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政法学院代号
A. 2013大学代码(甘肃省)4位数
10741 兰州商学院
10742 西北民族学院
11406 甘肃政法学院
11561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1562 甘肃联合大学
11807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46201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46202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6203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省建工工程学院并入
46204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46205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46206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酒泉教院并入
46207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46208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51032 甘肃机械电子职工大学
51038 兰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
51039 兰州铁路工程职工大学
51040 甘肃核工业职工大学
51042 银光化学材料厂职工大学
51043 酒泉钢铁公司职工大学
51044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职工大学
51045 甘肃省职工财经学院
51374 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
51375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职工大学
51377 甘肃工业职工大学
51378 甘肃服装职工大学
51698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51699 甘肃教育学院
51700 兰州教育学院
51701 定西教育学院
90063 空军第五飞行学院
90096 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0743 青海大学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
10745 青海医学院
10746 青海师范大学
10747 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0748 青海民族学院
11563 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6301 青海财经职业学院
46302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46303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湟源畜牧学校等3校合并新建
46304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交通学校等5校合并新建
46305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建筑工程学校等4校合并新建
51049 青海省联合职工大学
51382 青海省广播电视大学
10749 宁夏大学 宁夏农学院并入
10752 宁夏医学院
10753 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1407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46401 宁夏石嘴山职业技术学院
46402 吴忠职业技术学院
46403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宁夏煤炭职工大并入
46404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电大重工职大职工科技合建
46405 宁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商校供销学校经贸学校合建
46406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财经学校银行学校合建
46407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宁夏司法警官学校更名升格
46408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建筑工程学校等三校合建
10730 兰州大学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原甘肃工业大学更名
10732 兰州铁道学院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10734 兰州医学院
10735 甘肃中医学院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10737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0738 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0739 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更名
10740 河西学院 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新建
B. 甘肃各院校代码
7001 兰州理工大学 7002 兰州大学 7003 兰州交通大学 7004 甘肃农业大学 7005 甘肃中医学院 7006 西北师范大学 7007 兰州城市学院 7008 陇东学院 7009 天水师范学院 7010 河西学院 7011 兰州商学院 7012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7013 甘肃政法学院 7014 兰州文理学院
C. 甘肃政法学院是几本
二本大学
甘肃政法学院在甘肃是第二批次招生,在外省主要是本科二批招生,我们通常认为甘肃政法学院是二本大学。(自2019年开始,甘肃高考本科第二批和第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教育部门并没有说甘肃政法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甘肃政法学院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要根据所在省份招生批次确定。
(3)甘政法学院代号扩展阅读:
甘肃政法学院的发展:
2013年,入选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法学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院校。
2015年,成为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
2016年,入选全国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2017年,开办国际生教育,同年被确定为甘肃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学校;同年12月,入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百校对口扶贫计划”。
D. 甘肃政法大学的院系设置
概况
一、法学院的基本情况及近几年的发展
法学院成立于1985年,前身为甘肃政法学院法律系。2001年5月,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原法律系和经济法系的基础上,组建了法学院。
学院有法学和社会工作2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高本科学生共2269人,其中法学本科专业2094人,社会工作本科专业 175人。
近年来,法学院严格遵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硕士点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进展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法学院全体教职工经过努力,于今年年初取得了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5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硕士点建设的重大突破。法学院已经建成1个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5个校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
(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法学院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引进、进修、培训、进行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3年,法学院共有教师92名,2006年达到114名;2003年有教授、副教授34名,2006年达到44名;2003年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9名,2006年达到54名。师资队伍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不断提高,保障了教学和科研的健康发展。
(三)对外学术交流成绩显著
法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自2003年以来,共承办全国性的法学学术会议5次。根据最近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的通知,我院还将承办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在“请进来”的同时,我们还坚持“走出去”,每年派大量的教师,参加全国各种学学术会议。2004、2005、2006三年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的教师到达70多次。
(四)科研成果层次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
2004年以来,法学院教师共取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司法部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项。近年来,法学院教师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法学专业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近40篇;在法律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近30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5项。法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层次和在全国影响不断扩大。
(五)办学特色鲜明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形成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主动为地方法治建设服务”的办学特色,这一办学特色主要依托法学院形成。法学院教师中有近50%受聘于国家机关和各种社会组织,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基层就业,法学院也被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有14名教师受聘担任甘肃省人大地方立法特邀研究员。面向基层和地方的师生社会服务活动成效显著。
(六)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
经过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比较,我们确定了法学院的发展目标,这就是:经过几年的建设,把法学院发展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特色鲜明的法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基地,使法学院进入全国主流法学院的行列。
二、法学院在本科教学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年来,法学院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在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围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积极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
近年来,法学院为强化法学优势专业的建设,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修订和调整了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法学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建成民法学、宪法学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课程9门,取得省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奖35 项。目前,法学本科专业已经成为甘肃省乃至甘、青、宁、新4省区的优势法学本科专业。同时成为我校公安学、管理学、政治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
在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的同时,法学院还从充实师资、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进行新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师资增加到8名,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日趋完善,社会工作实验室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二)不断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近2年来,法学院在执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共制定教学规章制度14个,通过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学院试题库建设和使用办法》、《法学院教师阅卷、登分规范》、《法学院学生查阅试卷规范》,完善了考试、考核制度,使考试、考核更加公正,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又如,通过《法学院学生评教办法》、《法学院领导听课评教办法》等,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监督。)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法学院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秩序和效果良好。
据2004-2005网上评教统计,我院教师30%为优秀、64%为良好、6%为合格。2005—2006网上评教,58%为优秀、41%为良好、1%为合格。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法学院十分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我院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实习和实训:法学院实习内容、计划、组织安排有明确的规范。为加强实习工作,法学院先后和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等政法机关协商,确立了12家实习基地,保障了专业实习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又建成了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审判和观摩审判等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共进行模拟审判40多场,观摩审判12场。
2.毕业论文:法学院制定了详尽的毕业论文指导细则和规范要求,选派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毕业论文。2006年实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部答辩,使毕业论文的质量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开展以“明法讲堂”等各种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促进教学
2005年4月以来,法学院开展了以“明法讲堂”为核心的系列学术活动,邀请省内外、国内外有名的专家学者、司法实践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我校做学术讲座。这一活动在全校乃至甘肃省高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一年半来,共举办明法讲堂、校友论坛、律师论坛、法官论坛、检察官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共 60余次,包括王保树、吴志攀、陈光中、江伟、沈四宝、朱慈蕴、叶林在内的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和司法实践部门的业务骨干到法学院讲学。在2006年调整教学计划时,我们总结经验,设置了律师论坛、法官论坛、检察官论坛等实践性强的课程,从而使这一活动走向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法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近年来,我们通过播放“商务礼仪”、“百家讲坛”等节目、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辩论赛、专业演讲赛等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共举行第二课堂活动40余次。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了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六)采取各种措施,狠抓学风建设,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1.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风建设。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采用先进带后进,党员干部包学生的“传、帮、带”方式,以点带面,做实思想政治工作;第二,通过多种形式,募集资金设立“院友助学基金”、“合睿律师助学基金”、“沈四宝奖学基金”、“贫困学生慰问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第三,经常邀请成功校友、法律界知名人士来校,通过座谈、讲座等形式,指导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择业,做活思想政治工作。
2.在学校率先实行班主任和辅导员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
3.采用电子手段进行学生管理,避免了学生管理中的不公正现象。
4.建立班级档案,对学生的学习等各种表现进行全过程跟踪。
(七)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
1.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吃苦精神强,能扎根基层,适应基层工作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学生就业情况良好,2005届本科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近90%。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前身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系,初建于1989年,于1996年9月经公安部同意、省政府批准创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由甘肃省公安厅和甘肃政法学院共同领导。
公安分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体改生管理办公室、分团委等五个管理机构;设有物证技术实验中心、甘肃省司法鉴定中心等2个研究机构;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警务技能、公安基础等5个教研室;有省级重点学科1门,校级重点学科3门;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禁毒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侦查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
分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职教师58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体改生、计划外学历教育生等各种教育类型,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800余人。分院五千余名毕业生,就业覆盖全国公安、国家安全、海关、司法、军队、边防等系统。现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公安分院历任领导一览表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王章合 公安系系主任 1989.8.9--1992.5.15
史忠基 直属党支部书记(副处) 1989.8.9--1993.3.2
薛禄辰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1.4.22--1992.7.13
公安系系主任 1992.7.13--2000.6.9
公安分院副院长(正处) 1996.9.20--2000.6.9
郭万里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2.7.13--2001.5.31
公安分院副院长 2001.5.31—2003.3.28
刘炳灿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6.4.10—1998.11.5
魏克强 公安系副系主任 1996.4.10—2000.6.12
公安系副系主任(主持行政工作) 2000.6.12—2001.5.31
公安分院副院长(副处、主持行政工作) 2001.5.31—2002.12.18
公安分院副院长(正处) 2002.12.18—2009.4.7
王志礼 公安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6.10.2—2000.6.12
郝洪涛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1996.9.20—2001.7.20
董天良
蔚振中
王章合
白瑞庆 公安分院副院长(兼任)
杨正 公安系党总支书记 2000.6.12—2001.4
公安分院党总支书记 2001.4—2008.2.27
公安分院调研员 2008.2.27—
姚华 公安系副系主任 2000.6.12—2001.5.31
公安分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1.4—2003.5.30
公安分院副院长 2001.5.31--2003.5.30
蔚振中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2001.7.20—2003.9.17
王肃元
张浪亭
薛秋生 公安分院副院长(兼任) 2001.7.20--
樊峰岗 公安分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3.6.3—2004.6.25
赵聚忠 公安分院院长(兼任) 2003.9.17-- 管理学院成立于1993年。经过16年的发展,现有专职教师49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0名,讲师17名,助教15名;有39名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有专职管理人员7名,在校学生2000多人。
学院下设工商管理、财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三个教研室,建有包括财务会计综合实验室、现代物流仿真实验室、商务电子模拟实验室(包括经济科学实验)、ERP实验室和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五大功能模块的商务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拥有固定资产近500万元;另外,与省内工商企业联合建立了10个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现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6个本科专业,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的“企业管理”、“会计学”和“国际贸易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管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等为校级精品课程。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以培养面向企业、服务西部的“法商结合”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开设了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大教学模块。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以“法商结合”为目标,进行改革,同时,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社会保障法》、《技术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法》、《法务会计》、《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法律》、《统计学与统计法》、《税收与税法》等一批“法商结合”的特色课程,并自编了相关课程的讲义。
近三年,全院教职工在省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30余篇,省级13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专著、教材10部,承担了省级项目5项,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资助项目30项。有2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甘肃省第九次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三等奖,有3项成果获甘肃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另外还有3项成果获得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三年来,共邀请4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我院讲学,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的学术研究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管理学院现已成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管理类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自建院以来,已向社会输送税务、审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毕业生1500多人,为我省及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来,随着我院办学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我院毕业生在就业、考研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多名毕业生考取了上海财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也有多名毕业生在公务员招考中成绩优异,分别被各地国税局、银行等单位招录。
学院的发展目标是:立足甘肃,服务西部,面向企业;突显经管互补、法商结合专业特色;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应用性、复合型特色的专业人才;遵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按照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办学优势更加鲜明。力争成为甘肃省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的示范和典型,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了解管理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富有进取意识及开拓精神,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经济管理部门、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管理、规划、咨询、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运营管理、人才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财务管理专业(设公司理财方向、金融与投资管理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具备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项目评估、金融学、金融会计、投资学、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税收、经济法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计算机模拟实训、实验、案例讨论、社会调查、企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市场营销专业(设连锁经营方向、营销策划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和富有现代思维与创新意识,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营销管理和能力,基础知识深厚扎实,实际技能较强,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营销策划、经济法概论、消费者行为、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计算机模拟实训、社会调查、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备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法概论、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人才测评与业绩评估、薪酬设计与管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专题调查、社会调查、企业实践、计算机模拟试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物流管理(设供应链管理方向、物流信息管理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物流管理相关理论,能在各类企业从事物流管理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运筹学、经济法概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信息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案例讨论、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管理见习、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外语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国际贸易和内贸营销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学生毕业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市场营销学、财政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国际结算、金融学、国际投资与合作、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国际市场营销、计量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课程见习、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实训、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
E. 甘肃政法大学是几本
公办二本大学,甘肃政法学院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是一所省属本科高校,版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权。学校为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全国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院校和教育部确定的地方院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院校。
F. 2020年甘肃省各大院校代码是多少
10730兰州大学
10731兰州理工大学
10732兰州交通大学
10733甘肃农业大学
10735甘肃中医药大学
10736西北师范大学
10737兰州城市学院
10738陇东学院
10739天水师范学院
10740河西学院
10741兰州财经大学
10742西北民族大学
11406甘肃政法大学
11561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11562甘肃文理学院
11807兰州工业学院
(6)甘政法学院代号扩展阅读: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G. 中国政法大学各个学院代号是什么
本科生院:
法学院01
民商经济法学院02
刑事司法学院03
国际法学院04
其他专业的不清楚
H. 甘肃政法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7-01
I. 2010甘肃各大学的代码
甘肃高校及代码
普通高校
序号 院校名称 代码 层次 主管部门 所在地
1 兰州大学 10730 本科 教育部 兰州市
2 兰州理工大学 10731 本科 民族委 兰州市
3 兰州交通大学 10732 本科 省政府 兰州市
4 甘肃农业大学 10733 本科 省政府 兰州市
5 甘肃中医学院 10735 本科 省政府 兰州市
6 西北师范大学 10736 本科 省政府 兰州市
7 兰州城市学院 10737 本科 省政府 兰州市
8 陇东学院 10738 本科 省政府 兰州市
9 天水师范学院 10739 本科 省政府 天水市
10 河西学院 10740 本科 省政府 张掖市
11 兰州商学院 10741 本科 省政府 兰州市
12 西北民族大学 10742 本科 省政府 兰州市
13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10838 专科 省政府 兰州市
14 甘肃政法学院 11406 本科 省政府 兰州市
15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合作民族师专升格] 11561 本科 省政府 合作市
16 甘肃联合大学 11562 专科 省政府 兰州市
17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1805 专科 省政府 平凉市
18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1806 专科 省政府 成县
19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1807 专科 省政府 兰州市
20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1808 专科 省政府 定西市
21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1809 专科 省政府 张掖市
22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2511 专科 省政府 兰州市
23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12539 专科 省政府 酒泉市
24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12832 专科 省教委 兰州市
25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12833 专科 省政府 兰州市
26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12834 专科 省政府 兰州市
27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2835 专科 省政府 兰州市
28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2836 专科 省政府 兰州市
29 武威职业学院 13518 专科 省政府 武威市
30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3519 专科 省政府 兰州市
31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13933 专科 省政府 兰州市
32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3954 专科 省政府 兰州市
33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3955 专科 省政府 武威市
34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14131 专科 省政府 嘉峪关
35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4319
专科 省政府 天水市
独立院校/分校
1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13510 本科 省教育厅 兰州市
2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13511 本科 省教育厅 兰州市
3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13512 本科 省教育厅 兰州市
4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13514 本科 省教育厅 兰州市
5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13515 本科 省教育厅 兰州市
成人高校
1 甘肃机械电子职工大学[撤改为甘肃机电职院] 51032 成教专科 甘肃省 天水市
2 兰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 51038 成教专科 甘肃省 兰州市
3 兰州铁路工程职工大学 51039 成教专科 甘肃省 兰州市
4 甘肃核工业职工大学 51040 成教专科 中国核工 兰州市
5 银光化学材料厂职工大学 51042 成教专科 甘肃省 白银市
6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职工大学 51044 成教专科 甘肃省 金昌市
7 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 51374 成教电大 甘肃省 兰州市
8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职工大学 51375 成教专科 甘肃省 白银市
9 兰州服装职工大学 51378 成教专科 甘肃省 兰州市
10 兰州教育学院 51700 职教专科 甘肃省 兰州市
11 甘肃省委党校 成教党校 甘肃省 兰州市
军警院校
1 空军第五飞行学院 90055 本科 空军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