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立法之我见
⑴ 简述商事交易便捷原则在我国商事立法中的体现
搜一下:简述商事交易便捷原则在我国商事立法中的体现
⑵ 商事法的基本原则
商事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一国商事法律的基本宗旨,对于商事关系具有普遍性适用意义或司法指导意义,对于统一的商法规则体系具有统领作用的某些基本法律规则。这些基本原则不但是商事立法的灵魂,而且对商事审判同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并且也是进行司法解释的基本依据。无论是在民商分立模式下的商法中,还是在民商合一制国家的实质商法中,都存在着贯穿商法规范始终的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规制商人因素的基本原则和规制商行为因素的基本原则两大类,其功能是为了保障各类商事法律关系基本要素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以及保护商事交易公平、迅捷完成和实现效率与安全的要求。商法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1)提倡和保护正当的商业活动,允许通过合法经商获取利润。
(2)恪守商业道德。即买卖公平、诚实、等价交换,禁止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抬高市价、欺行霸市。
(3)禁吃重利飞放高利贷或变相的放债取利。
(4)一切交易必须成立契约,契约双方必须践约,不得单方面撕毁合同。
(5)一切债务必须按期清偿。借贷必须履行手续,写清债券、证人和偿还日期。
(6)禁售未成熟的果实和以黄易青,禁售猪肉、死肉和含有酒精的饮料,禁售偶像、占卜品。
(7)作为宗教活动基金的义地、义产(即瓦克夫),禁止出售、转让和交易。
(8)商业收益必须按规定交纳天课。
⑶ 关于商法的论文
论商法的原则和精神
从商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谈起
摘要:中国商事通则的制定对于我国商事法律制度建设的现代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商法基本原则
的厘定和商法精神的弘扬与普及则是顺利制定商事通则的关键,二者的成功实现取决于对商事法律关
系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商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曾经是学界热议的话题,其中的主流观点却值得反
思。商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聚合性”而非“营利性”,商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根本区别在于
“量变导致了质变”。这直接决定了商法与民法有着大相径庭的原则和精神。
关键词:商法;商事通则;商法基本原则
商法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实践。从需求的角度
说,商法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商
业的复兴所带来的商事交往的需要,而商人阶层的
产生与其力量的不断壮大也是商法产生所必须的
社会因素。独立的商法产生之后,欧洲各国“政府
给予商人特殊的保护,加上后来的地理大发现,为
谋求国家的富强,并加强政府本身的统治,各国政
府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因而商人的利益更得到
尊重,于是重商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前奏,
促成了资本主义的工业起飞”。随后,西方快速发
展起来,并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古代文明国
家。中世纪独立商法的出现开创了欧洲的新纪元。
我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了自然经济在
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封建专制制
度的基石。商业对封建制度是有消解作用的,而商
法则是私法中最具有变革性的力量,故无论是基于
模糊的认识还是借助历史的惯性,中国古代的统治
者总是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商品经济的发
展,打击商人,贬抑商人,使他们得不到一个自由发
展的机会。所以,主要调整商人之间横向联系的商
法根本无法出现,相反,反映统治者对商业活动纵
向控制的商业法规在中国却很发达。而真正意义
上的商法,在清末才在我国出现。在随后的近百年
里,中国的商法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样经历了
一
个曲折的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甚至从法律
部门的序列中消失。我国的这一传统,对市场经济
的发展及国际贸易一体化是有负面影响的。
加入WTO为中国彻底打破旧有的轻商、抑商
传统,振兴商法带来了新的契机。国际贸易日益一
体化的商品经济潮流要求必须振兴我国的商法。
我国的商事立法既没有商法典编纂也没有商法总
则的统领,尽管有的学者主张我国商法应采用民商
合一模式,但在现行的民法框架中还没有反映对商
法整体原则的抽象与归纳,正在进行的《民法典》起
草工作似乎也未对商法的未来发展予以切实的考
虑与设计。更何况,商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
的重大区别本身就决定了商法和民法有着不同的
原则、方法和精神,应该是有区别的法律部门。①因
此,及时制定中国商事通则既可以尽快发挥统领单
行商事法规的作用,避免出现立法的重叠、交叉和
法律之间的冲突或不协调以及法律缺位等现象,又
可以为编纂商法典奠定基础。然而,在对中国商事
通则制定相当关键的商事法基本原则的确定上目
前学界众说纷纭。本文拟对其中一些主流观点进
行反思,并对商事法的基本原则和商法的精神作一
次尝试性探析。
一
、
商事诘律关系的根本特征‘聚合"
而非“营利"
人永远是趋利避害的。同许多伟大的思想家
一
样,马克思认为:“所有的社会关系都首先是作为
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
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本质上是人们企求满足
的要求、愿望或期待,它包括具体的物质财富获取
和无形的精神财富获取。从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心
理学的观点看,营利被看做人们追求的实现,这种
实现又是新追求的起点和契机,因此,追求利益即
营利是人类最一般、最基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
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商事法
律关系当然具有营利性,但将营利性拿来作为商事
法律关系的根本或首要特征以区别于其他的法律
关系并否认其他法律关系具有营利性,显得过于牵
强。例如,简单的民事交易虽然规模小,法律关系
主体简单并且不具有反复和连续性,但在任何一次
正常的民事交易中,交易各方绝不会因为从事的不
是商事交易而放弃各自在民事交易中的营利目的,
相反嘈杂的菜市场上讨价还价之声总是不绝于耳。
应该说商事法律关系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及
其他法律关系的根本特征应该是“聚合性”,这种
“聚合”是指商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实际上是源于对
简单民事法律关系及其他法律关系的聚合,单一的
以物易物和钱货交换都不能被排除具有营利性,但
他们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如果更多以至成千
⑷ 论述:商事立法原则,怎么回答
1·强化商事组织原则
2·交易迅捷 原则
3·维护交易安全原则
4·交易公平原则
⑸ 辨析:商法是公法化的私法。先判断,再说理由。 商法作业,很急!!!谢谢大家前来解难!!!
错。商法是私法。公法是调节国家与公民国家与法人关系的法律,如宪法、刑版法、行政法等。私法是权调节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法人、法人与法人关系的法律,最典型的如民法。民法与商法在有些国家是合一的,叫民商法,有的就只有民法,民法就包含了商法的内容,我国原来也只有民法没有商法的。所以商法是私法。
⑹ 法制史清末商事立法的特点
清末商事立法特点
1.以“模范列强”、“博稽中外”的立法原则
2.在法典编纂结构和立法技术上,它充分体现照顾商事活动的简便性及敏捷性的要求,以宽为主。在吸收各国商法和中国大量商事习惯的基础上,采取了与商为便的一系列规定。在客观上有利于鼓励私人投资近代企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带有传统社会封建残余和半殖民地法律的烙印
⑺ 什么是商事立法体例
有代表性的商法立法体例有三:大陆法系的商法典形式;英美法系的商事习惯法、判例法与商事成文法并存的形式;中国的商事单行立法的形式,如公司法、海商法、票据法等。
⑻ 我国商事立法采用的什么模式,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立法模式
实质商法主来义的民商合源一。
只制定一部民法典来规范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原理,没有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典,只存在实质意义上的商法,即对于传统和现代具体的商事法律关系另行制定商事单行法加以规制,是一种非完全意义上的民商合一。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采用了这种立法模式。此种立法模式通常被学者们视为民商合一的模式,并被归纳到民商合一的体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