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党在法治中

党在法治中

发布时间: 2022-02-06 15:42:57

❶ 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应该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历史反思、现实考量和战略谋划三个维度表明了中央的考虑和意图,想得很深、看得很远。过去我们党是革命党,现在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走向法治。法治是执政党执政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保障。要清醒认识到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推进法治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是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以往“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虽然只有一字之变,但含义不同,表明依法治国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心,从以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主,逐渐转向完善法律体系和加强法律施行并重。
三是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个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一体建设”。“三个共同推进”相互融合、紧密联系,体现了法治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三个一体建设”在本质和目标上是相通的,体现了法治的协调性和配合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协调、相适应。
四是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个坚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只有牢牢把握好这五个方面,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才能立足中国实际建设好法治国家。
五是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就是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四大任务中,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保障,全民守法是基础,四者相互联系、环环相扣,构成了我国新时期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衡量标准。
六是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就是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180多项改革措施,加强立法、执法、司法三支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确保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的落实。

❷ 党在法治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哪些

主要是如何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去。将权力透明化的问题!

❸ 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作用

1、党对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领导。
2、党对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领导。
3、党对社会主义法制的组织领导。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
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状况。
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四,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❹ 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有哪几面

序是社会存在的条件,和谐是社会的价值目标。对于和谐的追求和秩序的安排不同的内文化做出了不同的容设计。法治(而非法制)源于西方,在全球化过程中被世人接受,成为设计社会秩序进而追求社会和谐的最优方式,也因此成为一种普世性的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后,法治自近代以来再次成为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建设当代中国法治也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法治理论的指导,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观对国家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分析和研究中国共产党法治观就有着重要的理... 展开 秩序是社会存在的条件,和谐是社会的价值目标。对于和谐的追求和秩序的安排不同的文化做出了不同的设计。法治(而非法制)源于西方,在全球化过程中被世人接受,成为设计社会秩序进而追求社会和谐的最优方式,也因此成为一种普世性的价值。

❺ 党委在法治建设中起到什么作用

好的作抄用没有看到,但是袭破坏法制的事件却不少,比如地方政腐强行拆迁,对侵害国民的事件听之任之,钓鱼执法、以创收为目的事情不亦乐乎,其种种行为导致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性变化,党政分家天天讲,宪法却从来都是被搁置高楼。在这种状况下还谈法治建设是不是在讲笑话?

❻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法制是什么

十五大报告中正式使用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概念,而不再使用此前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概念。“法制”与“法治”虽一字之差,但其本质涵义差别极大,“法治”即法学界所说的“水治”,须以人民民主和人民主权为基础,与“人治”相对立,是一种独立的治国目标和价值取向,体现着法律至上的精神和观念;而“法制”则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既可以存在于“法治国家”之下,也可以存在于“人治国家”之下。因此,为了更为准确地反映现代法治的内涵和价值标准,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和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均正式使用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准确表述。一个字的修改,反映了理论的发展和观念的提升。

❼ 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中的集中体现是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二、深刻认识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的客观必然性 (一)党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把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二)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推行必须依靠党的领导。 各国法治都必须依赖其社会主导性政治力量,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必须加强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 新时期,我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措施。
三、准确把握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作用 (一)党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积极倡导者
(二)党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主要推动者
(三)党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坚定维护者
四、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中的集中体现 (一)思想领导: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方向的根本关键。 要把握我国法治发展的方向,有效抵制错误思潮和理论的影响,保证我国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政治领导: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重要保证。 1.要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及时地反映到立法之中
2.把法治实践纳入党的战略部署之中
3.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三)组织领导:是实现党的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必要方式和手段。 1.要加强法治机关的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3.要加强党对法治实践的监督

❽ 党在几大最早题出依法治国的

提出时间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

❾ 说明党在依法治国方面的进步

1978年,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法治建设应运而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新时期法治建设的逻辑起点是保障人民民主的政治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实现小康的战略构想。他在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提出了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强调指出,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主和专政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建设必须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强调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是我们党治国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其中就包括了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原则。

党的十七大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强调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对法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从保障人民民主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改革开放到国家长治久安,从建设政治文明到构建和谐社会,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都是通过一些会强调依法治国重要性,并落实

热点内容
上海对外经贸法学调剂 发布:2025-02-06 18:04:15 浏览:464
公司会议纪要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7:55:50 浏览:966
法治限制党 发布:2025-02-06 17:53:18 浏览:680
劳动法非定时工作制 发布:2025-02-06 17:25:21 浏览:638
民法自然年 发布:2025-02-06 16:22:48 浏览:542
辽阳司法所 发布:2025-02-06 15:42:18 浏览:62
雇佣律师 发布:2025-02-06 15:30:25 浏览:278
刑事诉讼法第151条具体内容 发布:2025-02-06 15:09:35 浏览:271
法考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主 发布:2025-02-06 15:08:22 浏览:724
劳动法福建哺乳期 发布:2025-02-06 14:58:58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