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与道教的关系

道德经与道教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2-10 15:21:54

①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关系

1,道教思想和道教关系很紧密,但是道教思想最开始并没有教派的内容存在。老子提出道的概念,后来庄子等人,包括汉代的玄学家将其发扬光大,但是都只是理论和学说。而道教是汉末张道陵创立的,其中包括前人的思想,还有巫术以及民间的鬼神崇拜。因此道教是以道教思想为基础,并且包含了其他很多社会因素的教派。
2,道教源远流长,道家的方术称作“黄老之术”,就是说从黄帝开始,道家已经萌生,由老子提出道的概念,张道陵创立道教。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全部和道教有关。你看《三国》里,每个有学问的人都有道号。许多文人的著作都和道有关,比如早期的庄子,抱朴子,这是比较典型的。包括竹林七贤。你看那些归隐的人,几乎都和道教有关。
到了隋唐时期,道教达到顶峰。李白就是加入了道门。因此每个朝代的文化,基本上离不开道教。而且各个朝代帝王都对道教重视,所以也发展了道教的文化思想。唐朝每个读书人必读《道德经》。
3,修炼主要分为内丹和外丹,内丹就是制药,历史上著名的炼丹家诸如葛洪,张仲景,孙思邈,华佗,都是道士,后来因为制造的丹很好,反成了医学家。
内丹是由魏伯阳理论系统的提出,苏玄朗发扬,到了钟离权和吕洞宾时期达到顶峰。主要就是修心养性,具体的方法不说了。这种修心养性就是气功的源头,也就是说,要想练好功夫,就得提高自身修养。一个心很乱的人,是修炼不成的。道教修炼讲究法、侣、财、地缺一不可。
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QQ上交流,38816763

② 道教和老子没有关系

你没搞清楚“道家思想”、“道家学派”和“道教”的关系
道家思想,自古有之,源于伏羲,集大成于老子,发扬于张道陵
张道陵创立道教以前,是道家学派的弟子,也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西汉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各家学派逐渐没落,张道陵继承和发扬了“道家学派”,有一个“学派”转化为“宗教”,最早的道教,供奉的只是道家思想和学派的杰出人物,并没有“神佛”之说,包括张角揭竿起义的口号都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而那时候的“天地”指的就是客观存在的“天地”,后来的神话系统,是“西教”入侵以后才产生的,由于“佛教”的理念非常利于管理国家,所以当权者盛世之时都比较推崇佛教,从而让佛教在普通百姓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一些佛教思想深深的扎根在基层百姓的心中,然而宗教的传承是通过“人”来达成的,掺杂了其他宗教思想的百姓进入道教,再加上道教极强的包容性(道教并不排斥其他的宗教思想),所以道教产生了无数“宗派”,比如现存的“正一道”“全真道”“天师道”等等,都是因为地理、人文、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才有了各宗派的不同思想,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认知的“道教”。
就拿王重阳的“全真道”举例:全真道在西安附近的首阳山,而老子传道于尹喜的地方,就在首阳山以西数十公里的“楼观台”同时,西安古称“长安”,十三朝古都,自古以来都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唐三藏取经的故事人尽皆知,就发生在长安,而唐王李世民又推崇道教,所以西安市城墙以里(钟楼为西安市的最中心,西安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是以钟楼为基准界定的,),都还存在着很多道观、佛庙,并且一直受到国家保护,所以西安周边自古以来,宗教信仰就比较复杂,而王重阳就是在这附近,将“佛道儒”的思想综合才创立了“全真道”,其神话体系具有“佛道儒”的综合特征,既供奉太清天尊(具有道家思想的“仙”),也供奉玉皇大帝(天庭的阶级概念,就是儒家的阶级概念,是具有儒家思想的“神”),还供奉佛爷菩萨(具有佛家思想的“佛”),宗教的根源在百姓,百姓信的杂了,才会催生“全真道”这样神话体系复杂,但是中心思想统一的道家宗派。
道教是不具有排他性的一个特殊宗教,道教继承了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学派,后期发展中还融合了其他学派、宗教的优秀之处,这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神话体系完整的“道教”。
然而,普通人还是根本就不了解道教,真正的道教,没有神佛,只为修身养性,看起来更像一个“居士”,这里就要说到距离首阳山数十公里的“楼观台”了,这里的道人,不供奉神佛,主要供奉的只是“老子”和“尹喜”,道长们讲话极具哲理,内容毫无神佛之类的内容,阴阳八卦五行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丝毫没有任何迷信色彩,很明显能感受到道家思想的内容,和“佛教高僧”模棱两可的“禅语”不同,道长们的话言简意赅,很容易就能让人明白,这才是真正的道教,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道家思想的真正道教。尽管楼观台被政府开发成旅游景点,但是道人们还是安逸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和世俗联系极少。
现在的道教有点像诸子百家的状况了,能只继承道家思想的宗派太少了,多多少少都掺杂了一些别的东西进去,但是主要思想,还是道家思想。
另外,道教的最高经典点不是《易经》,而是《道德经》,虽然《道德经》和《易经》有很多互通之处,但是《道德经》和《易经》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其实,《周易》和《道德经》,都是具有道家思想的著作,世人对道人的印象还是卜卦堪舆、画符念咒,降妖驱鬼,所以自然很容易把道人和《周易》联系在一起,毕竟算卦相面、风水堪舆都是根据《周易》衍生出来的,这是很正常的。
真不知道,为什么对于我们本土的宗教,总是挑这毛病找那毛病,用其他宗教狭隘的眼光来审视极具包容性的道教,是可谓:“夏虫不可语冰”

③ 老子与道德经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

道德经是道家的名著,不是道教。不要把道家跟道教搞一起。道家是思想理论派,道教是宗教团体。道家的名著你应该知道不少,道教的我给你推荐三本经书。太上老君(老子)的《内观经》、《清静经》 灵宝天尊的《定观经》如果你是修行人士,这三本你肯定认为经典。 道家追求自然,随其自然,就是老子说的无。这是大道。道教也行大道。但宗教嘛就跟鬼神扯上关系了。

④ 道教中的“道”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以《老子》这种宇宙本源核心论为出发点的“道”。在后代道教典籍中多述作“玄道”、“大道”、“真常道”、“无上正真大道”等,都是指天地万物的本根、本原、总系,都是以老子哲学思想中把“道”作为本体论的核心为基础的,同时加以宗教化改造而成的。老子本人由历史人物逐渐神化为道教的教祖,道教之所以以“道”命名,当与《老子》这部经典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命题有直接的关系。

⑤ 道家与道教有什么关系

道教是依托道家思想建立起来的。

道教在其创始的时候是把老庄黄老之学、神仙长生之术及民间巫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定的宗教形态,其中道家思想是道教重要的思想来源。在道教的长期发展中,始终依托道家思想,如:《老子》、《庄子》等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道教学者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去注解《老子》、《庄子》等。

可以说,没有道家,就不可能形成道教,没有道家,道教就失去了坚实的思想支柱。汉魏以后,道家再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学派,也不再出现杰出的道家学者,而道教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道家之所以没有湮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借助于道教的发展而得以延续,道教既然以道家思想作为理论支柱,因而必然包含着道家,老庄的著述既然被作为道教的经典,道教学者在进行注释时也必然发展了老庄之学。但不能否认道家对道教的影响更大一些,而不是相反。

道教与道家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名称上,道教以“道”为教名;思想上,道教以道家的哲学思想为最高信仰,并据之构建了道教的理论体系;人物上,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成了道教的教主,道家的另外几个代表人物庄子、列子、文子、亢桑子,分别成为道教的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和洞灵真人。

(5)道德经与道教的关系扩展阅读: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一、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时代。

道家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这就是说,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己出现相当长的时问,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并形成了先秦和汉初道家发展的两个高峰。即便在道教形成以后,道家与道教仍然有各自不同的传承谱系。

二、道家与道教有各自不同的代表人物。

即使同一个人物在道家与道教之中也具备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就前者来说,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宋钘、尹文、列子等,汉代有曹参、窦太后、刘安、严君平等。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这两类人物相互之间是不能替代的。就后者来说,以老子为例,道家中的老子是一个现实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道教中的老子则成为太上老君,是一个宗教教主,两者的性质显然是不一样的。

三、道家与道教的性质不同。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

四、道家与道教的思想不同。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以长生不老之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

⑥ 老子的道家和道教有什么关系

道教等于道家,道教在古代的称呼是道家,两者是同一个概念,理由如下:

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一《道教》:“本自黄帝,至老君祖述其言,故称为黄老之学。这句话看起来像是在说道家,但他说的是道教。

苏轼撰《上清储祥宫碑》:“臣谨按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合於《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飞仙变化之术,黄庭大洞之法,太上天真木公金母之号,天皇太乙紫微北极之祀,下至於丹药奇技符箓小数,皆归於道家。……

《上清储祥宫碑》碑文(局部)

《上清储祥宫碑》是苏轼为道教场所“上清储祥宫”写的碑文,然而文中没有“道教”,只有“道家”,重点是后面那句话:丹药奇技符箓小数,皆归於道家

辛愿《大金陕州修灵虚观记》按:道家源于黄帝、老聃,至列御寇、庄周氏,扩而大之,乃与孔子之道并立,为教于天下而不废。同上,这又是一篇为道教场所“灵虚观”撰写的碑文,和苏轼那篇碑文一样,用的词语是“道家”,上述文章碑铭,都是为道教所写,其中所说的道家指的是道教。这表明古人指称道教所用的语汇,以道家居多,道教居少。

元代刘谧尝《三教平心论》,称“尝观中国之有三教也。自伏羲氏画八卦,而儒教始于此。自老子著《道德经》,而道教始于此。自汉明帝梦金人,而佛教始于此。

明代道士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稽夫道教之源,昔在混茫始判,人道未备。天命我道祖轩辕黄帝,承九皇之运,秉六龙以御天,代天立极,以定三才。当是时也,天地尚未昭晰,无有文字,结绳以代政;无有房屋,巢居以穴处;无有衣裳,结草以蔽体;无有器用,汗尊而杯饮。我道祖轩辕黄帝,始创制文字,制衣服,作宫室,制器用,而人事始备。今九流之中,三教之内,所用之文字,所服之衣裳,所居之房屋,所用之器皿,皆黄帝之始制,是皆出于吾道家黄帝之教焉……

综上所述,古籍文献中关于道教的论述,多以道家指称道教。且普遍认为道教始于黄帝老子,从没说过道教始于张道陵。道教不是道家的说法是现代人的观点,并非古人的观点。

热点内容
2016商法答案 发布:2025-02-05 22:24:37 浏览:897
对教师宣传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5 22:23:04 浏览:81
法院的业务庭 发布:2025-02-05 20:06:51 浏览:974
黄骅司法辅警 发布:2025-02-05 19:26:40 浏览:910
怎样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发布:2025-02-05 19:07:27 浏览:407
刑事司法学英文 发布:2025-02-05 17:37:59 浏览:903
城阳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2-05 17:37:47 浏览:250
法院杜云发 发布:2025-02-05 16:57:31 浏览:449
这得问候南京那位法官 发布:2025-02-05 16:30:58 浏览:497
保安法律知识培训ppt 发布:2025-02-05 16:22:37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