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说无常

道德经说无常

发布时间: 2022-02-14 00:55:17

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十八 缺啥补啥

《道德经》第十八章 :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说道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之争。当然,这与老子没关系,但是他的信徒们却拾起了老子留下的思想武器,与儒家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的唇枪舌剑。战斗意志最顽强的应该是庄子。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以此作为治世之策。庄子不仅不要这一套,还在《胠箧》借盗跖的口对此大加讽刺——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为老子也说过: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什么意思呢?仁义是道德堕落的结果,大道废弛不用之后,才提出的;智谋权术出现之后,才会产生严重的虚伪狡诈行为;家人出现不和,亲情淡漠出现之后,才有了孝子慈父的典型的涌现;国家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才会有忠臣的产生。
我们怎么看待这一则呢?是不是真如有些人所说的老子所宣扬的是“反仁义、反智慧、反忠臣、反孝子”的愚民政策呢?
我们先谈“仁义”。老子生活的周朝主张以“礼乐”治国,人们都自觉地遵守着无形的价值规范,尽管不是老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百姓们还可以过着一定意义上的“我自然”的生活。但到了后期,礼崩乐坏,“陪臣执国命”,诸侯荒淫暴虐、尔虞我诈,“春秋无义战”,这是中国历史上病态最严重的一段时期。所以,孔夫子出来了,他倡“仁”,用“仁”来去其贪,来拯救人心,涤清世道,说“克己复礼为仁”。倡导人们回到那种循“礼”而治的状态中去,实现一种大同,使人民幸福。这一点,老子孔子是一致的。
再看“智慧”。《庄子》也曾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子贡(庄子编了许多儒家人物的故事)看见一个老头,用水瓮装水去浇菜,一趟又一趟。子贡劝他,你老怎么不用水车啊?多方便!老者脸顿时严肃起来,冷冷一笑“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羞而不为也”。这就是“慧智出有大伪”。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的智巧、谋略、权术也就越厉害,这样的掩饰的更深,作奸犯科起来更厉害。所以说,小人并不可怕,最怕的是有智慧的小人。
其实,老子的主张与儒家是并不矛盾的。孔子也说:“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人去其仁。”“仁”也罢,“智”也罢,“勇”也罢,用的过了都会走向反面,不如“绝”之。“无”的反面还是“无”,既然都是“无”,没有“有”的羁绊和困扰,百姓便会安然自乐、逍遥自得了。
插到“孝”前面,谈谈“忠”。要是让老子戴着“愚民”的帽子来看,那可不得了。比干、岳飞、袁崇焕这些忠臣义士大约没有什么可讴歌的了。但大家走进历史看一看,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忠心耿耿,临危受任,甚至牺牲了个人宝贵的生命。然而,这些可歌可泣的忠臣事迹无不发生在那个腐朽昏庸、生灵涂炭的黑暗时代。一个朝代,忠臣越多,哪里的历史越混乱,百姓苦难越严重,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宁愿“忠臣”们能少些。
再谈“孝慈”。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倡导以“孝”治国。《二十四孝经》记述了许多精彩的慈孝故事。可是,有时静心细一琢磨。却又发现这里面又有不少问题。先看排位居首的舜的孝。忽舜之所以成为第一孝子,关键还应该得益于那两位很不像话的亲父继母,他们为夺财产无所不用其极,土埋火烧都没能杀死舜,而舜又待之如一,这才成就了舜的美名;曾参也有一位不咋地的父亲,尽管也是孔子的弟子,为了几棵小瓜秧就把曾参往死里打。也正是曾参对这种不像话的责罚不逃不避,重重地给他在孝道里加了一笔……可细一想,又多少不是滋味:一个人的好,关键是有坏的存在。孝的倡导,主要是因为大量的“不孝”的存在,如果社会、家庭一团和气,大家和睦相处,个个看起来都是孝子贤孙,根本用不着标榜谁孝谁不孝。
俗话说,“缺嘛补嘛”,只有社会出现问题了,比如说天下大乱、背情绝义了,才会有忠臣良将、孝子贤孙的出现,人们也才需要他们来做榜样,矫砭时弊。今天,我们呼唤公平正义,提倡和谐,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不公平、不正义、不和谐”的事太多了些……
李零先生说:“满嘴礼义廉耻、仁义道德的人,一般都很缺德。”的确,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自我把道德装得满满的,何必让我们再去特别提倡呢?“愿人常做好事,愿天下常生好人”。

❷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句话出自哪里

感谢神!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这一章表达了老子的政治思想。文中所讲的“圣人”,是老子理想中的执政者。
这是人在有限的思维里思想出来的结果。真正的智慧在神那里,圣经说: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5-8)。
愿神祝福你!

❸ 怎样理解无常

《道德经》上说“知和曰常”,所以无常可以视作是一种失去和气的现象
谚曰“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这个“无常”有近于戾气,应该化戾气为祥和
道家认为有生于无,人因为有身才会有无常的概念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佛家认为佛法的最高境界是无我,以无我视我则不会囿于有而生出无常之心了
无我也就是佛家所一致追求的空的概念,空不仅是无,空连无都不存在了

❹ 道德经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而现代人讲创意,创意多无常,那是不是创意为凶有没有这方面说法

此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为: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复命:复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常:指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即守常不变的规则。 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只要创意不违背常理就行吧

❺ 佛教说无常 就是说没有规律 又说六道轮回 这不就是规律吗 怎么理解

世事无常是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没有永恒存在的不是说没有规律。

世事无常的意思和诸行无常一样。

诸行无常。

〔成语解释〕佛家语。指万物变化多端。比喻人生无常。

〔典故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诸行无常,是生是灭。”

译文:万物变化多端,生生灭灭。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5)道德经说无常扩展阅读

地狱道的众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在八大热地狱中投生的众生,受着各式各样的大苦。在有些热狱中,众生会互相砍杀,但却不死去,只能经年累月地忍受不断被杀害之痛苦,完全无法出离。

在其他狱中,众生会被烧至七孔冒烟,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铜中煮至皮开肉烂。这些都是过往之恶业力成熟时,所幻化出来的惨况,苦不堪言。

在八大寒地狱中,有情众生受着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会被冻封僵立几百亿年之久,却因业力未尽而不会死去。总之,地狱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❻ 老子的道德经中,蕴含着哪些很有深意的人生哲理呢



六、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四十四章》,意思是说越是让人喜欢的东西,想得到它就必须付出代价;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越难过,所以人要知道满足,懂得适可而止,如此才可长久。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的东西,珍藏的事物一旦失去,便怨天尤人,与其那样,还不如学会知足,满足眼前,知足的人不会受到屈辱,而懂得适可而止的人不会招致危险, 生活得更长久。


七、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六十四章》,意思是说在人们即将事业成功之时,却突然放弃了,功亏一篑。而如果做事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就不会失败了。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会面临失败的困境,并不是说外界因素影响多么大,而是自己是否能够遵循自然规律,是否能有始有终。

❼ 道德经里哪句是讲没有责任感的

道德经有句叫“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讲的是君王圣贤应该为百姓谋福利,这是圣人的责任。

❽ 佛陀讲世事无常,老子讲知常曰明,请问怎么理解

世事无常;意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没有永远固定不变的东西。这个词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就是世间的人无常,也就是人心叵测的意思;第二就是世间的事情无常。
知常曰明;认识了自然常理就叫做明道(明道;明白天下的道理)。
一个是佛教,一个是道教。阐述的都是对世间万物的认识。
希望能帮助到你

❾ 变化永不变无常永正常是老子说的吗

肯定不是老子说的。
无常,是佛教名词,所以这句话应该是某位佛教大能的原创。
至于核心思想~~变,就是不变。
个人判断,也不能说源自老子。应该说源自《易》。
易者,变也。易也,不易。
~~易经,就是一门专门研究“变与不变”的学问。

热点内容
司法考试考点组 发布:2025-02-05 09:29:15 浏览:780
术前签字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5 09:27:47 浏览:399
法院康翻身 发布:2025-02-05 09:25:35 浏览:856
崇阳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5 08:55:02 浏览:47
雨水污水分流法规 发布:2025-02-05 08:48:05 浏览:632
经济补偿金协议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5 08:34:53 浏览:979
法律非法学就业 发布:2025-02-05 08:28:51 浏览:380
合同法第79条规定 发布:2025-02-05 08:01:58 浏览:693
1986年到1995年的劳动法 发布:2025-02-05 08:00:27 浏览:450
广东立法征用 发布:2025-02-05 08:00:25 浏览: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