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道德经卷二
⑴ 绝圣弃智出自《道德经卷二第几章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如果您对中华文化有兴趣,那么,就从道德经开始吧!
⑵ 为什么老子要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专业)
原因如下:
1、因为老子的时代是中世时期,个时代圣贤基本等同于统治者,大家看起来都聪慧有谋,可是却缺乏大智慧,大多数人都挂圣贤之名谋一已之利,现仁义之象而行苟且之事。
2、老子认为,统治者不应该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民众,不应该束缚甚至是引导民众,这样民众的行为才符合自然,也就是合乎道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因此发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感慨。即保持淳朴,减少欲望,摒除仁义巧智。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释义:
极其圣明的人抛弃智谋,民利百倍;
极其仁爱的人抛弃忠义,民复孝慈;
绝高技巧的人抛弃利润,盗贼无有。
这三种人仅做表面是不够的。
所以下令让那些行为体现在身上:外表朴素内心朴实,减少拥有清心寡欲。
学尽学问就不用愁了。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道德经卷二扩展阅读: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老子
⑶ “绝圣弃智,民利百信;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是什么意思
“绝圣弃智,民利百信;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释义: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所谓的仁义誉名,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迹。
“绝圣弃智,民利百信;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原文选段: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
把头脑中的权威概念消灭掉,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所谓的仁义誉名,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迹。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道德经卷二扩展阅读: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老子试图把辩证法的思想运用于社会治理。在第十九章,老子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本章则针对社会病态,提出治理的方案。在前一章里,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
因而在本章主张抛弃这种聪明智巧。认为“圣”、“智”产生法制巧诈,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有为”之政。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本章中,许多本子引到“少私寡欲”结束,把“绝学无忧”作为下一章的开端。
⑷ 道家思想的从“绝圣弃智”到“绝智弃辩”
第十九章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此三言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译文:
穷尽智抛弃辩,民利百倍;
穷尽巧抛弃利,盗贼无有;
穷尽伪抛弃虑,民复季子。
这三句话把它作为使用不够。
所以下令让其体现在自身:看透本质抓住原本,减少自私清心寡欲。
学尽学问就不用愁了。
理解: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对己。人的大脑需要充分开发,并且要从小循序开发,经历磨炼懂道理,并应该把充分开发的大脑持久的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自然社改善会等工作上来。如果能把知和智以及其反面,在自己的脑中穷尽,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容易达成共识,相互理解,大家自由探讨,不会为了自以为的知而只为自我辩护,也就是弃辩,人人纯朴友爱,专心于自己的兴趣领域,并有所成就。每个人都分享成就,那么社会就会极大繁荣,社会中的每个人就都会享受到这百倍的利益。要分清小善,大恶,小恶,大善的关系。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对于侯王来说,绝尽技巧,精益求精,抛弃利,把巧分享出来,为整个社会谋利,那时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学喜欢的技巧可以生活,赚的钱都是良心的,又有严明的法度,管理层不为自己谋私,社会风气就会进步。那社会也就不会有变态的贫富差距。人们也就不会竞相追逐谋取私利、不会坑蒙拐骗、不会盗窃,社会也就不会动荡。弃利才能创造大利。不以利为利。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对人。识别别人乃至社会所有的伪诈,自己做到至真至诚,民众就会成为小孩子。欲生于性,虑生于欲。背生于虑,争生于背,党生于争。思虑带来一系列的后果,由于思虑,人产生倍(通“背”)反之心,有了背反之心,则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会产生朋党,而朋党直接危害社会与政治。对人用虑不仅造成自我感情的“心伪”,还会造成人的行为上的“人伪”,造成隔阂,而这些都是对人的本真状态背离。“伪”不止于假,而是人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故意伪装的。
比外表的伪装更恐怖的是内心的伪装,伪装意图。成语“披着羊皮的狼”用伪装成羊的狼来比喻外表和善,内心或行为恶毒的人。内心恶意的“伪”会在部落中造成冲突并且威胁部落的生存,他们就写下了“绝伪”的条例,要彻底看透伪,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可是人都是有头脑的。为了避免被再次坑害,受过坑害的人都会在心里防备别人。心里的防备就是虑,忧虑。忧虑是一种恐惧,恐惧使生活变得非常痛苦。这种痛苦的源头就是没看清“伪”,所以老子说:要彻底看透别人的伪,要让自己变得坦荡真诚。
把这三句话作为指导思想来写文章还不够,所以命令这三句话在践行(或作文)的时候要有出发点:
视素保朴:要看到事物的本色,抓住其原本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诚诞生了真理,真理诞生了宇宙。
少私寡欲:不要总想着自己,要为天下。减少欲望。
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那每个人学尽自己领域的学问,就没有忧愁了。
⑸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该怎么解释
事实上,老子恰恰相反是反精英的
在老子那个时代圣贤基本等同于统治者
老子认为,统治者不应该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民众,不应该束缚甚至是引导民众,这样民众的行为才符合自然,也就是合乎道
那个绝就是舍弃的意思
你这个解释不能不说是说不通,不过所解释出来的老子是于我们这个社会普遍意识里的老子是不合辙的
也就是说,不符合老子的一贯思想
老子这段话和“天地不仁”应该是有延续性的而不是相悖的
理解一个哲学家也应该总体上找准了方向,而不是断章取义的发挥创造性
话多了点,还请见谅
⑹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出自道德经几卷
出自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⑺ 老子说绝圣弃智,绝圣为什么要弃智
绝圣弃智:是指不要用世间的小聪明。小聪明是指世间的名言概念分别,世人均是用这概念来分别和认识事物,这些都属于小聪明。
什么是大智慧?就是直接认识事物本质的智慧。这里面没有概念名言,没有圣人,也没有凡夫。
那错觉图来说事。
这张图上,A格和B格的颜色,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答案是:完全相同!是的,非常的不可思议。
所以,绝圣弃智,说的就是如何回归真实的方法:让我们的心,在面对一切境界时,都能如其所是的呈现,而不是落入到种种概念名言分别这种世间的小智之中。这种境界,道家就称之为“天人合一”。心与境界,完全地贴合在一起。现代人称之为直觉,或者灵觉。
一旦拥有了这种体察事物本质的直觉大智慧,那么,世间的种种概念名言分别的小智慧,唾手可得。如同一颗树扎下了根,何愁没有枝梢末节呢?
这种就是修行,道家称为返朴归真,显然是需要长时间投入功夫的。
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这句话出自哪里
楼上错了!!出自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现在通行的解释是这样的:“弃绝最高学问和渊博知识,有利于民众百倍.弃绝仁义,民众才会恢复慈孝.弃绝奸巧投机,才没有盗贼.”.我看不妥,这样解释是对其严重的误解,是要害人的.其误就在”绝”字上,我个人的认为“绝”字的解释应和《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字同义.是要人人成圣,人人成仁,人人有巧.这样才能体现老子的真正用心.大家看呢?
"人人成圣,才能真正有利于民众(社会)百倍;人人成仁,民众(社会)才会真正恢复慈孝,人人有巧,(社会)才能没有盗贼”.在《老子》第三章就指出:盗的出现是因为“贵难得之货”,而难得之货就是一些人的巧作.人人都有这种巧了,那么那些巧作就没那么有价值了,才能打消人的贪欲.这样解释才能真正体现“绝”字的含义,也是老子对人类社会的终极期望……
老子是真正理解“道”和把握“道”的人,他是希望人人都能理解这个“道”和把握这个“道”,才有了《道德经》的问世.我希望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首先明白老子“道”的含义,这样才不会误解……
⑼ 谁能帮我解释下老子《道德经》里的这句话
断绝抛弃所谓的“神圣、智慧”
百姓的利益将会增大百倍
断绝抛弃所谓的“仁德、义气”
百姓到会变得守孝怀慈
断绝抛弃所谓的“技巧、利益”
盗贼也就不会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