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简述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

简述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2-09 22:05:43

1. 简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

在依法治国的时候接受民主监督,就是人民当家做主。

2. 简述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喝政府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既体现内了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也体现容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实现依法治国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依法办事和党的领导是统一的。

3. 如何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应当从三个层面来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

第一个层面,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不是割裂、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体现党的宗旨,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法治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之所在。

认识不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把二者机械的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要么是思想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要么就是别有用心的挑拨。至于一些人宣扬“党、法不能两立”,诘问“党大还是法大”?其目的更是企图从“法治”问题上打开缺口,蛊惑群众、搞乱人心,进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引向邪路。

第二个层面,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利益的工具。在社会主义中国,法体现的就是人民政权的意志,维护和保障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国家政权和国家法制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说,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维护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与意志是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能够实现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

离开了这一基石和连接点,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也就不能实现辩证统一。如果我们的立法司法和执法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的意愿,不能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保障广大人民的各项权利,就必然不能符合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这时,党作为执政党必然要对法治进行修正;如果我们党的领导违背了自己的宗旨,党的执政必然也和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矛盾。始终坚持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的辩证统一,是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键所在。

第三个层面,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不仅是理论命题,而且是实践命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全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党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基本的原则,就是法治,通过各领域、各系统实现法治,形成完备的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建设也会得到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也会得到不断完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把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起来,探索出符合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求、能够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研究和学习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关系的实践意义之所在。

4. 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什么关系

如果来法律(如宪法)中规定自,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那前面那句属于后面那句的子集和结果(因为要依法治国,所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逻辑上后面那句话要概括前面那句话(貌似实际情况是前面那句话要高于后面那句话)。

个人认为,基本是两条线。
法律归人大管,人大权利归全体公民(法律是国家机器,属于国家范畴的一部分);而党是另一套系统。在我国,党的优先级高于国家。譬如总书记职务高于国家主席,省委书记高于省长,村支书大于村长)。

5. 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是什么

内容: 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②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④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⑤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⑥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 简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

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6)简述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扩展阅读: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党的领导地位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坚持党的领导和维护宪法权威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维护宪法权威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我国现行宪法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历史和人民选择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且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地位,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由此可见,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根本法律保证。因此,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就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参考资料:人民网:张峰: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7. 如何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有党的章程,国有国的法律。法律,是对包括党员在内的所有国民共遵守的。党的章程,只有符合的党员才遵守。党的领导,是指党章的精神,不是指做具体事的社会活动的。举个例子说就是:爱唱歌和爱唱戏不一样,群体也不一样,这叫党识;舞台,可以唱歌也可以唱戏,但是有具体的规章制度,这和法律一样。进入社会舞台的,只要是人就得遵守共同的规则。

8.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界限的重要标志。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8)简述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动员、团结和组织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使社会充满创新活力的基本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制度优势。

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广泛的民主,能够真正实现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是由金钱与资本主宰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形式上的民主。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人依法所享有的民主权利,是不受财产、职位、民族和性别差异限制的平等权利。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了我国人民的自由与权利,人民可以依法选举人民代表,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政治上的主人。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人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享有信仰自由、文化创造与文化享受的多种、广泛的文化权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上的主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真实地享有主人翁的地位,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被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出来。

这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所证明。

热点内容
让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 发布:2025-02-06 00:55:22 浏览:695
我怎么看新的劳动法 发布:2025-02-06 00:55:14 浏览:668
行政法和经济法的区别 发布:2025-02-06 00:54:32 浏览:905
初级会计经济法模拟题 发布:2025-02-06 00:40:59 浏览:822
海商法调整的船舶 发布:2025-02-06 00:40:22 浏览:638
刑法终审权 发布:2025-02-06 00:36:28 浏览:312
医院执行劳动法情况 发布:2025-02-05 23:48:01 浏览:782
道德的归宿 发布:2025-02-05 23:12:09 浏览:513
三部民法典 发布:2025-02-05 23:07:01 浏览:263
2016商法答案 发布:2025-02-05 22:24:37 浏览: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