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和法治
A. 如何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
一、法制观念和法治观念
观念既是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也是支配人的行为的重要认识。
1、概念的变迁
法治观念一词是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开始流行的,以前的提法是“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十五大报告尚有“法制观念”一词。
法制经常相对于民主而言;法治一般相对于“人治”而言。“人治”的特征是:⑴个人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⑵个人可以随意制定和废除法律。
法制和法治是密切相关的:
①法制是法治的基础:法治的前提是有法制,有法可依是法制的基本特征;
②法治是法制的升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法治的基本精神。
一般说来,法治观念可以囊括法制观念。因此,党的十五大之后,人们经常使用法治观念一词,很少再用法制观念一词。
2、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
①民主法治观念;
②自由平等观念;
③公平正义观念;
④权利义务观念。
二、法治理念
理念是指富有理性的具有体系的观念。例如科学理念、艺术理念、政治理念等等。
1、概念的形成
2006年4月11日至13日,中央政法委在北京举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并讲话。
罗干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具体内容
①依法治国--核心内容
②执政为民--本质要求
③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④服务大局--重要使命
⑤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罗干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的关系
1、区别
①内容有差异。法治理念是法治观念的核心内容。
②时间有先后。法治观念一词是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开始流行的。法治理念是2006年首次提出的。
③要求有侧重。法治观念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法治理念侧重于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要求,例如“执法为民”。
2、联系
①内容有重合,如公平正义。
另外,有时也把法治观念的内容称为法治理念。例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2007-10-25十七大报告
②性质相一致,同属法治精神。
③作用相统一,指导法治建设。
B. 法治基本观点
1、法治作为一个动态的或能动的社会范畴,其基本的意义是依法办事。
2、现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办事。
3、人人平等地依法办事是法治的要求和标志。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四个缺一不可的要素.这四个要素的实质是依法办事。
5、法治不是单纯的法律秩序。
6、不是任何一种法律秩序都称得上法治状态,法治是有特定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的法律秩序,即是有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C. 符合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
--拉伦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黑格尔
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强森
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伯尔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
--陈弘毅
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
--费尔德
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
--边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
--滋贺秀兰
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
--波斯纳
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鲁纳
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庞德
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边沁
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鲁赫
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
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
--劳伦·却伯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
--埃利希
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斯宾诺莎
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
--西塞罗
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
--马基雅弗利
D. 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基本内容是: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4]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5] 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 [6]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它既有包容一切先进的法治理念的进步性,又有立足现实、强调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性。忽略其进步性,容易导致迁就人治的现实倾向;忽略其具体性,则容易导致超越现实可能性的空想或思想混乱。
E.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资本主义法治理念有何区别 论述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解析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的文化资属源,既有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又有西方法治思想,体现了充分的开放性。但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在本质、人民性和实践基础方面都是不同的。
F.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怎样形成和提出的
社主义治理念提科答建设治家建设社主义治家等系列重问题各种非社主义治思想本清
G. 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建设的区别和关系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回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答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法治思维在不同问题和领域的运用包含了不同的层次。
H.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之,也是社会法治的()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之,也是社会法治的(核心内容)。
依法版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权治的核心内容。 除了法律规范之外,道德、宗教等都是调整社会的重要规范,但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告诉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依“法”治国,而非依“人”或其他社会规范治理国家。
只有依法治国,人民才能通过各种法定形式参政、议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才能通过法定程序保证国家的重大决定符合自己的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合法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并在受到侵害时能及时获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依法治国。
I.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是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演讲比赛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依法治国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①人民民主。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②法制完备。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
③树立宪法法律权威。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④权力制约。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2、执法为民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执法为民的内涵: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公平正义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其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合法合理,这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和载体;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服务大局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5、党的领导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J. 法制观念和法治观念有什么区别
1、意义抄不同。
法制一词通常是指袭一国的法律和制度,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在这个意义上,任何国家有法律和制度,就有法制。
法治是指一种治国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是相对于“人治”这个治国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而言的。
2、方式不同。
法治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采用什么原则和方法对国家进行治理和统治。
法制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法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
3、重点不同。
法治强调的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法律,一切活动必须依法办事。
法制则强调的是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和。
4、范围不同。
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和制度,即都有自己的法制。
但并不是每一个国家,全都实行法治,有的国家实行的是专制、人治。法治同民主相联系,只有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法制,才能真正实现“法治”。
5、用处不同。
法制是为政治服务的,法律和制度是治国的手段。
法治则是治理政治的。一个国家的政治需要正确的“法治”理论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