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建设法治社会是

建设法治社会是

发布时间: 2022-02-06 13:42:42

1. 如何建立法治社会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对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所说的法治,不应是“治民”,而应是“民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要加强执法工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2. 全面建设法治社会五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具有六个重要特征,即:人民性、普遍性、系统性、全专面性、平等性、公正属性。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全面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3. 建设法治社会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你想一想呀,有哪些人是不想法治的,不就明白了吗?最大的困难就是现在执法的人不想法治,

4. 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1、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任务: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4、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5. 现在是不是在建设法治社会

是的,现在就是建设法制社会。

6. 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你要的是学术文章还是了解一下?

简单的来说
1。教改 2。医改 3 土改 4。房改 5。企业改制 工人就业 6。股改

学术文章

纵观历史,中国在人治社会下发展了两千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看,历史上古希腊、两河、印度、中国产生的四大文明只有中国的文明保存了下来,传承至今。今天的中国人怎么突然说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成功的经验不好了呢?在我们已经进入文明的时代,西方社会还处在茹毛饮血的境地,现在我们却要放弃自己的东西向西方学习,这样做是为什么?

对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并不是一篇短短的博文能够解决问题的,而且本人对这个问题思考的远远不够,本文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各位共同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讨论人治的优劣。

人治的最大优势是决策效率高。人治社会的最大特点是少数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这就在决策过程中省去了民主政治中大量繁琐的决策程序。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存在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高效率的快速决策能够更容易、适时地抓住这些机会。因此,在人治社会下,一旦明主出现,或者有一个好的领导团队出现,社会的发展就会十分迅速。

第二个优势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人治社会祟尚万众一心,人心齐泰山移,要求有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因此许多法治社会办不到的事,在人治社会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办到。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能有如此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法治社会下是不可想象的。最简单的例子是旧城改造中,经常需要道路加宽,取直,这从总体规划上看怎么说都是好事。但在民主社会下,必然会涉及到道路两边和取直障碍建筑所有者一批人的利益,如果有一个人协商不通,这项工作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别想做成。而在我们国家,这根本就不是问题。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再赘述。

第三个优势容易形成强大的势力。历史上的强大帝国无一例外都是人治社会下产生的。虽然我们过去称美国为美帝国主义,苏联倒台后,美国人自己也在考虑是否应该建立帝国的问题,但美国并不符合历史学家对帝国的定义。任何时代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中要比生活在弱小的体制下更有安全感,也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利益。古希腊是民主的发源地,但它却多次被外族侵占。

人治的最大劣势是容易犯大错。希特勒一个人就可以让世界数千万生灵涂炭,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毛主席晚年一个判断失误给中带来了十年动乱,使中国的发展一下子被世界甩在了后面。

第二个劣势是不尊重个体。人治由于是少数人决策,在决策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想法,自然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少数人或单个人的个体的利益就会少一些。长期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自然在社会的总体认同下轻视个体的利益和感受,这与现代社会尊重个体,增加社会和谐相矛盾。

人治的第三个劣势是难以保持社会稳定。由于人治的少数人决策机制,对大众的感受不敏感,容易与多数民众的意愿相佐,且由于决策的暗箱操作,即便是正确的决策也可能因得不到理解而产生矛盾。这些问题的积累很容易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引起内战,对社会的危害极大。

因本人对该问题思考的不够深入,暂时就想到这些,希望大家补充、完善。

对人治社会的劣势再补充两点:
一是压制人性,此一点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广泛、深远的。在人冶社会,当权都的好恶决定着社会的好恶,不同的人当权,就会有不同的好恶,造成社会的道德标准、是非标准混乱。被封建社会大力推崇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典型的不问是非标准,只唯上的愚忠哲学。在这种道德规范下,追求真理是错误的,无限尽忠才是做人之本。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自然形成了君王、父辈老子天下第一,对下级、晚辈绝对的控制权,并且为了加强这种控制权,自然会限制下级、晚辈的独立性和探索精神,对于下级、晚辈来说,既然独立性和探索精神不是与社会相溶的观念,自然就会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压制这种寻求独立、希望探索的原始冲动,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中国代近代在自然科学方面远远落在了西方后面,应该说人治社会是重要根源之一。没有独立思考,也就谈不上创新,并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为自己的墨守成规找到了最好的理由。

压制人性的另一大危害是让人失去了真诚。既然一切以君王、长辈的好恶为标准,就不能随意表示自己的真实思想,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中国的处世原则就是“话到嘴边留三分,不可全抛一片心”、“言多必失”,中国善于察言观色等等,都是要人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而要学会顺从上级的的意思发表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中国人自然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只会人云亦云的应声虫。中国人的机变、权谋等处事哲学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这些就是在人治体制下“发明”的生存之道,只有学会了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才能明哲保身。

二是对缺少对社会进步的继承性。中国古代出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医学家、探险家,如张衡、祖冲之、华佗、徐霞客、郑和等,还有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等应用技术。但这些发现、发明很少能延续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就在人治社会下,一切以统治者的好恶为标准,这一个统治者有某种爱好,这一方面便可以得到发扬光大,当另一个人当政时,不喜欢这些东西,便将前者的成果束之高阁,甚至付之一炬。最典型的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在这一个皇帝的支持下七下西洋,可是到另一个皇帝当政后,不喜欢这样的行为,下一道“片板不得下海”的圣旨,中国的远洋事业也就彻底终结了。特别是中国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更将前朝的一切破坏殆尽。

这种一切从头再来,让中国的历史在两千年来陷入停顿。年龄大一些的人都看过过去的“小人书”,那其中有许多历史故事,我们在这些故事中看到不管是使用的兵器、穿的衣服、住的民房或宫殿等等,除了清朝的辨子和帽子有点变化外,如果不看文字根本就分不清是哪一朝、哪一代,两千年基本没什么变化。中国最早建立了伟大的农耕文明,把世界远远却甩在了后面,而两千年的停滞,却给了西方超越我们的机会。

先补充这两点。希望各位继续发表各自的高见,我们一起来讨论。

7. 法治社会建设是什么

法治社会建设特色社会主义。

8. 如何理解建设法治社会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对于人民群众来讲,法治社会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体。一方面人民群众必须回自觉知法信答法守法,把遵守法律作为自己一切行为的基本要求,养成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强烈意识和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通过有序的公众参与和民主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愿、意见、建议,并能够被有效地吸纳到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之中。作为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这两方面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建设法治社会,不仅有利于推动全民守法,而且有助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9. 唉我问中央政府是哪一年提出建设法治社会

在我国1994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法制建设首次作为独立主要问题提出,包括理发、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

10. 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怎样的关系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还要始终坚持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其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核心就是依法治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重要举措,两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统一

热点内容
劳动法非定时工作制 发布:2025-02-06 17:25:21 浏览:638
民法自然年 发布:2025-02-06 16:22:48 浏览:542
辽阳司法所 发布:2025-02-06 15:42:18 浏览:62
雇佣律师 发布:2025-02-06 15:30:25 浏览:278
刑事诉讼法第151条具体内容 发布:2025-02-06 15:09:35 浏览:271
法考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主 发布:2025-02-06 15:08:22 浏览:724
劳动法福建哺乳期 发布:2025-02-06 14:58:58 浏览:94
审议环保条例发言 发布:2025-02-06 14:57:38 浏览:757
信访听证会结论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4:35:04 浏览:602
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多久可以消除 发布:2025-02-06 14:32:33 浏览: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