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题
Ⅰ 以道德为话题 作文 议论文 拟一个题目
很多,自己看看,在自己写
做一个有道德人征文
道德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道德高尚的人是多么令人景仰啊!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这个意思吧。
“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已在全国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这项活动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全国城乡未成年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殷切期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当代未成年人将承担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广大未成年人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保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未成年人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根本利益所在。少年时期是长身体时期,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时期,要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方面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德者才之帅”(司马光语),思想道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导,关系到他们将来成为什么人,走什么路,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要贴近未成年人的实际,按照简单易行、切实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组织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在家庭、学校、社会参加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道德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打牢道德基础。
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有时道德是一种感恩。道德有时是一种爱心。道德,是春天的花儿,是植物的肥料。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
做人要讲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倡议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明辨是非;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俭节约,节约水电,不攀比;在平时热心为同学服务,大胆创新;在行动上坚决反对有损民族形象的丑恶行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把“八荣八耻”作为心灵的准则和行动的指南,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道德是我们拥抱在怀中的一道绚丽的彩虹,只要它一现身,便会带给我们雨过天晴的喜悦与欢欣不是吗?当我们和别人闹矛盾时,道德会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主动和对方言和;当我们自暴自弃时,道德会帮助我们找回自我;当我们悲观失望时,道德会使我们振作,从而走出那愁云密布的黑暗;当我们受到挫折、失败时,道德会促使我们奋勇前行,坚信“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当时代的使命降临时,道德又会使我们抱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勇敢地、毫不畏惧地承担起一切……可以说,道德是我们生活的立足点,也是我们生命的支撑点。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逐渐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响当当的中国人!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的辉煌!
乐于助人,是贴近我们学生最常见的道德。难怪某杂志社对学生最赞赏的品质进行调查,“乐于助人”被排在第一位。雷锋,被人们传唱了30多年,因为他总是乐于助人,好事做了一火车,扶老携幼,解囊相助,雪中送炭,成为当之无愧的楷模。秋云,一个身残志坚的好姑娘,用自己柔弱之躯谱写了一曲助人之歌,使那些“孤帆远影”的人们重新“直挂云帆济沧海”。徐虎,上海滩上最受欢迎的老百姓,十几年如一日上门排忧解难,把乐于助人这一中华民族流传的美德唱得绯红,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康德老人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
但在回答另一份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时,一些人却作出“悄悄走开”的选择。的确,“悄悄走开”的选择省得了一时的麻烦,但你同时却背离了社会道德的准则。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幸掩埋岳飞、秋瑾一代名将的地方,曾上演了一幕令人心痛的悲剧:一位小孩掉进湖中,在生与死的旋涡中挣扎,旁观者数百,却无一相救,居然有人提出“出价一百才救”的主意,孩子在人们的麻木中停止了挣扎,黑发送幼童的悲剧终于上演,可悲,可恶,可叹!伸出你的手,足以使一个生命苏醒;停住你的脚,足以使一份道德重现。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做人要讲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时期的道德是什么?以什么为标杆?那就是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八荣”要求就是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有“八耻”言行的人就是缺德的人,是可耻的人。人是躯体和心灵组合而成的,没有精神,没有道德,没有荣辱是非的人是一个残缺的人。
有道德的人应该是热爱国家、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这是我们日常行为的准则,也是我们全体师生的基本要求。做到八荣、家荣、校荣、国荣,“八荣”是我们生存发展,开拓创新的生命。
但在社会和校园里,我们也看到一些与“八荣”相背的现象:如有的人自私自利,损坏公物,侵害他人利益;有人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有人思想混乱不思进取;有人顶撞教师,打骂同学;有人说谎造假欺骗家长;有人幸灾乐祸,无事生非,惟恐班级、宿舍不乱。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尽管是极个别,但严重损坏了学校的形象。是坚决不能让其存在下去的。
学校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窗口,是神圣的,崇尚科学文明的地方,应该首先做到“八荣八耻”。抵制“八耻”充分体现中华文明,做到四个注重:
一、“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二、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
三、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
四、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
职教中心校要求树立文明美好的形象,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不断进步,立志成才,就必须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人人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光荣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金钱与道德
现在的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的提高,而人们的公民意识和道德修养却在呈下降趋势。
社会进步了,科学技术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和方法也照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今的社会上,广告纸满天飞,你不要还不行,他是硬往你的车筐里仍,为了方便,还折成飞机状,他也知道那样会减小阻力,投得更准些。在街上也就算了,不想要那些垃圾的话,可以绕道而行,避开他。可是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广告纸竟送到家门口来了。不一定什么时候一开门,会被那讨厌的东西砸一下,真是又气又恨。
不管你走到哪个居民楼里,你都会看到长方形的已经褪色的小广告纸,不是‘通下水’就是‘上门开锁’什么的。竟然把这种东西贴到家门口来了,严重的道德问题!有关部门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了,并下令清除以贴的广告纸。经过一翻努力之后,广告纸是被清除了,但那些广告商们的技术也更进了一步,取而代之的是邮戳,也不知道是谁出的“好”主意,这个人一定会受到老板的赞赏,说不定还会有奖金呢。邮戳一用可不要紧,想把它除掉都很难了。每天出门的第一风景线就是这些红红黑黑的邮戳广告,真可谓是近距离接触啊!我看他们就差把这些垃圾广告印到住户家里来了。难道真的没有可以抑制的方法吗?
生产技术提高固然是件好事,但也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啊。人们为什么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从不为别人考虑呢?为了赚钱,连最基本的道德修养都可以不要了吗?
可悲啊。
Ⅱ 道德的评价标准以什么为标准职业道德题目
人们对什么是道德标准有不同看法:
1、一种观点认为,道德标准就是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非暴力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道德规范在中国已经系统化、精炼化,熟记这些规范,不但有助于应对一些重要的考试(考核),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立身做人。
①个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②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③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④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另有观点认为,道德标准比道德规范更根本
道德标准是制定道德规范的标准。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标准是“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
Ⅲ 道德法律题目 求解
一,道德问题就不要多说了,借款到期不还,这显然违背了我们约定俗成的公序良俗,是大家所不齿的。
二,从法律角度讲,第一:这显然是违反借贷合同,虽然只是口头承诺,也算是口头借贷合同,借钱的同时,他们之间的借贷合同即已成立。可提起民事诉讼追回。第二:慌称家长有病,利用同学的同情心借钱,如果想以恶意占有为目的不还借款,就已经构成诈骗罪,是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
Ⅳ 两道道德与法律试题
问题1:如上面的回答,
问题2:(1)张某具有,因为他虽然未满18岁,但是自己靠自己的收入可以维持在当地一般的生活水平,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能力,所以可以签订。
(2)我暂时不确定
Ⅳ 以次道德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美,有许许多多的种类,外表的美,动作的美,以及最最最淳朴的心灵也是道德上的美。
道德上的美,如路上的指明灯,为你牵引着方向;如夏夜里璀璨的星辰,给你满心的欢喜;还如清凉的山间泉,滋润你的心神。
那么,它到底来自何方,是否离我们很遥远?答案当然是:NO。
道德,其实你有时发现很简单:捡到钱不私吞,把垃圾扔回垃圾桶,甚至是给每一个陌生人一个真诚的微笑,这些,都算是道德。离我们最近的,应该就算是孝顺了吧。
父母,一直都是那在身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人,他们也是最爱我们,最想亲近我们的人。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成为大人。但在父母眼里,无论我们长得多大,我们都是那些爱调皮,爱玩耍,爱吃零食,爱窝在父母怀里撒娇的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在浙江的一个县城,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也发人深省:“14年前,杨晓丽和姐姐杨晓娟遭遇了一场厄运——他们的父亲,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在一天夜里猝死了。
而又在2005年,他们的母亲,也因患了重病而瘫痪,卧床不起。这时,杨晓丽才刚刚成年。
她们认识到,现在家里就靠她们两个了,而她们又还是学生,能做什么呢?光是去读书,就有麻烦。于是,姐妹俩作出了一个决定:他们要带着病重的母亲去上学。然而这是不易的。杨晓丽决定,在自己的学校旁边租一间小屋,来照顾母亲。接着,杨晓丽用三轮车,将母亲从大山里一步、一步地拉到县城。
从此以后,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母亲。为了照顾母亲,她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去捡废弃的易拉罐和废纸。
她又听说卖水果能挣钱,于是每天天没亮就去批发水果卖,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冬。
她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后,拥住女儿,动情地说:‘女儿啊,妈妈拖累你了,为这个家,你拼了命了……’”
杨晓丽是坚强的,她的孝心得到了回报,在2007年她被评为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同时被一所技术学校录取,但她却没有离开母亲,在她入学时,她仍旧把母亲带在身边,不离不弃。
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厄运来袭的时候,她没有逃避,而是坚强的面对生活。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那,我们呢。是否只知道在困难来袭时,向父母寻求帮助或躲在父母身后。古人云:“百善孝为先。”那我们是否做到了呢?其实,孝顺很简单。
我们只要在父母孤单的时候,陪伴他们;在他们寒冷的时候,为他们披上一件衣服;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说一声“再见”加上一丝微笑,这就是孝顺。
不需要那么大风大浪,也不用多么轰轰烈烈,只需平平淡淡就可以
Ⅵ 关于道德的题目有哪些
1、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2、学道德模范,树文明新风,促社会和谐。
3、明是非、知荣辱、立志向、修言行。
4、礼貌诚信,为人之本。
5、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6、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而告终。
7、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的美德。
8、文明之语我来讲;礼仪之星我来当。
9、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10、道德是做人之本,创业之策,为政之基。
11、礼仪、礼节、礼貌、文明、文雅、文化。
1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13、微笑是打开心锁的钥匙。
14、文明天天讲,新风日日树。
Ⅶ 关于道德的题目
我的社会公德观作文
常言道: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发扬助人为乐,扶贫助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吸引外商投资,吸引国内外旅游者旅游,加强地方经济收入。
试想,每个百万富翁如果能够慷慨解囊帮助贫困,每一个强壮青年都能细致入微帮助老弱病残,就不仅会使生活在贫困中的人过上幸福温暖的生活,而且这些发扬公德的人也会赢得社会的认可,每个工人如果都能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做集体的主人,那每个集体定都能蒸蒸日上。每个游人如果多走些路把垃圾丢进垃圾箱,每户人家都不把垃圾弃在马路旁,那就会拥有整洁的环境,也可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不是空气污浊,垃圾的遍地。每一个企业如果都能做好废水、废气、废渣处理,他们就不仅会获得大家的信任,取得社会效益,而且产品也会畅销,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如果发扬社会公德已蔚然成风,我们的祖国定会是一个人人互帮互助,生活美满幸福,环境整洁清新,风景优美怡人的国度。
从现在开起,大家弯下腰捡一点垃圾,伸出手帮助一下弱小,只要发挥这么一点公德心,我们的明天定会更美好。
因此,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我们要遵守社会秩序,在等公共汽车的时候,垃圾不能随便乱仍,上公共汽车的时候,要学会排队,不要拥挤,要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要学会给老人,孕妇,带着孩子的大姐,阿姨,奶奶让座;要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手机调至关机或静音状态,尽量在公共场合少使用手机,即使非要使用时,也要长话短说,废话不说,不在公共场合吸烟;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骑车不超速行驶,不乱践踏草地,不折花草树木,不在名胜古迹上乱写乱画。
Ⅷ 关于道德作文的题目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害人害己》 《请弯一弯手》 《车前,那个老人谁来扶?》 《车前的呐喊,谁的良心在哭泣》。…… 等等
范文:
可能有的人认为,道德只有在与别人相处时才表现出来。其实,在我们独处的时候,面对我们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
自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内心时,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生命是可贵的。面对生活的磨难,有的人自暴自弃,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有的人则自珍自爱,成为“心灵的强者”。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在坚强的人面前,什么问题都不是什么难题;在软弱的人面前,什么问题都认为是难题。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要相信这样一句话:天下没有两棵相同的树木,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作为家里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养育之恩大如天。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劳可以创造财富;节俭可以聚集财富。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美德。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真挚的友谊、温暖的集体一直伴随左右。我们感恩老师,因为老师为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们感谢伙伴,同学之间那份真诚的友谊,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我们热爱集体,因为那是我们另一个温暖的家。
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当我们向自然获取我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还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让大家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第二篇:
道德!何为道德?道德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和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要我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会成为有道德的人。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党和政府为什么对我们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如此重视呢?因为我们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67亿,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成败兴衰。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接班人,就能够确保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就能够确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勇气的,有时还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刚刚结束的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们不仅在金牌数上取得了突破,而且表现了道德风尚,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好评。给我印象很深的中国男子花剑团体的运动健儿们和俄罗斯体操运动员涅莫夫在运动场上所表现出来“一切服从裁判”的道德行为,告诉每了一位运动员和我们这样观众这样一个道理:只要表现出高尚的道德风尚,那么虽然可能会失去项目上的金牌,但一定会得到观众心中的金牌。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我觉得我们要想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除了要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外,还必须从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家里我们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妈妈端上一杯热茶,在学校里我们帮助同学解决一道难题,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为年迈的老人让个座,在上学路上我们扶正一颗被风吹歪了的小树,在广场上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亲爱的同学们,党和政府在关心着我们的成长,爸爸妈妈在期待着我们成才,我们在为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设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逐渐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响当当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