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行为
① 网络不道德行为分为不正当较恶和极恶行为三个层次以下属于不正当行为层次的是
你好,网络不道德的行为有很多种,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② 网络上有哪些违背网络道德及解决方案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回网行为,调节网答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网络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种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网络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
③ 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
网民评出“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 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 虚假信息、垃圾邮件、强制下载……这些遭遇对经常上网的人来说一定是家常便饭。类似现象反映出的“网德缺失”,已成为时下网络上最为人诟病的痼疾。最近,一项“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评选得到了网友们热烈响应,“网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词汇。
据《人民日报》报道,9月1日至15日,中央文明办秘书组、未成年人工作组,中宣部宣教局与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网、中青网及新浪网、搜狐网,开展了“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征集与评选活动”,网友反响热烈,短短5天即跟帖5000多条。9月8日始,主办单位整理出22种不文明行为供网友投票,截至15日,有10万多人次参与网上投票,评选出“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赫然在列的网络不文明行为有: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黑客”恶意攻击、骚扰;传播垃圾邮件;论坛、聊天室侮辱、谩骂;网络欺诈行为;网络色情聊天;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假冒他人名义;强制广告、强制下载、强制注册;炒作色情、暴力、怪异等低俗内容。
中央文明办秘书组组长孔令一说:“互联网‘黄、假、坑、俗’等不道德现象大量出现,影响了网络的正常秩序,放大了网络的负面作用,网民对其深恶痛绝。”对网络行为失范,他深表忧虑,“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上不文明行为对青少年的责任感、义务感、道德感的养成构成了极大威胁。”
新浪网CEO兼总裁汪延认为,要净化网络空间,唤醒和培养网民的网络道德意识,不能仅靠一两家企业,而必须借助行业自律和联盟的力量。
目前,不打“擦边球”、加强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建“绿色网站”正成为网络业界的自觉实践。(完)
(来源:新华网)
④ 怎样防范网络不道德行为 详细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 使人们在获取和传递信息时, 又多了 一种选择, 而且是一种能够提供空前“自 由化” 的选择, 它使信息的传播速度、 质量与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 质的飞跃, 从而使人们的许多梦想变成了 现实。 但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尤其是对于正在发展中的新事物来说, 更是如此。 计算机网络也不例外。 人们在享受着网络传输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 也对日 露端倪的网络负面影响愈发担忧。 这就是我们必须正视了 一个全新的课题――网络道德。网络世界的道德问题一, 自 由性与社会责任的弱化。 网络世界中, 人们摆脱了 传统社会的管理和 控制, 进入了 一个彻底“自由” 和 “民主” 的天地。 网民很容易忘掉自 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 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明显不道德的甚至违法的事情。二, 开放性与道德冲突。 在网络社会, 信息传播打破了 国家和地区的界限, 但是信息的内容仍带有国家和地区的特征。 在信息交换过程中, 不同文化之间的道德冲突对各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很大。三, 非人性化与道德冷漠。 网上交流, 人们感受不到对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反应, 忽略了 对方的感情需要。 另外, 人们终日 与电脑终端打交道, 极易患“因特网综合症” 。四, 虚拟性与计算机犯罪。 网络是由图文音像构成的虚拟世界, 在这里人们的身 份、 行为方式、 行为目 标等都可以被隐匿和篡改。 计算机犯罪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防范网络不道德行为首先, 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 青少年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 是未来网络文明的缔造者。 这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家庭的配合及各级各类学校等组织的共同努力。 针对青少年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 特定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可以将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活泼、 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中, 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 正确认识自 我, 摆正自 我的位置。 尽管网络能给青少年以自 信, 帮助其树立自 主、 独立的意识,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已找到了 认识自 我的正确途经, 相反, 网络还可能误导青少年对自 我的正确认识。 家庭和社会有责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自 我观, 使他们清醒地了 解现实, 了 解自 我, 走出封闭的虚幻社会, 抛弃个人主义、 利己主义, 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将自 己的人生价值定位于为社会多做贡献。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大力构建网络主流文化, 纯净社会环境,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塑造网上精神家园。构建网络主流文化, 牢牢把握青少年网络教育这块主阵地, 广泛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 使青少年从事网络行为时知法、 懂法、 守法, 也是时代赋予的重任。其次, 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 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水平。 网络犯罪是一种技术犯罪, 要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才能防范、 制止。 信息安全技术是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 要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 必须以较好的安全技术为支撑。 这就需要加快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设备的研究开发, 国家应考虑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对重要部门信息网应考虑加强技术安全防范, 开发网络安全技术。 应鼓励企业加强自 我保护, 防范网络犯罪侵害。 网络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一个地方如何实现安全和如何保证必要的自 由度总会存在着矛盾。 网络安全措施的配置要兼顾网络的便捷性与公众必要合理的自 由度, 这更有赖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全面提高。第三, 建立健全的网络法律体系。 单纯从技术角度不能长远、 全面地规范、 保障网络安全。 而且, 防范技术的增强可能会激发某些具有猎奇心态的人在网络犯罪方面的挑战兴趣。 因此, 从根本上对网络犯罪进行防范与干预, 还是要依靠法律的威严。 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惩处, 我国现行刑法典由于规定的罪名比较单一, 且范围偏窄, 不利于打击网络犯罪。 鉴于当前网络犯罪的现状, 应当适当增加网络犯罪罪名, 并将一些对国计民生危害严重的行为扩大到刑法调节的范畴。 在完善现行刑法的同时, 考虑到网络犯罪与传统类型犯罪相比存在诸多独特之处, 待时机成熟, 我国应参照发达国家立法上的经验, 将网络犯罪的防范与惩处制定为一部单行刑法,以 全面规范网 络犯罪行为 , 避免刑 事司 法真空的 存在以 及司 法困 惑的 出现。创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 这是人类的共同心愿。 我相信, 技术法律于道德的携手,必将使网络更美好!
⑤ 我们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道德行为
2、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3、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版4、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权。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规范他们的网络道德行为:要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 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 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 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你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 不应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 应该考虑你所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 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秘密。 不能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联的系统;不能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不能伪造电子邮件信息。
⑥ 网络道德以什么为标准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基本原则
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斟酌原则
网络道德的三个斟酌原则是全民原则、兼容原则和互惠原则。
1.全民原则:网络道德的全民原则内容包含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得损害整个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它还要求网络社会决策和网络运行方式必须以服务于社会一切成员为最终目的,不得以经济、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为借口把网络仅仅建设成只满足社会一部分人需要的工具,并使这部分人成为网络社会新的统治者和社会资源占有者。网络应该为一切愿意参与网络社会交往的成员提供平等交往的机会,它应该排除现有社会成员间存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为所有成员所拥有并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全民原则包含下面两个基本道德原则:第一,平等原则。每个网络用户和网络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和义务,从网络社会结构上讲,他们都被给予某个特定的网络身份,即用户铭、网址和口令,网络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和便利他都应该得到,而网络共同体的所有规范他都应该遵守并履行一个网络行为主体所应该履行的义务。第二,公正原则。网络对每一个用户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它不应该为某些人制订特别的规则并给予某些用户特殊的权利。作为网络用户,你既然与别人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就不要强求网络能够给你与别人不一样的待遇
2.兼容原则:网络道德的兼容原则认为,网络主体间的行为方式应符合某种一致的、相互认同的规范和标准、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被他人及整个网络社会所接受,最终实现人们网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化、语言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求消除网络社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网络行为主体间的交往障碍.
当我们今天面临网络社会,需要建立一个高速信息网时,兼容问题依然有其重要意义。“当世界各地正在研究环境与停车场的时候,新的竞争的种子也正在不断地播下。例如,Internet正逐渐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只有Windows在被清楚地证明为是连接人们与Internet之间的最佳途径后,才可能兴旺发达起来。所有的操作系统公司都在十万火急地寻找种种能令自己在支持Internet方面略占上风,具有竞争力的方法。” 如之前360、QQ大战就是不兼容与网络无道德的体现,而PPMEET则遵从这项原则。
兼容原则要求网络共同规范适用于一切网络功能和一切网络主体。网络的道德原则只有适用于全体网络用户并得到全体用户的认可,才能被确立为一种标准和准则。要避免网络道德的“沙文主义”和强权措施,谁都没有理由和“特权”硬把自己的行为方式确定为唯一道德的标准,只有公认的标准才是网络道德的标准。
兼容原则总的要求和目的是达到网络社会人们交往的无障碍化和信息交流的畅通性。如果在一个网络社会中,有些人因为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原因而无法与别人交流,有些人因为不具备某种语言和文化素养而不能与别人正常进行网络交往,有些人被排斥在网络系统的某个功能之外,这样的网络是不健全的。从道德原则上讲,这种系统和网络社会也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排斥了一些参与社会正常交往的基本需要。因此,兼容不仅仅是技术的,也是道德的社会问题。
3.互惠原则:网络道德的互惠原则表明,任何一个网络用户必须认识到,他(她)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网民们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时,也应承担网络社会对其成员所要求的责任。信息交流和网络服务是双向的,网络主体间的关系是交互式的,用户如果从网络和其他网络用户得到什么利益和便利,也应同时给予网络和对方什么利益和便利。
互惠原则集中体现了网络行为主体道德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从伦理学上讲,道德义务是“指人们应当履行的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道德责任。凡是有人群活动的地方,人和人之间总得发生一定的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就产生义务问题。”作为网络社会的成员,他必须承担社会赋予他的责任,他有义务为网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义务通过网络帮助别人,也有义务遵守网络的各种规范以推动网络社会的稳定有序的运行。这里,可以是人们对网络义务自学意识到后而自觉执行,也可以是意识不到而规范“要求”这么做,但无论怎样,义务总是存在的。当然,履行网络道德义务并不排斥行为主体享有各种网络权利,美国学者指出,“权利是对某种可达到的条件的要求,这种条件是个人及其社会为更好地生活所必需的。如果某种东西是生活中得好可得到且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得到它就是一个人的权利。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它生活得好是必须的、有价值的,都可以被看作一种权利。如果它不太容易得到,那么,社会就应该使其成为可得到的。”
⑦ 哪些行为是网络中不道德的行为
网络中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
1、浏览色/情/暴/力的网站
2、传播谣言,散内布虚假消息
3、用网络容对他人进行诈骗行为
4、冒充他人散播消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5、传播电脑病毒,盗取别人个人信息
6、说粗话,脏话,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⑧ 网络社会的什么容易导致不良道德行为的增多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2]而另一项统计表明,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行为或动机。[3]在美国,色情淫秽之类早已泛滥成灾,如今在互联网作恶更加猖獗。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项调查说,美国多数家庭电脑网络中,有92万件带有不同程度色情内容的图片、文章和录像;电子公告板储存的数据图像有4/5含有淫秽内容。[4]由此可见,网络的色情污染已经无处不在,无奇不有,严重腐蚀着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另外,暴力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也不容忽视,多用户地牢游戏存在着严重的暴力倾向,而众多的游戏玩家正是在这种刺激和充满诱惑力的游戏中暴力倾向得到加强。有研究显示,长期沉溺于互联网会使得人变得孤僻、脾气暴躁,攻击性增加。色情和暴力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型的青少年而言,危害是很大的,甚至有可能会促使青少年的暴力和色情犯罪的增加。
2.网络恐怖和欺诈的出现
在网络上通过提供制造恐怖的信息和发恐怖件来敲诈、勒索的事已不少见。1997年3月,比尔?盖茨连续收到4封e-mail恐吓信,要他赶紧交出500万美元,否则他和妻子都性命难保。[5]在网上,象这种恐怖任何人都可能碰到,万一碰上一个恐怖邮件,就会让你惶惶不可终日。如同现实生活中常会有骗子骗人钱财一样,网络也时刻有陷阱在等着你。网络骗子利用网络技术的不成熟及人们的麻痹心理,从事诈骗活动,你随时有可能成为骗子们的猎物。1998年8月,西北某银行被网络骗子骗走80.6万元;1998年9月某市以银行被人用虚拟账号提走现金26万元。[6]网络欺骗成为一部分人获取财富的手段。同时,网络除了钱财的欺诈以外,也存在着情感的欺骗。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青少年渴望交往和关爱的心理,设计情感陷阱,让一些无知的少男少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利用情感欺骗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1997年,某化名为“网络罗密欧”的男子,利用互联网,选择少女网友进行各种手段的引诱、蒙骗,使得她们外出会面,进而实施性侵害。该男子被判入狱,他在法庭上的话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对没有成人监护的未成年人来说,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7]
3.网络病毒和攻击的蔓延
病毒同样是网络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自从第一个蠕虫病毒发现以来,病毒就与计算机如影相随,现在病毒爱上了传播速度极快的网络。从CIH到“爱虫”,到现在的“库尔尼科娃”病毒,每一次都给网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而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触目惊心。而网络攻击和谩骂正在成为互联网的一种风格,黑客的攻击也到了“谈黑色变”的地步。众多的黑客以摧毁别人的站点为乐。而在互联网的聊天室和BBS,人们随意发泄自己的不满并报复着漠不相识的人。这种随便的侮辱和谩骂,故意的挑衅,使得网络空间充满火药味。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污染着互联网的环境。
⑨ 网络道德的介绍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专来评价人们的上网属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⑩ 关于网络道德的问题
现在,冠以各式名目的网吧占据了各个城镇的大街小巷,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也被列为必修科目。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着中国的各个领域,也正在改变着个体公民的生存方式。青少年总能敏锐的把握时代的脉博,“拷贝、恐龙、妹儿、刷屏、宽带”等新词成为他们的日常用语了,家长却还不明白那个电视样的显示屏里怎么能装下成千上万份的“文件”。人们都能明白“电脑和外语是新世纪儿童的两条腿”、“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自身将要落伍的紧迫感尚能想得开,自己的独生宝贝是绝不能在这方面落伍的,买电脑花再多的钱也不心疼,而另一方面,纸媒体上频频曝光的骗财骗色的网络悲剧故事、孩子们数字化的酷打扮和嘴上流出的网络鸟语、网上自由传播的色情暴力恐怖图片等不良影响牵动着成人们的心。有的学校和家长干脆不让孩子上网,禁止学校附近开设网吧等,饮鸠止渴固不可取,因噎废食同样是倒行逆施。基于以上矛盾纷呈的社会现实,在教育界与学术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呼之欲出,现本人就此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景是好的,相信网络社会会文明起来的。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它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社会,它给人们提供了比现实社会更多的自由、平等和宽容。一个人在现实社区中熟悉方圆十里的人与事就不错了,而在网上他面对的是整个宇宙和无限的心灵。它的衍化必然要遵循宇宙的法则,优胜劣汰,垃圾终究会消亡,文明一定会得到建立。当文明成为网上的时尚,不文明没有绝迹也成了一种无谓的点缀。
网民队伍不断壮大,网民结构也会变得日益多样化。能上网的人大多是有着一定教育背景的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遵纪守法,以文明为已任,他们会有意无意的将现实社会中的行为习惯带到网络社会,即便过量的网上自由会纵容一部分人在网上放纵一阵,可毕竟是一时的,想想谁乐意长时间的装疯呢,大多数人的心中是热爱美好、渴求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的。时下的互联网上活动的大多是未婚的青少年,爱情是他们的旗帜,日有所思便夜有所梦,美梦而不得便自由的把心情发泄到互联网。你去听听男宿舍熄灯后的卧谈会,你会发现白天衣冠楚楚的好学生个个是唯交配为愿的生猛禽兽,而第二天穿上衣服,他们照样是好学生。这看不见对方的网络聊天室多么象那熄了灯的宿舍。因此说青少年在网上的一些劣行无非是粮食中的一二颗鼠屎,是个问题但不足以对互联网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
二、教师的网上生存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表率意义。
中国社会的进步正在救赎着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中小学教师。如果说一部分教师能够先“潇洒”起来,互联网无疑会成为他们飞翔的翅膀。贵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有着良好的人文底蕴,仿佛一辆性能良好的汽车一旦驶入美丽城市间的高速路,青春会燃烧,思想会攀升,灵魂会翩翩起舞。
教师上网的表率意义主要表现为:
1、网上共享的教学资料会把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救出来,从冥思苦想的编教案变为针对全国优秀教案的取长补短,闭门造车式的论文写作也会变成思想探索式的教学研究,全新的教师的重构必然会促进国民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的发展。
2、教师的才情是多侧面的,比如网页的制作,比如数学老师较好的贴子写作,语文老师对体育的独到见解,哪怕是网上游戏的技高一筹也会对网上青少年产生有益的影响。向师性的培植本身就会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望,何况教育意义的发生更多情况是表现在“熏陶”“影响”这样的无言之教之中呢。
3、教师的人格和个性在网上的展示会提升教师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会促进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民的情商的提高,义务地完成着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有余力的教师还可以从事教育以外的社会效益的创造。比如英语教师的义务翻译,生物教师对花卉爱好者的网上咨询等,他们的义举会让互联网上的社会变得更加亲切更加温馨,在一个美好的虚拟社区中生存,每一个ID背后的虚拟人的行为也会变得文明起来的。自由与无偿是网上生存的要义,它能使人们体验到大同世界的幸福。而我们的现实社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追求经济效益也是正当的欲求,新提出的一种理念叫做"自由白领",它使人才不再被某一个老板所束缚,资方与劳方的资源分配界面会得到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拓宽,个体谋求物质幸福的机遇大大增加。教师无疑会成为实践这一理念的生力军,精神上的崇高与物质上的幸福,教师鱼与熊掌兼得会是整个社会的福祉。
笔者接触互联网的时间不是很长,首先体验到的是自我的解放,找资料写教案十分的方便,写文章发贴子或指点江山慷慨激昂或凝眉沉思风花雪月使我无比的惬意,同时也有意识的对网上的青少年实施一些“教育影响”。
其一是做一个文明的榜样。青少年出没的公共聊天室却往往是最乱糟糟的地方,我也常去,首先要起一个文明的富有诗意的有文化气息的名字。与人聊天也象现实生活中一样用“你好”、“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对新进来的人主动上前说“你好,请这边坐”、“刚来?请喝杯茶”等,在虚拟的网络上这种语言会让人感到有趣而温馨的。网络语言的底线是说话不带脏字,在此基础上尊重书面语言的严肃性,网聊中寻求思想的碰撞,摒弃口语中的不必要的赘语,象诗歌一样的直抒胸臆,象谈禅一样的逼近真知。有时找不到能用语言共舞的“聊友”,我便在聊天室中做一些诗歌朗诵式的独白,这样总会获得或多或少的廉价的褒扬,自己心中一阵惬意的同时聊天室的空气也得到了净化。
其二是与一些不良少年或迷途失意者接触,做一些“出淤泥而不染”式的引导。我曾与一个自称有十二个网上老公的女学生周旋,最后劝她放弃了这种无聊的害人害已的感情游戏。我曾与多个或思春或失意的中学生攀谈,以过来人的身份谈论爱情与婚姻,帮他们解开心锁。我曾帮助一名落榜考生策划以她的专长面陈校长,毛遂自荐,终被当地一家名校录取。总之,教师是我的身份,教育是我的职业,教育无边界,教师恒久远!
三、道德与法律各司其职,不同角度地规范网上行为。
网络是无限的,而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让网络世界文明起来任重而道远,于是有网络精英呼号奔走,希图建立网络道德规则以约束网民的行为,他们的先锋意识无疑会赢得来自全社会的景仰的目光。
然而,制定道德规则又是一个很难操作的问题。在转型期的社会中,诸多价值观念都在重新整合界定,社会道德准则也面临着重新下定义。做为新鲜事物的互联网,它所涉及的领域在不断延伸,它所吸引的网民构成在不断变化,国家的电信政策也在与国际接轨的十字路口观望,此时,我们去制定网络道德规则是很难操作的。
任何规则都是本着服务全体的良好愿望而约束着个体的行为,在规则面前,一部分人或者所有人的一部分自由将会被牺牲掉。而上网又是个非常个人化的行为,互联事业方兴未艾,网络世界草创初成,过多的提约束会不会扼杀它的活力呢。
我认为,网络道德应该止于个体内心对个体网上行为的约束,而关于网络的法律是对个体网上行为对现实社会的人和事产生影响的一种规范。法律不能去很细节很具体的干预道德层面的行为,道德也不要以很狰狞的面目去做网络的操刀手。
法律的制定主要是对网络这一新兴传播工作加强管理,干预协调公民网络生存与现实社会行为间的互动,是网上行为的最底线,超越了就要受到制裁。道德是一个宽泛的集体约定,网络道德应该尽力体现自由平等的精神,人人受益,同时以不文明为耻,道德对于违反道德的言行的威压作用是要有一个培育酝酿磨合的过程的,它需要网络界的共同努力。
当网络道德与法律并存,良性互动,我们将会迎来一个自由的天地,我们的青少年将会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是未来的公民,是这个世界未来的主人,互联网作为未来主人的重要肢体一定会十分健壮的,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