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腊禁忌
❶ 斋日的信仰道教必须吃素吗
道教的修持是禁忌血食的。道经云:“真人体质清虚,不染秽恶,妖魅阴浊所聚,惟喜血食。”这种说法在上清派的典籍中尤为广泛。《太上黄庭内景经》云:“沐浴盛洁弃肥薰……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也说:“五荤之菜,六畜之肉,仙道之忌也。”信仰道教却不一定非要吃素。一般信士可以吃从市场里买来的肉类,但是不可以杀牲畜、鱼类食用,有伤大道慈悲。信士也可以选择十斋日守斋吃素,其他时间生活及应酬则无忌。(多数正一火居道士除了斋醮期间,也不忌荤腥)提倡素食,本是一件好事,素食的确有利健康。但是有些人却把这点好处无限夸大,说素食可延年益寿、青春永驻、增长智慧慈悲、甚至消灾免难。更令人惊异的是居然有“食素可以脱胎换骨”的说法,若食素可以脱胎换骨,牛马骡羊皆为金姿玉质。修行不需要刻意吃素断荤,而在于身心清净的修持,身中神集,心中清净,自然就不会再迷恋荤腥。 修道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修道者忌食荤腥。荤又称五荤、五辛,乃天地不正之气所生的食物,它们是:一、蒜:伤心躁火气,吃多心神容易散漫不振。二、葱:伤肾耗水气,吃多情绪不稳惊慌难安。三、韭:伤肝克木气,肝火旺盛容易动怒伤情。四、薤:伤脾困土气,脾胰不顺经常烦恼忧郁。五、兴渠:伤肺蔽金气,肺痨经常出悲观心态。因这些食物的气味过于强烈,食用之后会诱发人的各种欲望,多食对身体亦有损害。腥则是指肉类食物,食腥让人迷失本性,造诸杀业,制造恶因,堕落轮回。修道者体上天好生之德,培自己慈悲之心,不杀害生命,免于冤孽牵缠,故而不食荤腥。所以修道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不重口味,自能常清常静,心平气和,百病不生。在道教正一派,尚有“四不吃”的饮食禁忌,相传源于汉朝祖天师张道陵。四不吃是指不吃牛、狗、雁、乌鱼这四种动物的肉。因牛一生辛勤劳作,于人有功,代表忠;狗看家护院,任劳任怨,代表义;(古有“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食牛犬,牢狱永免”的说法。)大雁失去配偶,终身独居,不再另寻新欢,代表贞节;乌鱼生子时,两眼昏花,无法捕食,小乌鱼便自动游入母亲嘴里,为其充饥,代表孝。天师以忠、孝、节、义教化于民,故“四不吃”的禁忌不但流传于道教,在民间也有很大影响。道教忌烟酒吗?正统道教弟子修内炼,是禁止抽烟的。烟属火,按五行相克来讲,火克金,在人体中肺属金,抽烟者久必伤其肺,对于内炼气脉运行也非常不利。另外就是在庄严的道教殿堂中,抽烟有失威仪,不文雅,对上圣高真也是一种不敬,所以道教在宫观殿堂上禁止抽烟。(现在多数正一火居道士不忌抽烟)商周时期,掌管祭祀的官员称为“祭酒”,张天师在蜀中创立五斗米道,设二十四治,治首即称“祭酒”。祭酒原为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乃德高望重者才能担任,天师道沿用此名,说明早期道士所行宗教职能与原来的祭酒有相通之处。《太上老君戒经》云:“不得嗜酒。”可见,道教的戒律中对酒是开许的。只要不过量,少许饮酒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通络活血,有一定的养生作用。
★什么是六斋十直?六斋十直是道教的斋期,即是修道之士清静身心、洗心涤虑、忏悔罪愆、奉侍高真的日子。斋不等于吃素食,斋法和戒律息息相关。所谓“斋戒沐浴,以事上帝。”道教对于斋期的记载,详见于《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洞玄灵宝福日妙经》等经籍。六斋,是指年六斋。即每年农历的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道教崇尚真阳长生之气,奇数为阳,所以每年的奇数月为道教斋月。十直,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月小以月底三日为期)。据《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记载,此十日均有尊神下降人间,检阅善恶。在唐朝时,十直日已经被定为法定日,《唐律》规定:十直日必须禁止执行死刑、屠宰、渔钓等杀伐生灵之事。★斋日都有那些?甲子日:天上万神聚会,检阅神祇。庚申日:人身中三尸神上天汇报人罪过。本命日(按自己出生那天的干支来算):诸天上帝计算人功行。八节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有八神记录人的善恶。三元日: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天地水三官大帝校量人之罪福。三会日:正月七日、举迁赏会。七月七日、庆生中会。十月五日。建生大会。三会日是三官大帝考核世间人功过之时。五腊日: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名侯王腊。五腊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为先亡设供修斋,是真正的孝子,得福无量。每逢上述斋日,或仙真祖师神诞日,应当诵经礼忏,建醮修斋,幽显两利,获福无量。★持斋有功德吗?是的,因为在每个月固定的日期内,都有不同的神明前来检斋,在神真降临的日子,应当努力修善,前来检斋的神明将会在善簿上记下功德,若斋期为恶不修善,神明将在恶簿书名。所以道教将持守斋戒作为一种修道的功德,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每月初一名为“月朔日”,每月十五日名为“月望日”,此二日乃是诸天仙真聚会之日。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土地福德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每月初三日、二十七日,为斗真降日。是日北斗真君下降巡查。每月初六日,并每月旬中三个辛日,为雷斋日,是日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下降巡查。每月逢三、逢七日,并庚申、甲子日(如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下均仿此),为真武斋,是日真武玄天上帝(真武大帝)下降巡查。每月逢三、逢九日,是日太乙救苦天尊下降人间,救拔苦难。每月逢九日,为纯阳斋日。是日吕纯阳祖师下降人间,度人济物。每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为三元降日,是日三官大帝下降巡查。每月的最后一天名为“月晦日”,此日各家司命灶君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什么是功德?功为善行,德为善心。心行合一,名为功德。努力行善,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功德不等同于利益。比如很多善信误以为功德等同于金钱,诵多少卷经文,做多少件好事,积累到来世可以换取相应的福报,这种善功名为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通过修行而获取的经验,福德等于金钱,金钱能用完,而经验不会消失。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易得道成真的,所以道教提倡积功累德,《道德经》上讲:“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越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就越是大,而不执着于回报,始终持守内心中的那份清静,就是功德。
❷ 中元节的注意事项与禁忌有哪些
中元节的注意事项与禁忌有以下:姓名勿直呼;别拍肩膀;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不可吹口哨;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床头不挂风铃。
❸ 阴历7月15啥日子啊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佛教中称为“盂兰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鬼节”的由来,实际上,“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双亡,他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等到修成之后,他便用天眼通察看地狱,寻找自己的母亲,结果发现母亲已堕入饿鬼道,食物入口,便化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目连很心痛,便去向师尊释迦牟尼请求解脱之法。释迦牟尼训示道,由于你母亲生前罪孽深重,死后堕入饿鬼道,万劫不复,如要解脱,非你一人之力可为,须集合众人力量,方可化解。于是目连历尽艰辛,广集僧众比丘,于七月十五日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会,超度地狱亡魂,终于使母亲脱离苦海。
盂兰盆是印度梵语。“倒悬”的意思,本来这个节日与中国的中元没有关系,但刚好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这一天,于是“盂兰盆会”的故事与中元相融合,并加入许多中国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元鬼节。
中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人类崇尚万物有灵思想,《礼记•祭法》载:“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万物死曰折,人死曰鬼。”到后来,鬼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地从万物有灵论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特的文化,构成了庞大的鬼魂体系,如地狱、冥君、十殿阎王和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等冥吏,并集中反映在民间的习俗、节日和鬼故事里。
关于鬼节祭祀的鬼魂,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恶鬼,就是非正常死亡的鬼,比如杀死、溺死,烧死,吊死等鬼魂,民间称为枉死鬼。恶鬼是鬼魂思想中出现较早的概念。它是原始人类对死亡恐惧的直接反应。原始人对凶死者的鬼魂是相当恐惧的,往往对其进行不同的丧葬仪式,沿及至今,民间还有凶死者不得轮回转世而成孤魂野鬼或打入枉死城永世不得翻身的说法。这类鬼怨气最重,常常出来为祸人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又在恶鬼里加入了道德观念,即生前造下罪孽或做过昧心事,死后也要打入恶鬼行列。佛教“盂兰盆会”主要就是超度这些恶鬼,让其减轻罪孽,化解怨气,从而减轻痛苦。
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善鬼”,主要是死去的祖宗和亲人,这类鬼魂祭祀是祖先崇拜的体现。在原始社会,善鬼的概念与恶鬼是几乎同时出现的,人们认为,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鬼魂非但不会害自己,而且还会在冥冥之中成为本氏族或后代的保护力量。这种思想对中国鬼文化的祭祀和丧葬习俗有很深远的影响,比如清明节和鬼节的祭祖活动,通过仪式,招回死去亲人的鬼魂来享用祭品,并祈求鬼魂保佑和降福。
中国的鬼节与西方的鬼节“万圣节”不同,现代的“万圣节”几乎变成了一个特殊意味的狂欢节,其本身也并不具有缅怀先祖的功能,而中国的中元鬼节,则更具有严肃性和孝教性,并产生不少禁忌,比如在鬼节里,不能独自一个人去河边,以免被溺死鬼拖下水,而成为它的替死鬼;做工程的,这一天不能开工奠基,商店和工厂也不选择在这一天作为开张日子等等。
中元鬼节的活动习俗,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招魂祭祖、做法事道场和放河灯三项了。
这里的招魂不同于人刚死的招魂,后者是人死之后,为了使其魂魄归于尸体和墓穴,不至于游离在外成为孤魂野鬼而进行的仪式。前者的招魂则更加世俗化和具有亲切感,是对死去亲人的深情呼唤。祭祖一般在招魂后开始,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但大部分都有设祭祀酒菜、点香燃烛、烧纸钱等仪式,在祭祀完毕,全家人方可食用祭祀用过的酒菜。
做法事道场,佛家就是“盂兰盆会”,这场超度胜会是佛家普渡众生思想的具体展现,往往办得极为隆重,高僧云集,场面浩大。还往往在期间请戏班上演有关冥界神鬼故事的大戏,比如《钟馗嫁妹》、《白蛇传》等,颇得农村群众的喜爱。
第三项便是放河灯了,这项古老的习俗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当时只是僧人在放生池里放河灯,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人们表达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的美好习俗。每当中元节的夜晚,人们用纸扎成荷花灯,金鱼灯、小鬼灯、观音灯、元宝灯等各式彩灯,顺流而下,星星点点,闪闪烁烁,把整条河面装扮得美丽如诗。可惜的是,到了现在,除了少数民风古朴的乡镇,人们已经很难看到放河灯的活动了,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只能留在记忆里。
中元节的其他习俗,还有跳钟馗、发平安米等,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活动。
中元“鬼节”又称“孝子节”,因为佛家的目连救母,本来就是个孝子故事,巧的是道教的中元地官舜帝也是一个大孝子,加上我国儒家一向注重孝道,百德孝为先,所以使中元鬼节蒙上了浓浓的孝教色彩。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而佛家的盂兰盆会,也是华夏民族博爱、仁慈精神的体现,在这两点上,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元鬼节无疑具有其积极意义。
❹ 7月半鬼节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禁忌吗
我们知道鬼有三个节日,一个是十月初一。一个是清明节,清明节大家都知道,上坟,坟就是他们的房子,应该把他们的房子修理好,像老鼠洞要填好,扫墓就把坟墓上的脏东西扫掉,看看有没有漏的地方填满。清明节夏天来了会下大雨。坟土松散会被淋散,修坟这其实是对祖先的尊重。 还有中元节就是7月半,就是7月15,实际这个7月半在道家看来,7月半是农历7月14,这个时间已经是鬼最后一天了,关上鬼门以后鬼再回不去了。7月14晚上12点钟它是最后一个时间。
佛教中七月十四、十五是中国鬼节。一般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的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这时侯阴气最重,所以当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边或海边等的地方,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乱说一些不吉利或得罪灵界的说话,以免招惹阴灵(鬼)。
佛教中「盂兰节」俗称「鬼节」,为农历七月十五日,相传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道教来说,是日为「中元节」,则为地官赦罪日,佛教则称之为「盂兰节」,传说由农历七月一日起,地府中的游魂野鬼就开始被释放出来,他们可以在人间游离一段时间,接受人们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门关会再度关闭,鬼节的节期亦就此结束。
在鬼节有十大禁忌:当然信则注意,不信也无妨。要碰上鬼也是讲缘分的。对于鬼神,我向来的观点是敬而远之。为什么呢、
一是说不清,八字不同的人对这些事看法也不同。比如命带童子。命带华盖。八字纯阴或者墓库重重,八字过弱或走霉运的容易碰上。而八字旺或硬的人不容易碰上。在两种人之间去辩解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有的人时常看见,有些人一生都没见过。
二;过份关注这种阴性问题不利于生活,俗话说念什么来什么。所以希望很多年青人别沉迷在看鬼故事的刺激中。
1、勿夜游!八字轻的人不要夜游,碰上麻烦
2、非特定场合勿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鬼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
3、勿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4、勿晚上晒衣服!当鬼觉得你的衣服好看,红色最忌
5、少去阴气重的地方。
6、中午,傍晚,深夜尽量别一个人去人烟稀少的地方
7、勿捡路边的钱!这些钱买路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
8、勿轻易的回头看!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鬼叫你…
9、看见别人拜鬼神时勿胡言乱语
10、筷子勿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鬼与你分享食物…
当然其中很多都是民俗,泰明认为不用过于害怕和处处小心。毕竟世上还是好鬼多。活鬼更厉于死鬼也
❺ 农历七月初七禁忌是什么
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农源历七月初七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古俗在这天晚上,中国女孩们要穿针乞巧。鹊桥相会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有古书上说,七月初七日,切戒色欲,勿想恶事,十五日犯色欲,损寿!
除了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之外,七月初七为道教五腊日之一的「道德腊」。
道教据古代「腊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创五腊日(南北朝成书的《赤松子章历》已载此),至今为道教所奉行。
据《赤松子章历》记载:七月初七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学业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谢罪、请福、服气、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树碎石,食啖酸咸,乘骑临险。可导引摄理,展舒筋骨。
❻ 被汉族称为“鬼节”的中元节,有什么讲究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2.夜游
八字轻的人在鬼节这一天千万不要夜游,因为这一天鬼门关大开,幽魂孤鬼都出来游荡,如果让他看到了阴气沉重的你,说不定会把你误认为是同伴,将你邀请回家做客。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在鬼节这一天大多数人们都会提前为路过的好兄弟烧些纸钱,然后等到隔天再来收拾残局。因此,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通常都会同意时间同一地点,千万不可以在非特定场合时间烧冥纸。
4.偷吃祭品
在鬼节这一天人们会为鬼兄弟准备一些祭品,因此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晚上晒衣服
在鬼节当天晚上最好不要在外面晾衣服,因为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如果不得已在鬼节当天晚上还在外面的朋友要小心了,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
鬼节这一天忌下水,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乱看
俗话说人不犯鬼鬼不犯人,他们难得出来一趟自然是兴奋异常的。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
在八卦灵异学中,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最好不要再家门口摆放榕树。
10.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尤其是在中元节这一天。
11.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❼ 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习俗、禁忌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❽ 鬼节的忌讳是什么
鬼节即中元节,为传统节日,各地的风俗和忌讳大致相同:
一般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
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各家还要在自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活动,所谓水灯,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说法,水灯是用来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