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心理风险
1. [image]10 教材上写的是无形风险因素包括实质风险因素, 道德风险因素和心里风险因素对吗
无形风险因素,包括道德风险因素和行为风险因素两种:
①道德风险。这是指与人的品德修养相关的因素。由于个人的品德修养有优有劣,从而影响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所致损失的程度。如纵火、欺诈、放毒等不道德的行为必然促使风险发生的频率增加和损失幅度的扩大。在保险的场合!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投保人利用保险牟取不正当利益,如虚报保险财产价值、对没有保险利益的标的进行投保,制造虚假保险赔付案等。
②行为风险。是指由于人们行为上的粗心大意和漠不关心,易于引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和扩大损失程度的因素。像躺在床上吸烟的习惯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驾驶车辆不愿意系安全带,增加了发生车祸以后伤亡的可能性等等。许多人还不必要地并且常常无意识地产生将影响他们健康和寿命的行为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过度吸烟、过度使用药品、辐射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不良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习惯,不必要地接触放射性尘埃、有毒物质,触电,有毒蚊虫叮咬,空气污染等等。
除了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外,还存在着增加损失频率和程度的法律和文化条件。例如,在现在的美国人们认为从事商业活动更易引起诉讼,因为美国人“诉讼观念”更强。相比之下可能别的国家又面临别的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对于分析风险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能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就会降低总的成本和变化性。
下列各项属于无形风险因素的是(C )。
A.名义风险因素
B.人为风险因素
C.心理风险因素
D.实质风险因素
2. 酒驾是道德风险因素还是心理风险因素
心理风险因素
如果心理或行为存在骗保行为即道德风险因素
3. 保险公司采取什么措施控制被保险人的道德危险因素和心理危险因素
保险风险是指尚未发生的、能使保险对象遭受损害的危险或事故,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事件等。被视为保险风险的事件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
一、保险风险包括承保风险、管理风险、投资风险和道德风险等。
1、承保风险
由于保险公司的粗放性经营而带来的风险。如在产险承保上,只注重保费收入,而忽视承保质量,对标的物缺乏充分的分折、预测、评估、论证.而导致风险;在寿险营销上,对被保险人缺乏必要的调查、了解,简化必要的手续,致使被保险人状况失真,一旦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就易形成风险。
2、管理风险
由于保险公司管理不善,内控机制不严密,或缺乏必要的制约监督机制,而导致的风险。如在理赔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理赔管理规定、履行有关手续。或由于审查把关不严,而盲目暗付、随意赔付,导致保险暗付率过大,造成保险公司资产流失.甚至入不敷出,加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3、投资风险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保险的金融属性决定了保险企业具有运用保险资金、开展投资、向资产业务转化的职能。保险资金运用也已成为保险企业转化经营机制的主要内容,如何安全、合理、充分、有效地运用保险资金是增强保险企业的后劲问题。在我国保险经营初期,保险资金的运用主要向企业单位发放贷款。但由于映乏有效的信贷管理机制,形成了相当大的风险,至今许多贷款已无法收回目前,虽然保险公司在融通资金方面有了新的高招,如参与证券投资等,但这种投资风险可想而知。
4、道德风险
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人们的主观心理行为、道德观念发生扭曲,而形成道德风险。反映在保险公司方面,近几年不断发生的骗保骗赔案件,自己编造保险事故案件,投保后有意疏于防范酿成的各类事故等屡见不鲜;保险代理过程中的恶意代理、恶意串通;内部员工的违法违纪、内外勾结等等。这种由于人的因素引发的道德风险,往往给保险公司经营造成较大的损失。
二、控制风险的措施:
1、提升保险市场的软环境
提升保险市场的软环境是指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从源头上、思想上使投保人主动减少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动机。
首先要继续发展生产力,奠定物质基础。物质基础丰厚了,人民才会注重精神领域,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其次要加强诚信治理,建立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中国保监会、各地方保监局和保险行业协会应扛起维护保险信用;保险公司应加大对保险消费者保险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投保人应落实以人为本的诚信交易行为。
2、提升保险市场的硬环境
提升保险市场的硬环境指的是通过法律规章、条款制度等的颁布实施以及制度体制的强化。第一,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和司法制度。只有不断完善有关保险的法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投保人有可乘之机,大大地提高了道德风险的成本,也有效起到警戒的作用。第二,保险公司内部也应加强管理,加强核保验险,保险人从投保人那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对投保人进行更准确分类和严格筛选;灵活设计费率体系,满足不同投保者需要从绝对公平的角度看;有效运用免赔条款,降低道德风险通过设计免赔条款可以使投保人在签订合同之后不隐瞒或者是较少隐瞒自己的行为。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4. 急!有个作业,要研究一下保险学中的道德风险与心理风险的防范。现在没有什么头绪,有没有人能够给个建议
无聊而又无知的问题,难怪现在教育出来的学生那么无能,原来老师都这种水平。
道德风险的防范找教育局,要求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心理风险的防范找心理医生,要求其定期上门给投保人做心理辅导,顺便洗脑,灌输其不能因买了保险就放松警惕,牢记防灾防损的使命,早睡早起身体好,过马路,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哈哈
5. 当你遇上道德与心理的冲突时你会怎样抉择
首先你要先理解:你说的道德和心理之间的再高点的逻辑关系,你说的道德是大众的道德属于社会共性的内容,而你的心理是你个人的道德观念属于个性的内容,所以你的问题是: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享包含个性,当共性是正确的或者符合潮流时你也要符合,当共性不太明确时你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就是选择方法。
希望帮得到你。
6. 道德风险因素与心理因素都与人有关,如何区分
当然,心理因素直接和人有关系了,因为人的心里时刻都发发生变化的
7. 企业管理如何避免道德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度严重缺失的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其中道德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之一。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经济主体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不道德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自利行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引发了委托代理关系,道德风险是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必然产物。
在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经理人和员工是其基本的链条,由此企业道德风险可以分成所有者、经理人和员工道德风险三个层面,其中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是企业道德风险的中心问题。企业中道德风险的产生有四个条件:一是利益主体的不一致;二是信息的不对称性;三是现实情况的不确定性;四是契约的不完备性。这四个根源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特别是由前三个因素导致的契约的不完备性,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契约经济自身的一个悖论。
要规避企业中道德风险就需要重新确立人的契约意识。契约发生的基础是道德契约,道德契约的基础是以信任为核心的诚信建设,因此道德契约的核心必须是以信任为基础而形成的心理契约。只有构筑委托代理双方的心理契约,使之形成长期稳定的信任模式,并进而确立义利共生、权利制衡、合作共赢等基本原则,才能达到防范和规避道德风险的目的。企业道德风险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企业人员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便要求必须在不确定性中造就一种确定性,因此规避企业道德风险必须要走职业化之路。
企业的职业化管理就是通过职业化,一方面使企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上符合要求,在文化上符合企业的规范,另一方面使工作流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化,工作状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实施职业化管理是规避企业道德风险的基本途径。由于企业人员工作性质的不同,企业的职业化管理必须根据企业人员的工作特点实现职业化,因此它必须包括经理人、财会人员、营销人员和研发人员等几个主要类别的人员职业化。
8. 道德风险是什么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其特点:
1、风险的潜在性。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
2、风险的长期性。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
3、风险的破坏性。思想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越变越糟。不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在此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使银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
4、控制的艰巨性。当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这与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关,同时还与银行信贷风险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有关。不良资产出现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9. 判断:汽车上了盗抢险之后 就随意停车 结果汽车被盗 这属于道德风险还是心理风险因素
这个问题上,道德和心理因素掺杂了。
可是盗抢险本是应该上的,汽车被盗,到哪里都有可能的,而汽车乱停这个动作的实施,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所以主要还是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