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札记
『壹』 读《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3篇)
链接:
提取码:l4q5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我们是全世界历史最为悠久民族之一,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文明不曾中断的民族。回顾历史,能让我们以更加博大的胸怀面对未来。本课程以林汉达先生撰写的《上下五千年》系列丛书为蓝本,以时代为顺序,依次为中小学生讲解从上古时代到晚唐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三位老师的讲解贴近生活,幽默风趣,能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深刻理解和浓厚兴趣。
『贰』 求本好书做读书笔记
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 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脑力的不足,是记忆的贮存器。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 的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着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着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归纳小结: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介绍几本适合做读书笔记的书籍:
《名人传》 《简 爱》 《傅雷家书》 《昆虫记》 《格列佛游记》《爱弥儿》《安图生童话》 《格林童话》 《伊索寓言》 《阿凡提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希腊神话和传说》 《克雷洛夫寓言》 《鲁滨逊漂流记》 《苦儿流浪记》 《小王子》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骑鹅旅行记》 《丁丁历险记》 《上下五千年》 《世界五千年》
『叁』 老子读书笔记300字
《老子》读后感
我最喜欢“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就是说:心胸要像海面一样广大,对朋友应该像清水一样真诚,说话一定要像潮汐一样有诚信,做事一定要像水一样发挥最大的作用,行动时一定要像瀑布一样迅速。
水是柔弱的,它无形无色无味。但水是顽强的,滴穿石头的水滴因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最终把坚硬的石头滴穿;水是团结的,翻滚的浪花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把有棱有角的石头磨成圆的;水是博大的,海有宽阔而深邃的胸怀,养育了无数的“孩子”。
『肆』 道德经的每一章的读书笔记怎么写500字
很多人认为,我这种年纪不适合读这本书,其实不然,道德经的阅读对象可以是任何年龄段。而根据自己的阅历与人生经历,会有不同的感悟。因其有一种深邃的、独特的哲学视角,于是,我被深深吸引……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就象一棵枯萎的秧苗,渴望汲取《道德经》中的精华。毕竟,人性的虚荣与欲望充斥其中。而我们没有足够的定力去静心、净心。少私寡欲。所以,我们要学“道”。
如果我问你什么是“道”,你可能会讲出一大堆东西,别人听得云里雾里,甚至连你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在讲什么。似乎没有人能给道一个标准的解释。老子在第一章开头就做了诠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道要是能说出来,就不是普通的道了。我们难以理解道,所以追求的人不多,而成道者更少。基于此,我们所熟知的成道者大抵是那些看破红尘,顿入空门的高僧道佬。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这本书的意义就太浅了。当在我紧蹙双眉而对“道”一头雾水时。第八章的“上善若水”提醒了我,老子认为“道”就好比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虚怀若谷,包容天地,以无欲普济生灵,借虚怀渡尽群生。道,就像水一样,无声无息无为而养万物,水就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所承载的道,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道”呢?
“道”,似乎很难解释,我们经常用“道”,却不知其意。在科学中,我们不知道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寿命,于是给了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因为有时间。而这本书中仅用一“道”字就深刻的诠释了人的一生,虽简却精。同样,在已知科学中我们知道质子中还有夸克,而夸克中还会有东西,甚至还有!我们不得而知,于是又以道喻之。对于人们难以解释的事物或事情,这本书中都给出了简洁却确切的答案——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什么意思?“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所以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那么道就是宇宙的本原及它的规律。
道养育了万物,以地球为例,道让万物各厮各职,演化出一套稳定的生态系统,死而又生,生而又死。不使其中任何一员太兴或太衰。植物腐后可成为天然养料,为下一片长在这里的植物以充足的养分,食草动物凭借这些植物填饱肚子,鸟类和食肉动物又以这些东西充饥,这些动物死后,又为新的植物创造养料!万事万物都从它的根本出发,那么一切事物也就简单而明朗了。“道”之大,可大到宇宙形成,“道”之小,可小到电子运转。星球的公转自转,周期一定,循环往复,从不间断,是规律!电子的有序排部,是规律!可能这样会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被接受。但是,这只是我的一种解读,而我对道的理解也只能说是浅显的。道就像数学中sinα的函数图象一样,函数两边永远没有尽头,且周而复始,而我们只能不停的探索……去寻找道的真谛。
有人也许会认为我们人类是个例外,因为我们有高超的智慧,发达的科技。既然人类有这么发达的科技,为什么“生物圈二号”的实验还是失败呢?原因很简单,人类永远不可能超越自然,超越道!如果我们一再违背道的规律,反其道而行,那么我们必将受到道的惩罚。难道你没有看到人类一意孤行的后果吗?频繁的地震现象以前从未有过,气候异常也愈演愈烈……人类还以自己比其他动物略大的头脑与“道”比高,却不知“道”的智慧是你难以琢磨的,它渗透在每一件事物中,而这些事物又被道所包含,诚可以说是“众妙之门”。
至此,我们应该懂得按照道的规律行事。人类有无穷无尽的欲望,但是我们只能适当地释放欲望,不能恣意妄为。其实也就是道家所谓的“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也就是不违背道的规则而胡乱作为。有些人被欲望冲昏头脑,胡作非为。例如重庆的文强,本是一位维护人民利益的好官,但却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名声扫地,在狱中度完此生。而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有时为了虚荣互相攀比,穿名牌衣服,戴贵重的珠宝。其实,他们都不懂:真正美的东西是不需要任何装饰的。更明确来说,他们不懂“道”。贪欲过度只会让你堕入苦海,商纣王后宫佳丽无数,还要征集民间美女,吃肉喝酒便罢,非要设酒池肉林,以供消遣,百姓难以忍受,遂有武王伐纣,商王朝也被推翻,于是后人称纣王为无道昏君。虚荣心也常常害人不浅,《项链》中的女主角因为虚荣,白白耗费了十几年青春。道让万物繁衍生息,而无欲无私,顺其自然无为之道,利万物而不求回报。我们这个被金钱与欲望所充斥的社会中,缺少的就是少私寡欲的优良品质,火热的欲望让我们难以静心、净心。道无穷无尽的智慧告诉我们要“至虚极,守静笃”,方能活得自在。
不要让欲望与虚荣控制自己,要理性的对待外在的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不要背离道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就可以“无所不为”,什么都可以做,只要遵循道的规律和规则。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妙理,还得是你亲自去读才可,每个人读“道”,都可得不同之“道”。
『伍』 求《老子》读书笔记一篇~~~~
《老子》读书笔记一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各说杂陈,见解不一,读来似丝益棼之感。
老子被誉为道家的宗师,道教的教主。道家为中国文化主流之一,人们每提及道家,则必说到老子,但多半亦仅仅说到老子而已,最多并称“老庄”,其实道家的“大腕”,不止这一二人,南怀瑾先生经常与朋友说笑称:道家有三代人物,老子、儿子-倪子(计然子,是范蠡的老师)、孙子(帮吴王阖闾击破强楚)。事实上,如果把老子、倪子、孙子三人的著作、思想研究的透彻清楚了,差不多对中国文化中的“治道”的精要,便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值得注意的。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了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涟漪,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对这三家,南怀瑾先生经常用这样的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我觉得南老先生的譬喻是恰当的,有其理由。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便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黄帝)、老(老子)之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外面所标榜的,即在宣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
最能代表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是老子,他所著《老子》(到;了唐玄宗时代,又尊称它为《道德经》)一书,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统,有最具体的叙述。而阐扬、诠解老子最清楚正确的,发扬道家思想最透彻的,则是庄子。庄子所著《庄子》一书,唐玄宗时代又尊称其为《南华经》。其中所论辩的道理,在政治、军事、教育、经济等等各方面,都可致用,它对历史人物的建功立业乃至对个人修养——修道、养气,以及立身、处世等等,都有大用处。这个不只是指《庄子》的内七篇而已,事实上,几千年来,历代所偷偷运用庄子的学术,都取《外篇》和《杂篇》中的精华。因此,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挥的光辉灿烂的,亦就是道家的老庄之学,尤其是《庄子》的《外篇》与《杂篇》部分最多。
清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不超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多再著述。”这的确是一则名言,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古人之牙慧。纪晓岚对道家的学术下了八个字的评语: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老子的精神之一――“谦德“。《老子》中说:”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的三件法宝。汉文帝的一生,就实践了老子的这三件法宝。参谋长宋昌的公事私事-老子之道无私的反面运用。刘恒接过玉玺却说保管,这就是黄老之道的“用而不用”,要而不要了。谦虚是谦虚,该要得还是要。在个人修养方面,运用黄老之道立身处世,有一个大原则,就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另一个就是庄子在《让王篇》中说得:“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这就是老庄的基本原则,了解这些,才能深入地研究老庄之道。
南老先生曾经下过这么一个结论:中国自唐宋以后,以儒、释、道三家的哲学,作为文化的主流。在这三家中,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张入世,普救众生,但出家学道、修道的人,本身还是偏重于出世。而且佛家的学问,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儒家的学问,又以孔孟之学为其归趋,则是偏重于入世的,像《大学》、《中庸》。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但是到底是偏重入世;道家的学问,老庄之道就更加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像一个人,跨了门槛站在那里,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让人无法去猜其出入,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在个人的养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了解这些精神,欲懂得老庄的运用之道,在“用”上发挥老庄的哲学,那么必须先读庄子的《天下篇》和《让王篇》。老子是主张用阴、用柔。但是,不要忘记,他和我们固有的文化,远古的源流——阴阳五行与《易经》诸子等系统,是同一个来源的。阴与阳,是一体的两面,只是在用上有正面与反面的不同而已,无论用阴用阳,都要活用。换言之,要用活的,不用死的。所谓用阴柔,即不用刚强,不是勉强而为。一件事物的成就,是顺势而来的。因此亦可以说,他是用顺道,不是用相反的逆道。过去以文字表达意义的方法,常用“阴”字来表达“顺道”。正如《周易》的“坤卦”,代表“阴”的“顺道”。因此南老让研究老庄的学术之人,不要误会老庄是阴谋之术,是有道理的,我们必须深刻了解到这一点。
CH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徽。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段话,真有一语中具备三玄门,一玄门具备三要义的深不可测。提出道,同时提示我们,不可执着道是一般的常道。在后语中又附带说明,在不得已的表达中,提出了一个“道”字;接着又强调,不可执着名相而寻道。其次说到形而上道与形而下万有名器的关系,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的。在形而下的情况下而要体认形而上道,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道体。但是如果更透彻精辟,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领悟它的无边无际。再反复说明有无之间互为因果,如一呼一吸之自然往复。
『陆』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淳风有带札记的是谁写的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淳风有带札记的是谁写的
老子主张堂堂正正治国,用奇谋巧计用兵,治理天下以不扰民为要。因为对老百姓禁止的条文越多,老百姓就越是贫穷。今人以奇诡诈术、暗箱操作、处处保密对付百姓,对百姓事事设禁、用尽法子敲骨吸髓严酷盘剥,连行李邮件也不放过征收关税,而对外人却不吝施惠,实在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罕见奇观。
『柒』 关于《老子》的版本
道德经版本问题可以说是道德经独有的现象,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汉代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其他重要的版本还有西汉严遵注本、唐代傅奕所校古本、唐代所刻《道德经》石幢等。
市面上销售的书籍,版本之间差别很大;甚至章节顺序也不一样。其中,台湾陈鼓应教授《老子今注今译》选用的校订版本还是相当客观的,参考了历代版本和注家,偏重于哲学研究;萧天石先生的《道德经圣解》偏重于道教修炼,被誉为近代第一注家;冯海涛先生的《道德经智慧日用贯通》一书,则着眼于人们的寻常日用,经文前后文印证,以老解老,摆脱了历史上以庄解老、以儒解老、以佛解老、以西方哲学解老、以易解老之窠臼,值得一读。
《道德经》的版本有多种,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郭店楚简本等不同年代王公贵族随葬的《道德经》版本。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比马王堆帛书本的《道德经》年代早100多年,其它版本,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是汉代以後的版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也受到学者的重视
『捌』 老子的重要注本有哪些
《老子》的重要注本有:西汉河上公《道德经注》、三国魏王弼《老子注》、《老子指略》、明清之际王夫之《老子衍》、清魏源《老子本义》。
『玖』 三更灯火 好书是怎样诞生的 ——“大家人生”系列出版札记
好书是怎样诞生的——“大家人生”系列出版札记
作者:郜玉乐李天卿
其三,书稿中配入了很多照片,在多方选择,并合理搭配后,我们向冯骥才工作室提出了需要100张左右照片的要求,冯骥才工作室很快就提供了清晰度极高的照片,这在年长的作家中是非常罕见的。由此可知,冯骥才先生是一个懂得收藏民族历史,也懂得收藏自己历史的智者。
检索冯骥才的《我的文化人生只修不改》,“知识分子”这一字眼多处出现,他说“命中注定使我把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看得分外重要”,可这知识分子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呢?在一些篇章中,冯骥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鲁迅是充满责任的作家。当下人们已经很讨厌责任这两个字了。其实责任就是良心。我换句话说——鲁迅是个充满良心的作家。他压给自己的使命是剪断古老的精神锁链,唤醒世人迟钝的心,催动国民的自审与自奋。”我想,这也是冯骥才对自己的激励和鞭策吧。
结语:2018年,“大家人生”系列的开发仍然在继续,与贾平凹、阿来等大家的沟通也在持续进行中,我们愿再接再厉,为敬爱的读者提供更多的精品力作。
『拾』 急求读书笔记3篇 快 急的很! 在线等 老子121分全给你
题目:《海底两万里》 作者:儒勒•凡尔纳
主要内容: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人们都感到非常惊奇。邀请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参加追捕,他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但他并没有淹死,恰恰落到了怪物的背脊上。其实这怪物不是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正是这艘船救了他。船长邀请阿龙纳斯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了许多海底生动植物和水中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惊险曲折,最后潜水船到达了娜威海岸。
好词:奇幻莫测 美不胜收 惊天动地 无穷无尽 屹立不动
好句:1.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2.信不信,到底也没有什么关系。
3.固然他的命运是离奇古怪,但他也是崇高伟大的。
4.但愿所有的仇恨都在这颗倔强的心中平息!
感想: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物——潜水船(鹦鹉螺号),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对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共同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题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主要内容: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季节工,母亲在大户人家当厨娘,家境十分贫寒。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书,十岁左右就开始干活谋生。奥斯特洛夫斯基干过各种职业,如帮人家牧马,在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等,贫困屈辱的生活培养了他对旧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
好词:声色俱厉 皮肤松弛 凶神恶煞 心惊胆战 提心吊胆
好句:1.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2.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3. 所谓友谊,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4.对时间的慷慨,就等于慢性自杀。
感想: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题目:《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主要内用:三国演义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纷争,三国鼎立的故事,三国演义里有很多纷繁错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特点。
好词:一臂之力 一亲芳泽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
好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感想:这本书里体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洞察力和维护皇室正统的思想局限。我总是忘不掉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为救少主不顾自身的安危,这是何等伟大的精神啊。我还忘不掉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心,就这一点就需要我好好学习。虽然最后的结局违反了我的期望,但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题目:《水浒传 》 作者:施耐庵
主要内容:水浒传写的是宋朝一次豪侠起义的故事。
好词:从长商议、彻里彻外、重峦复嶂、以礼相待、彻里至外
好句: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
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
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长。
感想:人们都说:少不看水浒,就是因为水浒传会让年轻人激情燃烧,压不住自己的火气。这话说得真是没错。比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我被鲁智深的正义感震撼了,一边看一边在心中暗暗地为鲁智深呐喊助威。
题目:《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主要内容:西游记写的是一些神怪妖魔的故事,说的是孙悟空如何护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经,普渡众生。
好词:卧鱼将脚 飘扬翠袖 摇拽缃裙 玉笋纤纤 金莲窄窄
好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
闺心坚似石,兰性喜如春。
娇脸红霞衬,朱唇绛脂匀。
感想:我觉得古人真是了不起,居然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孙悟空这个人物简直是写活了,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他不像是一个神仙,这本书真能吸引人。
题目:《童年》 作者: 高尔基
主要内容: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最初发表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时期生平的自述,也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对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所描绘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好词:忽如其来 飘忽 兴趣盎然 熠熠生辉
好句: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感想:作者将主人公当时所处的肮脏的环境写得很到位,在语言描写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动,令人身临其境,对美与丑及人复杂的感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