,即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

C. 废水排放到土壤中违反什么法律法规

违反了《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三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农田保护法》。
第十九条 国家提倡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和培肥地力。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控制水污染,保护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和海洋等地面水以及地下水水质的良好状态,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D. 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法律分析:护土壤有利种植的原则,预防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E. 公民为什么参与和支持土壤环境保护

为了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更安全的环境里——土壤不安全,意味着我们的食物来源也不安全,关系重大

F. 为什么要加强土壤环境保护

1.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差,严重制约土地开发利用规模由于新疆山区水库少,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较差,因此还不能做到适时适量的合理灌溉。此外,新疆渠系输水系统渗漏损失严重,田间灌溉技术和管理落后,田问分水和量水的设施严重不足,毛灌溉定额高;土地平整度差,进入田间的水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导致灌溉用水浪费。

2.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疆是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绿洲利用模式。由于受水量和水资源利用技术水平的严重制约,人工绿洲面积不可能任意扩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大”基地和新型工业化的建设,以及小康社会、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新疆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也对土地利用规模、质量和水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面积在逐年扩大。

G. 为什么《土壤环境保护法》至今还没有颁发

我看难度较大的原因就是污染的严重性,没有震撼力,所以排不上号!

H. 土地污染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 《环境保护法》;

  2. 《农业法》;

  3. 《土地管理法》;

  4.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I. 十三五期间土壤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 学科:环境科学

  • 词目:土壤环境

  • 英文:soil environment

  • 释文:土壤环境是指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以及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的生态环境。土壤形成的环境决定于母岩的自然环境,由于风化的岩石发生元素和化合物的淋滤作用,并在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积累,或溶解于土壤水中,形成多种植被营养元素的土壤环境。它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和微生物的疏松表层环境。土壤环境由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烂分解产生的有机物质以及水分、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固相(包括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有机质和微生物)占土壤总重量的90%~95%;液相(包括水及其可溶物)称为土壤溶液。各地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环境。中国土壤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田土壤肥力减退、土壤严重流失、草原土壤沙化、局部地区土壤环境被污染破坏等。[1]

J. 我国为什么要修改《环境保护法》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大气、水、土壤等主要环境要素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环境问题已不仅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热点内容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难证明 发布:2025-02-06 19:31:09 浏览:839
上海对外经贸法学调剂 发布:2025-02-06 18:04:15 浏览:464
公司会议纪要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7:55:50 浏览:966
法治限制党 发布:2025-02-06 17:53:18 浏览:680
劳动法非定时工作制 发布:2025-02-06 17:25:21 浏览:638
民法自然年 发布:2025-02-06 16:22:48 浏览:542
辽阳司法所 发布:2025-02-06 15:42:18 浏览:62
雇佣律师 发布:2025-02-06 15:30:25 浏览:278
刑事诉讼法第151条具体内容 发布:2025-02-06 15:09:35 浏览:271
法考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主 发布:2025-02-06 15:08:22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