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省专版方案
Ⅰ 如何深入推进依法治教
(1)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依法治教的有力保障。完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梳理现行有效的教育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编印成《教育政策法规实用手册》,使依法治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法制”,把依法治教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检查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做到依法管理教育的各项工作,使教育走上法治轨道。二是要加强教育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可靠、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的队伍。各职能科室要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教育事务,实现行政行为的程序化、规范化,保证行政执法行为的公平、公正、公开和合法有效。
(3)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学校是依法治教的基础,对教育行政部门是否依法行政具有晴雨表作用。学校要建立起依法自主办学、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要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公平,保证学校正确办学方向,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要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把学校章程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要依据法律法规健全学校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基建投资管理、设备投资管理等制度。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明确各种机构科室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做到规则明晰、权责统一。二要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校内教师和学生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依法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和合法权益。
(4)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制度。若要推进依法治教,必须全面推进学校的
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要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情况、教职工福利待遇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学生奖惩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都要在校内公布。中小学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对涉及学生权益的重要事项,要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接受监督。
Ⅱ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点工作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专1、严格属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2、公正司法,提升司法为民的公信力。司法是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
3、全民守法,共同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人民群众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
Ⅲ 如何推进依法治市,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常需要按照如下内容执行:
第一,进一步解回放思想,努力冲答破不合时宜的旧观念的束缚。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谋划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第三,总结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优秀的地方治理创新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
第四,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学习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好经验。
第五,坚决破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制。
第六,破除官本位观念,消除官本主义流毒。
Ⅳ 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提法科学吗
依法治国本身就是一个广义的法治概念,没有治省治市的说法
Ⅳ 如何理解依法治省.建设法治云南的认识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是贯彻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的具体部署,是推动云南各项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任务。刚刚闭幕的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作出了总体部署和广泛动员,我们必须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重大意义,用全会精神引领和提升法治云南建设水平。
我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符合云南实际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云南。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云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是在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中央总体部署,认真总结我省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研究提出的,丰富提升了我省法治建设原有目标内涵。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云南的实践和探索,不折不扣、决不走样地落实中央顶层设计的大框架和各项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依法治省,是总体与局部、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云南集山区、民族、边疆、贫困四位一体,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我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必须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一方面,坚决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性和中央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法治创造精神,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云南特点的法治建设之路,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要求和部署在云南落地生根。
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法治是最坚实的保障。当前,我省改革发展稳定总体形势较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凸显,党风政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必须把依法治省摆在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织密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保持全省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加快富民强滇建设进程。
“法者,治之端也。”作为一项系统部署的浩大工程,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号角已经吹响,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励精图治、开拓奋进,坚定不移地在新坐标上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新实践,奋力开创法治云南建设新局面。
Ⅵ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必须坚持什么一体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路径,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Ⅶ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进行法律宣传。
提高法律意识。
建立监管机制。
Ⅷ 在网上为地方食品做广告违法吗
只要你的食品合法,那做什么广告都没问题!
Ⅸ 依法治省将以何为重
依法治省将以何为重? 2017法治四川建设这样干
发布时间: 2017-02-28 07:17:58 | 来源: 网络
站在全面深化、整体提升的历史新起点,今年,依法治省将以何为重——
聚焦
“四川法治良序总体形成”——2月27日下午,今年首次召开的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会议,如是定调2016年。
2016年依法治省创造了哪些经验、取得了哪些成果?2017年又该何去何从?记者奔赴多地采访,探寻“站在全面深化、整体提升的历史新起点”上的依法治省基层实践,重点从四个片段呈现。
本报记者 庞莹
2017法治四川建设这样干
依法执政
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将“关键少数”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政绩考核、考察使用,依法依规严格问责
科学立法
落实加强党领导立法实施意见,完善立法起草、论证、审议、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征集、评估听证、表决审议、群众参与等制度
依法行政
加快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体系建设,建成全省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库。加强“三张清单”动态管理,强化跟踪督办、绩效评估和碰硬奖惩
公正司法
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健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常态化遴选和员额退出制度。完善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职保护和违法行权惩戒制度
依法治理
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治理体系。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融互动的治理体制
监督保障
完善落实会前学法、任前考法制度。将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工作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全面推行年度述法制度和法治问责制度,推行法治考评和法治档案制度
A
抓“关键少数”
量身打造“八位一体”制度
考题——各地换届后,如何抓好“关键少数”,保持法治四川建设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采访镜头】
“谁家是不是贫困户,得按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规定的条件来,还得公示,群众表决了才算。”近日,叙永县委书记陈景强正忙着走村入户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将脱贫攻坚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是他每到一地都着重强调的。
大学所学专业为法律,还从事过律师的职业,陈景强对法治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推进法治建设,我作为党委第一责任人责无旁贷。”陈景强告诉记者,每年市上要与县签订推进依法治理目标责任书,县上也要与部门和乡镇签订责任书。在他看来,这样的责任传导,就是在表明“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学法用法”。
去年,叙永县经过新一轮换届工作,许多岗位人事变动比较大。为推进换届后法治工作的连续性,该县建立了38位县领导承担包保责任,包保联系25个乡镇和72个部门;72个县级部门承担指导责任,联系指导25个乡镇和264个村(社区),并对业务领域的法治建设工作负责。
【新探】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日前,省依法治省办出台《关于加强换届后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分管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频繁变动。记者获悉,今年我省将探索省委带头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办法措施,健全落实“关键少数”学法、考法、考察、考核、评估、问责、述法和法治档案“八位一体”制度,制定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出台党委(党组)书记履行法治职责规定的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
【点评】
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能否真正依法办事,是衡量法治建设进程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对公权力而言,厉行法治,就是要坚持“法有授权方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用法治为权力划出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关键少数”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落实的意见,还为“关键少数”量身定制考核“硬杠杠”。这抓住了推进法治的“牛鼻子”,四川的法治实践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张文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