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法治新闻
1. 有没有中国法治新闻报
法制日报,订一份看看。
2. 中国法制新闻社是正规新闻单位吗
《中国法治新闻报》网站为中国法治新闻报社唯一指定的官方网站,二者内合并运营,优势互补容,新闻共享,各设职能,面对各自不同的受众群体,引导国民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政策方针,使我国国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践行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引导国民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
(2)阆中法治新闻扩展阅读
2018年12月,中国法治新闻报与中联安泰法律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并就进一步合作事宜进行探讨,共商未来的深度合作与发展。
2019年5月28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分论坛,“共享价值 共担责任-网络安全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绿色电商委员会承办,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法治新闻报社、澳门法治报社协办。
3. 法治新闻报道中有哪些报道严重事实
我是觉得,,,基本都属实,,,这种节目应该没有啥好瞒的吧,,,
4. 法治新闻为什么有很多子类新闻
法治新闻是按照我国立法选项进行划分的,我国立法根据职能不同,划分的也较为详细,如图:
我国立法体系结构图
5. 中国法制新闻报社证件查询
建议联系该报社进行查询,而且问一下这个人是否有此项任务在执行。
6. 法治新闻是干什么的
法制新闻工作者,从事的工作使人民提高法律意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工作和法制建设的方针、政策,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7. 有谁知道四川阆中法院判讨薪农工的刑的后续报道
3月16日,四川阆中市人民法院在阆中市江南镇举行公开宣判大会。集中宣判一起妨害公务案,8名被告讨薪农民工分别被判处6至8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其中两名宣告缓刑。
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公判大会”这种方式不可取。新京报记者就此事致电阆中法院,对方表示“正在开会研究”中。但截至发稿(17日晚11点半),记者仍未获得阆中法院的正面回应。
事件
讨薪无果挟持警察扰乱秩序
据当地媒体报道,2015年8月29日,百余名民工聚集在阆中市某商品房项目部索要拖欠的工资无果后,大量民工在张某、戚某的煽动下,前往阆中市著名景区南津关古镇,并堵住景区大门,不准游客进出,希望以此方式向政府施压,达到索要工资的目的。
江南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民警代某劝解在场民工曹某、欧某等人要依法维权,让开通道,方便游客通行,并向其指出正确维权途径。
此过程中,大量民工不听劝阻,张某、戚某趁乱起哄,谎称“警察打人”,并煽动曹某、欧某等人将民警代某围住、抓扯、推搡,并强制将其挟持至市政府,以此迫使政府向开发商施压。沿途引来大量市民围观,导致交通要道堵塞,秩序混乱。
事发后,曹某、董某、欧某三人被抓。张某在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后,也随后到公安机关主动投案。其余四名犯罪嫌疑人在接到民警电话联系后,主动投案自首。
审判
8农民工分别获刑6至8个月
检察机关认为张某等8人的行为性质恶劣,以妨害公务罪对其提起公诉。8名被告人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对犯罪情节供认不讳,对罪名亦无异议。
法院经审理认为,8名被告人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长时间在交通要道上对民警进行挟持,严重扰乱了社会管理秩序。故其行为均已构成妨害公务罪。张某、戚某组织并煽动民工滋事是主犯,曹某、欧某等6人起到辅助、次要作用,是从犯。综合8名被告人的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和其认罪、悔罪态度,法院最终决定对8名被告人从轻处罚,判处其6至8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对其中犯罪情节较轻的两人适用缓刑。
当地
阆中法院网已撤下相关报道
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公判大会”的召开,让“不少群众表示自己接受了一堂法治教育”。不过此事经网络传播后,引发不少争议。
阆中法院为何要选择用开“公判大会”这种方式对8名违法讨薪农民工进行集中宣判?
昨日,记者就此问题致电阆中法院。对方表示法院方面“正在开会研究中”。不过截至昨日晚11点半,记者仍未获得阆中法院的正面回应。而记者登录最先发布此消息的阆中法院网,发现网站上已无任何相关报道。
专家说法
“公判大会与人权保护不相符”
阆中法院召开公判大会对8名农民工集中宣判,,这种做法是否合适?
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范辰认为,公判大会这种做法显然与人权保护不相符。范辰说,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显然,阆中法院召开“公开宣判大会”与人权保护不相符:一是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这种示众式的宣判方式,二是这样做可能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和人格权,社会效果并不好。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事司法学院刑法研究所所长阮齐林则表示,我国法律中的审判公开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也就是说把法庭的全过程除休庭评议之外都公之于众。规定此原则的目的之一就是维护审判的公平正义。但像阆中法院这样,以威慑社会公众为目的的“示众”或变相“示众”的做法不可取,因为这脱离了审判公开的宗旨,同时对被告人的人格造成了羞辱。
阮齐林还表示,公民讨薪是维权行为,正当合法。但是也应当以合法方式维权,不能以严重违法犯罪的方式维权,如果其讨薪方式触犯了刑律,不排除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维权行为,应当适当采取宽容态度,尽量避免动用刑法,为保护公民维权的积极性适当做出一些牺牲、割舍。范辰也表示,对上述8名农民工,可以处以罚款或行政拘留,不必非要处以刑罚。
盘点
都哪些地方开过公判大会?
四川阆中法院的这次公判大会并非先例。近年来,类似的公判大会在很多地方都开展过。而选择公判大会的地点,有广场、学校等。
●2014年10月17日
湖南华容县召开全县公捕公判大会。公开拘留、逮捕了16名犯罪嫌疑人,判决了8名犯罪分子。县四套班子的分管领导和公、检、法、司“四长”以及五千多名干部群众参加了大会。据媒体报道,当时参加大会的高中学生会后被要求写心得体会。而从2012年起,华容县已经组织了4次全县范围的公捕公判大会。
●2015年6月26日
广东陆丰召开国际禁毒日万人公开宣判大会,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陆丰市人民法院对38名毒品犯罪人员进行公开宣判,13名毒犯被判处死刑,其中5名被执行死刑、8人被判死缓。据陆丰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唯介绍,在国际禁毒日召开公开宣判大会,是为了“加强禁毒宣传教育、震慑涉毒违法犯罪”。
●2015年10月26日
海南定安县人民法院在定安实验中学召开公判大会,对两名构成贩卖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犯罪分子予以公开宣判。据当地媒体报道,这次公判大会“为全校数百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同时“让青少年学生远离毒品、抵制毒品,进一步提高禁毒意识,向同学们倡导‘拒绝毒品,健康生活’的理念。”
●2015年12月21日
山西泾阳县泾湖公园北广场上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公开处理大会,15人被判决。据泾阳县法院网的报道,“广大人民群众在听到十余名盗窃犯流窜作案六十余次,盗窃价值近百万时,无不对犯罪分子的行为表示愤慨。”报道还称,“公开打击处理大会的召开,也保障了泾阳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程媛媛 张健 实习生 王春晓
(新京报)
8. 什么是法治新闻记者
法治新闻记者是新闻从业人员中的一种。
新闻记者是一种以及时,真实,有效,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大众传播消息的一种职业。
主要以经济、管理、法律、政治为背景的不同的新闻记者。
法治新闻记者就主要是从事法制,法律为背景的新闻报道的记者。
9. 有没有人听过中国法制新闻报
《中国法治新闻报》网站为中国法治新闻报社唯一指定的官方网站。
二者合并运营,优势互补,新闻共享,各设职能,面对各自不同的受众群体,引导国民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政策方针,使我国国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职能:
中国法治新闻报是政府、媒体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主要职能是开展“宣传、咨询、指导、帮扶和服务”工作。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得到发展,使“法律宣传、法律援助、法治共建”的具体工作得到落实,使之成为坚持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的舆论平台,使之成为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的媒体窗口。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践行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引导国民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
10. 法治新闻网是什么级别
法治新闻网,如果全名就是这个,可能是假的新闻网站。国家级媒体,除了像人民网,新华网等其他的应该都有中国两字,并有分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