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一词

道德一词

发布时间: 2022-02-09 08:26:56

⑴ 关于道德的词语

关于品德的成语 :
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两袖清风、
高风亮节、
冰清玉洁、
德高望重、
德才兼备、
助人为乐、
克己奉公、
光明磊落、
襟怀坦白、
拾金不昧

⑵ 道德一词在古代已包含有什么

道德一词抄,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袭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道德:
道:本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构造、运动、变化等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规律,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客观存在,左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顺应它去发展,社会才能健康和谐、人才会健康幸福、自然界才会长足存在.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需要发展.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也是遵循不违背“道”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从而使社会,自然界和人类能长久发展、和谐共存.
道和德统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们按“道”的规律去做事、处事,就是有“道德”.

⑶ 关于道德的词语30个

拾金不昧 助人抄为乐 默默奉献 大公袭无私 坚贞不屈
勇往直前 尊老爱幼 见义勇为 乐善好施 舍己为人
博采众议 从长计议 从长商议 大发议论 集思广议
街谈巷议 论议风生 窃窃私议 谈议风生 巷议街谈
议论纷错 议论纷纷 议论风发 议论风生 议论纷纭
议论英发 众议成林

⑷ 道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道德[ dào dé ]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

详细释义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4)道德一词扩展阅读

造句

1、同学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他满口的仁义道德,却专干坏事。

3、虐待老人不仅违背道德,也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4、我们要做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5、随意对别人进行贬斥是不道德的。

6、占小便宜吃大亏,失去的是道德良知。

7、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8、抄袭别人的作品是不道德的行为。

9、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取乐是不道德的行为。

10、耻笑有生理缺陷的人,是不道德的。

⑸ 道德一词该如何解释

以祖本义讲,道者形而在上之属 性也,是人故有本来真心(先天之属)。此非人后天用事的心。德属命也,所谓性命、道德一也 如以生命讲,就非道德之本然了。其理通世界可行。

⑹ 道德一词从何而来

道德一词在汉文中最早是分开使用的。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义广泛。西周初年的大盂鼎铭文的“德”字,是按礼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


道德


读音:[ dào dé ]


释义: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出处:《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白话译文:我听说仁义兴起时,道德也会昌盛起来,道德昌盛起来,政治也会圣明,政治圣明百姓就会安康。




马克思主义对道德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⑺ 道德一词的来源及含义

道德一词中的“道”字晚出于“德”字,最早见于《尚书�6�1虞书�6�1大禹谟》,文中出现了四个“道”字,一见于“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従己之欲。”意思是:“不要违背规律来求得民众的赞誉,不要违背民众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二见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人的心是危险的,规律是幽微的,必须一心一意精研幽微的规律,诚心诚意执行其中庸之道,(才能使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三见于“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意思是“愚蠢的三苗部族,已经昏迷于心,很不恭敬,对我们侮辱轻慢,狂妄自大,违反规律,败坏德行。”四见于“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自满招致损害,谦虚接受裨益,这是上天的规律。”学者们一般都把以上这几个“道”字都解释为现代汉语的“规律”的意思。 《尚书�6�1虞书�6�1大禹谟》中“反道败德”一语,已有将道、德二字连用的苗头。后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则多处将道、德二字并提,如“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二字正式的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定义:分析道德一词的来源,可知道德一词的德是源于道之德, 道具有必然性,德只有应然性。道德就是根据必然的善恶标准而获得的正当的行为准则,用以规范人们的个体行为,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 。

⑻ "道德"这个词最早是哪出现的

道德一词在汉文中最早是分开使用的。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义广泛。西周版初权年的大盂鼎铭文的“德”字,是按礼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

道德

读音:[ dào dé ]

释义: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出处:《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白话译文:我听说仁义兴起时,道德也会昌盛起来,道德昌盛起来,政治也会圣明,政治圣明百姓就会安康。

(8)道德一词扩展阅读

道德的近义词:德行、品德

一、德行

读音:[ dé xing ]

释义:道德和品行。

出处:巴金 《寒夜》二六:“她虽然自夸学问如何,德行如何,可是到了五十高龄,却还来做一个二等老妈,做饭、洗衣服、打扫房屋,哪一样她做得出色!”

二、品德

读音:[ pǐn dé ]

释义:品质道德。

出处: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热点内容
黑白子算法规律 发布:2025-02-06 04:05:57 浏览:87
南师大行政法学教授 发布:2025-02-06 03:31:45 浏览:752
仲裁进法律服务中心 发布:2025-02-06 03:04:53 浏览:717
自行车过红绿灯法规 发布:2025-02-06 02:09:55 浏览:432
让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 发布:2025-02-06 00:55:22 浏览:695
我怎么看新的劳动法 发布:2025-02-06 00:55:14 浏览:668
行政法和经济法的区别 发布:2025-02-06 00:54:32 浏览:905
初级会计经济法模拟题 发布:2025-02-06 00:40:59 浏览:822
海商法调整的船舶 发布:2025-02-06 00:40:22 浏览:638
刑法终审权 发布:2025-02-06 00:36:28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