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德什么
Ⅰ 什么是讲道德有品行 讲道德有品行存在的问题
道德”的含义及其本质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
行为活动的总和,包括道德意识、道德规范
Ⅱ 道和讲道德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老子讲的“道”和“德”?个人理解:“道”就是老子总结的广义对立与统一的客观规律;“德”就是按照规律行事的状态;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主要讲述的是,从运动的角度揭示广义对立与统一之间相互转化的一套哲学理论;下篇【德经】主要讲述的是,人应当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才是按照“道”的规律行事。
道可道,非常道,所以道是不可以言说的,道:玄之又玄。这不是老子或者说解说道德经的人故意卖弄玄虚,而是道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关于德,道为德体,德为道用,所以德是道的体现。道德经的道、德和我们日常理解的道德完全不同,日常理解的道德是儒家的思想解释。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还是应该自己反复研读道德经原文,且最好不要以白话文释义来影响了自己对道德经的理解,仅仅对个别自己无法理解的字词查询释义,并查询说文解字。道德经是非常反直觉的,这也不是我卖弄玄虚,而是他的很多内容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理解结果也会有区别,这不只是说全篇,而是大部分内容,或者大部分句子。但道德经的确内涵极为丰富,值得一生学习。推荐使用陈应鼓先生的版本,网上可以下载。最后小提示:1,研读道德经,切勿相信儒释道殊途同归的说法,更不要看儒家或者佛教人士对道德经的解读的书,你会被带歪;2,切勿图快和方便去看网上的道德经解读视频,他们,呵呵;3,还有一点,道家是道家,指的老庄思想,道教是道教,是一种宗教。道教绝不等于道家,区别很大,道家是明确反对怪力乱神的。
《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是我们中国古代哲学、组织学、管理学以及战略谋略这些智慧的祖典,甚至有人说兵法也是源自《道德经》,可以说《道德经》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底层代码,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
《道德经》全书都是围绕「道」展开论述的,「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从他所预设的「道」中展开的。
可以说,我们中国人血脉里就流淌着「道」,我们中国人总是追求着治国之道、经营之道、养生之道、夫妻和睦之道、成长之道,甚至花道香道茶道,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只知道追求名利,这话不对,本质上,我们都是求道的人。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大的板块,道经的主题,是悟道,也就是向大自然学习。
书中第一章是老子关于道的总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道」是无法用言语清晰表达出来的,如果可以,那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道」;「道」的形态和概念,如果我们可以为他定名,那也就不可能是「道」永恒的形态与概念。
老子想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道可以行走,但是,随着我们不断地行走,道路本身也会拓展和变化,因此对于未来,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豁达比聪明更重要。
《道德经》会延伸出很多重要的主题,比如无为而治、不言之教、上善若水、虚怀若谷、祸福吉凶、进退取舍等等,这些问题古今中外相通,就像一面镜子,道学家在里面看见美德,企业家在里面看见战略,政治家看到治世之道,父母亲看到育儿经,每个人都会在里面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学《道德经》最大的好处,就是重新梳理思维方式,提升对自己人生的领导力,每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应该学《道德经》,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是一件事,一以贯之,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人生的领导者。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意味深远的故事,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木匠在堂下做车轮。木匠停住手中的活儿问桓公:「您读的是什么?」 桓公漫不经心地说:「圣人之言。」 「圣人还活着吗?」 桓公说:「已经死了。」 「那么说您读的只是古人留下的糟粕了!」 桓公听了大怒,说道:「我在这里读书,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Ⅲ 人有什么必要讲道德
的确
人跟动物没什么区别,在动物的世界里,获取食物获得生存是最重要的
但有一点就是人是高级动物,他的高级之处在于能将利益置存在以道德为框架的世界里
如果说道德是为了更好的利益想必就能明白了
Ⅳ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讲道德
每个人认为对的,却都不爱去做的。
Ⅳ 为什么讲道德
你想受人尊敬吗?你想活得有尊严吗?如果是,那你就要讲道德,只有有道德的人才会让人尊敬!,才会活得开心快乐。
Ⅵ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例如,在对待恐惧时,有三种选择,鲁莽,勇敢和怯懦。
勇敢这种选择就被认为是合乎道德的,而另外两种选择就被认为是违反道德的,所以说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但是,一只燕子带不来春天,一次良好选择也不能成就道德,所以还要多加一个限定,即养成习惯。综上所述,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
(6)讲道德什么扩展阅读:
一、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二、道德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
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Ⅶ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其实道德这玩意要讲,但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有人类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3个猩猩关一个房子内里(定为1,2,3号容),再放一把香蕉在房子里,开始有猩猩去拿香蕉,实验人员就用凉水使劲浇它们,如此几次,它们都不敢拿香蕉了,然后把1号换走,换来另一只猩猩,它来了就看见香蕉了,就去拿,于是知道内情的2,3号就不让拿,再然后就是新来的被痛揍。又把2号换走,新来的又是被很揍,而且头回来的那家伙更是下了狠手,虽然它并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动那香蕉。然后换走3号,同样。以后不管怎么换猩猩,另外两个总是会阻止新来的拿香蕉,而且还会揍它一顿,虽然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拿香蕉。所以研究员们得出结论:道德就上那个香蕉,虽然人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但都遵守,因为还有剩下人都看着你的!
Ⅷ 讲道德有品行的意义,讲道德有品行是什么
主观方面,指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包括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等。道德的主要社会职能,是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道德的主要价值目标是实现个人的人格完善,通过对善的价值理想的自愿践行来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人格的升华。
Ⅸ 做人讲道德行为最什么
做人要讲道德。来人的价值见于自道德重量,道德观越强,行为表现越好,社会贡献越大,人生价值越高。道德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按照道德标准做人,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友好处人、平易近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品格,提升了个人魅力,以德之身,泽己及人。既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讲道德必须认真严谨,人前人后,社会家庭,永远不踩道德雷区,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任何一点点道德失行都会引起公众的不信任,使你的人品受损,形象打折。道德是做人的重要砝码。讲道德就是在精神上扮靓自己。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