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学会
① 徐静的人物介绍
徐静,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专利代理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深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珠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深圳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委员、深圳市知识产权局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法学会委员和北京知识产权鉴定中心的专家。此外,徐律师于1993年获得国家司法部和证监会颁发的从事证券业务的特许执照,并对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房地产业、资产重组等项法律服务颇有研究。
徐静律师具有二十年律师执业经验,主要从事知识产权、证券等相关领域内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曾办理过数百件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登记,代理专利商标侵权诉讼、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等诸多案件,具有保护中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丰富经验。徐律师在深圳乃至全国的知识产权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拥有丰富的证券业法律服务经验,为包括为贵州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陕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票上市提供法律服务。除知识产权和证券业务外,徐律师承办过大量诉讼和仲裁、公司收购和合并、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案件。徐律师并协助客户研究、草拟、审查、修改各类合同、协议章程等法律文件,代表客户进行商业谈判,出具法律意见书,协助解决争议。
长期担任泰科(TYCO)深圳及东莞公司、盈科数码深圳公司、长城计算机、华兴建设、日本理光公司、友利电公司、日本YKK、日本佐鸟电机等多家上市公司和高科技企业及跨国公司的常年法律顾问及提供法律帮助。此外,徐律师还担任深圳外企协会的首席法律顾问,为协会近千家外企提供法律服务,业绩显著,尤其是在保护知识产权和金融证券方面十分突出。
②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作者简介
叶兴平,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峡两岸法学促进会常务理事,WT0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法律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经贸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华南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国际法研究会会长,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德国明斯特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深圳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③ 深圳有哪些知名律师事务所
找案源难?推广成本高?听讼法律咨询海量案源免费推,全国律师0成本入驻!听讼网
④ 中国国际法学会的理事成员
名誉会长
任建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
史久镛(国际法院原院长)
王厚立(外交部法律顾问、外交部条法司原司长)
会长
李适时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常务副会长
饶戈平(北京大学教授)
刘振民(外交部长助理)
曲星(外交学院副院长)
兼职副会长
周忠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尚明(商务部条法司)
黄进(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刘楠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金克胜(外交学院国际法系)
李兆杰(清华大学法学院)
秘书长
秦晓程(外交学院)
常务理事
(包括上述学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在内):
赵秀文(人民大学)王传丽(女,中国政法大学)李保东(外交部)
钟建华(外交部领事司)高之国(国家海洋局)董世忠(复旦大学)
张勇(南开大学)董立坤(深圳大学)陈致中(中山大学)
王献枢(中南政法学院)李金荣(西南政法学院)朱揽叶(女,华东政法大学)
曾令良(武汉大学)曾华群(厦门大学)李勇(中国贸促会法律部)
江国青(外交学院)陶正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鸣(北京大学法学院)
朱文奇(人民大学法学院)凌兵(香港城市大学)王小耘(上海小耘律师事务所)
张绪生(北京竞天律师事务所)王红松(北京仲裁委员会)周洪钧(华东政法大学)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展览事务局)赵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会高级顾问、学会顾问
汪道涵 马骏端木正邵天任 费宗祎
罗豪才 朱曾杰 徐鹤皋 魏家驹 潘抱存
兰明良 许光建 梁西赵维田盛愉
陈公绰 邵津 贺其治 黄嘉华 沈韦良
吴焕宁 邵循怡 郑成思 徐振翼 高尔森
高树异刘文宗唐厚志范国祥毕季龙
谢启美 陈平初 李道豫 史久镛 任继圣
姚壮 汤宗舜 沈达明 陈鲁直 郭日齐
郭寿康 钱骅 陈安 郑兆璜 丘日庆 欧阳楚屏
理事名单
(理事候选人均由本人所在单位根据学会提出的条件和名额推荐)
丁丽柏
女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万鄂湘
男
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王玫黎
女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刘仁山
男
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系
朱崇实
男
厦门大学法学院
余劲松
男
武汉大学法学院
李仁真
女
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
杨泽伟
男
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系
肖永平
男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邹立刚
男
中南政法学院
陈治东
男
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周洪钧
男
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徐崇利
男
厦门大学法律系
谢石松
男
中山大学法律系
慕亚平
男
中山大学法律系
王可菊
女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陶正华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杨力军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李旺
男
清华大学法学院
丛文胜
男
军事科学院军制部
赵少群
女
贵州大学法律系
柯良栋
男
公安部法制局
刘锦
女
海南大学
韦经建
男
吉林大学法学院
车丕照
男
清华大学法学院
吕岩峰
男
吉林大学法学院
刘世元
男
吉林大学法学院
洪莉萍
女
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大学法学院)
浦伟良
男
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秦晓程
男
外交学院
叶兴平
男
深圳大学法学院
高智华
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
邵沙平
女
武汉大学法学院
贾午光
男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
何敏
女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涉外涉港澳台处
刘伟民
男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王雪江
男
中国民航总局安全技术中心
夏兴华
男
民航总局体改法规办公室
李培传
男
国务院法制办
李建
男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
吴浩
男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政金融法制司
回沪明
男
最高人民法院
李健
男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庭
邵文虹
女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贺庆
男
国家法官学院
顾经仪
女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王 慧
女
北京大学法学院
龚刃韧
男
北京大学法学院
余敏友
男
武汉大学法学院
白桂梅
女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邵景春
男
北京大学法学院
黄亚英
男
西北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王浩
男
西北政法学院法学四系
刘晓蜜
女
河北大学法律系
王叔良
男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室
王生长
男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陈波
女
中国贸促会法律部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高宗泽
男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冯秀梅
女
同上
朱洪超
男
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
刘大力
男
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战宁
男
北京时代律师事务所
肖微
男
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
谢思敏
男
信利律师事务所
韩小京
男
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
叶蓁
男
外交部领事司
张军
男
外交部国际司
高燕平
女
驻美使馆
黄惠康
男
外交部条法司
胡志强
男
外交部条法司
王宗来
男
外交部条法司
王晓渡
女
外交部条法司
尹玉标
男
外交部条法司前司长
王淑芬
女
外交部条法司
苏伟
男
驻联合国代表团
马亚欧
男
外交部条法司
徐宏
男
外交部条法司
段洁龙
男
外交部条法司
刘大群
男
外交部条法司
高风
男
外交部条法司
李燕端
女
外交部条法司
王海英
女
烟台大学法律系
吴双全
男
兰州大学法律系
黄瑞
女
江西南昌大学政法学院
陈立虎
男
苏州大学法学院
刘健
男
湘潭大学法学院
徐天锡
男
上海市法学会
马晓玲
女
安徽大学法学院
王在邦
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政治研究室
张灵强
男
山东青岛大学文学院法律系
张恒山
男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
沈秋潮
男
中央军委法制局
赵建文
男
郑州大学法学院
宋永新
男
浙江大学法学院
陈寒枫
男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
周卫国
男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条法处
吴慧
女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周建海
男
中国政法大学
刘廷吉
男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佟连发
男
辽宁大学法学院
张文彬
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董安生
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牛文军
男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刘金科
男
东北财经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
刘满达
男
宁波大学法学院
周晓燕
女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约法律司
万国华
男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
程宝库
男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
江国青
男
外交学院
刘慧珊
女
外交学院
卢松
男
外交学院
许军珂
女
外交学院
许建中
男
外交学院
任超英
男
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中心
吴高盛
男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
梁淑英
女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黄丹涵
女
中国建设银行法律部
许卫凌
男
中国司法杂志社
张庆珍
女
山西大学法学院
汤树梅
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江伟钰
女
南京审计学院
周健
男
外交部
赵永琛
男
公安大学科研处
⑤ 深圳大学法学院怎么样
要说在深圳当地,那肯定不错的,我经常看深圳电视台请的法律嘉宾是深圳大学的。 但放到全国范围来说,其实力还是一般吧。
深圳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法律系始建于1983年,与深圳大学同步发展,是国内较早设立的法学类院系之一,曾由中国人民大学骨干教师帮助组建。1997年法律系改建为法学院。著名法学家高铭暄教授和李泽沛教授、董立坤教授等都曾先后担任法学院(系)领导工作。
依靠和发挥地处深圳特区、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学院已经成为以法学为主包含社会学(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并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学科研单位。已为深圳和国家输送了五千余名法律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前作为深圳唯一的全日制大学法学院,在校本科生2057人、各类研究生507人。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8人、副教授32人、讲师17人。近半数教师曾分别在世界知名大学留学、进修和交流。另外,学院还常年聘请有外籍法律专业教师任教。学院教师现有19人(次)任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的理事以上职务,12人任广东省各类法学研究会的会长或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1人,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
我校法学专业先后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我校国际法学科是广东省重点学科。目前学院除军事法学外,在其它二级法律学科都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和研究梯队。现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全部的法律专业硕士点。具体包括: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国际法学科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已连续招收培养了13届硕士研究生;经济法学、刑法学、宪法行政法学三个硕士点于2006年经批准设立和招生;2007年学院开始招收在职法律硕士(JM)和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招收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2010年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和国务院学位委员审批同意,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了全部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目前拥有院内硕士生导师49位,校外兼职导师53人。已招收各类硕士研究生656人,累计获得硕士学位者149人。
2009年7月,全国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成立,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专门研究基本法的学术机构。2011年荣获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首次设立的“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同时法学院还拥有七个校级研究机构(包括宪政与人权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所、弱势群体保护研究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仲裁法研究所、空间政策与法律研究所)。
我院教师近五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等各类公开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2005-2009年承担100多项(仅统计排名第一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项目经费累计签约总额折合人民币539.4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和自然基金项目(含重点)8项、教育部和司法部等省部级项目31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深圳市等地方政府和其他项目24项、校级项目37项。目前已有我院教师主持的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鉴定为优秀。近五年还获得司法部、广东省、中国法学会等颁发的各类科研奖励30多项。
依托省级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我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报考率和就业率均获得社会广泛赞誉。我院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如下:
培养目标明确,教学资源优良。选修课多、实践性课程多。校级精品课程几乎涵盖了所有法学基础课程。双语课和专业外语课受到广泛重视。聘有外籍教师常年开设多门全外语讲授的专业课。努力实现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和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注重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旁听法院庭审、假期社会调研、双休日社会实践、学生法律援助活动等已常态化。学生均须完成为期3个月的专业实习。建立稳定实习联系单位28家,其中10家已签订了长期实习基地协议。聘请知名学者开设系列“学术讲座”。聘请实务界人士主讲的“法律实务精英论坛”已经课程化。教师辅导与学生读书报告相结合的“小经典精读”活动颇具特色。担任兼职律师的教师集体开设的“法律实务实训课程”深受欢迎。组建由校友、家长、法律实务界代表等多方组成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创了本科教学监督管理的新举措。
就业、司考、出国深造及各类大赛成绩喜人。统计数据表明,2005届-2009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9% 。学生每年在国际专业大赛中均有获奖,其中在第八届JESSP国际法模拟法庭赛(中国)大赛中,我院学生代表队获得全国冠军。本科生司法资格考试通过率稳步提升,2009年达到22 % ,居全国同类学校前列。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曾获得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多项,校级特等奖两项,一、二、三等奖多项。每年还有众多的毕业生到港澳及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2009年人数达到约60余名。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学科研硬件设施完善。学校拥有独立的法律图书专馆,学院拥有可容纳30人的电子信息阅览室。截止2010年5月统计,学校馆藏中外文法律类图书20.4151万册、中文期刊90(种)、外文期刊12(种)、电子数据库56(种)、中文电子期刊88(种)、外文电子期刊638(种)。学院建有300多平方米的法庭科学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总值417万元(截止2010年5月统计);学院还有设备齐全并可容纳350人的模拟法庭等教学设施。
经过长期不懈的建设与发展,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质量和专业特色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特区法制建设、经济建设的骨干中坚。法学院已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法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法学院现任领导]
院长:黄亚英
党委书记:杨献军
副院长:邹平学
副院长:曾月英
党委副书记:阮彬
⑥ 理科生读法学会不会很麻烦,以及有那些比较好的大学可以选呢
理科生可以读法学!但是有些学校的法学只招收文科生!
有的学校是文理兼收!你看招生简章就知道了!
法学是和法律挂钩,和理科有一点关联!
比如是经济法,财产法之类的学科!
学校这些好像好不错(我上网查的)
1
中国人民大学
29
华中科技大学
2
北京大学
30
华南师范大学
3
中国政法大学
31
外交学院
4
武汉大学
32
重庆大学
5
清华大学
33
湖南师范大学
6
吉林大学
34
西北政法大学
7
复旦大学
35
上海大学
8
中山大学
36
湖南大学
9
厦门大学
37
烟台大学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8
兰州大学
11
西南政法大学
39
陕西师范大学
12
南京大学
40
广西民族大学
13
南开大学
41
黑龙江大学
14
浙江大学
42
中南民族大学
15
华中师范大学
43
首都师范大学
16
华东政法大学
44
天津师范大学
17
山东大学
45
深圳大学
18
北京师范大学
46
西南财经大学
19
南京师范大学
47
广西师范大学
20
华东师范大学
48
辽宁大学
21
湘潭大学
49
河北大学
22
苏州大学
50
山西大学
23
云南大学
5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4
暨南大学
52
湖北大学
25
中央民族大学
53
安徽大学
26
四川大学
54
扬州大学
27
东北师范大学
55
南京财经大学
28
上海交通大学
56
中国海洋大学
⑦ 深圳大学法学院和深圳大学法学系的区别
以后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你的问题是深圳大学法学院和深圳大学法学系有什么区别?
那么是这样的啊,那么如果说你是考上了这个深圳大学的话,那么读的是法学系,那么你是刚开始读这个啊,大专或者本科的时候,那么是属于法学系的,那么等你考上了研究生,那么你就到法学院去了
也就是说到法学院,那么就是读研究生,研究生才去的啊,那么在这个统称叫做法学系,那么刚刚进入这个学校,如果说读法律系的话,那法学系的话,就是进入了这个法学系,然后等你毕业之后考上了研究生,那么再读这个法学院
以上是个人对你这个问题做了解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能够采纳
最后个人祝您健康快乐,好运连连,万事如意
上面是12星座的对照表,送给你,希望你喜欢
星座大全?
星座都是按阳历出生日期算的,下面来看一下十二星座都有什么:
1、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
白羊座的人比较活泼开朗,有胆识,比较善于发现问题,好学好问,脾气不是很好,属于刀子嘴豆腐心那种吧,说过的就忘了,心比较大。
2、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
金牛座的人比较保守固执,比较稳定,不愿意频繁的变动,工作中会很努力,投资很有眼光。
3、双子座(5月21日-6月21日)
双子座可以说是最八卦了,对新鲜事物非常好奇,非常机灵,招人喜欢。
4、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巨蟹座的人非常顾家,为人踏实实诚,是一个可靠的人,生活中不会斤斤计较。
5、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狮子座的人非常热情,脾气比较暴躁,自尊心比较强,非常看重别人对他的看法。
6、处女座(8月23日-9月22日)
处女座的人可以说是完美主义者,什么都要追求完美,比较谦虚,生活中很爱干净。
7、天秤座(9月23日-10月23日)
天秤座的人人缘还是比较好的,善于沟通,会很快跟身边的人打成一片,很会逗人开心,心里有一杆公平的称,但最大的缺点是在决定事情上犹豫不决。
8、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天蝎座的人做事会比较认真执着,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讲义气,身边的朋友会有很多。
9、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射手座的人喜欢自由,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没有心机,有宽容心,过的比较快乐。
10、魔蝎座(12月22日-1月19日)
摩羯座的人可以说是十二星座中最有上进心的,脚踏实地,做事比较有耐心,值得朋友们信赖。
11、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
水瓶座的人非常聪明,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不过在感情上缺乏安全感,需要陪伴。
12、双鱼座(2月19日-3月20日)
双鱼座的人可以说是最温柔善良的,对待感情比较真挚
⑧ 宋为民的介绍
宋为民,江西省人,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中国行政法研究会理事,广东省行政法学会副总干事、深圳市法学会常务理事、深圳仲裁委仲裁员、佛山仲裁委仲裁员、深圳福田区人大法工委委员。
⑨ 【急求】【深圳律师排名】深圳律师哪家好
你好,若你在深圳,有法律问题,你也可以在网络里面搜索深圳张勇律师,找到张律师的简介及联系方式。(部分案件可以成功后收费)地址:罗湖区东门南路宝丰大厦六楼601 室广东仁皓律师事务所
深圳张勇律师, 四川大学法律硕士 人力资源管理师、英文法律翻译 广东仁皓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广东省律师协会会员、深圳市律师协会会员,现任多家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⑩ 锦天城是红圈律所吗
很多法学生都想去金杜、中伦、君合等红圈所,又或者是世辉、汉坤等进入了“两万元俱乐部”的顶尖精品所。
但以2017年为例,毕业的8万法学生,能进入起薪1.5W 以上的顶尖律所的不超过百人。今年毕业人数即将创新高,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进入红圈所的机会?常规的选择是海外留学给自己的学历背景镀金,又或者是在简历、笔试、面试等环节苦下功夫。
实际上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积累自己的律所实习经历,尤其是和红圈所业务领域相当而业务水平相近的律所,比如锦天城。
// 想进红圈所?先进锦天城 //
提起锦天城,大多数法学生的印象是起家魔都,着眼全国的大所。
虽说没有世辉近2.5的耀眼起薪,也不像金杜、君合在各大律所排行拿奖拿到手软,但凭借大而广的业务与发展,这家公认的综合大所也成为了众多法学生能为之奋斗的理想归属。
而对于一心想去红圈所从业的同学,锦天城也是不可多得的高质量“跳板”。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背景不错但被红圈所拒了的同学,在有了锦天城实习经历之后,能够收到红圈所的笔试通知,甚至进入红圈所实习。而在锦天城工作了三两年的律师,有些也会选择跳槽到红圈所。
“锦天城经历”似乎成为了争取红圈所Offer 的加分项,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1.红圈所重视应聘者是否具有法律实务技能
红圈所偏向于招一些已经具有法律实务技能的人,除了笔试之外,最能够直接衡量应聘者是否具备法律实务技能的就是看他有没有律所的实习经历。
如果能在锦天城具有四个月以上的实习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证明该应聘者已经熟悉了律所的工作流程,并且由于接触过一些实务上的工作,可预见其具备了撰写法律意见书、进行法律检索等等的技能,因而能够对工作快速上手,节省律所在这方面的时间成本。
2.红圈所重视应聘者对业务内容的熟悉度
由于红圈所的业务偏向高端化,与其他普通律所的业务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使应聘者之前有律所实习经历,但如果和红圈所的业务完全不同,HR还是不会认可的。
锦天城的业务领域有公司与并购、证券与资本市场、银行与金融等等,与红圈所的业务领域与业务水平相当。因此,对于锦天城的实习经历,红圈所HR一般会比较认可。
3.红圈所重视应聘者是否能够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很多人只看到红圈所的高名誉高薪,却往往忽视背后的高压力。因此如果应聘者在之前的律所实习中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HR可能会认为他承受不了强度太大的工作内容。
而高速发展中的锦天城,业务难度与数量也不比红圈所低,因此,在锦天城实习过的同学,相信已经对高强度工作有所适应,HR自然比较青睐。
当然,以上只是说明锦天城实习经历可以作为应聘红圈所的一个优势,个人在律所经历中学习的技能、个人英语能力、笔试成绩和面试水平等等同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