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和老子
A. 帛书《老子》和道德经有什么不同
帛书版或者竹简本更接近老子当年本义,通行版历史影响大。中国古代学术有个传统,我注六经其实是用六经注我,这么干的最后一个名人是康有为康南海,《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都是此一路,其实孔子说的啥康南海并不介意的。老子通行版文辞优美是因为历代进化的结果。总结,一般看看,扩大知识面,学点国学看通行版为好;欲深究老子本义,研究思想史需要看帛书或者竹简本。
B. 《老子》 和《道德经》是同一本书吗
《老子》又称《抄道德经》,它成书袭于我国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老子》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老子》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开辟究天道言人事,注重天人关系的研究道路,一直为后世学者所尊崇。
《老子》一书,字数虽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之丰富,恐怕没有几本书能与之相比。所以任何对它的概括和说明,都只能是挂一漏万。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对它百读不厌。
C. 老子其人与《道德经》,我们从中应该学到什么
其实我们从古代的诗人和作家身上都能学到很多的精神品质,而且这些精神品质也会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可以从老子这个人身上学到什么叫做稳重,对待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而且也不会被旁人所左右,有着自己的态度。不会因为别人的不满就改变自己的特性,这其实在我们现代社会也是十分需要的,我们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要为了功名利禄就做到左右逢源,而要有着自己真正的态度。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遇到困难或者坎坷的时候,我们不应该逃避,而是要直面面对这个事情。逃避其实是一个很容易的选择,但是这不利于我们之后在人生道路上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跨过这道坎,才能在之后的生活中积累经验,而且《道德经》中也规范出我们需要正确的面对困难,不要玩物丧志,就此放弃,重振旗鼓才是最好的选择。
D. 老子的《道德经》和康德的道德观念相同吗
其实这二者的观念是大差不差的,只是康德的道德观主要是为了说人的理性。老子则是一回种形而上的思想答,不只是我们所看到的本质上的道德,是更深层的。
道与德是两个概念,除了书名《道德经》,并无道德一词。道和德在我们古代其实是两个很大的概念,并不是我们现在连用起来的这个意思。
而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我们都具有不同的人为道德观念,但是根本的道德信仰始终是不会改变的。
而西方的所谓道德就是社会心理意义上的利他行为。我们所谓的道德则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所以说这可能是差异,却又有相同的地方。
E. 道家和《道德经》是什么关系
若离复〃棌玘 :你好。
《道德制真经》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或《老子》,周朝老子著。老子本为周朝穿藏史(史官)《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后来老子被道教尊奉为教祖,《道德经》成为道教最高经典。《道德经》的字数原有五千余言,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时定本为五千字.令教徒诵习,故称“五干文’。《道德经》的内容,主要论述“道”和“德”两个名词的涵义.强调“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从而展开道家的哲学思想。老子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阐明其宇宙观和人生观,同时包括道家修养方法的原理。道教的一切教理教义均由此引申而来,井区加以宗教的仪式进行包装。特别是道教的修炼学说.与此经有直接关系。另外由于老子学说出于交官,其中阐述了大量的治国之道.因此历代统治者均格其作为治国宝典,中国封建帝王中先后有四家皇帝亲自为之作注。
F. 老子《道德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一个关系呢
最后,我们看看第三个问题:
如何解决人与社会的问题…
人与社会似乎自从出现,就是一对矛盾体。矛盾主要原因在于对物质索取、给予的观念。
人自化生就与生俱来带着一颗自为心,当然一定的物质基础是我们活下去的必要条件,但越往后似乎曲解了这句话,演变成了囤积居奇,直至后来在利益分配中厮杀。
这种恶性循环必然导致人性扭曲、社会冷漠。
一句简单的问候都变得奢侈,一个灿烂的微笑在埋怨中冰封,最后在冷漠的发酵中消逝了自己。
《增广贤文》讲“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句善意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那么是否有一个天秤可以有效控制人性的扭曲、社会的冷漠。
解决人与社会的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
索取:“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意思是:经常保持盈满反而会失去更多,经常与人相争,得到了也不能长久,堆积在多财富,也会有守不住的时候。
白话就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度。
可能有人会想,现在生活节奏快、好的物质本来就很稀缺,抢都不一定得到,还要适可而止,那不是等于束手待毙吗?
大家请看!
这里的水看做是生存物质!
水杯里的三种情况:满的、半杯、无。
当你端着满杯水(半杯水)再去和别人抢水的时候,最后会发现本来已经有的半杯水也没有了,最后只能是怀着愤怒去抢别人的水,最后水洒在了地上,谁也不会得到。
因为一个杯子所装的总量是有限的,所以,当我们有了必要的物质,是否可以短暂的停歇,让已经得到的不会因为自己的贪婪再次失去。
回馈: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意思是:尽全力给予他人自己获得愈多,尽全力帮助他人自己越来越富有);
很多人可能会发笑,世界上有这种傻子吗?谁会愿意做这种傻事!!!
大家记得我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今天你笑我傻、明天我笑你傻,总有一天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被别人冰冷的拒绝,那时谁才是真正的傻子。
所以我们要懂得不是我被爱所以才爱人,应该是我爱人所我被爱的道理,这样社会不再冷、人性不再贪,确实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路宽了、心暖了很多困难也就不在了,自然会左右逢源、立于不败!
人在社会本不难,莫让贪心惹人寒;
多予少取存根本,人间处处是仙坛!
树无根凋零,人无根落寞,这个“根”就是我们的知足心、包容心、博爱心。
道祖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做好每一道生活的减法,才能积累幸福人生的加法;只有谨持“三心”才能看到自己人性的闪光,才能成为生活的赢家。
G. 《道德经》与《老子》这两本书是一样的吗
是同一本书。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7)道德经和老子扩展阅读: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经》
H. 《老子》跟《道德经》是同一本书吗
是同一本书 。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老子》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
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老子》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开辟究天道言人事,注重天人关系的研究道路,一直为后世学者所尊崇。
《老子》一书,字数虽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之丰富,恐怕没有几本书能与之相比。所以任何对它的概括和说明,都只能是挂一漏万。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对它百读不厌。
(8)道德经和老子扩展阅读
人物生平
1、著书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
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2、死后加封
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庄子·养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胡适认为,老子至多不过活了九十多岁。
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公元1013年(宋真宗祥符六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I. 老子,和道德经,内容有什么不一样的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这是一部充满内智慧的著容作。《老子》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老子》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开辟究天道言人事,注重天人关系的研究道路,一直为后世学者所尊崇。
《老子》一书,字数虽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之丰富,恐怕没有几本书能与之相比。所以任何对它的概括和说明,都只能是挂一漏万。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对它百读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