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三观
㈠ 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道德经》作用到底有多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这句话说的没错,可是很多人不读或读不懂。那么,《道德经》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重大作用:
其七,老子自然观、自然辩证法具有永恒性,即使到了共产主义,也会继续发挥作用、不会过时。
如果有人不信《道德经》有上述的重大作用,那么,我可以大胆地说:那就是没有读懂《道德经》、把握其真谛。
㈡ 三观不正的人怎样改变自己的三观
可以通过一些道德经之类的书,道德经就是一本讲述道德的经。这很容易能帮助你改变你的三观。除了到南京你还可以读一些三字经也可以读论语。
㈢ 《道德经》智慧:为什么老子排斥聪明而崇尚愚笨
《道德经》智慧:为什么老子排斥聪明而崇尚愚笨?所有人都该看看
在《道德经》中,智与愚是老子经常提及的。“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意思是那些所谓的有远见,能够提前对事情有所预测的人,其实是“道”的一种虚华,正是愚蠢的开始。
显然,这听上去与我们通常的常识相违背,有远见怎么会是愚蠢的开始呢?
老子之所以如此说,其实与他对智与愚的理解行关。在老子看来,许多表面上看上去是聪明的行为,其实是愚蠢的;而表面上看似愚笨的行为,其实却包含了最高的智慧,即所谓的大智若愚。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子对于智巧的排斥态度。而老子之所以对“智”、 “愚”抱着这种与世人不同的态度,乃是因为他认为世人所谓的愚笨正是一种顺应天道并且人们自己也没有察觉的一种无为的大智,这种大智使人们保持着天性的平静和快乐。
而所谓的智慧,则驱使着人们的贪欲,使人们总想去获得更多的东西,最终变得越来越贪婪、诡诈,进而使人们失去自己纯朴的本性,失去自己原本简单、平静而快乐的生活。
㈣ 道德经里关于为人处世的部分三观正吗,如何读懂第七十二章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学著作,也是契迄今为止在国外被翻译成诸多文字最多的一本书。《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名人老子所作,在这本书中包含了道德,文化,修养,宗教,哲学,政治等等各方面的知识。可以说《道德经》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为精彩的一笔。在这本书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为人之道,为臣之道,为君之道。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其精湛的道理,所以这本书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想要读懂第72章,就要设身处地的把自己代入到文章当中。因为第72章讲述的是君王的治国之道,所以,就要把自己当成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百姓,或者把自己当成是这个国家的君主。读这本书不能光看其表面意思,要往深了追究它更深层的含义。
㈤ 你觉得正确的道德和三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不要随意评价他人,也不要随意断定自己,他人和世界是你永远了解不完的,在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妄下评论,也许有失公允,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评价和定论就有点过分了,对自己亦是如此
㈥ 道德经中道和德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
我们觉得《道德经》很难懂,是因为这种用文言文写的哲学书,真可以算是阅读界的拦路虎,谁看谁懵圈。
可是杨宗纬说了,那是因为你没有听过我的歌,要不你早就学会了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因为《洋葱》的歌词已经告诉我们,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道德经”,你会发现,你会讶异,这是我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
嗯,那我们就来试着剥剥看吧!
㈦ 背诵道德经使人聪明
我是赞同背诵《道德经》能提高人的智商这种说法的。以下的回答是基于我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所谓道德经的背诵能提高人的智商,第一位的是取决于背诵的内容。
首先,由于道德经本身便是一本奇书,其中没有一个专名,言简意赅,辞朴意深。能以区区五千言讲述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恐怕为古今中外所罕见。其次,道德经独特的语言表述方式、概念的模糊性、语词的多意性,都使得道德经一书内涵更加丰富。因此,如果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道德经,本身是对我们的一大挑战;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每个读老子的人对道的解释必然不同,道德经必将丰富我们的学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由于道德经目前最古老的版本是郭店楚墓竹简本,其次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甲本和乙本两本《老子》帛书,再次是由东汉时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三国时王弼的《老子注》和唐初的傅奕的《道德经古本篇》演变而来的世传本。要想真正懂一点道德经,恐怕对先秦的典籍和中国哲学、训诂和考古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有一定的历史、政治、古典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亦是一个提高思维水平的过程。
第二位要点明的是背诵这种学习形式。让我们退一步而言,哪怕只是死记硬背,也能有助于我们的思维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有可能是明显的,也有可能是潜移默化的。这是因为背诵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而且背诵必然能让人学习到哪怕一点点的东西,让知识在人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只要学的东西是有意义的;而显然道德经并不是一堆罗列的数字,而是一篇有内在逻辑的古汉语文章。
本人上中学时就很能够死记硬背,可以完全不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内容而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像道德经这么短的文章更是不在话下。然而我能够深刻感受到,死记硬背也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特别是古汉语中有些词句和现代汉语差别不大,背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更别说道德经中俯拾皆是朴实易懂的道理,比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等句子,虽然我当时背的时候并不去记它们是什么涵义,但我还没傻到看不出来其中蕴含有大道理的程度。很多东西背诵时未必理解,但只要还有印象,未来的某一天说不定你会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智商的,如果你把智商定义在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思维层面上,背道德经也是有助于提高智商的。所以第三位要说明的是:道德经中蕴含有辩证法思想。对辩证法这个东西,我现在也还有很多地方弄不清楚,也不好跟你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个很有用的东西;不理解、不懂得运用辩证法的人,往往嘲笑辩证法是一种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的逻辑,是诡辩。那些人简直就像是睁眼瞎,忽视历史事实,否定我们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辩证法对人的思维是有深刻影响的,能让人突破二元逻辑的局限,更全面的看问题;近代数学已经证明,在“是”和“否”为基础的二元逻辑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用“是”和“否”不能表达的东西。非欧几何以及测不准原理等的横空出世、二元逻辑支撑起来的近代哲学的终结、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思维必然要朝着并且已经朝着非二元逻辑的方向深刻发展——辩证逻辑、现代数理逻辑都属于非二元逻辑的范畴,都在当代社会有着广泛应用。背了道德经,便难免会受到一点(朴素的)辩证法的影响,这对人没有什么坏处。
最后想说明的是,道德经本来就是一门哲学,而哲学一词在古希腊语中就是“爱智慧”的意思,先贤们果然用语精妙——你说学习这门老子的哲学,你能不更聪明些、更有智慧些吗?
㈧ 老子 人生三观
当然D不属于,那是儒家的^-^
㈨ 想知道一些比较正直的三观
正直的三观是人生安乐的基础,你可以多看看儒释道的圣贤经典,比如《论语》、《道德经》、《庄子》、佛经等,这些能流传几千年影响那么多人正是因为里面有宇宙人生的真相,四大文明现在就剩中华文明留存下来就因为有这些正确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基础。读这些可以开智慧、正三观,解脱烦恼的束缚,人生的追求、格局都会有很大改变,可以趋吉避凶。真的,这些真的是无价宝,我学习这些以后才恍然大悟看懂以前的生活是如此的颠倒,以前很多不明白的事,很多的坎坷才知道是如何自己招感来的。真的强烈推荐不能不学啊!
㈩ 老子的人生三观是什么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