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苏格拉底道德

苏格拉底道德

发布时间: 2020-12-20 22:38:23

『壹』 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
充满信心地出去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
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
那就是爱情
"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
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
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
"
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
柏拉图回答老师:
"
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
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
那就是婚姻
"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
"
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
柏拉图回答老师:
"
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
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
那就是外遇
"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
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
"
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
"
这就是最好看的花。
"
苏格拉底问:
"
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
柏拉图回答老师:
"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
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
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
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

『贰』 1.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马克思如何定义道德

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所以说不同的人对道德有着不同的定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马克思,有不同的认识。

『叁』 苏格拉底的辩论追求的是什么

有一次,苏格拉底与一位青年学生讨论道德问题。苏格拉底问这位青年:“人人都说要做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说:“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苏格拉底接着问道:“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那位青年回答道:“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我军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士气低落。我军将领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围出去。结果士气大振,突围成功。你能说将军欺骗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回答说:“那是在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骗。”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不愿意吃。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只好说:“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说:“你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还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呢?”苏格拉底笑着回答道:“其实,道德就是道德本身。”
这是其中一个例子

『肆』 苏格拉底的思想精神是什么

苏格拉底一直努力想让人认识到人是不完美的,人必须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和实践才能接近完美,而这样做就必须用理性指导,执着的追求真理,并用自己的行为去实践真理。所以他以“从容赴死”的形式,证明自己的无辜和理性精神必胜,也向世人和历史宣布了走向极端的“雅典民主”不可磨灭的罪行。在法庭上,苏格拉底以预言家的口气对陪审团说:“现在我该走了,我去赴死;你们去继续生活;谁也不知道我们之中谁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 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首先,他认为人是无知的,人只有知道自己无知才能获得知识;其二,他认为美德就是知识,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以理性作为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所以他呼吁人们关注自己的灵魂,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到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这样的人就会在这个世界面前感到谦卑,感到人的不完美,就会有所敬畏,就知道人是胜不了天的,就会更自觉地用理性来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 两千四百多年以来,文明的不断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同时也“破坏了带给人类生活意义的精神价值”。 如果一个群体的传统里缺失理性,就缺失自省精神基础,又会怎样呢?这个群体的文化和传统会有缺失——正如在苏格拉底时代的那种民主最后成为实际上的反民主一样,这样一个将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群体也一定会在其文化中因缺失理性而缺失人性,因为这样的群体只能相信人治,而人治的结果必然是否定理性、遏制思想自由。在这样的文化传统里,民主的意义和价值往往被扭曲,成为野心家用来愚民的空头支票。另一方面,民众往往也会自觉地把一个处于最高位置的人神化,创造一个适应人治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始终如一的价值和道德观,只有一朝天子一朝臣民的投机乡愿心理温床。在这样的文化传统里,忠臣的就义也就只是一种变相的殉葬,悲壮惨烈,然只是为一昏君或暴君尽忠而已,就如当年日本战败时,那些剖腹自杀的日本文武官员一样。 苏格拉底的哲人生涯可以概括为对理性的信念和追求,而苏格拉底正是通过从容赴死体现了他的学说:追求理性,追求真理,哪怕面对着大多数也决不盲从苟且。也通过他的死,他唤醒人们:人是多么狂妄虚骄,缺乏理性,如果不能自觉用理性来指导自己,人就会误用自己的热情,滥用自己的权力,把美好的理念变成闹剧甚至悲剧,公平正义资源也就得不到合理分配和利用。他身后两千多年里,人们为建立合理民主制度不断努力,付出了巨大代价。雅典民主通过苏格拉底的死而成为后世的教训,唤起人们对非理性的警惕,民主制度才能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虽然迄今为止,我们还不能说哪一种民主制度是最完善合理的,但至少人们已意识到:民主不是简单的多数主宰一切,不是粗暴的铲除异己;对民主的热情不能取代对民主的理性执行,理想的民主应建立在理性基础上,以包容多元为其内涵。 今天,民主意识深入人心,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也成为知识精英和草根民众的共同呼声,国际社会对一些极端行动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民主又往往是相对立的各派所用的盾牌和武器。因此,重温苏格拉底的死也仍然有现实意义。

『伍』 苏格拉底德育的启示

一、苏格拉底德育范式的解读
关于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国内外的教育研究多有阐述,但基本上被简单地视作一种技术性的道德教育的方法,即等同于他的“对话——问答”教学法。这显然是一种孤立的、肤浅的认识,至多只是从外显的形式或实际的操作上所作的局部性和阶段性的理解,没有将活动的整体和运行的全程纳入视野,遮蔽了其承载的内隐性的精神内涵。苏格拉底本人是“把自己的教育活动看作是帮助学生产生思想的助产术(maietica)的”。诚然,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方法的保证,但教育活动的本身不可能与活动开展的方法等同。如果从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整体建构与实践全程来看,笔者认为,“精神助产术”是苏格拉底独创的,集其哲学思想、教育理念、德育目标和实现手段于一体的德育活动范式。他通过创建自己的唯心主义哲学,来确立启发教育的理念;通过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实现其追求“善”的德育目标。各个要素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教育活动体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对话辩证法已不是一种达到某种目标的工具性手段和方法,而是人的最为基本最为原始的存在方式。”[1]成为真理及人本身生存和显现的境域。
1.唯心主义的哲学基础
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者。他的唯心主义哲学观是创立“精神助产术”的思想源泉,也是构建整个“精神助产术”范式的根基。在苏格拉底以前,古希腊哲学是从探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开始的,主张世界万物都产生于一种特殊的物质,从而形成了古希腊所谓的自然哲学传统。哲学家从理性的思考出发,注意探索自然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还原为原始的物质,而这些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和人类的本原,求索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自然,因而什么是人类?”。这种自然哲学传统的本质是在自然界中寻找世界的终极原因。但从智者学派开始,希腊哲学的研究兴趣从自然转向了人和社会,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人类,因而什么是自然?”。研究人类思想和人类行为,研究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政治学,表现出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在这个重大的哲学转折中,苏格拉底不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完成了对希腊自然哲学传统的彻底颠覆。他第一个将精神与物质明确对立起来,不仅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不同本质的精神实体,而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神,神是世上万物的最终主宰。神不仅根据自己的目的安排了客观世界的一切,也“在人的身体里安排了能思考的灵魂”。于是,希腊哲学发生了从探讨自然界向探讨人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的转向,“注意力更特别集中于伦理问题:什么是至善?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和目标?伦理学成了主要课题,研究逻辑和形而上学是为了解决道德问题”。

『陆』 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

首先,美德即知识,就是说美德是一种知识,一种认识.这与古希腊的社会意识有关.他们认为,只要认识到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对人有利的,就不会有人不去做.植根于这种信念,苏格拉底认为,缺乏德性的人完全是因为认知的原因,他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美德,或者没有认识到美德的重要性.
反过来,就有了“知识即美德”.就是说,只要一个人掌握了关于美德的知识,他就能自觉地实践美德,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里的知识,如楼上所说,是指对于“德”的知识.
在这里,后来说的知识和意志还没有被区分出来.亚里士多德清楚的认识到了,懂得道德知识的人不一定就是有道德的人,因而提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区别,才明确把二者分开来.
赵敦华那本书比较适合初学者,不过在讲康德时有个小硬伤.康德用“理性存在物”一词,是包括人类和可能存在的外星人的,康德认为,如果真的存在外星人,他们的认识也不能逃脱理性的规定.赵敦华却说“理性存在物”单指人类,说康德认为可能存在非理性的外星人

『柒』 苏格拉底关于道德的观点(要专业些哦~)

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 ,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 ,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捌』 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一楼说到了一些,但还没有说到根本上。苏格拉底与其他西方哲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试图劝导西方人不要向心外求索(这是西方的文化传统),而是反观、反省自心,使自心合于人先天的道德理性。这与中国孔子的主张是非常相似的!但最终苏格拉底还是无法扭转西方人向人心之外求索的发展方向。

苏格拉底提出的“哲学王统治”,其实就是中国儒家“圣王之治、内圣外王”的西方翻版!苏格拉底是反对民住政治的!

这其中的道理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所以,苏格拉底死在了民意手里!

=======================================================

“齐战疾
”网友认为苏格拉底没有提出“哲学王统治”,我认为并非如此。看事情不要这么简单!

通常认为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在思想上有极深的渊源,从苏格拉底的有关言论而推导出“哲学王统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苏格拉底不仅是强调治国的技艺,从他对道德的推崇,也可以想见“哲学王”本身就应该是道德的楷模!

========================================================

一次,苏格拉底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负的青年尤苏戴莫斯,同他进行了一次机智,生动的谈话。当苏格拉底知道尤苏戴莫斯雄心勃勃,想将来竞选城邦的领袖时,就对他说:“一个希望当领袖的人必须有治国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才能吗?”

显然,苏格拉底在这里并不是把治国的本领和技艺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正义放在第一位,并且强调治国的本领正是来源于人的正义。

在苏格拉底看来,一个正义的人必然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懂得反观、反省自心,使自心合于人之先天的道德理性的人。

======================================================

其实,苏格拉底一直在试图纠正西方人传统的外在思辨理性,而欲导之于注重内心的道德理性,这是苏格拉底一生所为之努力的事业!当然,最后的结果以失败告终,民意杀死了他!

其实,无论是中国、印度还是西方的圣人,他们的事业都是相似的!

『玖』 苏格拉底道德的评价

对人尊敬而又礼貌 可亲 可敬 可人的一个好人

『拾』 苏格拉底有什么伦理学说

苏格拉底建立复了一种知识即道制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它的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与善德。他主张人们要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与“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和有害的目的与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与至善的美德。在苏格拉底看来,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与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以及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与神的安排,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就是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伦理思想。

后来,这种伦理思想,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并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就被亚里斯提上继承并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是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热点内容
自贡市大病医疗保险条例 发布:2025-01-28 13:29:20 浏览:987
代运营法律责任由委托方 发布:2025-01-28 13:29:19 浏览:374
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发布:2025-01-28 13:27:51 浏览:198
民法典让 发布:2025-01-28 13:25:21 浏览:47
6月1日农药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28 13:23:09 浏览:598
道德经凿户 发布:2025-01-28 13:21:36 浏览:421
货物税条例 发布:2025-01-28 13:20:57 浏览:952
即墨人民法院执行局 发布:2025-01-28 13:13:22 浏览:207
法院讲比带 发布:2025-01-28 12:53:18 浏览:699
吐槽条例 发布:2025-01-28 12:37:30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