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道德
Ⅰ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看重的道德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并说明理由
“目前,学术界对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的确定不合理,使得道德教育欠缺科学性。现行的观点有:"三因素说",即认为道德品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构成的;"四因素说",认为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构成的;"五因素说",即道德品质由
Ⅱ 在《庄子·刻意》中,有一句名句用以表明贤德之士更加看重对精神和道德追 求,
庄子是中国道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最富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箴言直到今天依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1.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选自《庄子·大宗师》。释义:不忘记他自己的来源,也不追求他自己的归宿;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死生任其复返自然,这就是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作为去辅助天然。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这句话来自《逍遥游》。释义:见识短浅的小智赶不上见识深远的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
3.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胡:这里的胡,是文言疑问代词。为什么、怎样的意思。释义:驾驭外物的物欲,而不为外物的物欲所驱使,那么怎么可能会受到牵累呢!
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出自《庄子·逍遥游》。这段话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意思是:水积蓄得不深厚,就没有负载大船的力量。
5.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Ⅲ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看重的品德是什么
当然是“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是儒家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孝,其他方面再出色,也不足观矣。
Ⅳ 我没看见过看重道德想看中美色那样的人这句话是孔子对谁的不满
孔子的“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针对卫灵公和他“游街”一事所发的感慨。
这句话是孔子在卫国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当时,孔子见过了那个美艳绝伦的国君夫人南子,还被子路误解,认为孔子肯定和南子有了什么关系,搞得孔子发誓自己要是有什么事,就让上天弄死自己。
卫灵公的夫人叫南子,是个漂亮风骚的人,她对孔子和她见面很满意,卫灵公也对孔子很满意。有一天,卫灵公邀请孔子出去走走。卫灵公和南子坐在第一辆车上,由太监雍渠驾车,而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上,声势浩荡地招摇过市。卫灵公觉得这是倍有面子的“显摆”,孔子认为这是大失颜面的“游街”。
孔子认为,一个国君应该首先是追求仁德,重视贤才,而谁是贤才呢?远在天边尽在眼前,就是那个追求恢复周礼天下大同的孔子。现在卫灵公和南子坐第一辆车,让一个太监坐第二辆车,让大贤人孔子坐第三辆车。这很显然是看重南子的美色,看重太监的溜须,而对孔子视而不见。所以孔子很生气,感慨地说:完蛋了,我没有见过崇尚道德如喜爱美色的人!这显然是针对卫灵公和他“游街”一事所发的感慨。
问题来了,很多人觉得,孔子就是个禁欲的人。你看他周游列国十五年也没有回家,还说过什么小人与女子难养。在鲁国的时候,鲁国国君在齐国的美人计之下,变得更加荒淫无耻不理朝政,气得孔子离开了鲁国。这一些,其实都不能算是孔子是个禁欲主义者的理由。
儒家首先是把仁义道德放在第一位的,把人的欲望放在第二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孔子就一定会要求人们不爱美色。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告子就说,食色性也。在儒家的经典《礼记》中,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儒家是主张人有基本的欲望和需求的。孟子就告诉齐宣王,即使你是个好色之徒,你照样可以做个仁君。所以,我认为最接近孔子的本意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人应该像好色一样,崇尚道德。
因为,孔子崇尚中庸,是一种很理性的现实主义者。而人的好色是本能需求,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而好德是价值追求,是我们对道德的价值判断。相对而言,好色很容易,只要发挥人的生殖冲动就好了,而好德,则要用礼来克制自己,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所以,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像好色一样,崇尚道德。这样就能提高人追求道德的主观能动性!
Ⅳ 中国看重伦理道德的原因
有没有办法挽救先要看中国为什会伦理道德严重缺失,这是有很多原因的。现在的社会太开放,把很多西方人有的文化引到了中国,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还有现在的中国对人的伦理道德教育有些少,全成了马克思的天下。饱暖思淫欲,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挽救就必须要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定要做的。
Ⅵ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看重的道德
道德,一直在宣扬。因为,缺少所以宣扬
Ⅶ 为什么满口仁义道德却是最看重物质的人呢
那就离这些混蛋远点
Ⅷ 有的时候做事太过拘谨,太关注别人的想法,太看重道德观念,怎么才能做人做事放得开,跟随自己的意愿走
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过来的 这是你的性格影响的 你从小就关注别人 注重别人 看重你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 导致你 做事时 总有点 悠游寡断 思前想后 要想改呢 你只有从自己下手 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发散的那么宽 做事情时 不要太在乎结果和影响 只要你能突破这第一步 以后慢慢 就好了 当然 要学的性情开朗点。。。。祝你好运
Ⅸ 现代人为何不看重道德呢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道德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它不仅仅包括我们所说的一些诚信、礼貌、尊老爱幼等等。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与法律共同存在的规范,它的定义一般指向于精神层面的自觉约束。
现代人,与其说不看重道德,不如说是外来的利益冲击了旧有的道德。在古代,道德是和个人利益相互捆绑的。比如说要让一个人做官要看是否“有德”,让君主有威信看是否“有仁德”。这就将道德绑在了个人发展的利益上,使得人不得不强迫去进行道德的自我深化。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人重道德的原因。
而在现代,要获得个人的发展和利益,特别是在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原有的获益方式已经被破坏,获益方式也已经被市场经济所重构。想要获得利益,必要的经济手段,和部分的品牌效应只是道德的部分体现。而当在短期内,道德所带来的效益并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的时候,那么道德就会被忽略。同时,现在人的个人利益经常和个人的能力、个人的交际相互挂钩,而现代群体交际和古代以义气信用挂钩不同,已经和金钱利益相互挂钩。这就注定了道德的本身的劣势被放大,道德也被忽略了。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要想重构道德,就必须从资本主义的利益价值观中解脱出来,重新重构个人利益分配标准、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道德的地位提高。并衍生出新的道德。使道德得到发展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