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于欢案道德和法律

于欢案道德和法律

发布时间: 2022-02-12 16:20:06

Ⅰ "辱母杀人案"于欢上诉的结果是什么

"辱母杀人案":已受理于欢等人提出的上诉,正在全面审查案卷,已通知双方律师阅卷,听取意见 。

法律规定“正当防卫”行为,目的是要鼓励公民采取必要措施与不法侵害作斗争,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将“超过必要限度”的“门槛”抬高,施以无差别的“对待”,只会使公民抗争邪恶的勇气遭受遏制,从而与正当防卫的立法精神背道而驰。

“法律是灰色的,而司法之树常青”。同样,法律也是冰冷的,但法律精神是有温度的。任何执法不当与裁判不公,都是对法律精神的背叛与戕害。目前,被告人已经上诉,期待在即将到来的二审中,司法机关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秉持法律精神公正裁判,实现排除社会危害性与阻止刑事违法性的统一,彰显法律之正义。

Ⅱ 补发“辱母杀人案”后所欠员工部分工资,如何看待于欢一家人

于欢和自己的母亲出狱之后就将之前的机器重新运转,然后获得了一些资金,并且将这些资金作为当年拖欠员工的工资发给了他们,也非常的感谢当年的公司员工在他们家出事的时候没有落井下石,而且也没有说来跟他们要工资,也是非常的善良了,所以于欢和母亲在出狱之后就想着得先把公司员工的工资结上不能一直拖欠了,他们也不能辜负了员工们对自己的信任,而这一举动在网上出来之后,网友们纷纷评论说,这样的行为值得赞赏,有这样的头脑总有一天会东山再起的。

并且于欢的母亲也表示,自己也打算从头再来,召集了之前的员工,希望能够继续为自己做事,作为领导人就要有宽阔的胸襟,在平时的时候对待员工也要有足够的宽容,该给的工资该有的待遇都不能少,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更好的追随领导者,所以也可以看出来,于欢一家在工作的时候对员工也是非常的不错,而且于欢对于母亲也是非常的维护,这家人的人品和道德都非常的不错,所以总是会有辉煌的一天。

Ⅲ 于欢二审“全民围观”,它承载的东西早已超越了个案

于欢的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说实话,刚刚了解这个案子的时候我十分的气氛,姑且不论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利益纠葛,但黑社会份子的行为确实触碰到了个人尊严的底线,而与欢和她的母亲,出于自身安全以及尊严的考量,选择了报警,可是警察到来之后却并不能解救他们于危难之中。

我们希望我们活着而不仅仅是活着,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有尊严的活着,在政府和警察没能涉黑力量一网打尽,这个社会还不够清平的时候,我们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保护自己的人格不受侮辱,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正因为这个案子寄予了我们太多的希望,她才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是人们对于人格尊严能够得到法律保护的诉求。

Ⅳ 于欢案件给我们哪些教育和启示

虽然媒体、网友们对案件的评论各异、观点不同,但绝大多数社会公众都希望二审法院能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公正作出处理。6月23日,山东高院依法对案件作出裁判(法院裁定于欢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二审审判程序虽已划上了句号,但对案件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和启示要铭记。

三是坚持公开审判原则。从媒体报道情况看,旁听于欢案件二审开庭的各界代表称赞法庭是“正义的殿堂”“法治的课堂”。这一效果的取得,得益于庭前工作的充分准备,更得益于二审对庭审活动的最大限度的公开。办案机关要更加重视司法公开的作用,让所有的诉讼活动都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展现出来,把开放的法庭变成普法的课堂,把法庭的裁判变成普法的教材。

四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办案机关要认真梳理案件引发社会关注的主要方面、分析案件引发社会关注的具体原因,将社会关注转变成查找差距、改进工作、补齐短板的巨大动力,并以实事求是、开诚布公、真诚、友善的态度,对社会关注的问题给予积极回应,努力赢得社会对裁判的信任、认可与支持。

Ⅳ 母亲欠债遭11人凌辱,在警方未能妥当处置的情况下儿子刺死1人被判无期,怎么看待法官的判决

一次不公的裁判,其恶果远甚于十次犯罪。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的审判则摧毁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培根·《论司法》

近日,山东22岁青年于欢“刺死辱母者”案,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仅网易新闻中一则报道即有近200万跟帖。此案之所以受到民众空前关注原因主要有:(1)11名催债人使用手段极其卑劣,突破了人们的道德底线;(2)警方出警后,对于置身困境的于欢母子几乎坐视不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悲剧的发生;(3)法院判处在极度愤怒与绝望中挥刀刺死凌辱母亲者于欢无期徒刑。


可以说,如果前两者综合起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那么第三者对本案在互联网中剧烈发酵直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该案的一审判决不符合人们观念中的公平正义,因而民意如潮水。


【基本案情】


山东女企业家苏银霞背负135万元年息高达120%的高利贷之后,在前后不到两年时间内,总计支付本息约254万元以后,无力支付余款,11名催债人暴力催债,在债务人企业的接待室前后2天时间内使用卑劣下流手段当着苏银霞之子22岁的于欢的面对苏银霞极尽凌辱之能事。警方赶来以后只是说,“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随即离开。于欢几近崩溃欲随冲出房间未果,慌乱中摸出一把水果刀刺伤在场的四人,其中一人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首发于《南方周末》的报道,这起案件发生于2016年4月14日,目前一审完毕,于欢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目前该案在上诉中。


【正当防卫VS故意伤害】


本案一审判决最大的争议是被告人于欢的行为究竟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来看看我国刑法故意伤害罪的量刑幅度: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即使法官不考虑当时于欢面临的处境,所受的屈辱,即使法院认为他的尊严不值得法律去保护、去捍卫,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完全可以判决十年以上(包括十年)有期徒刑。如果当初一审法院当真如此判决,可能也不至于引发现在的滔天舆论。


【期待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是刑法理论之一,期待可能性理论认为,如果不能期待行为人在特定的场合实施其他合法行为,就不能对其所实施的违法行为进行“法”的非难,因而不存在刑法上的责任,或者可以减轻刑法上的责任。


在那样的场合,在母亲面临11名催债人极端的侮辱和拘禁而救助无门的情形下,作为法官,请你告诉我,你期待他怎样“正确处理冲突”,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的确,法不容情,但人应有情。法官断案,应该遵守法律,也应该遵循良知。

Ⅵ 如何看待于欢案于欢被判无期徒刑

嫌疑人于欢(或被害人于欢及其母亲),被害人(或嫌疑人)放高利贷的。于欢角度专出发谈及伦理道德属,个人意见认为于欢做的很对,警察到场后并没有立即组织犯罪只是口头劝阻然后出去探明情况,我认为于欢在警察离场后拿出刀来正当防卫无错。反而错在警察(不作为),然后防卫过当捅伤三人一人致死,防卫过当,背叛无期徒刑,这里需要谈及美国的不退让法:一个人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武力自卫,有合理理由相信非法的威胁,没有义务先撤退。

而中国法律不够完善每年都在修缮(其实各国每年也在修缮法案)只有遇到某一大案特案,以此为戒。然而从法理出发我认为判处无期也太过,防卫过当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有很大区别,虽然他们为受生命威胁,可高利贷者涉嫌强将未遂,这足以证明于欢不是故意杀人。虽说他没有故意杀人可也不能无罪,防卫过当也是要负刑责的,但是,对方有多人,正当防卫是让犯罪嫌疑人失去犯罪能力,可因对方多人,一个失去能力还有多个,案件细节没有纰漏,所以如果在于欢阻止犯罪时还有人要进行犯罪于欢绝对无罪。

从个人角度出发,如果我是于欢,在场所有放高利贷的都要死。

Ⅶ 论述我国法律为什么同时具备政治法律和道德三种素养

摘要

热点内容
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学费 发布:2025-02-05 15:39:35 浏览:993
民法课推荐 发布:2025-02-05 15:33:50 浏览:4
昌平法院法官遭枪杀 发布:2025-02-05 15:33:45 浏览:56
单位规章制在哪公示 发布:2025-02-05 15:30:02 浏览:759
法律硕士研究生找工作 发布:2025-02-05 14:15:24 浏览:474
刑事诉讼法历年司考真题 发布:2025-02-05 14:11:59 浏览:868
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关系 发布:2025-02-05 13:56:59 浏览:766
行政法规立法程序是什么 发布:2025-02-05 13:51:27 浏览:52
昆明市司法鉴定 发布:2025-02-05 13:30:52 浏览:984
李晨被法院 发布:2025-02-05 13:19:50 浏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