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什么是道德的基础

什么是道德的基础

发布时间: 2020-12-20 20:22:14

❶ 列宁指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列宁明确提出,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
共产主版义道德作为一种权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一方面,只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的伟大实践,才为其开辟形成和发展的广阔源泉,促使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只有通过每个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的实践活动,才会现实地成为个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❷ 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什么

1、百德孝为首抄。对父母的孝袭敬,居所有道德中的首位,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孝敬,做其他事情也不会很好地去遵守道德规范的。

2、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人的立身基础,没有这一点,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

3、知荣辱。知荣辱是做人基本道德的方向,人的修养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知道荣辱,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行为就有了方向。什么是荣辱,在以后的具体道德标准中加以说明。

4、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从事实中总结道理。

(2)什么是道德的基础扩展阅读:

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❸ 什么是道德的直接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袭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1、科学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2、正确的道德导向是道德建设的核心;
3、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土壤;
4、合理的道德奖惩是道德建设的手段

❹ 伦理道德的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成文的法律条规在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举止,使我们对自己所做所想的事情到底能不能做、应不应该做有一个判断准则。而除了法律法规之外,古往今来还有一种无形的规无时不刻地规范着我们的言行举止,甚至对我们的三观产生一定影响,这就是伦理道德。古时候的伦理道德产生的基础是建立在农耕经济以及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上的。

伦理道德是一种文化产品,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制度、政治体系之上,同时也对经济制度、政治体系产生一定影响。千百年来,我国的伦理道德体系不断丰富发展,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❺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的基础是诚信。
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
诚信是完人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客观证明有信用。相反无诚信者是伪君子。有关诚信,在古今中外都有谈及,包括伦理学、宗教、专业操守、人事管理及政治学《君王论》。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言而有信。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待人以诚,纳人以信,方为真正的诚信。

❻ 社会主义道德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你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

这估计可能是

人民当家做主吧

❼ 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什么·

两个方面,
第一,内在方面,无所愧疚
把内心培养成善良,完满,富足,不忧不惧,从容不专迫,属无所愧疚。
当一个人在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禁得起推敲时,这是一个人的内在道德。

第二,外在方面,匹夫有责
我们在奋斗自己理想的同时,也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美好建设出一份力,能达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境界,但这种境界不是以损害自己或他人的个人利益为前提而实现的。应该是一个人在保障自己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尽量为社会做多的贡献,这就是外在道德。

有了这两点道德底线,我们既能对得起自己,又能对得起天下。

❽ 道德修养的基础是什么

人的思想是广阔无边的,道德伦理无处不在。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原则。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大学生作为一个快踏入社会的群体,理应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事业。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深深地担忧,正观这种现象,形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共识,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
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先进性最重要的特点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众的前列,带领群众;

第二
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潮流。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优良品质,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攻关克难的急先锋。生活享受往后靠,物质待遇不与人攀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人、带动人。

第三
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执行党的决议率先垂范,完成党的任务身先士卒,不落在群众后面。
1、道德修养的根本问题
道德修养的根本问题,就是按什么标准来修养的问题,伦理学上,又叫做道德理想。人们往往把所谓道德上“完善的”典范,当作人们的道德理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理想有着鲜明的阶级性。理想人格是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最集中的体现。判断一种道德理想是否进步,是以其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否起促进作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有利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标准的。
2、马克思主义修养观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修养观的实质是两种道德观的斗争。
两种道德观的长期斗争,在道德修养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自觉性在道德修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这种自觉性,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修养。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加强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是以自觉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显著标志的,它集中体现为完美理想人格的塑造。
3、马克思主义修养观的修养原则
道德修养与实践相结合是无产阶级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革命实践和道德修养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强调要在革命实践中进行修养,唯一的原因就是只有实践才能够使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意志和品质,才能使道德教育呈现出实效性。

加强自我修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大学生只有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成才,把自己造就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能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要求。第二,能够抵御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快地发展。第三,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

提高自我修养
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贵在自觉。如果没有修养的自觉要求,那就根本不可能进行真正的自我修养。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首先必须有这种自觉的要求,即要有自觉性。
自觉性,在修养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它既表现为把自我修养看成是一种强烈的需要,又表现为自我修养中的主动性,还表现为自我修养的彻底性。一个人要是有了这样的自觉性,就能使自己的自我修养更富于成效。
大学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自我修养的强烈动机。
第二,要学会自律。

❾ 个人品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方向。

(9)什么是道德的基础扩展阅读:

加强个人品德建设,须多管齐下。

一是应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要使人们具备高尚的品德,就必须使人们了解和把握社会各个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了解和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荣、什么是辱,然后才能有一个明确的道德实践方向。

二是应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有了某种道德认识,还需要炽热的道德情感,需要有一种对善的执着追求,在实践中形成稳固的道德情感。

三是应锻炼人们的道德意志。如果没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就不能在道德实践中克服困难,坚持善良和正义,抵制邪恶和私欲,也就难以形成高尚的品德。

热点内容
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6:12:31 浏览:303
武大国际经济法研究生 发布:2025-01-16 06:00:44 浏览:559
国家和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5-01-16 05:57:13 浏览:423
国际经济法判断题 发布:2025-01-16 05:29:31 浏览:739
两会民法典草案 发布:2025-01-16 05:25:29 浏览:542
刑事诉讼法对应的实体法是 发布:2025-01-16 04:38:02 浏览:286
武进法院拍卖公告 发布:2025-01-16 04:28:07 浏览:760
中介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16 04:05:03 浏览:413
司法解释的效力等级 发布:2025-01-16 03:59:08 浏览:624
民法典生态破坏责任 发布:2025-01-16 03:40:05 浏览: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