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诗句
Ⅰ 关于道德的诗句名言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美国)富兰克林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晋)嵇康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希腊)德谟克里特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希腊)德谟克里特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希腊)亚里士多德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美国)富兰克林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Ⅱ 老子的诗句有哪些
先天而老后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曾拜鸿钧修道德,方能一炁化三清一片绿波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
Ⅲ 道家经典诗句
下面推荐一些我自己比较喜欢道家经典诗句:
1、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出处:《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作者:丘处机(金朝)
释义:梨花的清高绝俗,不与群芳同伍。
2、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出处:《管子·白心》,作者:管子(先秦时期)
释义:太阳升到最高的时候,就开始向西偏落下去了,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也就开始缺损了。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面转化。万物都是周流如环,走到某一极点,又会返回。
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出处:《老子》,作者:老子(春秋时期)
释义: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4、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出处:《庄子·让王》,作者:庄子(战国时期)
释义:逍遥自在在天地之间而心情悠然自得。
5、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出处:《列子·说符》,作者:列子(战国时期)
释义:能看清深潭中的游鱼的,不是吉祥的好事;能探知别人隐私的,定会招祸遭殃。指把聪明智慧用到窥探别人忌讳的暗事上,会招来不吉乃至祸殃。
(3)道德经诗句扩展阅读: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从此成为古往今来治国治家的至尊宝术。
以黄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管子、鹖冠子等等为主要代表,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等。尤其重要的是,道家虽有经典著作,可思想并不圈囿于著作之中。
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总结、发展、著典籍为主要路径,每一次思想的跳跃都经历了极其长时间的众人积累,这也再一次的凸显了道家的生命力。
道家经典:《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Ⅳ 赞美道德经的诗句
《读老子书》 唐 白居易
言者不如智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智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Ⅳ 关于老子得诗
这些是老子的书中的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4]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5]Ⅵ 关于下面诗句:“深夜读书/释手一本老子《道德经》之后,/若抛却吉凶悔吝/相晤一室”,理解正确的是哪项
D写自己~~~~
Ⅶ 道家哲理诗词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Ⅷ 关于驳老子写了道德经的诗句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老子《道德经》中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像我现在又讲说关于老子的书,不必问,也知道是绝对没有学问、没有智慧的乱吹。“言者不如知者默”这话意是老子自己说的,白居易说,老子既然如此说,那他本身自然是智慧很高了,可是他为什么自己还是写了那么多个字呢?世界上打老子耳光打得最好的,是白居易这首诗,纵然老子当时尚在,亲耳亲见,也只当充耳不闻,哈哈一笑,无所反驳了。
Ⅸ 描述道德品质诗句
描述道德品质的诗句:
《偶见吟 其一》
作者: 邵雍
富贵多傲人,人情有时移。道德不傲人,人情久益归。道德有常理,富贵无定期。蒿莱霜至萎,松柏雪更滋。...详情
《李伯阳赞 其二》
作者: 白玉蟾
道是太乙元君,又是河上丈人。渺渺太清之境,巍然道德之身。...详情
《李伯阳赞 其三》
作者: 白玉蟾
蓬莱三万里,道德五千言。一自青牛去,函关烟雨昏。...详情
《书邓先生石几》
作者: 项传
昔闻河上公,今见濠上翁。姓名氏时易,道德经解同。...详情
《散花词 其九》
作者: 宋徽宗
洞案炉烟起,无为道德香。同根无异气,喷鼻更芬芳。...详情
《提举太尉张求颂》
作者: 释如净
平生道德迈前贤,著汉衣冠拜汉天。自是名高闲不得,阿难依旧世尊前。...详情
《缘识 其八八》
作者: 宋太宗
冲和道德勿相违,圣事超凡好仗依。但有阴功存世界,何疑白日化身飞。...详情
《题李子高虞部园四首 其二》
作者: 范纯仁
脩鍊工夫合自然,河车潜引玉池泉。老君道德人难识,复见云孙达二篇。...详情
《力仙 其一》
作者: 徐积
崆峒道人良多识,易以真为难以力。岂无羣圣可相师,亦有一篇言道德。...详情
《董楼》
作者: 白玉蟾
文章道德今谁似,事业功名我不无。十载江湖一杯酒,夜深说与董归奴。...详情
《慧聚寺》
作者: 杨备
驻锡栖云石室中,楼台一片画屏风。禅师道德知多少,不尔山神肯助工。...详情
《老子像》
作者: 张良臣
函谷关头紫气浓,独教关尹喜相逢。如何道德五千字,不载周家藏室中。...详情
《缘识 其九○》
作者: 宋太宗
经到玄科大法中,先持道德济阴功。三清有路人难到,但守虚无一迳同。...详情
《又寄二阕 其二》
作者: 韩琦
到处园亭列画屏,四时如只在仙扃。归来便是无为乐,不必重笺道德经。...详情
《赐和蔡京》
作者: 宋徽宗
道德方今喜迭兴,万邦从化本天成。定知金帝来为主,不待春风便发生。...详情
《刘待诏老子出关图卷》
作者: 刘意
不驰骏马驾青牛,西度函关紫气浮。文字五千传道德,仅同释教让儒流。...详情
《崔祐甫》
作者: 徐钧
道德驰声满建中,岂无人可继馀风。最怜贞观开元治,付与奸邪蕞陋翁。...详情
《闲居述事 其六》
作者: 邵雍
花木四时分景致,经书千卷好生涯。有人若问闲居处,道德坊中第一家。...详情
《题顺宁壁 其六》
作者: 王遂
道德文章满足翁,曾将佳句咏茅峰。烧丹炼药非吾事,孝友神仙第一功。...详情
《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三》
作者: 蘇泂
浪说思家不我听,萧斋闲对竹青青。若为解释妻儿念,读尽欒城道德经。...详情
《长城》
作者: 柴望
漠漠沙场万里遥,千夫一日起临洮。若无道德为干橹,更是秦人筑欠高。...详情
《颂古 其一九》
作者: 释慧空
百书不如一归家,千闻不如一见面。既归归见复何为,解道德山无佛殿。...详情
《东坡先生挽词 其一五》
作者: 释道潜
画图虽不上凌烟,道德芬芳满世间。辽鹤已归东海去,列仙风骨若为攀。...详情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九》
作者: 释道潜
仲尼道德高千古,老子微言冠百家。馀泽风流俱擅美,那云玉树倚兼葭。...详情
《仙迹巖题诗二十三首 演教堂》
Ⅹ 谁知道赞扬老子的诗句或名句或诗词之类的句子呢跪谢!
●周恩来1916年3月20日曾写过一篇文章,赞美老子李耳道家思想。1939年,总理在故乡绍兴与《战旗专》杂志社属一位领导谈话,说自己最推崇《道德经》里的一句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所以,周总理赞美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但并未有过赞美老子李耳本人的言论。
●孔子对老子李耳是非常敬重的。孔子曾三次问礼、求道于老子李耳,与孔子周游列国所遭遇的冷漠相比,李耳的热情给孔子以极大的感动。孔子盛 赞老子其人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 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严德犹龙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