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移情
❶ 移情、自我作用、惩罚、内疚都是道德情感吗
这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
要理智点
要去提升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心态变得健康,乐观
❷ 移情能力是一种什么能力道德情感
听过移情别恋吗?也就是那种花心的人才有,或者身边的人已经让他(她)觉得很厌恶了才去做。主动移情的是道德问题,被动移情的属于情感问题。
❸ 移情能力是一种什么能力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动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d,道德行动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❹ 霍夫曼认为儿童移情的发展包括哪些阶段
霍夫曼在大量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勾画了如下的道德移情发展的四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普遍性移情(globle empathy)。约在个体出生后第一年的婴儿期。个体不能意识到别人是完全不同于自己的一个人,但通过最简单的情绪唤起方式仍能体验到他人正在遭遇的不幸,并显得就像自己也在遭遇不幸一样。例如,在研究中观察到,看到有个孩子摔了一跤而哭泣时,一位11个月的女孩似乎也马上要哭出来了,接着她一面咬着自己的大拇指,一面把头往母亲怀里挤,似乎是她自己在遭受伤害和经受痛苦。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移情(egocentric empathy)。约在2 岁左右。儿童能区分自我与他人,能分别形成自我的表象和他人的表象,这使普遍性移情发生变化。这时,儿童己意识到他人的存在,意识到是他人而不是自己遭到了不幸,但对他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是不清楚的,并认为是与自己一样的。如在研究中观察到,一名1 岁半小孩看到自己的伙伴哭泣时,会拖着自己的母亲去抚慰他,尽管伙伴的母亲也在旁边。
第三阶段,对他人情感的移情(empathy for another'sfeeling)。约在2~3岁。儿童开始能承担角色和使用语言了,开始能意识到别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情感、需要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这使个体能更多地对涉及他人真实情感的诸多线索作出反应,用语言表达各种日益复杂的情绪。这时,儿童在关注受害者不幸的同时会重视其因丧失自尊引起的、甚至为维护自尊不愿受助而引起的内心焦虑,最终即使受害者不在现场也会因获悉关于他的不幸信息而唤起移情性情感。
第四阶段,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移情(empathy for another'slife condition)。个体进入童年晚期, 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各有自己的历史和个性,不只能从当前情境,而且能从更广阔的生活经历来看待他人所感受的愉悦和痛苦。个体对他人当前不幸不仅仍会作出移情反应,而且当认识到这种不幸是长期而不是暂时的时候,这种移情反应就会变得强烈起来。这时,个体唤起的移情性情感会与他人遭不幸或被剥夺的心理表象相结合,随着各种社会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它还会与反映整个群体或阶层(如贫困者、受压迫者、流浪者、发展迟滞者)的困境的心理表象相结合,促使人去重视减缓不幸者的困境。这样的移情水平对人尤其是青少年而言能提供一种促进其道德和思想理念发展并形成行为倾向的动力基础。
❺ 在恋爱中移情他人是不是不道德的表现
在恋爱中移情他人是不是不道德的表现,我认为不是事的。嗯,因为在恋爱中,如果你无端无故的就一枪他人,说明你这个人不可靠不实在,我认为这种人,还是不要跟他谈恋爱了。
❻ 大家认为移情是什么
移情,我们可能会想到移情别恋,就是情感转移,但从心理学或者是美学理解,移情的内涵要丰富很多。在心理咨询当中也会出现移情现象,指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男女之情,这是被禁止的,因为这有违职业道德而且不利于来访者的成长。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告诉我们,大海上的冰山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底下的就是潜意识世界。现实当中移情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你喜欢上球星,一定是他某方面的特点符合你的价值观,他的每个举动都牵动着你的心,他成功时你开心,似乎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也要有分寸,如果丧失理智,将移情的对象混同于现实,那是不好了。
比如临渊羡鱼,我们可以欣赏鱼儿,在水里欢腾翻滚,你甚至可以想象自己也在其中,从而有种愉悦感觉,但你要是真的大叫一声:我来也,然后跳到水里,那就麻烦了。移情于山水或其他美好事物,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古时候就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从上面的诗句可以看到,移情也有负面的效果,比如感时花溅泪。伤感的时候即使看到花也让人也让人触景伤情而落泪。深究下去,移情也是一种蛮复杂的东西。我们要健康愉悦,就要适当控制负面的移情,因为借酒消愁愁更愁,多运用一些正面的移情,对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平台,是有好处的
❼ 心理学上的”移情”与”反移情”怎样理解
移情一词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
反移情通常来源于咨询师意识之外的无意识冲突、态度和动机,它是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无意识期待和某些神经质需求的外在表现形式。
狭义的反移情被界定为“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移情”,这是弗洛伊德的定义。广义的反移情可以理解为“由于治疗者的需要而非治疗关系或来访者的需要而产生的治疗者任何形式的无意识情绪或行为反应”。
(7)道德移情扩展阅读:
对于移情这一心理反应,尽管有正面的积极评价,但就其客观效果来讲,不论是哪一种移情,由于它很容易促使其对人或物形成固定的心理定势,从而造成判断失误并可能产生成见或偏袒。
同时,由于这一感情的产生强化了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自我防御机制,也就阻碍了来访者与咨询者真诚的、自然的沟通,从而扰乱了心理咨询过程中本该建立起来的理性的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移情
网络-反移情
❽ 心理学上的移情是什么意思
移情是对目前的一个人的感觉、驱力、态度、幻想和防御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不现实的,是源自童年早期对于重要人物的反应的重现和替代。移情指向某人的特殊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客体关系,它的主要特征是对一位不适宜人物的感觉体验,而实际上是指向另一个人的。
把移情当作一个巧妙的工具以助于更好地理解咨客在临床设置中所展现的潜意识动力学层面。当精神分析师试图听懂咨客的潜意识时,他可能对正在形成的人际关系形成一个框架。一个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家,可以运用患者的移情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比没有移情的效果要明确而持久得多。
❾ 移情能力是一种什么能力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动
移情是以认知为基础的,通过个体来认知他人的内在感受是产生移情行为的重要因素,所以就选A 吧
❿ 关于道德与情感!~
情感不要超出道德的底线才是真情感,道德以人的情感为依托才是真道德.说白了就是一个限度的问题,辩论中无论占哪一方的观点都要做到攻下对方的"限",保护自己的"限",那么取胜就不难了.希望我的拙见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