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市攻坚决胜年

依法治市攻坚决胜年

发布时间: 2022-02-12 08:50:27

A. 新时代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略上作出的重大抉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下,对治国理政方略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实行法治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治国之道和理政之策。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实行法治形成了强烈的呼唤,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都需要以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为前提。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后所出现的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社会成员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意识和文化取向的重大改变,也对旧有的社会治理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在我国实行法治的现实需求。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社会发展现实及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机遇,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作出了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我党治国理政方略的重大转变和历史性飞跃。

三、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坚持科学立法,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迄至今天,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领域、新情况、新特点,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及时制定、修改、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使立法更加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更加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2.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一是要求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二是要求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正确使用相关行政措施和手段,避免损害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三是要求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尽可能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应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四是要求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五是要求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

六是要求权责统一。通过科学的法律和其他制度,合理规定和配置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保持责任与权力的对应;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切实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3.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发挥着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等重要作用。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要坚持司法公正。严格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理性地权衡案件所关涉的各种社会利益,妥善把握和处理好案件所关涉的各种关系,对各类案件作出正确处理,对各种纠纷予以有效化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实现司法高效。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不断完善司法程序,切实改进司法作风,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司法活动的效率,有效应对社会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要树立司法权威。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要切实做到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全社会要依照宪法的规定,尊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尊重司法机关作出的生效裁决。

4.坚持全民守法,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社会成员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遵守法律;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尤其是在享受自由和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合法权利与自由,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运用法律规定或法律允许的方式与手段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掌握和熟悉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5.强化监督制约,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以保证执政党的权力和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种权力的设置和行使始终不偏离我国民主政治的正确轨道。要围绕权力运行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各种权力的配置,统筹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以及行政机关自我约束与监督的作用,扩大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有序参与,强化人民群众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广泛监督,同时重视和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要从法律上规范各种监督行为,不断提升监督的科学性、合理性、建设性和实效性。

B. 南京市历来重视依法治市,近年来我市为推动法治南京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

2011年10月中共南京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要实施法治建设工程

C. 我国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年是哪一年

今年,2020年就是脱贫攻坚决胜年。如今,国家正在组织人员对脱贫攻坚成果进行验收。

D. 如何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的建设要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尤其是对重要的权力。因此,要在现有回的简政放权、放答管结合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削减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同时,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切实划清政府和市场、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运行受到严格的规范和制约。

E. 依法治国16字方针旧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迎专来了法治的“柳暗花明属”。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由此,中国开启了法治建设的历史性进程。正如邓小平于1992年在深圳所言:“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扩资资料

新16字方针:

1、科学立法:科学立法,体制先行。要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了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2、严格执法: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

3、公正司法:实现公正司法,归根结底还要靠制度保障,让执法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

4、全民守法:小到文明行走,大到依法治国,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新闻网-全面依法治国

F. 如何推进依法治市,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常需要按照如下内容执行:
第一,进一步解回放思想,努力冲答破不合时宜的旧观念的束缚。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谋划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第三,总结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优秀的地方治理创新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
第四,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学习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好经验。
第五,坚决破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制。
第六,破除官本位观念,消除官本主义流毒。

G. 脱贫攻坚决胜年是哪一年

脱贫攻坚决胜年是2020年。

因为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注意事项: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H.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基本方略是在哪年

1997年的十五大正式提出,1999年九届人大最终确立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基本方略


I. 今年是依法治国第几年

你好18年了: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法律地位的确认: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其作为宪法的第五条第一款。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

J.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点工作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专1、严格属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2、公正司法,提升司法为民的公信力。司法是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
3、全民守法,共同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人民群众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

热点内容
法律硕士研究生找工作 发布:2025-02-05 14:15:24 浏览:474
刑事诉讼法历年司考真题 发布:2025-02-05 14:11:59 浏览:868
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关系 发布:2025-02-05 13:56:59 浏览:766
行政法规立法程序是什么 发布:2025-02-05 13:51:27 浏览:52
昆明市司法鉴定 发布:2025-02-05 13:30:52 浏览:984
李晨被法院 发布:2025-02-05 13:19:50 浏览:10
考研刑法学硕 发布:2025-02-05 12:21:09 浏览:764
永远居留条例 发布:2025-02-05 12:05:08 浏览:796
美国律师守则 发布:2025-02-05 11:15:41 浏览:138
李金律师 发布:2025-02-05 10:43:25 浏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