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普世

道德普世

发布时间: 2022-02-12 12:30:52

① 普世价值观是什么意思

普世(适)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它超越民族、种族、国界和信仰,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价值观,是衡量是非善恶的最低尺度,或者说是人类道德的共同底线。

具体的说,普世价值观由三个基本要件组成:公平、正义、自由。

公平不是指物质财富的绝对平均,他是指竞争机会的均衡和基本人权的对等,简单说就是不能有特权,就是在规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正义就是事实真相,就是人的行为和事物的最终结果,必须符合逻辑、合乎道德规范。更通俗的说,正义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惩恶扬善,就是维护正义。

自由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意志;二是指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及承担必要的责任,以便不妨碍他人的自由意志和固有权利,不违背公平正义的大原则。

(1)道德普世扩展阅读:

普世价值与法律:

狭义的道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人性的阐述,另一部分则给出价值判断与行为准则,对人性进行约束和引导。

人类社会的道德源自于宗教信仰,说白了,道德就是人的社会伦理、行为规范、判断善恶是非的尺度。道德的现实意义,就是约束人的恶性,发扬人的善性。所谓的良知,就是道德水准在人心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很多人认为只要实现了宪政法治,一切社会问题都将得到解决,公平正义自然就能实现。

那么,法律又是怎么来的呢,法律又是依据何种原则来制定的呢,事实上法律也是道德的一部分,只是法律带有强制性,属于外在约束机制,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规范。法律,可以说是道德的底线之底线,一但逾越了最后的界限,就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法律的制定,不能违背人性,不能违反伦理道德和普世原则,否则就是恶法,就是黑帮的帮规;如果法律逼着人去作恶,那它就是邪教的教规。这样的法律,毫无遵守的必要。比如1994年之前,南非实行的种族隔离政策,1961年之前美国实行的种族歧视法规

一个社会,如果只讲道德,不讲法律,那就等于没有底线,没有惩恶的机制。如此,权力就会成为法律的替代品,社会的走向将取决于掌权者的个人操守;如果只讲法律,不讲道德,则是非善恶无从分辨,法律或将背离道德准则,那时任何人间惨剧都有可能发生,希特勒时期的德国就是例证。

② 什么是普世教育

本义
普世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umene,意为“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中文里的“普世价值”在拉丁文中对应Oecumenical value和Universal value。
1) “普世的”是拉丁文oecumenicus的意译,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除“普遍”之义外,还含有“根”的意味,是一个富含价值意义的词。中世纪以来被基督教会用来自称“普世教会“,该组织兴起于19~20世纪间,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世界各地基督教内部各派别的关系,形成统一的传教活动,该运动鼓吹教会的普世性,主张“教会一家”,终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及各大宗教的对立,提倡相互间的对话,建设“以自由、和平、正义为基础”的“大社会”。
2)Universal value是一个哲学或心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类对自身价值的最基本的评判标准。包括人的需求(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能否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人的价值观等等。因此,Universal Value更好的翻译应当是“普适价值”。
3)中国讨论:中国普遍讨论的“普世价值”的“普世”二字,应该是对Oecumenical的解读,源于基督教。“普世价值”也应翻译成Oecumenical value。而大家经常提及的Universal Value,翻译成“普适价值”较为妥当。“普世价值”一词在中国受到关注,则源于2008年5月23日《南方周末》刊登的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该文并无具体作者,署名“南方周末编辑部”,其中提到“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并由此引发了对“普世价值”一词含义的争论。

普适(世)价值:已经存在的,并不具有广泛争议的公共秩序以及风俗习惯。“普世价值”是英文“universal value”的意译,其实译为“普适价值”更为准确。
在哲学等人文科学上,普适价值(英语: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普世价值与绝对真理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易被混淆。
普适价值包括但不限于: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等。国家有义务捍卫国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如生存的权利、免于恐惧的权利、生育的权利、知的权利、免于匮乏的权利、思想的自由、表达的自由。
普世价值既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不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它只是人类道德的最低底线,是人性最后的那块遮羞布。

③ 普世什么意思

普适(世)价值:已经存在的,以自律、平等、博爱为基础的,并不具有广泛争议的公共秩序以及风俗习惯。“普世价值”是英文“universal value”的意译,其实译为“普适价值”更为准确。

普世价值包括但不限于: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等。国家有义务捍卫国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如生存的权利、免于恐惧的权利、生育的权利、知的权利、免于匮乏的权利、思想的自由、表达的自由。

普世价值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确实是目前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普世价值是人类文明共有成果,不应该把普世价值等同于西方价值观。

(3)道德普世扩展阅读

主要内容:

人类应追求长远和短期兼顾的安全、进步、快乐、自由、民主、法治、公正、人权、合法地新建和发展党派团体和宗教组织、合法适度地方自治。

高效率和效果、节约、环境保护、适度博爱和互助、合作、善良、仁慈、宽容、和平、讲信用、对话讲逻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德),防止不顾他人和整体利益的极端自私行为。

西方社会学者试图用普世价值观保持人类各宗教、组织、国家、地区、意识形态、政治党派之间在道德底线上的统一,以提前避免人类过度分裂、斗争。

④ 普世道德与人伦道德有什么区别

你所说的普世道德应该是指普世价值观吧,人伦道德则是专指中国儒家所说的做人的伦理、纲常。

⑤ 怎样理解普世主义

普世主义是哲学上的一个分支,它强调普遍的事实能够被发现且被理解。在伦理上,普世性就是指能够应用在所有人身上的价值观或事物。这种思想存在于许多宗教或哲学体系之中。普世主义最早出现于宗教、神学和哲学概念上的普世。

既代表活力又意味着稳定的普世主义原则是帝国的基本力量之一,也就是说,帝国应当平等地对待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民族。这种态度能够将各被征服的民族和个人纳入帝国核心,从而不断扩大帝国的权力范围,超越最初的民族基础。

被这一体系所同化的人群规模不断扩大,因为它允许被统治者将自己重新定义为统治者。在被征服者的眼中,征服者最初的暴力转变成宽宏大量。

普世主义被用于数个方面,在宗教上,它是宗教的普遍原则-----比如基督教普世主义(Christian Universalism),是基督教的普遍原则,包括信上帝,信耶稣,信灵魂不灭,信原罪和死后赏罚。

哲学上的用法来自康德,极其晦涩我也看不懂。君主制的普世主义---似乎相当于世界之王,把君主制推广到全世界的意思。

和我们接近的普世主义,应该是道德普世主义---寻找和推行能为人类广泛接受的普遍道德观念。要超越种族,宗教,国家的限制。对此有一个简单的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乔姆斯基的原话很复杂,大致意思就是这样)。

⑥ 谁能说一说 社会的基本的道德 有哪些 世界的普世价值观

道德,核心乃仁义二字。
世界价值观即是仁义,公平,公正。

⑦ 判断题 道德有普世价值

我选正确。以下内容转处网络

普世价值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回只要本于良知与理性答皆为所有或几乎所有的人们认同之价值、理念。普世价值与绝对真理是两个不等同的概念,经常性地被人们所混淆。它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等。国家有义务捍卫国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如生存的权利、免于恐惧的权利、生育的权利、知的权利、免于匮乏的权利、表达的自由、思想的自由。

⑧ 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是什么意思

普世(适)价值观,就是普遍适用的价值观。普世价值观主要由公平、正义和自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公平是指竞争机会的均衡和基本人权的对等,简单说就是不能有特权,就是在规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正义就是事实真相,就是每个人所收到的结果必须符合他之前的行为。更通俗的说,正义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惩恶扬善,就是维护正义。

自由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意志;二是指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及承担必要的责任,以便不妨碍他人的自由意志和固有权利,不违背公平正义的大原则。

(8)道德普世扩展阅读:

普世价值观的起源:

基于“人性本私,善恶并存”这一客观事实,为制约人性之恶、保障所有人的基本人权,由宗教信仰中的道德标准经弱化后,形成了一个适应世俗社会的价值体系,即所谓的普世价值。可以把普世价值看做是道德底线,以及衡量是非善恶的最低标准。普世价值就是把“保障所有人的基本人权”作为社会底线和国民共识。

人性永恒不变,故普世价值亦恒定不变。它不是谁能够定义的,谁也不能赋予它新的含义,也不存在什么旧的版本,更没有什么“西方普世”与“中国普世”之分。人性是人类的共同属性,普世价值适用于全人类,它超越地域、民族、种族。人性善恶并存,故普世价值能容人之恶,主张人有一定限度的作恶权利。

⑨ 普世道德需要吗

需要啊..不然人类之间就注定没有妥协,对立到最后就是互相毁灭

⑩ 道德具有普遍性 因而具有普适性对吗

道德作为一种来价值观、社自会意识、文化形式、上层建筑,是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政治的历史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是在一定社会群体的实践中形成的。
既有共性也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因此,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都是相对的,不能夸大。
普适性有时也叫普世性,在不同的民族与不同的国家,这种道德的普世性是有条件地存在的。

热点内容
法律硕士研究生找工作 发布:2025-02-05 14:15:24 浏览:474
刑事诉讼法历年司考真题 发布:2025-02-05 14:11:59 浏览:868
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关系 发布:2025-02-05 13:56:59 浏览:766
行政法规立法程序是什么 发布:2025-02-05 13:51:27 浏览:52
昆明市司法鉴定 发布:2025-02-05 13:30:52 浏览:984
李晨被法院 发布:2025-02-05 13:19:50 浏览:10
考研刑法学硕 发布:2025-02-05 12:21:09 浏览:764
永远居留条例 发布:2025-02-05 12:05:08 浏览:796
美国律师守则 发布:2025-02-05 11:15:41 浏览:138
李金律师 发布:2025-02-05 10:43:25 浏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