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2-09 17:17:24

❶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社会精神文化还是社会经济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社会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保证了教师吃得饱穿得暖,才有余力去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水平,以及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❷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如何形成和发展

概括地说,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要求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交叉的规范结构。从纵的方向看,它包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包括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包括具有全人类性的社会公共生活规则,包括“义务”、“良心”、“荣誉”、“幸福”、“正义”、“价值”、“善恶”等道德范畴,还包括最高层次的共产主义道德的某些要求。这里,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道德原则是其他一切道德规范和范畴的统帅,而其他一切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它的具体化和补充。它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要求的性质和方向,从根本上指导如何处理人们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横的领域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社会生活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与此相适应,用以指导和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分成三大部分: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公共生活规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所谓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就是职业范围内社会主义道德的特殊道德要求,也就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容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消除了人与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抛弃了“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利己主义原则,在根本上使职业利益同整个社会的利益一致起来,各种职业都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各行各业可以形成共同的道德要求。其根本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对于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来说,不论是热爱本职或者是忠于职守,都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工作的出发点,并以努力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目的。例如,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强调商业工作人员要诚信无欺,对顾客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急顾客之所急等等。所有这一切,决不只是为了狭隘的职业利益或个人的荣誉,而是要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社会的文艺工作者,对自己的技艺精益求精,既不应该是为了名利,也不应该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要力求满足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的需要。简言之,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的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职业道德服从于人民的利益,构成了它区别于以往各种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也使之能够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发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灌输性”。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是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建立的职业道德。因此,它的主体内容不像旧的职业道德那样,可以自发形成,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下,通过社会主义社会中有觉悟的成员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列宁在谈到培养工人的社会主义意识时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列宁选集》第1卷,第267页)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意识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工人要具有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然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下,特别是在伦理学的理论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要使工人和其他社会成员具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意识,也只能是“从外面灌输进去”。因此,加强对广大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的教育,使他们认清社会主义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本职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责,是十分重要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从事不同的职业,在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等方面,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差别,但他们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都只有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应当使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懂得,特别要使那些从事在旧社会被人看不起的职业的人们懂得,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各种职业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光荣的;各行各业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都是与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和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个人只要把自己的理想、志愿和聪明才智,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就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充实和高尚。

第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树立新的劳动态度。在社会主义的社会里,劳动是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光荣的职责;决定每个公民在社会上的地位的,不再是私人占据财产的状况、传统门第和民族、出身、性别、职业,而是个人的能力和个人的劳动及其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劳动成了社会生活中重要的道德标准。此外,职业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实践形式,职业道德所倡导的“热爱本职工作”和“忠于职守”,其核心恰恰就是劳动态度。因此,树立新的劳动态度,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问题。

第五,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独立的规范体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表现,反映着行为的道德调节的特殊方向。前面说过,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同总的道德体系密切统一的,它们分别以适用于本职业的更具体化的形式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基本规范和范畴的要求。但是,各种不同的职业,又对劳动者或工作者有特殊的道德要求。这种特殊的道德要求显然不能由社会道德代替;必须在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指导下,建立一些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保护和发展某些特殊职业所流传的健康的风俗和习惯,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化和补充。这里体现着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多样性和规范的层次性。没有这种多样性和层次性,社会主义道德就不能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中得到生动体现和有效地发挥作用。正因为如此,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独立的规范范畴体系。

❸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由什么而形成与发展的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同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道德观念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 原始社会仅仅出现了职业道德的萌芽。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载,职业道德只是在职业生活中一代一代地积累和形成起来,并通过宗教仪式、氏族禁忌、模仿老人的行为、动作、语言等形式表现出来和流传下来。

  2. 奴隶社会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奴隶主和自由民的职业道德而言的。而奴隶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生产劳动中对奴隶主的愤慨、反抗和争取人身自由。

  3. 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具体,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在“三纲五常”的根本要求下,产生了具有行业特点的“律”、“规”、“戒”等。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具有两重性,其职业道德也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一方面他们是劳动者,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下,形成了反抗剥削、要求平等、勤劳节俭、朴实善良的优良品德;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私有者,由于小农经济地位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又决定了他们的道德有自私狭隘、保守散漫。绝对平均主义等特点。

  4. 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虽然在人类社会职业道德的丰富和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些职业道德准则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但是它毕竟是受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产阶级道德的利己主义所制约的,因此必然表现出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和虚伪性。

❹ 职业道德的历史变化包括哪几个阶段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的涵义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2)职业道德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 (3)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 (4)职业道德 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 (5)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6)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员工义务的要求。 (7)职业道德标准多元 化,代表了不同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8)职业道德承载着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影响深远。 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morality 职业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它是调节职业集团内部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集团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评价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善恶、荣辱的标准,对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 产生和发展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并出现相对固定的职业集团时产生的。人们的职业生活实践是职业道德产生的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职业分工,职业道德开始萌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又出现了商业、政治、军事、教育、医疗等职业。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这些特定的职业不但要求人们具备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人们具备特定的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各种职业集团,为了维护职业利益和信誉,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在职业实践中,根据一般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逐渐形成了职业道德规范。 在古代文献中,早有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记载。例如,公元前 6世纪的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计》中,就有“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记载。智、信、仁、勇、严这五德被中国古代兵家称为将之德。明代兵部尚书于清端提出的封建官吏道德修养的六条标准,被称为“亲民官自省六戒”,其内容有“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徵收、崇节俭”。中国古代的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医德传统。“疾小不可云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是医界长期流传的医德格言。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西方最早的医界职业道德文献。 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是受该社会的分工状况和经济制度所决定和制约的。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不仅限制了职业之间的交往,而且阻碍了职业道德的发展。只是在某些工业、商业的行会条规以及从事医疗、教育、政治、军事等业的著名人物的言行和著作中包含有职业道德的内容。在这一社会的行业中,也出现过具有高超技艺和高尚品德的人物,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和品质受到广大群众的称颂,并世代相袭,逐渐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传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职业和行业也日益增多、复杂。各种职业集团,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增殖利润,纷纷提倡职业道德,以提高职业信誉。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还成立了职业协会,制定协会章程,规定职业宗旨和职业道德规范。从而促进了职业道德的普及和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但先前已有的将德、官德、医德、师德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而且出现了许多以往社会中所没有的道德,如企业道德、商业道德、律师道德、科学道德、编辑道德、作家道德、画家道德、体育道德,等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使职业道德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到很大的局限。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某些职业道德的虚伪性,需要时提倡它,不需要时就践踏它,并往往做表面文章,自我吹嘘。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社会主义的各行各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职业内部的从业人员之间、不同职业之间以及职业集团与社会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因此,不同职业的人们可以形成共同的要求和道德理想,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中国各行各业制定的职业公约,如商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的“服务公约”、人民解放军的“军人誓词”、科技工作者的“科学道德规范”以及工厂企业的“职工条例”中的有些规定,都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容,它们在职业生活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 任何社会的职业道德总要受到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般社会道德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之间在一定意义上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尤其是资产阶级直接操纵和参与的那些职业的道德,受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的影响和制约最直接、最严重,它们是资产阶级一般道德原则的体现和具体补充。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则受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同时又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各行各业的具体体现和补充。职业道德较之一般社会道德,具有以下特点:①职业道德是在历史上形成的、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常常形成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和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习惯,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②职业道德反映着特定的职业关系,具有特定职业的业务特征,因而它的作用范围仅仅局限于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只对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们具有约束力;③职业道德通常以规章制度、工作守则、服务公约、劳动规程、行为须知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阶级社会中,一般社会道德总是一定阶级的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的职业道德,总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体现一定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这是因为阶级社会中的职业最终都与一定阶级的实践活动相联系,并受本阶级的道德原则所制约。不同阶级的人们必然会把本阶级的观点和情感带进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形成不同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剥削阶级总是把一些职业看作是“高贵”的,把另一些职业看作是“卑贱”的。那些所谓高贵职业的职业道德,往往更直接体现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剥削阶级道德原则的精神,而劳动人民从事的那些所谓卑贱职业的职业道德,往往具有反抗剥削阶级的要求,同剥削阶级的道德原则相对立。但由于不同职业与统治阶级联系的远近、疏密程度不同,因而不同的职业道德受统治阶级道德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不过,即使是医疗、体育、科学研究等这些并非直接隶属于统治阶级的职业的职业道德,也因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不能摆脱该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统治阶级道德原则的制约和影响,所以也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内容和类型 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职业道德规范集中体现了社会的或阶级的利益和职业集团的利益,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从业人员在职业实践中,经过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认识到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掌握了职业道德的内容,树立起献身本职工作的决心,就逐步形成职业责任感、自豪感、职业良心、职业理想以及职业道德品质,从而在一定职业集团中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职业道德风尚是社会风尚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如医务道德、教师道德、商业道德等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体现于这些具体的职业道德之中。 医务道德 社会主义医务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它要求医务人员对不同社会地位、政治派别和宗教信仰的病人,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治疗;要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待病人如亲人;要树立献身医疗事业的精神,等等。 教师道德 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它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具有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精神;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教师、校长和教辅人员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思想修养、语言修养和品质修养,不断增强控制自己情绪的自制力,学会用透彻的真理、准确的知识和感人、生动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无私、善良、公正、诚实、谦虚的美德以及勤奋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 商业道德 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同商业信誉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密切相关。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是社会主义商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买卖公平,诚信无欺,尊重顾客,优质服务是社会主义商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商业道德还要求营业员注意语言修养,做到举止文雅,说话和气,接待顾客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树立起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❺ 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般道德在职业行为中的反映,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切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是用来调整职业个人、职业主体和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道德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基本概念。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所谓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法律为保障并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及社会各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我们坚守职业道德,就是要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渗透和落实到工作和各式各样的职业活动中去。如今人们谈论道德修养,比较注意社会公德,即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诸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环境等,这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另一种道德修养即职业道德却往往被有的人所忽视,其实职业道德更是应当大力弘扬的。因为职业活动毕竟是一个成年人的主要活动,一个人的思想道德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倘若每一个行业的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职业道德,社会上的三百六十行都有良好的道德风范,就必然会卓有成效地推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职业道德是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的分离,以及商业的独立,社会分工就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分工,人类的生产就必须通过各行业的职业劳动来实现。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分工不仅没有把人们的活动分成彼此不相联系的独立活动,反而使人们的社会联系日益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扩大,经过无数次的分化与组合,形成了今天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职业,并形成了人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职业关系。这种与职业相关联的特殊的社会关系,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特殊的道德规范来调整,职业道德就是作为适应井调整职业生活和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而产生的,可见,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范。

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依赖于实践,正是由于人们在各种各样的职业活动实践中,逐渐地认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从而形成了与职业实践活动相联系的特殊的道德心理、道德观念、道德标准。由此可见,职业道德是随着职业的出现以及人们的职业生活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了职业就有了职业道德,出现一种职业就随之有了关于这种职业的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

职业活动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而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它集中地体现着社会关系的三大要素——责、权、利。

一,每种职业都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即职责。如完成岗位任务的责任,承担责权范围内的社会后果的责任等。职业者的职业责任的完成,既需要通过具有一定权威的政令或规章制度来维持正常的职业活动和职业程序,强制人们按一定规定办事,也需要通过内在的职业信念、职业道德情感来操作。当人们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和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时,就使职业责任具有了道德意义,成为职业道德责任。

二,每种职业都意味着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力,即职权。职权不论大小都来自于社会,是社会整体和公共权力的一部分,如何承担和行使职业权力,必然联系着社会道德问题。

三,每种职业都体现和处理着一定的利益关系,职业劳动既是为社会创造经济、文化效益的主渠道,也是个人一个主要的谋生手段,因此,职业是社会整体利益、职业服务对象的公众利益和从业者个人利益等多种利益的交汇点、结合部。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职业的责任和权力之所在,也是职业内在的道德内容。总之,没有相应的道德规范,职业就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它的社会职能。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自身的一种必要的生存与发展条件。

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则深深根植于社会经济关系之中,决定于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着。

在人类历史上,社会的经济关系归根到底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与这两种经济结构相适应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职业道德:一种是私有制社会的职业道德,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另一种是公有制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与私有制条件下的各种职业道德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剥削与被剥削、雇佣与被雇佣的职业关系,从事不同的职业活动,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每个职业工作者都是平等的劳动者,不同职业之间是相互服务的关系。每个职业活动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种职业的职业利益同整个社会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因此,各行各业有可能形成共同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职业道德难以实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因此,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❻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怎样发展的

在我国,从新中国成立至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各业逐渐形成或初步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不仅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也为职业人员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不良风气的改变、社会的发展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❼ 职业道德形成是在什么社会

我认为,有物物交换的社会形成,就会形成约定俗成的职业道德。

❽ 完整的职业道德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2,我觉得是奴隶社会。

❾ 哪些因素会影响职业道德的形成

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受到职业活动的影响,是职业活动对人们行为回的客观答要求。职业活动是职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包括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按照职业要求从事业务活动,履行工作职责,使得职业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得以实现。

在职业活动中,每一种职业都有它自己的生产或服务对象,都有各自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同的利益和义务。因此,对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应有不同的职业要求,规定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如医生和法官的职业不同,职责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因而各自的职业道德也各不相同。作为医生的道德应该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而法官的道德则是刚直不阿、清正廉明。

职业道德针对不同的职业特点,具体规定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在从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使从事该职业的人明确什么样的职业行为是对的,是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职业行为是错的,是不应该做的,以此为标准,用来指导、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以保证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热点内容
黑白子算法规律 发布:2025-02-06 04:05:57 浏览:87
南师大行政法学教授 发布:2025-02-06 03:31:45 浏览:752
仲裁进法律服务中心 发布:2025-02-06 03:04:53 浏览:717
自行车过红绿灯法规 发布:2025-02-06 02:09:55 浏览:432
让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 发布:2025-02-06 00:55:22 浏览:695
我怎么看新的劳动法 发布:2025-02-06 00:55:14 浏览:668
行政法和经济法的区别 发布:2025-02-06 00:54:32 浏览:905
初级会计经济法模拟题 发布:2025-02-06 00:40:59 浏览:822
海商法调整的船舶 发布:2025-02-06 00:40:22 浏览:638
刑法终审权 发布:2025-02-06 00:36:28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