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五十二

道德经五十二

发布时间: 2020-12-20 20:59:07

1.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下载: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 .txt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2. 道德经五十二章翻译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④,终身不勤⑤。开其兑,济其事⑥,终身不救。见小曰明⑦,守柔曰强⑧。用其光,复归其明⑨,无遗身殃⑩;是为袭常⑾。
[译文]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注释]
1、始:本始,此处指“道”。
2、母:根源,此处指“道”。
3、子:派生物,指由“母”所产生的万物。
4、塞其兑,闭其门:兑,指口,引伸为孔穴;门,指门径。此句意为:塞住嗜欲的孔穴,闭上欲念的门径。
5、勤:劳作。
6、开其兑,济其事:打开嗜欲的孔穴,增加纷杂的事件。
7、见小曰明:小,细微。能察见细微,才叫做“明”
8、强:强健,自强不息。
9、用其光,复归其明:光向外照射,明向内透亮。发光体本身为“明”,照向外物为光。
10、无遗身殃: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灾祸。
11、袭常:袭承常道。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

3. 《道德经》中第二十五章有一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解

简单说就是这大自然冥冥中有秩序存在。
人可以从有序的规律中学会很多东西。
是唯物主义的第一阶段,朴素唯物主义

4. 求《道德经》的原文,正宗老子写的原文繁体的

道 德 经
壹章(45)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的之始;有名,万物之毋
。估常无欲,似观其秒;常有欲,似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胃之玄。玄之双玄,众秒之门。
二章(46)
天下皆蜘美之为美,斯恶巳;皆蜘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杨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似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做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攻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似不去。
三章(4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似圣人之治,墟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蜘无欲。使夫蜘不敢弗为而巳,则无不治。
四章(48)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蜘谁之子,橡蒂之先。
伍章(49)
天的不仁,似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似百牲为刍狗。天的之间,其优橐龠呼?墟而不屈,动而愈出。哆闻数穷,不如守中。
六章(50)
谷神不屎,是胃玄牝。玄牝之门,是胃天的根。锦锦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51)
天长的玖。天的所似能长且玖者,似其不咱生,估能长生。是似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似其无私邪?估能成其私。
八章(52)
上善若水。水善梨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估几于道。居善的,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估无尤。
九章(5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巳。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瞒堂,摸之能守。富贵而骄,咱遗其咎。攻遂身腿,天下之道。
拾章(54)
栽营魄抱壹,能无离呼?专气至揉,能如樱儿呼?修除玄揽,能无疵呼?爱民治国,能无智呼?天门开阖,能为雌呼?明白四达,能无蜘呼?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拾壹章(55)
三拾辐拱壹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似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护牖似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估有之似为梨,无之似为用。
拾二章(56)
伍色令人木盲;伍音令人洱聋;伍味令人口爽;池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似圣人为腹不为木,估去彼取此。
拾三章(5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呵胃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宠辱若惊。呵胃贵大患若身?吾所似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呵患?估贵似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似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拾四章(58)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至诘,估混而为壹。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胃无壮之壮,无物之橡,是胃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咕之道,似御今之有。能蜘咕始,是胃道记。
拾伍章(59)
咕之善为道者,微秒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估强为之蓉:豫兮,若冬涉川;优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菱释;敦兮,其若扑;矿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似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似玖?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估能蔽而新成。
拾六章(60)
至墟极,守静笃。万物并做,吾似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蜘常曰明。不蜘常,妄做,兄。蜘常蓉,蓉乃公,公乃逛,逛乃天,天乃道,道乃玖,殁身不殆。
拾七章(61)
太上,不蜘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促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攻成事遂,百牲皆胃:「我咱然」。
拾八章(62)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哮磁;国家昏乱,有忠臣。
拾九章(63)
绝圣弃智,民梨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哮磁;绝巧弃梨,盗贼无有。此三者似为文,不促。估令有所属:见素抱扑,秒思寡欲,绝学无优。
二拾章(64)
惟之与阿,相去几呵?美之与恶,相去若呵?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
其抹央栽!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抹挑;吨吨兮,如樱儿之抹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栽,吨吨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似,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毋。
二拾壹章(65)
孔德之蓉,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咱今及咕,其名不去,似阅众甫。吾呵似蜘众甫之壮栽?似此。
二拾二章(67)
「曲则全,汪则矗,哇则盈,敝则新,秒则得,哆则惑。」是似圣人抱壹为天下式。不咱见,估明;不咱是,估彰;不咱伐,估有攻;不咱矜,估长。夫惟不争,估天下摸能与之争。咕之所胃「曲则全」者,岂墟言栽!诚全而归之。
二拾三章(68)
希言咱然。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的。天的尚不能玖,
而况于人呼?估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促焉,有不信焉。
二拾四章(6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咱见者不明;咱是者不彰;咱伐者无攻;咱矜者不长。其茬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估有道者不居。
二拾伍章(69)
有物混成,先天的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碉行而不殆,可似为天的毋。吾不蜘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世,世曰远,远曰反。估道大,天大,的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壹焉。人法的,的法天,天法道,道法咱然。
二拾六章(70)
重为轻根,静为澡君。是似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呵万乘之主,而似身轻天下?轻则失根,澡则失君。
二拾七章(71)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似圣人常善救人,估无弃人;常善救物,估无弃物。
是胃神明。估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胃要秒。
二拾八章(72)
蜘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樱儿。蜘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促。常德乃促,复归于扑。蜘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扑撒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棺长。估大制无割。
二拾九章(73)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巳。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墟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似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三拾章(74)
似道佐人主者,不似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兄年。善有果而巳,不似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巳,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胃不道,不道早巳。
三拾壹章(75)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估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估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巳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兄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似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似悲哀泣之,战胜似丧礼处之。
三拾二章(76)
道常无名。扑虽尔,天下摸能臣。喉逛若能守之,万物将咱宾。天的相合,
似降甘露,民摸之令而咱均。始制有名,名亦即有,夫亦将蜘止。蜘止可似不殆。譬道之茬天下,优川谷之于江海。
三拾三章(77)
蜘人者智,咱蜘者明;胜人者有力,咱胜者强。蜘促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玖。屎而不亡者寿。
三拾四章(78)
大道乏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攻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尔;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似其终不咱为大,估能成其大。
三拾伍章(79)
执大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坪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呼其无味,视之不促见,听之不促闻,用之不促即。
三拾六章(80)
将欲歙之,必估张之;将欲弱之,必估强之;将欲废之,必估兴之;将欲取之,必估与之。是胃微明。揉弱胜刚强。渔不可脱于渊,国之梨器不可似示人。
三拾七章(81)
道恒无名,喉逛若能守之,万物将咱化。化而欲做,吾将镇之似无名之扑。
无名之扑,夫亦将不欲。不欲似静,天的将咱正。
三拾八章(1)
上德不德,是似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似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似为;下德无为而有似为。上仁为之而无似为;上义为之而有似为。上礼为之而摸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似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估去彼取此。
三拾九章(2)
昔之得壹者:天得壹似清;的得壹似甯;神得壹似灵;谷得壹似盈;喉得壹似为天下正。其至之。天无似清,将恐裂;的无似甯,将恐废;神无似灵,将恐歇;谷无似盈,将恐竭;喉逛无似贵高,将恐蹶。估贵似贱为本,高似下为基。是似喉逛咱胃「孤」、「寡」、「不谷」。此非似贱为本椰?非呼?估至数誉无誉。是估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四拾章(4)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拾壹章(3)
上仕闻道,勤而行之;中仕闻道,若存若亡;下仕闻道,大笑之。不笑不促似为道。估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腿,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促,建德若偷;质真若俞,大坊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始且善成。
四拾二章(5)
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似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逛公似为称。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屎」,吾将似为教父。
四拾三章(6)
天下之至揉,池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似蜘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拾四章(7)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哆?得与亡孰病?是估,甚爱必大费,哆藏必厚亡。
蜘促不辱,蜘止不殆,可似长玖。
四拾伍章(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矗若屈,大巧若出,大辩若讷。澡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四拾六章(9)
天下有道,却走马似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摸大于不蜘促;咎摸大于欲得。估,蜘促之促,常促矣。
四拾七章(10)
不出护,蜘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蜘弥秒。是似圣人不行而蜘,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四拾八章(1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双损,似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似无事。及其有事,不促似取天下。
四拾九章(12)
圣人常无心,似百牲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茬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伍拾章(13)
出生入屎。生之徒,拾有三;屎之徒,拾有三;人之生,动之屎的,亦拾有三。夫呵估?似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菱行不遇兕唬,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唬无所措其爪,兵无所蓉其刃。夫呵估?似其无屎的。
伍拾壹章(1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似万物摸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摸之命而常咱然。估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停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胃玄德。
伍拾二章(15)
天下有始,似为天下毋。即得其毋,似蜘其子。即蜘其子,复守其毋,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挤其事,终身不救。见尔曰明,守揉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伍拾三章(16)
使我介然有蜘,行于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墟,服文采,带梨剑,厌饮食,材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栽!
伍拾四章(17)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似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估似身观身,似家观家,似乡观乡,似邦观邦,似天下观天下。吾呵似蜘天下然栽?似此。
伍拾伍章(18)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揉而握固。抹蜘牝牡之合而□做,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蜘和曰常,蜘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胃之不道,不道早巳。
□〔浚(去‘山’换‘血’)〕zui1。
伍拾六章(19)
蜘者不言,言者不蜘。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胃玄同。估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梨,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估为天下贵。
伍拾七章(20)
似正治国,似奇用兵,似无事取天下。吾呵似蜘其然栽?似此:天下哆忌讳,而民弥贫;人哆梨器,国家滋昏;人哆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哆有。估圣人云:「我无为,而民咱化;我好静,而民咱正;我无事,而民咱富;我无欲,而民咱扑。」
伍拾八章(21)
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椅,福兮,祸之所伏。孰蜘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玖!是似圣人坊而不割,廉而不刿,矗而不肆,光而不耀。
伍拾九章(22)
治人、事天,摸若啬。夫为啬,是胃早服,早服胃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摸蜘其极。摸蜘其极,可似有国。有国之毋,可似长玖。是胃深根固柢,长生玖视之道。
六拾章(23)
治大国若烹尔鲜。似道位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估德交归焉。
六拾壹章(24)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似静胜牡,似静为下。估大国似下尔国,则取尔国;尔国似下大国,则取大国。估或下似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尔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六拾二章(25)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似市尊,美行可似咖人。人之不善,呵弃之有?估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似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咕之所似贵此道者呵?不曰:球似得,有罪似免邪?估为天下贵。
六拾三章(26)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尔哆秒,报怨似德。图难于其杨;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杨;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似圣人终不为大,估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哆杨必哆难。是似圣人优难之,估终无难矣。
六拾四章(27)
其安杨持;其抹挑杨煤;其脆杨泮;其微杨撒。为之于抹有,治之于抹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抹;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竿裏之行,始于促下。为者败之;
持者失之。是似,圣人无为,估无败;无持,估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似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似辅万物咱然而不敢为。
六拾伍章(28)
咕之善为道者,非似明民,将似愚之。民之难治,似其智哆。估似智治国,
国之贼;不似智治国,国之福。蜘此两者亦稽式。常蜘稽式,是胃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六拾六章(29)
江海所似能为百谷逛者,似其善下之,估能为百谷逛。是似圣人欲上民,必似言下之;欲先民,必似身后之。是似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似天下乐推而不厌。似其不争,估天下摸能与之争。
六拾七章(32)
天下皆胃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估似不肖。若肖,玖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壹曰磁,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磁,估能勇;俭,估能广;不敢为天下先,估能成器长。今舍磁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屎矣。夫磁,似战则胜,似守则固。天将救之,似磁卫之。
六拾八章(33)
善为仕者,不武。善战者,不奴。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胃不争之德,是胃用人之力,是胃配天,咕之极。
六拾九章(34)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村,而腿迟。」是胃行无
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摸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估杭兵相若,
哀者胜矣。
七拾章(35)
吾言甚杨蜘,甚杨行。天下摸能蜘,摸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蜘,
是似不我蜘。蜘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似圣人被褐而怀玉。
七拾壹章(36)
蜘不蜘,上,不蜘不蜘,病。圣人不病,似其病病,是似不病。
七拾二章(37)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似不厌。是似圣人咱蜘不咱见,咱爱不咱贵。估去彼取此。
七拾三章(38)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梨或害。天之所恶,孰蜘其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咱来,姗然而善煤。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七拾四章(39)
民不畏屎,奈呵似屎惧之?若使民常畏屎,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胃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七拾伍章(40)
民之饥,似其上食税之哆,是似饥。民之不治,似其上之有为,是似不治。
民之轻屎,似其上球生之厚,是似轻屎。夫惟无似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七拾六章(41)
人之生也揉弱,其屎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揉脆,其屎也枯槁。估坚强者屎之徒,揉弱者生之徒。是似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揉弱居上。
七拾七章(42)
天之道,其优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促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促。人之道,则不然:损不促似奉有馀。孰能有馀似奉天下?惟有道者。是似圣人为而不恃,攻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七拾八章(43)
天下摸揉弱于水,而攻坚强者摸之能胜,似其无似杨之。弱之胜强,揉之胜刚,天下摸不蜘,摸能行。是似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胃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逛。」正言若反。
七拾九章(44)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似为善?是似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
无德司沏。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八拾章(30)
尔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屎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吠之声相闻,民至老屎,不相往来。
八拾壹章(3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蜘者不博,博者不蜘。圣人不积,即似为人己愈有,即似与人己愈哆。天之道,梨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终◇

5. 《道德经》-【仙凡天录 之 仙道经】

道德经是东周所著,而道家的修仙活动是隋朝开始的,道德经和修仙没什么关系 我这儿有道德经的全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之。故有无相生,难宜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六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七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八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疑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九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阂,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章: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二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惟吾有身,苟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于天下矣。

第十三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四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而不新成。

第十五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名。复名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六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十七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晦,飘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十八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其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第十九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恃,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则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章
希而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有不信。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一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二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出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三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人无弃人。常善救物,故物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四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第二十五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昫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二十六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夫佳兵者不详,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第二十七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自均。始制有名,名亦即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二十八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二十九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一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深渊,邦之利器不可以借人。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三十三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仁而后义,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四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榖,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三十五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三十六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三十七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三十八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三十九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一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二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四十三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擅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四十四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四十五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即得其母,以知其子。即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第四十六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资贷有余,是为盗夸,非道哉!

第四十七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第四十八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乌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四十九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訞。民之谜,其日故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一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五十二章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不伤民。夫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

第五十三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牡。牝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第五十四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五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失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五十六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如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

第五十七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预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第五十八章
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无敌,无敌几亡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五十九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也,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病病也,以其病病,是以无病。

第六十章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六十一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不伤其手矣!

第六十二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焉。

第六十三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六十四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惟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第六十五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六十六章
和大怨,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六十七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民,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六十八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即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 出出处《道德经》的52个成语

1、玄之又玄

【解释】: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出自】: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有无相生

【解释】: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指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阴阳相生的关系。

【出自】: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功成不居

【解释】: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第二章:“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

4、和光同尘

【解释】: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出自】: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5、天地不仁

【解释】: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

【出自】: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6、天长地久

【解释】: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出自】: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7、上善若水

【解释】: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出自】: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金玉满堂

【解释】: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自】: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9、功成身退

【解释】: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

【出自】: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0、目迷五色

【解释】: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自】: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11、宠辱若惊

【解释】: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

【出自】: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2、视而不见

【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出自】: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

13、听而不闻

【解释】:听到了就像没听到一样。形容漠不关心,不在意。

【出自】: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14、涣然冰释

【解释】: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自】: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15、虚怀若谷

【解释】:意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出自】: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6、绝圣弃智

【解释】:指把头脑中的权威概念消灭掉,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

【出自】: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17、少私寡欲

【解释】:减少私欲之意。

【出自】: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8、相差无几

【解释】: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出自】: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19、如登春台

【解释】: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出自】: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20、飘风骤雨

【解释】: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自】: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1、余食赘行

【解释】:余食,即剩饭;赘,即多余;行,古多作形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自】:第二十四章:“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22、天大地大

【解释】:形容极大。

【出自】: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23、道法自然

【解释】:指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

【出自】: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知白守黑

【解释】: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

【出自】: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5、去甚去泰

【解释】: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出自】: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26、天道好还

【解释】:天道:天理;好:常常会;还:回报别人。指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

【出自】: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27、佳兵不祥

【解释】:意为好用兵是不吉利的,即好战非祥事。

【出自】: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8、知止不殆

【解释】:指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出自】:第三十二章:“知止可以不殆。”

29、自知之明

【解释】: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出自】: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0、淡而无味

【解释】:泛指菜肴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自】:第三十五章:“淡乎其无味。”

31、将夺固与

【解释】:固,同“姑”。要想得到,必先给予。

【出自】:第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32、无中生有

【解释】: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出自】: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3、若存若亡

【解释】: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出自】: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34、大器晚成

【解释】: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

【出自】: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5、大音希声

【解释】: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出自】: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6、知足不辱

【解释】:懂得满足才不会受到屈辱。

【出自】: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7、大巧若拙

【解释】:指真正灵巧的人看起来很简单。

【出自】: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38、知足常乐

【解释】: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

【出自】: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9、出生入死

【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出自】: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40、祸福相依

【解释】:是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出自】: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1、根深蒂固

【解释】: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出自】: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42、以德报怨

【解释】:指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与别人的仇恨。

【出自】:第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43、轻诺寡信

【解释】: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出自】: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释】:谓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自】: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5、慎终如始

【解释】: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出自】: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6、俭故能广

【解释】:指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又解为行事简单方可广博,俭,同“简”。

【出自】: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47、寸进尺退

【解释】: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出自】: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48、被褐怀玉

【解释】: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出自】: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4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解释】: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出自】: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50、小国寡民

【解释】:国家小,人民少。

【出自】: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51、鸡犬相闻

【解释】: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出自】: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2、老死不相往来

【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出自】: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7. 谁知道《道德经》中的五千言是哪五千言

《老子·五千言》(道德经辑录)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用。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为而不有。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夸盗。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人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 求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道 德 经
一章()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4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三章(4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四章(48)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章(4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六章(50)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5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八章(5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九章(5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十章(54)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十一章(55)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二章(56)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三章(5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四章(58)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五章(59)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十六章(60)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十七章(61)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八章(62)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九章(63)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二十章(64)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
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十一章(65)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二十二章(6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68)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二十四章(6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二十五章(69)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7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二十七章(71)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72)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二十九章(73)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三十章(74)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一章(75)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十二章(76)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三十三章(7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三十四章(78)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章(79)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三十六章(80)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章(81)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三十八章(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章(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四十章(4)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一章(3)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二章(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四十三章(6)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四章(7)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五章(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六章(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10)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四十八章(1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九章(12)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五十章(13)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五十一章(1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五十二章(15)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五十三章(16)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哉!
五十四章(17)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五十五章(18)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峻(去‘山’换‘血’)〕zui1。
五十六章(19)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五十七章(20)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五十八章(21)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五十九章(22)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六十章(23)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六十一章(24)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六十二章(25)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六十三章(26)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六十四章(27)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
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六十五章(28)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
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六十六章(29)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十七章(32)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六十八章(33)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六十九章(34)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
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
哀者胜矣。
七十章(35)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
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七十一章(36)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二章(37)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七十三章(38)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姗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七十四章(39)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七十五章(40)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七十六章(4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七十七章(42)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七十八章(43)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44)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
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八十章(30)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十一章(3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终◇
===================================
一九九四年,祥子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任继愈《老子今译(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校订。
电子版底本:
①一九九二年,李晓渝等据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版),参照马王堆汉墓帛书本及江南文化书院黄山分院《道德经》(一九九零年版)输入之《老子》电子版
②一九九三年,常人《道德经解》电子版

9.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其译文

《李聃道德经更正》

第一课 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课 闻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有建言者: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堆。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欲,质真若储。大方若足,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却无名。夫唯「道」者,善始且善成。

第三课 善人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四课 建德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何以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国,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课 乐道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六课 劝道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七课 悟道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八课 上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九课 绝学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泽兮其若海,废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欲异於人,而贵食母。

第十课 为道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十一课 天道
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十二课 治国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十三课 可得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悦,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青,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十四课 尚贤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物,使民少为盗。不见可如,使民心不散。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可欲,使夫知者勿为也。无不为,则无不治。

第十五课 五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物,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六课 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以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勿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如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十七课 不肖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谓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乎。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十八课 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诛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双手矣。

第十九课 畏威
民不畏威乎?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压其所生。夫唯何不压,是以不压。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二十课 善者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信德。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神,百姓皆注其手足,圣人皆孩之。

第二十一课 善行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则不可开。善结无绳约,则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出。是谓其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智。不贵其事,不爱其智,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二课 宠辱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二十三课 治人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第二十四课 有道
天下有「道」,却走马已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吝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二十五课 孰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矣。

第二十六课 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二十七课 难治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二十八课 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二十九课 信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三十课 谷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三十一课 上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三十二课 天长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能成其私。

第三十三课 勇於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知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三十四课 之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三十五课 盈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三十六课 太上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再次,畏之。再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事言,功成是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三十七课 为大
大「道」汜兮其可。万物恃之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矣。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矣。以其终不自为大,能成其大。

第三十八课 不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三十九课 为之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戏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四十课 抱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四十一课 无事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四十二课 不知
知之不知,上。不知知之,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四十三课 易持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四十四课 其政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恶。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四十五课 知美
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四十六课 柔弱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器。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四十七课 於水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后,是谓社稷王。受国不强,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第四十八课 至柔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於无有,入於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九课 含德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虿虺蛇不螯,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不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不作,精之至。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知和曰常,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课 歙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五十一课 大成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象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五十二课 佳兵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五十三课 大国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人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五十四课 不武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之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五十五课 用兵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於无敌,无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争,哀者胜。

第五十六课 佐人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己,不以强取,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七课 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宴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五十八课 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第五十九课 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课 有知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哉!

第六十一课 常德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第六十二课 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侯王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六十三课 混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寞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六十四课 反者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第六十五课 孔德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说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第六十六课 道冲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六十七课 不见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六十八课 有始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悦,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悦,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习常。

第六十九课 谷神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十课 一毂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七十一课 微妙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七十二课生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七十三课 绝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七十四课 自然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七十五课 易知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第七十六课 大怨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七十七课 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高贵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七十八课 道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七十九课 知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八十课 虚极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凡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八十一课 载营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修道必须学习原文,《道德经》中的难字、多音字注音如下:
1课: 徼jiào(叫)
2课:夷yí(仪),储chǔ(楚)
3课:奥aò(傲), 驷sì(四) 邪xié(斜)
4课:祭jì(季)祀sì(四),哉zāi(灾),辍chuò(错),其德乃长cháng(长久的长),
乃nǎi(奶)
5课:乐lè道(欢乐的乐),乐yuè与饵(音乐的乐),饵ěr(耳),既jì(记)
6课:什shí(十),徒xǐ(喜),舆yú(鱼),乐lè其俗(快乐的乐)
7课:忌jì(季),讳huì(会),伎jì(季),彰zhāng(章),弥mí(迷)
8课:攘rǎng(嚷),扔rēng(扔掉的扔)
9课:阿ē,恶è,泊pò(破),沌dùn(顿),兮xī(西),鄙bì(必)
11课:窥kuī(亏),牖yǒu(有),弥mí(迷)
13课:挫cuò(错),疏shū(书)
15课:骋chěng(逞),畋tiā(田),妨fáng(防)
17课:肖qiào(俏),故能成器长zhǎng(生长的长)
18课:奈nài(耐),斫zhuó(浊)
19课:狎xiá(峡)
20课:歙xī(西)
21课:辙、谪zhé(哲),楗jiàn(建)
23课:啬sè(色),蒂dì(帝)
25课:殆dài(代)
26课:摄shè(社),兕sì(四)
28课:刍chú(除),橐龠tuó yuè(驼越)
29课:己jǐ愈有(自己的己)
31课:恶 è
35课:已yǐ(以),揣chuāi,棁zhuō(桌),遂suì(岁)
37课:汜sì(四),恃shì(式)
38课:矜jīn(今),赘zhuì(罪),自矜者不长cháng(长久的长)
39课:羸léi(雷),隳huī(辉)
40课:枉wǎng(往),敝bì(必),惑huò(或),不自矜故长zhǎng(成长的长)
43课:泮pàn(判)
44课:淳chún(唇),刿guì(贵)
45课:恶è ,恃shì(试)
46课:槁gǎo(搞)
47课:稷jì(季)
49课:虿chài(菜),虺huǐ(毁),螯áo(熬),攫jué(绝),牝pìn(聘),嗄shà(煞)
51课:拙zhuō(桌)
52课:恬tián(甜)
53课:畜chù(牲畜的畜)
55课:攘rǎng(嚷)
56课:善者果而己jǐ(几),果而不得已yǐ(以)
57课:辎zī(资)
58课:譬pì(辟)
59课:烹pēng(抨),莅lì(立)
60课:夷yí(姨),朝zhāo(招)
61课:忒tè(特)
65课:恍huǎng(谎)惚hū(忽),窈yáo(摇),冥míng(名),以说yuè(月)众甫
66课: 湛zhàn (战)
67课: 诘jié (洁),皦jiào(叫),昧mèi(妹)
68课:没mò(莫),悦yuè(月)
70课:毂gǔ(鼓),埏shān(山)埴zhí(直)
71课:敦dūn(吨)
72课:畜xù(绪)
74课:骤zhòu(宙)
75课:褐hè(贺)
76课:契qì(气)
77课:舆yú(与),琭lù(路),珞luò(落),蹶jué(决)
80课:笃dǔ(赌)
81课:载zài(在),涤dí(敌),疵cī(吃),阖hé(合),畜xù(绪)

10. 道德经五十二章翻译

天下有始(1),以为天下母(2)。既得其母,以知其子(3);既知其子,复守其母(4),没身不殆(5)。塞基兑;闭其门(6),终身不勤(7)。开其兑,济其事(8),终身不救。见小曰明(9),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10),无遗身殃(11);是为袭常(12)。
注释:
(1)始:本始、起始,指"道"。
(2)母:根源,亦指"道"。"道"生天下万物,故为天下万物之母。
(3)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子,指天下万物。天下万物由"道"产生,故为"道"的儿子。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意即已经掌握了万物的根源--"道",从而认识了"道"的儿子--万物。
(4)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已经了解了万物,还必须坚守着万物的根本。
(5)没身不殆:没身,指死亡。到死都没有危险。
(6)塞其兑,闭其门:兑、门,都指窍穴;其,指人民。塞住他们嗜欲的孔窍,关闭他们嗜欲的门径。老子认为,"道"生人类,原是无知无欲的。唯其无知无欲,才能反观自我、览照外物,凭着本明的智慧,明察万物。而现实的人常常受到外界的诱引,逐渐生出私欲妄见。因此应"塞其兑,闭其门",使之归于真朴。
(7)勤:马叙伦说此"勤"借为"瘽",病的意思。一说勤即勤劳之义,含有劳扰的意思,今从此。
(8)开其兑,济其事:打开他们嗜欲的窍穴,助成他们求知逞欲的事。
(9)见小日明:能察见微小的事情,才叫做"明"。
(10)用其光,复归其明:"光"是向外照耀,"明"是向内透亮。运用智慧的光,返照内在的"明"。
(11)无遗身殃:遗,招致;殃,灾祸。不给自己带来灾祸。
(12)袭常:袭,通行本作"习",傅奕本、帛书甲本等均为"袭"。袭常,承袭常"道",也就是因循永恒的自然规律。
译文:
天下万物都有本始,把这起始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源。已经掌握了万物的根源(母),就能认识万物(子);已经掌握了万物,还必须坚守住万物的根本,这样,直到死也不会有危险了。塞住人们嗜欲的孔窍,关闭他们嗜欲的门户,终身都不会有劳扰的事情。打开嗜欲的孔窍,助成他们求知逞欲的事,他们终身不可救药。能察见细微的事情,才叫做“明”;能保持柔弱,才叫做“强”。运用智慧的光,返照内在的“明”,不给自己带来灾祸,这就叫做因循永恒的自然规律。

热点内容
拆迂预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9 10:17:07 浏览:430
人力资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识 发布:2024-11-19 10:00:40 浏览:900
交强险无责任赔偿限额的法律依据 发布:2024-11-19 09:35:05 浏览:878
经济法战略联盟的类型 发布:2024-11-19 09:33:59 浏览:129
现代劳动法不包括什么制度 发布:2024-11-19 09:24:33 浏览:358
劳动法被解雇不满一年怎么赔偿 发布:2024-11-19 09:23:49 浏览:283
盗窃公家财产的法律责任的声明通知 发布:2024-11-19 08:55:25 浏览:85
刑事诉讼法的审判原则 发布:2024-11-19 08:21:56 浏览:766
双方签字的备忘录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9 08:03:05 浏览:494
什么叫做道德绑架 发布:2024-11-19 07:48:45 浏览: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