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昭
⑴ 我是严氏家族,我们的字辈是,登高永富贵
崇怀宗邦、其泽允昌、家学克复、道德昭扬
肇庆弘祚、应毓国良、惟思一本、继起有常
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留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⑵ 颜氏家谱 字辈
家谱要是丢失了感觉好可惜的,,,,现在觉得重要也不晚。修谱走起~推荐这个给你(百姓通谱)~!
⑶ 历史上刘氏有没有皇族
有,历史上汉朝的皇帝姓刘,有刘邦、刘彻、刘秀、刘协等;蜀汉的皇帝姓刘,有刘备、刘禅;南朝宋的皇帝姓刘,有刘裕、刘义隆等;后汉的皇帝姓刘,有刘知远,刘承佑。
1、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3、刘裕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
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4、刘义隆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字车儿,彭城绥舆里(今安徽萧县)人。南朝宋第三位皇帝(424~453年在位),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宋少帝刘义符之弟,母为文章太后胡道安。
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年号“元嘉”。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
使得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民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史称元嘉之治。
5、刘知远
刘知远(895—948年),即后汉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东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
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长大后,面有特象,为当时人所咋异。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事后唐明宗及后晋高祖时颇得战功。
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称帝,复为天福十二年。其统治期间,各地割据成势而朝廷难控,并且手下多贪婪之辈,因此形成弊政,一时敛赋成灾。
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因病崩于万岁殿,庙号高祖,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葬于睿陵,位于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皇帝
⑷ 刘氏家谱汉明维西兆后该排什么字
摘要 道德昭先胜,光明启自新,兆良登会运 ,庆衍拨嗣英,忠厚承宗祖,诗书迪俊昆,羽仪辉上国 ,孝友万年春
⑸ 颜氏家谱字辈排列
一世 颜回,字子渊 子 颜歆 孙 颜俭 曾孙 颜威 第五世孙 颜芃 第六世孙 颜亿 第七世孙 颜岵 第八世孙 颜卸 第九世孙 颜誉 第十世孙 颜产 第十一世孙 颜异 第十二世孙 颜愚 第十三世孙 颜逵 第十四世孙 颜律 第十五世孙 颜衷 第十六世孙 颜凯 第十七世孙 颜邃 第十八世孙 颜龠 第十九世孙 颜绰 第二十世孙 颜准 第二十一世孙 颜阮,字怀珍 第二十二世孙 颜亮,字世明 第二十三世孙 颜敫,字士荣 第二十四世孙 颜斐,字文林、颜盛,字叔台 第二十五世孙 颜钦(字公若,谥曰“贞”)。 第二十六世孙 颜默(字静伯,西晋汝阴太守) 第二十七世孙 颜含(字宠都,因平乱有功,封西平县侯,年九十三卒。谥曰靖) 第二十八世孙 颜髦(字君道,颜含子)、颜谦、颜约(皆颜含子) 第二十九世孙 颜綝(字文和,颜髦之子)、颜显,颜约之子,曾任护军司马 第三十世孙 颜靖之(字茂宗,颜綝子)、颜延之(字延年,颜显子) 第三十一世孙 颜腾之(字弘道,颜靖之子)、颜竣(字士逊,颜延之长子)、颜测(颜竣弟)、颜师伯(字长深,峻族兄) 第三十二世孙 颜炳之(字叔豹,颜腾之子) 第三十三世孙 颜见远(颜炳之子) 第三十四世孙 颜协(字子和) 第三十五世孙 颜之仪(字子升)、颜之推(字介,颜协第三子) 第三十六世孙 颜思鲁(字孔归)、颜愍楚、颜游秦(字有道) 第三十七世孙 颜师古(字籀)、颜相时(字睿,师古弟)、颜勤礼(字敬) 第三十八世孙 颜趋庭,字茂实 、颜扬庭、颜光庭(颜师古子)、 第三十九世孙 颜尚宾、颜勤礼生颜昭甫(字周卿)、颜敬仲、颜殆庶、颜无恤、颜少连、颜务滋、颜辟强 第四十世孙 颜元孙(字聿修,颜昭甫子)、颜惟贞(字叔坚,颜昭甫子) 第四十一世孙 颜迢、颜春卿、颜耀卿(颜元孙子)、颜杲卿(颜元孙子)、颜旭卿、颜茂曾,颜惟贞生颜阙疑、 颜允南、颜乔卿、颜真长、颜幼舆、颜允臧、颜真卿(字清臣) 第四十二世孙 颜传贽、颜季明(颜杲卿子)、颜颈(颜真卿子)、颜颙(颜真卿侄) 第四十三世孙 颜文 第四十四世孙 颜君佐、颜君雅 第四十五世孙 颜文威、颜文蕴、颜文铎 第四十六世孙 颜承祜、颜涉、颜街 第四十七世孙 颜仲昌、颜柽 第四十八世孙 颜太初,字醇之、颜端 第四十九世孙 颜复,字长道、颜继 第五十世孙 颜昌 第五十一世孙 颜擎 第五十二世孙 颜价 第五十三世孙 颜顺 第五十四世孙 颜宝 第五十五世孙 颜椿 第五十六世孙 颜之才,字宗艺、颜之美,字宗德 第五十七代 颜涣、颜襄、颜池,字德裕 第五十八代 颜拳,字克膺 第五十九代 颜希仁,字士元、颜希惠 第六十代 颜议,字定伯 第六十一代 颜公宏,字宗器,成化十八年袭 第六十二代 颜重德,字尚本,正德二年袭 第六十三代 颜从祖,字守嗣,无子、颜肇先,字启源,颜重礼之长子 第六十四代 颜嗣慎,字用修,长子颜胤宗先卒, 第六十五代 颜胤宗,字永昌、颜胤祚,字永锡,万历十七年袭 第六十六代 颜伯贞,字叔节,颜尹宗之子,万历二十七年袭、弟颜伯廉,字叔清,万历三十四年袭 第六十七代 颜光鲁,字宗旦 第六十八代 颜绍统,字景宗、颜绍绪,字振宗,崇祯十四年袭 第六十九代 颜懋衡,字以玉,康熙五年袭 第七十代 颜崇文,未袭封病故,无后、颜崇敷,字化南,康熙四十一年袭 第七十一代 颜怀礼,字子真,早逝、颜怀圉,字彤宾, 第七十二代 颜士采,字庆田 第七十三代 颜锡嘏,字公纯,颜士庄长子,乾隆三十六年袭 第七十四代 颜振估,字启愚,早卒无子、颜振奋,嘉庆十九年袭 第七十五代 颜承裔,字波仙,系颜振淇次子,为颜振估嗣子 第七十六代 颜景育,字养斋,光绪十三年袭 第七十七代 颜世镛,字冠声,1918年承袭复圣颜子奉祀官,1975年病逝 第七十八代 颜廷汉,颜世镛长子,1940年生,1972年病故 第七十九代 颜秉刚,颜廷汉之子,1965年生 80-培、 81-克、82-建、83-永、84-沛、 85-昭、86-启、87-裕、88-显、 89-兆、(90-守 90-肇)91-庆、92-宏、93-祚、 94-应、95-毓、96-国、97-良、 98-惟、99-思、100-一、101-本、 102-继、103-起、104-有、105-常
⑹ 刘氏家族族谱
先秦时期,刘姓是个小姓,特别是源出自尧帝后裔的汉家刘氏,在先秦时期更是默默无闻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有无族谱,就不得而知了。但作为刘姓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姬姓刘氏,因为建立了刘子国,被封为公爵,是当时的王侯贵族之一,因而当时必定有由刘子国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编修的刘氏世系谱。因此,我们认为,刘姓的谱牒,最晚在周代就有了。
公元前3世纪末,刘邦建立汉朝后,源出尧帝后裔的祁姓刘氏一跃而成为中华国姓。公元前200年,也就汉高祖刘邦七年,汉朝廷开始设立九卿一级的机构“宗正府”。 宗正府的首脑“宗正”一官,必须由刘姓皇族成员担任,与其他外姓无缘。宗正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皇族事务,包括记录皇室世系、编修皇家玉牒、每年修一次《诸王世谱》。
祁姓刘氏家族的谱牒正式开始编纂,是现在可知的祁姓汉家刘氏的最早修谱历史了。
终两汉时期四百多年,刘姓的谱牒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谱牒。凡是皇族成员,都统一由国家登记在册,其传递世系,昭穆亲疏,自然都一目了然。
东汉末年,天下易帜。刘姓的谱牒大都毁于战火,藏于宫中的玉牒不知去向,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刘姓开始私家修谱时期。由于当时的风气重视门第和出身,因而像当时的各大士族一样,当年的刘氏世家大姓,往往都修有自己的族谱。
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刘姓族谱,是河南南阳《刘氏谱》,当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引用。现存最早的刘姓谱牒文献,是相传撰写于南朝大梁普通三年(520年)的一编《刘氏族谱序》。
隋唐时期,是中国谱学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刘姓私家修谱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而实际上,当时的刘姓族谱,要远比这多得多。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刘氏九大房的世系,就是在参考了唐代刘氏族谱的基础上编成的。
宋元时期,刘姓修谱的现象更加普遍,源出匈奴的河南刘氏刘温叟家族,就有完整的族谱,记述了该家族自隋代到宋初五百多年的家族历史和世系传递。
宋代著名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翠所在的福建五忠刘氏家族,就曾派人前往发源地京兆访寻旧谱,编修新的《麻沙刘氏族谱》。但是,见于记载的宋元时期刘姓族谱仅刘复礼的《刘氏大宗血脉谱》1卷。传世的宋元刘姓族谱则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发现,但宋元时人为刘姓族谱所作的谱序,则传世的很多。
明清时期是中国刘姓修谱的高潮时期。现在存世的最早族谱,就是明朝时的刻本,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知的明本刘姓族谱仅有8部,其中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的《山阴刘氏宗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
现在存世最多的刘姓族谱,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刻印的,其中又以民国时期修纂的为主。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离现在只有几十年,保存较易的缘故。大凡官宦之家、富贵之家,甚至就是普通百姓刘氏,在明清和民国时期都有修谱之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基本上都停止了修谱,不过在个别地方也有续谱之举,如江苏丰县刘邦故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续谱活动。而海外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刘姓的修谱活动则一直没有中断。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大陆地区修谱、续谱的现象又悄然兴起,并出现了大规模跨宗派、跨地区联合修谱的现象。这无疑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之后才会有的喜人现象。 新的族谱,虽然是在旧族谱的基础上续修的,但大都增加了反映新时代、新风气的新内容。当然,这些新族谱因为是民间自发编修的,其内容质量都参差不齐。就笔者所知,现代新族谱中,就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考证精良、印制精美等方面而言,较优秀的有云南《彭城春秋》、江苏《雎邑沛郡刘氏宗谱》和江西的《中华刘氏通谱》、湖南的《刘氏文史》等数种。
京口刘氏从刘子羽的第28代孙开始,使用的名排派和字行派:
名排派:世嘉国泉荣,炳增锡永盛。纯良正善学,本立恒常生。
字行派: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凤岗刘氏20字的字派:
一守敬日,公季汉中,德士伯卿,夫唯汝淑,宗孟仲初。
南宋时,又由著名学者朱熹赠了一个16字的续派(“员”字为第21世):
员世希哲,尔谦则良,克敦孝友,景用必昌。
明朝末年,刘淮春续订了一个16字的字派(“文”字为37世):
文行忠信,大道孔彰。家修廷献,长发其祥。
华容刘氏六十余字字派:
宗隆宝皋。文用安天元,光必行仁大。
祖如世可希,好学师允在。惟子守承应,克绍迪友怀。
启佑宜以德,秉国重斯才。运器资道量,煦类悦群来。敛修清节懋,丰施乐利偕。
湖南宁乡南塘刘氏32字派语: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
刘少奇家族字派: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
刘开七公派下《刘氏通谱》公议派文(江西、湖南两省刘开七公后裔民国时期合修通谱时所订立的字派) :
巨族同修谱,光前裕后清。存仁多发富,积善自成名。
添福承宗祖,迎祥列彦英。诗书宏世泽,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良谟尚读耕。相传千万代,永远绍彭城。
湘中刘氏的主要一支:
道德昭先圣,光明启自新,兆祥呈嘉瑞,庆衍毓奇英,纯厚继前绪,诗书迪后昆,
孝悌循家矩,琼林玉树枝,上国辉仪羽,甘泉润蕙芝,朴勤刚直重,格致信齐宜,
笃志龙腾跃,清怀凤翥依,慎修绵典范,博爱益群民,当报邦基宽,恪遵知止箴,
⑺ 刘氏家谱自新兆后是什么字辈
道德昭先胜,光明启自新,兆良登会运 ,庆衍拨嗣英,忠厚承宗祖,诗书迪俊昆,羽仪辉上国 ,孝友万年春
⑻ 我家的字辈是:清君应太楚 国情寺安宁 道德昭先圣 光明启自新 兆良登会运 庆达拔耻音 宗厚诚忠祖 诗书裕候
长沙定王刘苍54代(安城群马刘氏)
⑼ 刘姓字辈 道德昭先圣 光明启自新
道德昭先圣,光明启自新。兆良登会运,庆衍拔嗣英。忠厚承宗祖,诗书迪后昆。羽仪辉上国,孝友万年春
⑽ 颜氏家族的悲份顺序是什么如题 谢谢了
清康熙年间七十二世孝廉颜星号柳次 承父兄志纂修 湖南 湖北 江西 等省《颜氏通谱》康熙颁赐简称《御赐班序》的32字,即: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崇怀宗邦其泽永昌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家学克复道德昭扬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肇庆宏祚应毓国良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惟思 一 本 继 起 有 常 高天齐永绍,华奉照英成,政德宗常建,方时贵典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