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社会的特点

法治社会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22-02-06 21:19:54

A. 法治思维的特点

法治思维的特点1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规则具有确定性、可预期、可执行等特点,是人们对事物理性期待的体现。规则思维的逻辑起点是:既定的规则告诉人们哪些可为(权利)、哪些不可为(义务),以及如何行为(程序);人们的行为后果是可预期的。对政法机关来说,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严守规则,维护规则的稳定,否则就会破坏人们的预期,理性就变成感性、心安就变成恐惧、有序就变成无序。

法治思维的特点2法治思维是权利义务思维。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关键要素,是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法治思维的实质就是从权利和义务角度观察、分析、处理问题,通过权利和义务的运行,实现法的指引、评价、预测、教育、惩罚功能。

法治思维的特点3法治思维是程序性思维。程序的基本含义:一是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二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同等关注;三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中行使;四是执法司法者不能从当事人那里牟利,否则会出现偏私。程序的本质是一种形式合理性、可实践的理性。借助程序这个“形式性操作杠杆”,就把利益的博弈和价值衡量转化为在法治规程上表达的诉求,人情、关系、偏见、恣意才会被消除,相应纠纷和问题最后都会在法治轨道上得以解决。

法治思维的特点4法治思维是权衡思维。法治作为定纷止争的实践理性,突出特征在于对各种价值和正当利益的合理平衡,因而法治思维必然体现着权衡利弊、瞻前顾后、兼顾各方的思维特征。它所要求的是,看问题、作决策,要依法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尽可能把事情考虑得更周全,把方案设计得更缜密,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法治思维的特点5法治思维是建设性思维。建设性思维以建设社会、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为目的。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法治作为治国理政方式,从来都是建设性而不是破坏性的。法治思维以建设性思路确定制度,修复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B. 法治社会的特点

法律在社会系统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并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回于法律之上。
法治答作为一种治国的基本规则,要求法律成为社会主体的普遍原则,不仅要求公民依法办事,更重要的在于制约和规范政治权力。所以,法治在政治上,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对政治权力的规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律是否至上,特别是权力的运行有没有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是区分法治与非法治的主要标志。要实现法治,立法机关就要依法立法,行政机关就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就要依法审判,执政党就要依法执政。
法治强调的是“法律至上”的思想。法治思想的根源是民主,人民主权,是人民通过立法创造了法,法律旨在保护公民的自由。依法治国要求:一是对国家法不允许即为禁止,强调国家必须依法履行职能;二是对公民法不禁止即为允许,强调是保护公民的自由。法治强调法在调整各种关系中的正当性。

C. 法治的特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学性; 开放性
首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本质属性、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五个方面构成,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学性; 开放性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包括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
其次,法治国家其实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
第三,在社会主义法治理需要自己发挥,但前提必须是牢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知识,比如“三个至上”的精神实质和内在关系、“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内在一致性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等。
“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它既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又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三个至上”所蕴涵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党的事业至上是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的根本保证,人民利益至上是党的事业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的本质要求,宪法法律至上是党的事业至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实现方式。“三个至上”的提出,从政治体制、阶级本质和法治特征三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界限,标志着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D. 法治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法治思维的特点是:它以合法性为底线,以公平正义为核心,重证据和依据,强调职权法定和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尊重和保护人权,坚持正当程序,等等。

1、守住合法性底线——凡事要问是否合法。“合法性”是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行为合法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从“是否合法”作为出发点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无疑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2、凡事要有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一种规则;法治就是规则之治。法治思维也是一种规则思维,即要善于运用规则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3、以公平正义为标准——良法之治。法治是规则之治,更应当是良法之治。而“良法”的标准就是“公平正义”。法治只有通过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和司法公正才能真正实现。

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

一是法治意识和观念的层面,这是最低最基本的层面。全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法治意识、观念,才能够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对于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权利意识,又要有自觉遵守法律的义务观念。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除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则要有法治的权力观,以及带头守法、维护宪法与法律的权威的职责意识。

二是法治思维和理念的层面,表现在法治意识和观念上升到思维、理念的层面,对制度建构和具体实践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法治的价值与态度层面,表现在人们的内心价值观和态度上对于法治的内在认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内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层面。由此可见,法治思维是在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运用法治思维则是对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出的更高层面的要求。

E. 法制社会有哪些特征

法制社会与法治社会是不同的概念。法制社会重在“制度”,也就是常说的“条条框框”,但法制没有强调“制度”是不是必须遵守。你问的是法制但还没有上升到法治思想的地位,但我还是想从法治上来解答你的问题。
法治强调的是“法律至上”的思想。现在法治思想的根源是民主,人民主权,是人民通过立法创造了法,法律旨在保护公民的自由。依法治国要求:1.对国家法不允许即为禁止,强调国家必须依法履行职能;2.对公民法不禁止即为允许,强调是保护公民的自由。法治强调法在调整各种关系中的正当性。

F. 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什么选择题

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是:

A科学性
B人民性
C开放性
D先进性

答案:ABC。

G. 简答题:法治社会的特征

法治社会的特征:

法治,是指在某一社会中,法律具有凌驾一切的地位。所谓『凌驾一切』内,指的是不容单止任何人都必需遵守、甚至是管治机构的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亦需要,而法律本身亦被赋与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不能被轻慢。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是法律许可的,而这些法律本身是经过某一特定程序产生的。即,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机构可以凌驾法律。

H. 中国的法治有什么特点

这个。。。。。。。。。。。。
说实在的,我不知道你是答题,还是就想了解版一下。笼权统的说法,就是中国特色的法治。什么特色呢?它是与中国现在的历史阶段紧密联系的,但是,有一点,就是法律的滞后性是所有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法律共有的。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不被发现,永远也不会解决。法律作为调整社会矛盾的手段,一样如此。
可以肯定,想要了解中国法治的特点,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而且这里所有的历史,绝不单单是法制史,包括方方面面的历史,人文的等等,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所留下的痕迹,简便是到了现在,也随处可见。举个例子,有人说中国的法律形同虚设,唯钱、唯权,唯利,但是,如果大家了解中国的历史,便不难了解,这些都是封建的遗留。可能会有人辩解说,我们现在都是社会主义社会了,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几千年了的封建文化传统,是不可能在百十年来便消失殆尽的。所有,在这里,我认为 用几句换说中国的法治的特点,很难。即便是很多学者指出来了,我还是认为,只有兼为历史、社会、法制史,法律学者的人,才有资格评论此点,余者皆为妄言。

I. 法制社会有哪些特征

1、社会主义法治国来家的基本特征有哪自些?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维护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法治。
第二,维护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法治。因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实现。
第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四,是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法治。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

热点内容
怎么样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22:18:27 浏览:266
宋疃司法所 发布:2025-02-06 22:11:37 浏览:186
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6 21:11:45 浏览:162
民事诉讼法监督程序 发布:2025-02-06 20:10:29 浏览:603
章程适用合同法吗 发布:2025-02-06 20:08:19 浏览: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难证明 发布:2025-02-06 19:31:09 浏览:839
上海对外经贸法学调剂 发布:2025-02-06 18:04:15 浏览:464
公司会议纪要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7:55:50 浏览:966
法治限制党 发布:2025-02-06 17:53:18 浏览:680
劳动法非定时工作制 发布:2025-02-06 17:25:21 浏览: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