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知音

道德知音

发布时间: 2020-12-20 20:41:37

❶ 熊春锦的主要文化活动

1989年,构建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理论和实践体系,创立中华康复医学培训学院,全面开展道德文化传播和道学修身养生实践教学工作。
2003年,创立中华德慧智教育理念,开办网上老子学院,对广大青少年、成人开展专业性、系统性的网上公益教学,学员遍布海内外。
2006年,创办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以巡回演讲、建立推广基地、教师培训等方式,在全国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要形式的德慧智教育。
2010年3月,主持召开首届德慧智国际道商论坛;5月、6月,应社会强烈呼吁,连续举办第二届和第三届德慧智国际道商论坛。
2012年,倡导发起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将德慧智教育提升为正规化、专业化的优质教育品牌。
2005以来,先生先后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邀请,参加鹿邑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第二届成都·道教文化国际论坛、首届甘肃老子文化国际论坛、西安·香港国际《道德经》论坛、香港罗天大醮和第四届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北省图书馆 “名家讲坛” 、首届国际老子道学文化高层论坛等学术活动,分别做主题或专场讲座。
2006年,甘肃卫视对先生进行专访,制作并播出电视访谈节目《说说国学》。
同年,台州市政府聘请先生为该市“人文发展顾问”。
2011年,对外经贸大聘请先生为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2年,中央电视台教育三台特别录制《熊老师谈养生》《熊老师谈教育》《熊老师谈文化》系列专题片,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2年,论文《复兴道德根文化 构筑和谐世界》在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十八大专刊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理论成果奖,并刊登在《中国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论坛卷》一书中。
为支持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出资印刷《德道经》数十万册,赠送给国家图书馆、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各省市大学图书馆和经典诵读推广院校等。十几年来,先生还深入全国各地数十余所高校及中学进行了近百场巡回公益讲学。
先生还多次向四川灾区以及青海、山西等地的贫困地区进行捐助。
鉴于先生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所作出的卓越贡献,2009年10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先生“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先生旅居德国,于2001年创办欧洲中华康复养生院,以道医养生为依托,在海外广泛传播中华传统道德文化。
2002年,被聘为《欧洲中医药》杂志特约撰稿人。
2003年,创立新加坡南洋文化发展公司,并开通了道德知音网上电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广泛传播道德文化。
2004年3月,发起成立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会(2008年更名为柏林老子道学中心)。10月,主持召开首届国际《德道经》学术研讨会。
2009年起,担任中国驻德大使馆中国文化中心道学讲座主讲人,全面展开以《易经》《黄帝四经》《德道经》为源头的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的海外传播。
旅欧期间,先生在德国多所大学和柏林亚太文化周、中医药发展研讨会、德国中医药论坛等学术活动中进行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先生还对西方文化教育、科技、医学的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❷ 如何给孩子解释道德经的道 生一

要解释道生一,先要抄看什么是袭道。
“道”是一种哲学思想,所谓道生一,其实是老子对万物本源的探讨,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像现代科学对宇宙大爆炸的论证,大爆炸开始前没有“时间”的概念。但要注意,有些人牵强附会的把现代科学的宇宙起源与老子的道德经结合起来,恐怕是中国人的自尊心作祟(虽然不想承认……)
具体什么是“道”,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是抽象的概念,作为万物起源的表达,紧接其后的“一”“二”“三”也是虚指。
对于年纪还小的孩子就没必要那么麻烦,解释一个从无至有的过程就好,慢慢长大后会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道”都不同,庄子说“道在屎溺”。
本来不想说这么多,看到2楼的回答实在忍不住。你对哲学的理解就是上帝造人的神话??请注意,老子和《道德经》都是道家哲学的范畴,不是道教!一个是哲学流派,一个是宗教。

❸ 想学易经和太乙神数

太乙神数

一、简介:

太乙,又及称太乙数,太乙是术数的一种,为三式之首,(“三式”即我国古代

术数中三大秘术太乙、奇门、六壬同称“三式”),是古代高层次预测学,相传太乙式

产生于黄帝战蚩尤时。《奇门五总龟》曰;“昔黄帝命风后作太乙,雷公或九宫法,以

灵龟洛书之数┄,”仿易理所作,属易经象数之学。其法大抵本于《易纬.乾凿度》太乙

行九宫法。采用五元六纪,三百六十年为一大周期,七十二年为一小周期,太乙每宫居

三年,不入中宫,二十四年转一周,七十二年游三期。

太乙以一为太极生二目(主、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客与计神共八将。(与易

经太极分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仿)。以太乙八将所乘十六神之方位关系定

出格局。可占内外祝福。又临四时之分野,可占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

可预测古今治乱。又可推出年卦、月卦等。

二、太乙方位;

太乙式与遁甲式不同,遁甲式为后天方位数,乾卦为六宫,巽卦为四宫,太乙将

宫位逆时针转45度,以乾宫为一、离宫为二、艮宫为三、震宫为四、五为中宫、兑宫为

六、坤宫为七、坎宫为八、巽宫为九。具体如图所示;

太乙方位图

巽九 离二 坤七

震四 五 兑六

艮三 坎八 乾一

三、太乙阴遁、阳遁的规定;

太乙有阴阳遁局,年、月、日用阳遁;时则采用阴遁、阳遁,冬至后阳遁局,夏

至后用阴遁局,阳遁笫一局太乙始于一宫,顺行九宫,不入中宫。阴遁笫一局太乙始于

九宫。逆行九宫,不行中宫。这里与遁甲式的明显区别,太乙阴阳遁运行八宫,俱不入

中五宫。为什么不入中宫,古籍上解释说,太乙行宫是根据天文观察来的,太乙取象北

极星,北极为体,北斗为用,北斗围绕北极而旋转,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帝星乘

车临御八方(八宫方位),便能预知风雨水旱,兵灾饥馑,治乱兴亡,所以太乙考治八

宫,而不入中五宫。

四、太乙的五元六纪;

这属于太乙术语,五元:指甲子元、丙子元、戊子元、庚子元、壬子元,每元七

十二年,五元共三百六十年,六纪:六十甲子毎六十年一个轮回,为此甲子年至癸亥年

六十年称为“一周纪”。一个甲子元为一纪,每纪六十年,六纪共三百六十年。三百六

十年为五元六纪的周期数,七十二年为元之周纪数,六十年为纪之周期数。

五、太乙九宫;

一宫乾天门主冀州。为绝阳。

二宫离火门主荆州。为易气

三宫艮鬼门主青州。为和。

四宫震日门主徐州。为绝气。

五中宫,中天之枢纽,斡旋八方,太乙行其考治而不居。

六宫兑月门主雍州。为绝气。

七宫坤人门主益州。为和。

八宫坎水门主兖州。为易气。

九宫巽风门主扬州。为绝阴。

六、岁太乙;

太乙积年;
所谓“太乙积年”是指自上元甲子为始,至所要推求的年份总共累计的年数。至

于起始的年均与天象有关,历史上有三种解释,“上元混沌甲子之岁”、“日月合壁五

星联珠”、“七曜齐元”。不管那种解释,对今推算太乙数并没有多大意义。可不必细

究。

据《太乙金镜式经》载:上混沌甲子之岁至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有1937281积年。

求太乙局数(岁计);

太乙年局(岁计)入局法须先求积年数,所求年积年数,累除三百六十五元六纪

周期数,不满余数(入纪元数)累除七十二,不满余数即为入局数。

七、“天目”求法;

天目亦称“文昌”,因其照鉴万物,故称“天目”,居斗魁之前,为台辅之象,

在天为阳,号“文昌”,属主将之首,为萤惑之星,建三月,旺夏三月。

天目求法;将太乙入局之数以十八累除之,不及十八者,阳遁自“武徳”起,阴

遁自“吕申”起,顺行十六神,阳遁数至乾、坤重留一次;阴遁数至艮、巽重留一次,

数到尽处为天目所在。

八、“客目”求法;

客目亦称“始击”、“地目”,为填星之精,旺四季之月,可察主客胜负之机微,

弈、计谋阴暗秘密之事等。

客目求法;

以计神加于和德艮上,顺行十六神,为天目所乘即始击(地目)。

九、计神;

九、计神;

为岁星之使,用以筹度军国动静,“主”和“客”的胜负,为二目之首,四将之源。
求法;阳遁起吕申寅,顺行十二支;阴遁则起申,顺行十二支。

十、太乙十六神;

子神;曰地主,建子之月阳气初发,万物阴生,故曰地主。主动摇言语事。

丑神;曰阳徳,建丑之月二阳用事,布育万物,故曰阳德。主施恩育物事。

艮神;曰和徳,春冬将交阴阳气合,群物方生,故曰和德。主和集成就事。

寅神;曰吕申,建寅之月阳育大申,草木甲拆,故曰吕申。主运用主宰事。

卯神;曰高丛,建卯之月万物皆出,自地丛生,故曰高丛。主发挥事。

辰神;曰太阳,建辰之月雷出震势,阳气大盛,故曰太阳。主危会兵曵事。

巽神;曰大旲,春夏将交或暑方主,阳气炎皓,故曰大旲。主申命号令事。

巳神;曰大神,建巳之月少阴用事,阴阳不测,故曰大神。主毁拆破废事。

午神;曰大威,建午之月阳附阴生,刑暴始行,故曰大威。主光明威烈事。

未神;曰天道,建未之月火能生土,土王于未,故曰天道。主阴私事。

坤神;曰大武,夏秋将交阴气施令,杀伤万物,故曰大武。主刑罸事。

申神;曰武德,建申之月万物欲死,荠麦将生,故曰武德。主传送迁移事。

酉神;曰太簇,建酉之月万物皆成,有大品簇,故曰太簇。主更易肃杀事。

戍神;曰阴主,建戍之月阳气不长,阴气用事,故曰阴主。主危期兵丧事。

乾神;曰阴徳,秋冬将交阴前生阳,大有其情,故曰阴德。主命令事。

亥神;曰大义,建亥之月万物怀垢,群阳欲尽,故曰大义。主计谋废弃事。

十一、“八正宫”、“间神”与“主、客算”

太乙局中,子午卯酉乾坤艮巽为八正宫;寅申巳亥辰戍丑未为“间神”。

主算求法;天目若在八正宫则由其宫分数起算,顺数所算宫数,间神不用,至太乙前

一宫 止,数之和即为主算;天目若在八间神,则初起为一,顺数所过宫数,间神不用,

至太乙前 一宫止,数之和即为主算;主算弃十不用,只用个位数;若为十、二十、三十

整数,则以九 为除数,取其余数,此个位数或余数即为主大将之宫数。

客算求法;客算始起客目,算法同主算,所得数为客大将之宫数。

十二、“主大将”与“客大将”

主大将属金,为金神,为太白之精,受金徳之正气,主兵戈战争,旺于秋三月。

主大将与太乙同宫为“囚”,若在绝阳之地,君王有灾;若在四、九、一、七宫辅相

有灾;若在死、杜、伤、惊门下,大将必死;若与始击、客大小将关,更遇凶星、凶

门,主大将必死。

主大将与太乙宫相对为“格”,君不礼臣,臣不击忠君,君臣背离之象。

主大将在太乙左右为“廹”,主臣下廹于上。

客大将属水,北方辰星之精,受水徳之正气,旺于冬三月,主兵曵征战。

客大将与太乙同宫为“囚”,若客大将同太乙在三、七宫,其地有震动。其年大水。
客大将在太乙宫左右为“廹”,下*上,人君有灾,亦主外国入觇。

客大将与文昌同宫为“提”,主臣下外国有谋。

十三、太乙八门

太乙八门为开、休、生、伤、杜、景、死、惊,八门的名称与宫位与《奇门遁甲》、

《大六壬》相同,但太乙八门的用法与意义却不同。

《四库全书》“太乙金镜式经”引“玄女经”曰:“天有八门,以通八风也。地有八

方,以应八卦之,纲纪四时主于万物者也。开门直乾位,位在西北,主开向通迏;休门

值坎,位在正北,主休息安居;生门值艮,位在东北,主生育万物;伤门值震,位在正

东,主疾病灾殃;杜门值巽,位在东南,主闭塞不通;景门值离,位在正南,主鬼怪亡

遗;死门值坤,位在西南,主死丧埋葬;惊门值兑,位在正西,主惊恐奔走。开、休、

生三门大吉,景门小吉,惊门小凶,死、伤、杜三门大凶,八门应八节,各主旺四十五

日”。

十四---“八门值使”

直使又称“值事”,八门轮流值事,以开门为始,毎三十年一换,二百四十年轮流一

周,周而复始。

值使求法,置积年,除以二百四十,余数再除三十,最后视得数和余数,可确定值事

之门。

据此可推算公元1984年甲子年生门值事。

十五、太乙阴阳数
数有奇偶,宫有阴阳。(以八、三、四、九为阳宫,二、一、六、一为阴宫,五宫除

外)

1、重阳数;三、九自临为重阳,三十三、三十九为重阳数。

2、重阴数;二、六自临为重阴,二十二、二十六为重阴数。

3、阴中重阳数;一、七自临为阴中重阳数,若再与阳奇之数并,为杂重阳。

4、阳中重阴数;四、八自临为阳中重阴数,若再与阴偶之数并,为杂重阴。

5、上和数;一配阴宫,四、八配阳宫,奇偶阴阳互用,是为上和之数。

6、次和数;二、六配阴宫;三、九配阳宫;二者相配为次和数。

7、下和数;十二、十六、二十一、二十七、三十四、三十八为下和之数。

8、三才数;天、地、人为三才,数中无十为无天,(从一至九)。数中无五为无地(由一

至四、十一至十四等)。数中无一为无人(如十、二十、三十等)。

9、长短数;主算、客算十一以上为长,单九以下为短。

10、不和数;太乙在阳宫,算得一、三、五、七、九奇数,或太乙在阴宫得偶数,皆

为不和之数。

太乙淘金歌

数命源流太乙入局法

黄帝元年上元头,五元六纪除为则。

太乙三年一宫游,二十四年一周毕。

一天二火三为鬼,四木六金坤在七

八水九巽中应五,神宫定位天机秘。

太乙仍须甲子求,诸将皆当依此识。

求天目
天目上元起于申,依数顺行十六神。

阳局天地重留算,阴局艮巽亦重轮。

子为地主丑阳德,艮称和德吕申寅。

高丛卯位太阳辰,大炅为巽巳大神。

大威是午天道未,大武为坤武德申。

酉宫太簇戌阴主,阴德大义乾亥神。

求计神

子岁计神寅上起,丑牛寅鼠逆周流。

求客目

次求客目因何向,计神用加和德上。

下看天目所临辰,其宫便为始击将。

求主客算

二目投算复如何,只观其中数几多。

八宫起八七宫七,间神起一数不过。

顺行数至太乙前,得算之数是其源。

满十去之余零者,便为大将宫自然。

求大将宫

若也自一至于九,随得便为诸将首。

十算仍将九去之,余零大将依宫究。

求参将宫

三因大将满十去,余零参将契于天。

客将还丛客目数,主将由主法如前。

杜塞
有算无门又无将,名为杜塞不可向。

只因五算出无缘,为将记此是榜样。

关囚

主客大小将既知,亟定关囚格对是。

主客忽然同一位,客关主人最可忌。

为将便须切记之,先起为良后灾至。

诸将若同太乙宫,名为囚兮有悲泣。



格在太乙望始击,只此一名须秘密。



天目若冲太乙宫,号曰对兮必无忒。



客目太乙同为掩,客非利兮定遭邅。

始击掩主最为凶,算不利兮殃此年。



若在左右鸣为击,内外仍分后与先。



文昌主客大小将,太乙前后慎勿向。

此为宫迫太乙尊,间神之道更凶论。

遇此之时须守分,用将行兵去不存。

提挟

次论提挟灾难测,太乙天目挟于客。

客与太乙挟主凶,用兵遇此行多厄。

大忌挟持太乙宫,为将用之丧其躬。

四郭固

经中更有四郭固,不离提挟在其中。

门发将具

仍看五将发不发,三门具时听细说。

客目击将将有囚,主目发时君欢悦。

文昌之宿若无迫,始击纵横不对格。

谓之将发喜来迎,大利兴师宜远征。

八门起例

常以开门加太乙,各门临处有凶吉。

杜死惊伤有灾沴,开休生下喜盈溢。

数主阴阳

一三七九属单阳,不宜出军可自防。

二四六八十单阴,伏匿隐藏作主强。

十四十八为上和,将军更有喜情多。

二十三逢祯祥见,经中更有说次和。

二十九并三六二,塞休兵静偃干戈。

下和十二连十六,二十七兮有资福。

又占三十四为祥,三十八兮多天禄。

十一十三三十七,单孤之阳主为灾。

二十四兮客算凶,兵家遇此号孤阴。

宫数易和

一是纯阳九绝阴,二方之气最凶深。

次二与八为易气,三七为和最须记。

四六为绝正旺乡,若遇休关灾自至。

天变

岁计单一至于九,天有变兮生灾咎。

彗见从来灾沴生,雷电四时还总有。

地变

十一十二二十二,三十二兮号无地。

十三十四二十三,三旬之数尽合计。

二十一并二十四,二旬一二相连次。

三十一同三十三,三十四逢亦须记。

太乙经中乃明载,算没五兮号无地。

年忧地震预年知,虫虎山河为变异。

人变

单十二十三四十,口舌妖言交杂入。

谓之人变好修禳,莫待临期有悲泣。

三才足

若得十六二十六,号为三才天地足。

十八十九二十九,国有祯祥天降福。

评十数

一二为宫占在君,阴阳和合气氤氲。

三四徵兮宗庙尊,和与不和细区分。

五六为羽后妃属,吉凶便益依经局。

七八商音应子孙,数中得此细重论。

九十自来属角音,岁计临之算庶人。

算数气和无囚迫,乐产经中应自神。

主客定计

为客最难详定计,便以合神加太岁。

文昌临处审根源,依数算来太乙前。

亦如主客推之法,是为定计各军全。

得此故为偏助客,关囚格对类前篇。

审主客

主客前后如何断,备此歌中条条贯。

平安之岁八方宁,先起客兮合天算。

后起为主合古义,鸷鸟猛兽潜其迹。

掩人不备暗中窥,累岁用兵战必克。

论深浅

算长宜利于深入,为将行兵宜急速。

算短覰长利短攻,误用之时救无及。

定胜负

将相相关多恐惧,一泉二蛟林二虎。

为将先须细辨论,五行相克谨搜寻。

二目纳音何以定,主来克客主军赢。

客克主兮主不利,若也同音三阵平。

岁乙相格

太乙太岁如相格,举动兵戈有忧结。

太岁忽居未与坤,三宫太乙格为津。

彗星若见东北隔,助太岁兮喜复新。

若见西南为囚迫,疾病兵丧多凶厄。

太乙移来在四宫,酉年为格灾难测。

当应太白出西方,兵宁道秦强家国。

木星东北不为祥,岁月灾迍为兵革。

若也太岁居于午,太乙八宫相格苦。

南方或有荧惑星,助太岁兮为甘露。

辰星北现变为凶,兵革崩亡伤旱雨。

岁次加临戌亥年,太乙居九最迍邅。

五谷丰登何宿现,彗星为出巽方边。

更兼挟迫厄疾疫,人民寥落为兵迁。

五福 十神

五福太乙行次宫,乾艮巽坤末兼中。

四十五年移一位,上元甲子起一宫。

大游

大游太岁最为凶,入宫逆数见形踪。

七六四三二一九,数论原来八是终。

三十六年移一位,上元起七逆廻宫。

三基

三基太乙行宫别,君主三十为定则。

臣基三岁民基一,君臣午上为初说。

民基起戌是根源,顺行十二为真诀。

四神 绛宫 明堂 玉堂

次第推求四太乙,水火金木为殃疾。

每常三岁移一宫,上元甲子起于一。

九宫尽后接绛宫,通共十二为原则。

天乙

天乙太乙乃金精,顺次推排十二宫。

甲子上元从六起,三年一徙顺行踪。

地乙

地乙死丧最凶言,上元甲子九宫九。

顺行十二宫中序,三年亦易亦如前。

直符

直符旱涝厄虫蝗,阴旺尤甚作灾殃。

上元甲子元从五,十二宫中顺数详。

阳九
太乙阳九灾要算,四千五百六十看。

一元为首灾甚明,天急斯时宜修善。

又有四百五十六,亦有灾兮小数足。

小元必定是饥荒,大数终时天下哭。

阴六

太乙在厄要参详,二百八十八数当。

大厄之末别有数,四千三百二十殃。

小厄尽时灾较可,大厄穷终都会亡。

附八方风

乾坎艮上有风至,利客先举莫留停。

震巽离宫信风至,后举为主定成功。

坤风谋败两不利,风来兑上客伏兵。

主宜备设方获吉,过此之时必见凶。


太乙不值文掩迫,将发门具顺阴阳。

更得算和中上下,百事逢之总吉昌。

❹ 道德根文化园地为什么上不去

孝老爱亲] 道德之根,立人之本。
人是社会的构成,是社会的主体,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如何去勉励自己更多地承袭先辈的荣光,如何去协调身边的一切与自己的相处,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孝老爱亲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到整个社会,小到一座城市、一个社区,但凡做到了全民孝老爱亲,那便是社会文明的亮点,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为“孝老爱亲”这个传统美德的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老人们的辉煌经历虽然已成为了历史,但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培育,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成功。因此,我们首先要从践行孝道开始,将一种大爱的情怀推广开来,使其成为一种全民行为。在弘扬孝老爱亲这一传统美德的同时,让普天下的每一位老人都得到儿女的孝敬,享受到家庭的温馨,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身边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都得到关爱,享受到人间温情。
“孝老爱亲”是一个切身的话题。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尽管社会的发展会让一些传统的东西有了新的诠释,但时间的年轮却永远无法湮没人们对它的“呼喊”。因为,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传承,我们的道德之根、立人之本

❺ 互联网机顶盒能不能收到国学频道

应该可以收到了啊,只是国学频道可能不是很多,但是也是有几个的。希望帮到你了。

❻ 您好在网上看到您对肾阳虚的见解,如果方便可否多多询问您

对于一些虚证来讲,求助于药物治疗往往难以理想的解决问题。中医讲辩证治疗,三分治和七分养,养的是什么?一个是食疗法养身体,一个是心疗法养精神。事实证明,人的性格脾气是疾病产生的根源,如果你确定自己是肾阳虚,相应的可以知道你的性格常厌人受气,多愁善感,忧虑自生,自寻烦恼,平时迟钝的这些不同程度的现象发生。在身体上有腰腿病痛,耳鸣等现象。更是贪恋吃喝,追逐口欲的倾向了。调养身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反省自己的性格脾气,培养自己的正气,逐渐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多参加运动锻炼,节制欲望,往往可以不药而治愈的。
这儿倒是有一个方法,就是一手中指轻按自己的右脚心,一手中指按住自己的人中,然后用诵读法诵读德道经双一章,(具体内容查找参照:道德知音网站http://www.de.biz/)每天两次诵读,每次15分钟,半个月之后,再看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否有好转,可以试一下,每个人的体质虽然不同,但能在根源上查找自己的不足的话,可以说健康就在自己的心里。仅供参考

❼ 《德道经》原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
绳(mǐn)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mò)身不殆(dài)。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 (è),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乘乘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dùn)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zhāng);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跂(qì)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形。
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liáo)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zhé)迹;
善言无瑕(xiá)谪(zhé);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载或隳(huī)。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dài)。
譬(p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fàn)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yuè)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德篇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gǔ)。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yú)无舆。
不欲琭(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
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kuī)牖(yǒu),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塞(sāi)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yāng),是谓袭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wú),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chuò)。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chún)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邪?正复为奇(qí),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sè)。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pìn)。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sì)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shèn)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式。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rǎng)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pī)褐(hè)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狭(xiá)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gǎo)。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yú)?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gòu),是谓社稷(jì)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qì),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❽ 熊春锦出没出过太极内功养生一书

熊春锦 男,字厚金,号空净,当代著名道学研究与实践者。1948年3月生,湖北省麻城县人。教授。出身于传统文化、中医研究世家,于六十年代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武汉市协和医院从事西医外科中医骨科临床治疗工作。七十年代中期,先后任武汉协和医院长丰医院副院长院长职务。中医主任医师职称。曾多次被选为市区人大代表卫生先进工作者,并几次获得医疗科研专项奖。熊先生博才多学,对中华传统文化,武术气功,易经都有很深的研究造诣,集传统中医、易学、武术、特异功能,现代医方技术于一身。以丰富的现代医学知识和传统中医理论科学研究大胆尝度,研制出全息性康复治疗仪,荣获国家专利。十几年来治愈了数万名疑难病患者。一九九三年任湖北中医学院中华传统康复医学院业务院长,教授职称,专业从事中华传统文化,中医学,易经人体生命科学的探索研究教学工作,数年来培育出传统医疗康复优秀高中级人才数万余名,为中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疗科学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熊春锦
欧洲中华道学文化研究促进会第一主席熊春锦 德国洪堡大学客座教授
欧洲中国康复养生学院院长
南洋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
熊春锦1948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一个道学世家,自幼受祖上传统道学思想的熏陶,加之始于幼稚之年的刻苦实践,对传统道家文化的哲学精髓和方法论的研究有很多精辟的见解。 1970年,熊先生毕业于南京医学高等学府,在武汉市硚口区第一医院供职多年,历任主任医师、副院长、院长等职,医术超群,医德有口皆碑,有“圣医”之美誉。1987年至1992年,连续被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市级劳模,并获得多项医学科技发明奖。长年被《湖北中医》杂志社聘为编委。
在长期的临床诊疗中,熊先生深感人类心灵健康对于身体健康的至关影响和作用。1994年经湖北省卫生厅和教委批准,成立了中华传统康复医学培训学院,系统阐释、传授传统道医学的部分理论和实践方法。并运用现代语言,对伏羲黄老道德文化,进行了诠释和解析。
(二)熊先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传播道德的活动。
2001年,熊先生应邀前往欧洲参加中医药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他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深厚的国学造诣,获得了广泛赞誉。德国前卫生部长惠布娜(Hübner)女士,特别挽留熊先生参加九月份在柏林举办的亚太文化周,柏林市政府办公厅也破例延长了他的访问签证。
在欧洲访问的短短几个月中,许多西方人士通过熊先生的诊疗和演讲,亲身感受了中国道家文化的神奇和魅力,在他们的要求下,2001年9月,熊先生在德国柏林创立了欧洲康复养生院。同月,相继在德国著名的医学学府——洪堡大学的附属医院和德国国家歌剧院举办了两期大型道家文化养生讲习班,德国TVB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作了相关报道。
2002年,熊先生被聘为德国《欧洲中医药》杂志特约撰稿人。论著《道医学》在该杂志上连载,引起了欧洲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2003年,熊先生创立新加坡南洋文化发展公司,并开通了道德知音网上电台(http://www.de.biz/)和道德求真网上课堂,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广泛传播道德文化,还主编并出版了《生命与健康》季刊杂志。
2004年3月,熊先生发起成立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会,被选为第一主席。同年主持召开首届国际《德道经》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了《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的报告,海内外多家媒体纷纷翻译并转载。
2004年12月,熊先生主持勘校的古版《老子?德道经》正式出版。随后,熊先生又三次修订,并倾多年之积蓄再版印刷40,000余册,全部免费赠送给世界各地的哲学、老子研究机构,以及国家、省市、大学、中学的图书馆等。随后,熊先生撰著的《现代金丹实证录》和《道德内功养生术》也先后出版。
2005年11月10日,熊先生参加了在鹿邑举办的“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获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誉。河南电视台、中国人龙网等记者对熊先生进行了专访。(有接受记者采访的照片和给人龙网题词的照片)。会后,熊先生应邀向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的专家作了《传统文化救中医》的专题报告。熊先生对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特有的一元四素方法论的透彻阐释,大大激发了在座专家振兴中医的信心,很多观点和建议被纳入该课题组上报中央的综合报告之中。(慧天处有讲学的dvd)同年11月下旬,熊先生应邀赶往塞北大漠地带,先后在延安大学等地举办了七场大型道德教育报告会,掀开了弘扬传统文化、培圣育贤、道德兴国实践的新篇章!(慧天处有几场讲学场面的dvd,水清处有榆林电视台拍的vcd)。
2006年3月,熊先生应甘肃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的邀请,在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讲学活动,参加听讲的听众总计超过二万人,其中张掖二中一场报告听讲的师生超过五千人,遍及甘州区9所中小学,是张掖市近年来在初级教育界档次最高、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讲学活动。(甘肃活动慧天处有电视访谈节目、兰州大学、交通大学、九三学社座谈的光盘,还有照片,配合画面的解说词还可以从《喜迎国学气象新道德春雨洒甘霖》中选取)。
2006年8月,熊先生作为海外特邀学者,参加了第二届成都?道教文化国际论坛。作了《“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是和谐发展之道》的简短演讲。演讲后接受了成都电台记者毛毛和吴燕子女士的专题采访。(四川其它活动参见《巴蜀道地话黄老》进行部分补充,慧天处有照片和DVD)。
九月中旬,熊先生应大连医科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的邀请在大连分别进行了《传统医德与现代医德》、《国学与道德文化》的演讲,并举办了《复兴道德,构建和谐社会》专题研讨会。(参考《金秋生门宣道德》,慧天处有vcd)。
十一月,熊先生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政协甘肃省委员会联合邀请,参加了首届甘肃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并作了《老子研究在海外》的大会主题发言,受到了媒体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慧天处有照片和一个电视短片《今日聚焦》)论坛期间先生还应兰州商学院邀请和该院部分专家学者举行了《中华文化是修之身文化》的座谈研讨会。论坛结束后,应陇西县政府的邀请,熊先生在陇西一中进行演讲并看望了陇西树芝幼儿园的500多名小朋友和幼教人员。熊先生还应青海省政协邀请,在青海民族学院、青海大学,宁夏医学院举行了演讲。(近期甘肃活动慧天处有照片,录像正在制做和邮寄中,相关文字参见《老子精神遍寰宇道德弘扬乘劲风》)
国家的希望看教育,熊先生遵循《老子?德道经》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黄帝内经》阐释的人体生命原理,运用易学一元四素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与中华传统教育理念一脉相承的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并在中国大陆、东南亚、欧洲等地同步进行推广实践。
2006年2月,熊先生创立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将中华德慧智教育理念的推广进一步系统化、规模化。4月,中华德慧智教育系列出版物第一辑——《老子?德道经》拼音诵读本正式出版。(有几个图片可以发选)7月,熊先生编写的《国学道德经典导读》和《中华国学道德根》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八月中旬,熊先生依托榆林老子协会,正式成立网上老子学院,以“德慧智”和“德真道”教育为品牌,将道德文化的普及工作纳入系统化、正规化的轨道。
(三)熊先生的思想体系和三本著作简介
熊先生学贯古今,内外兼修,他的系列著作从大系统的角度,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部道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总归宿和最高境界。文化的主脉,是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于轩辕的“法道文化”和成熟于老子的“德道文化”。
“易道文化”的主流,是以易学方法阐述大道和自然万物。代表作是《易经》。 “法道文化”则强调心身法于大道而修身平天下。轩辕黄帝通过修之身而得道,以证道、得道之身而治国,开创了我国历史上道德文化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和方法的先河,代表作为《黄帝四经》等。而春秋时期的老子,留下五千言《德道经》,居于道○而用德一,继承和升华了易道与法道思想,建立起囊括易道与法道思想精华的德道思想,构成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的大系统论。
为了让道德文化的繁茂大树能够再现于中华沃土,熊先生和他的学生们对中华道德文化的代表作--《易经》,《黄帝四经》和《老子德道经》等进行了长期的校订工作。其中《老子德道经》修真版已经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6年10月出版。其他两部也将出版。同时,熊先生还撰写了《中华国学道德根》,《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两本著作,对于《老子德道经》的道德哲学体系以及国学经典诵读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
东方文化中,《老子德道经》堪称万经之王。熊先生校堪的《老子德道经》基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本。在编排上,《德经》在前而《道经》在后,包含着由德而道之理。经书揭示出“道”是大宇宙的本原,是天地人万物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宇宙万物的结构模式和运行规律。“德”是道的外显。而“仁义礼智信”五德即是道的五种能量元素,充满着宇宙太空和万物内外。一切生命和物质,都是“道德”的充分体现,人类只有主动地修养道德,“淳德合道”才能符合自然的本质,获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老子通大道,慧智出文章,磅礴五千言,造就千万圣。”熊先生指出,《老子德道经》不仅仅是一部哲学巨著,而且是一部修真学的专著,是灵修慧性思维和智性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道德,是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是一元四素的特殊物质。诵读《德道经》可以转愚为智,转智为慧,再造我们的生命和精神。对于处在道德底线的人类社会来说,修德合道,返朴归真,是每个人回归自然的必经之途。
在《中华国学道德根》一书当中,熊先生广涉中西,系统论述了老子《德道经》的哲学思想。书中善巧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事例,对基本哲学命题进行了独特而深刻的阐发。语言生动,妙趣横生,时时可见西方哲学与中国古典相遇而迸发出的灵感火花。
在书中熊先生指出:老子道德哲学是大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统归在道和德的物质性上。现代哲学“物质第一性”原理同样适用于有相物质世界和无相精神世界。这与老子五千言灵文中对于“有和无”的阐述不谋而合。
面对西方世界“唯物”和“唯心”的千年之争,熊先生给出了“唯德辩证法”这一剂良方。认为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二元论,不能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生生不息的内在机理,而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为和”的唯德辩证法才能揭示万物演化的辩证机理。哲学中“唯物”和“唯心”、精神与物质的异相互动状态,都是围绕着“德”在运动。“德一”是贯穿一切事物的总线,也是复兴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治世的妙方。
在书中,熊先生从2500年前的老子德道经出发,引领读者进行了一次从莱布尼茨,康德到黑格尔的精神之旅。我们看见老子的“道零德一”思想使微积分从混沌中萌芽,“负阴抱阳”的观念在辩证法里成长壮大,“三生万物”理论在大小逻辑当中盛开怒放,怎么能不感叹道德文化才是中国真正的根文化呢?
《中华国学道德根》一书高屋建瓴,而熊先生的《国学道德经典导读》则是慈祥可亲。这是一本指导孩子进行经典诵读的作品。这部著作里,熊先生系统地阐释了我国汉文字所具有的天人合一性、全息性、载德性、喻意性、慧智性、诵读性等特性,以此论证古代传统经典诵读理论的科学性。同时还引证了大量古今中外成功的育才例证,以老子《德道经》为主脉,以《周易》中的象数理气为方法,并以“唯德辩证法”“中气以为和”等理论为根基,以“一元四素”科学方法论为用,提出了以经典诵读为主的“德慧智”教育理念模式和实践方法。

❾ 类似道德经

lz,你是想学道呢还是想干嘛?
如果仅仅是觉得道德经挺有意思,建立你去读庄子。
如果你想学道,那请直接网络搜索道家的经书。

热点内容
方亚律师 发布:2025-01-16 08:29:06 浏览:780
08年跟09年劳动法有什么变化 发布:2025-01-16 08:22:27 浏览:79
2018按劳动法加班费 发布:2025-01-16 08:14:47 浏览:992
2017四川二建法规真题 发布:2025-01-16 08:13:00 浏览:476
深圳劳动法是不能超几号发工资 发布:2025-01-16 08:10:44 浏览:90
司法考试粉笔 发布:2025-01-16 07:23:31 浏览:77
依法治企自查 发布:2025-01-16 06:57:55 浏览:509
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6:12:31 浏览:303
武大国际经济法研究生 发布:2025-01-16 06:00:44 浏览:559
国家和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5-01-16 05:57:13 浏览: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