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法学法理学
『壹』 国内比较知名的法理学家是谁
都是复制的,就别说了
『贰』 从现代三大法学流派分歧中如何寻找中国法理学的研究进路
第一、必须判断中国社会现在面临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中国法制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第二、中国法理学的现状如何,是否正在研究或者已解决了前述问题。在此,我们需要强调一点,任何时代的法理学都是研究者对他所处时代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的一种思考和回答,这种回答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无论如何人们对问题必须要有回应。因为人类的文明史是不断面临着挑战及其予以回应的历史。
如果说中国法制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么,我们法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即保障国家制定的法律(广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这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法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实务法律人怎样合理地、合法地适用法律解决纠纷的问题。任何特定国家的实务法律人在法律实践中都是从“法律是什么”的角度而不是从“法律应该是什么”的角度从事其业务的。具体来说,当一个实务法律人面对一个案件或当事人的问题时,他只能说根据国家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处理。这就是说任何特定国家的实务法律人在从事其业务时的一个基本前提:必须承认该政权是合法的,因此该政权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有效的。如果说法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实务法律人怎样正当地合法地适用法律;那么,这种法学研究也应该是在承认该政权及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合法有效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说这种研究是在现行体制内思考、研究问题,而不是从体制外或采取超越体制去思考、研究问题。{9}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法学研究对该政权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采取逆来顺受、毫无反思的态度。而是通过逻辑的手段,对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则进行汇集、合理化和系统化,从而使这些规则成为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法律命题或者法律原理。这种法学研究实际上就是运用逻辑的方法从现行有效的法律中抽象和概括出一系列法律概念,然后运用这些法律概念组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法律命题或原理。实务法律人的业务就是将这些抽象的法律命题运用到具体的法律事实上,再用法律逻辑的方法从抽象的法律命题推演出具体的裁决。{10}这样的一个过程具有高度的形式合理性和科学的品味,给人以信赖。这样的一个过程实质上就是把法律的适用转换成一种技术。只有掌握了这种技术的人才有资格从事法律职业。我们只有把法学作为一种科学,把法律适用转换成技术,才能在实践中保证法律得到合理正确的适用,才能真正限制法律适用者任意地适用法律,或者说才真正可能限制法律实务者滥用职权。我们不能首先把法律的适用作为权力,而应首先作为一种技术。法律适用者只有首先掌握了这种技术,才能赋予他们权力,从而以技术限制权力。
强调了逻辑在法学研究和法律适用中的重要性。有人对此会提出反对意见说:美国著名法学家霍姆斯早就说过“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那么,霍姆斯是不是就反对在法学和法律适用中运用逻辑呢?或者说他主张法律适用过程不需要逻辑呢?我们看一看美国的法学家是怎样分析和评论霍姆斯这一具有旗帜性的名言。“不仅这一名言的上下文,而且霍姆斯一生都表明,他并不是轻视逻辑思维的方法,即试图避免内在矛盾,保持论证的一致性。显然,他也不是否认利用概念的必要性。没有概念的思维,如同没有颜料的绘画,或者没有声响的音乐,不可思议。问题在于,利用什么概念,从什么前提出发思考。这正是霍姆斯说的以生活的经验,而不是以人为的和纯粹的概念为出发点进行推理。”我个人理解这段话的实质是:法律适用的过程离不开逻辑,逻辑的适用就是在概念和命题之间进行推演,问题是这些概念和命题从哪里来?霍姆斯强调这些概念和命题必须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和概括,或者说法学和法律的概念和命题必须与社会现实相适应,社会发展了,生活变化了,这些概念和命题在名称上可以不变,但它们所承载的社会信息和意义必须要变化,从而与社会保持一致。霍姆斯反对的是法实证主义那些内容与意义僵化的概念,而不是概念思维本身。那么,什么是逻辑?我国学者王路认为逻辑是研究推理的,那么推理是什么?推理是一个论证,在这个论证中,有些东西被规定下来,由此,必然地得出一些与此不同的东西。这个定义中核心的东西是“必然地得出。”因此,逻辑中核心的内容就是“必然地得出。”{12}如果我们承认以上关于逻辑性质的观点,那么,我就认为法学与法律适用中离不开逻辑。因为无论如何,从整体上看,法律适用过程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就是“必然地得出”的过程。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保证从法律与案件事实中必然地得出一个裁决,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人应该遵循一些什么规则,从而保证法律适用过程是一个理性过程而不是一个恣意的过程。
『叁』 考研,法理学专业,全国各大高校排名
呵呵。。。只为你挑出了法学前18名,供你参考。有这些也该够你享用一生了!
1
A++
中国人民大学
2
A++
北京大学
3
A++
中国政法大学
4
A+
武汉大学
5
A+
清华大学
6
A+
吉林大学
7
A+
复旦大学
8
A
中山大学
9
A
厦门大学
10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
A
西南政法大学
12
A
南京大学
13
A
南开大学
14
A
浙江大学
15
A
华中师范大学
16
A
华东政法大学
17
A
山东大学
18
A
北京师范大学
『肆』 什么叫国内法学国内应该和国际对于的吧,法理学不属于国内法学应该么样理解啊
国内法指一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当代中国的部门法学科包括:宪法及宪法性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法理学是对一国部门法的研究,不包括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完整意义上的国际法。我个人是这样里理解的,你可以做个参考,如有错误请指正。[s:28]
『伍』 中国法理学研究现状评析
对于这样的问题,一般的法理学者是不敢回答的,除非他坚信他已经站在中国法理学研究的顶峰了。但是产生这样的想法,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法理学内部的学科划分同样很是庞杂,想要掌握各个门派的理论已经实属不易,又怎敢妄加揣测呢?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们法理学研究的起点比较低,国内文科生对于社会科学方法的使用又很不充分,所以还有待于提高。
『陆』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法理学
2016年4月27日晚上7点,由法律出版社•《中国法律评论》主办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学术沙龙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参加本次沙龙的嘉宾有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季卫东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舒国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徐爱国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桑本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景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马剑银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博士参会。
召集此次学术沙龙的始因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徐爱国教授在《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批评栏目刊文《论中国法理学的“死亡”》。由此引出:中国法理学是真亡,还是假寐?中国法理学的死亡,是自杀,还是他杀?中国法理学的根基何在?中国法理学如何在超越中再生?一时间引起法学界瞩目热议。
本次沙龙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景辉教授同时客串主持,七位嘉宾分别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作了十分钟的相关主题发言,随后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中法评 · 会客厅
本次沙龙讨论的精彩内容将独家刊于《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3期对话栏目,敬请期待。本次活动版权由《中国法律评论》编辑部独家持有,任何媒体(包括自媒体)非经授权,不得发布讨论内容。侵权必究。
『柒』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
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是从现实的和历史的各种法的现象中研究法的基本问题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1、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在法学体系中,同法学的各个学科都有相当程度的关联,对法学的各个学科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它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
2、法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阔,它涉及法学体系中的其他各个分支学科。一方面,法理学研究法自身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法理学研究各种法制和法治现象,主要包括立法现象、执法现象、司法现象等监督现象。如此广阔的研究范围,说明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3、法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并不把自己的研究视野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法理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记录法的资料、注释法的的含义和抽象出法的本质。还在于研究应当制定和变动什么法、制定和变动多少法,如何使法的制定和变动适应调整社会关系的需要,如何使已经制定出来的法取得实效。
4、法理学不仅要使用各部门法学中提供的各种资料又要指导各部门法学。例如,法理学根据对中国法制性质等等的分析,阐述了人人都要守法、决不允许有超越法之上的特权的概念。通过这种论证所形成的理论对于学习各个部门法学就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5、以论带史,如果没有法理学的指导,没有对于法的本质、形式和其他种种法的现象的深刻的法理学的理解,没有对于法的一般知识的掌握,就难以对历史上复杂的、具体的法的现象给出科学的的解释和正确的评价。
(7)国内法学法理学扩展阅读
法学的分科
1、理论法学,又称基础法学。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中国法律院系为这个学科开设的课程称为法学基础理论(简称法理学)。
2、法律史学。可分为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
3、国内法学。指一国各部门法学,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劳动法学、环境法学、刑法学、诉讼程序法学以及军事法学等。宪法是一国的根本法,因此,在国内法学体系中,宪法学占有主导地位。
4、国际法学。包括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等。
5、立法学。研究立法原则、规划、立法体制、立法风格、立法程序、立法技术以及法律汇编、立法评价等问题。
6、法律解释学。对法律条文的内容和文字进行阐释,相当于中外历史上所称的注释法学。
7、法社会学。通常指通过社会现实问题研究法律的社会功能、实行和效果等问题。
8、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比较法学是对不同国家(或特定地区)法律(包括本国法和外国法之间,外国法之间)的比较研究。因此,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密切联系。
9、法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或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一些边缘学科 。如科技法学 、 法医学 、司法鉴定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律统计学等。
『捌』 如何看待当代中国法学和法理学
法理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在法律科学中,法理学是基石,是最为主要的理论法学,构成了整个法学的基础理论、一般理论、方法论。在法学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中,法理学是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统领着法学的教学,既构成了法学阶梯的入门课程,又高于部门法学,成为法学的理论集大成学科。 法理学是关于法律的原理、原则、精神的科学,是关于法律、法律现象、法律问题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根本的思想,是关于法律的所以然的道理。本课程主要研究、讲授法学、法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当代中国法理学界的理论热点和难点,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和制度建设的核心理论问题。 本课程以法理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理性分析为形式,以塑造和提高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为目标。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
『玖』 中国最著名的法理学家有哪些
付子堂 葛洪义 郭道晖 郝铁川 贺卫方 李步云 李林 李龙 刘瀚
刘作翔 吕世伦 沈宗版灵 石泰峰权 舒国滢 孙国华 孙笑侠 王晨光 谢 晖
信春鹰 张文显 朱景文 卓泽渊
季卫东 朱苏力 梁治平 张志铭 夏勇 郑成良 邓正来 刘星 江山 高其才
周旺生
1.周旺生
2.孙国华
3.季卫东
4.付子堂
5.葛洪义
『拾』 法理学和法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之处:
法理学通常是指研究法的基本问题、一般问题和共通性问题的专门学问,即作为法学体系中一门分支学科存在的专门学问。法学是以法律这个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相同之处:
都在法学的学习范围之内。法学包括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10)国内法学法理学扩展阅读:
法理学专业的基本要求:
1、要求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全面的部门法知识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
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3、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4、具备优秀的学术品格和学术原创力,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法学理论研究、教学、国家立法、司法工作等相关的工作能力。
5、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的一般理论,重点研究法与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法的理念与价值,法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现代西方法哲学、法理学前沿问题和比较法学等法学基本理论。
6、并掌握和运用法学方法,开展地方立法研究等实践活动,为地方法治建设服务。
法的特征:
历史上 ,出现过四种为不同阶级利益服务的 、体现不同意识形态的法学,即奴隶主的、封建主的、资产阶级的和无产阶级的。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以法作为研究对象的法学 ,必然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即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转过来为社会实践服务。
法学是历史和国情的范畴,不同的时空条件下的法学,总是印有特定的痕迹,其内涵和外延、内容和体系是有差别的。首先,法学可以对社会发生直接和间接和影响。第二,法学的对象、分科、方法都是实在性的。第三,法学在实践中产生,其发展也是为了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