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价值与道德价值
Ⅰ 利益、价值,区别在于哪为什么!
这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名词,
1,利益指的是指已经获得或者预期获得的精神或者物质。
2,价值指的是某个物质能得到的认可程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简而言之,利益是物质,而价值是物质所具有的属性。不一样的。
Ⅱ 道德在利益面前有多少价值
利益是有形的,道德是无形的!两者并非一种物质,不可比拟!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那你说值多少呢?
Ⅲ 利益与价值的区别
利益是社会学范畴的概念,价值是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共同的语义是能满足人的需求,无害无损的事物,区别在于不同领域定义了其专属的概念和名词。
Ⅳ 在利益和道德之间,究竟哪个最重要急
这东西没有重要不重要,只有需要不需要和合理不合理~。
他们是相辅相成旳,一旦一个离开了另一个,那么他们旳意义就变成很虚名
Ⅳ 如何理解道德价值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去了,道德自然就好了
Ⅵ 利益和价值之间的区别是为什么!
利益和价值的区别为:
一、指代不同
1、利益:好处。
2、价值:用途或积极作用。
二、侧重点不同
1、利益:侧重于表示带给说话人的好处。
2、价值:侧重于表示客观存在的好处。
三、引证用法不同
1、利益: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除了人民的利益,我们没有别的期求。”
2、价值:柯灵 《香雪海·时间》:“古往今来,时间老人迈的永远是同样的步子,但是时间的意义和价值不同,对人的感觉也就不同了。”
Ⅶ 利益与道德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的事例
金钱的追求与道德不可以并行,这种说法无法苟同。
金钱的追求或者说赚钱,是没有阶级性的,正常不能说它不合道德。赚钱,不单是资本家地主想赚钱,工人农民等等,几乎所有的人都想赚钱,都有金钱的追求。有些伟大的理论家硬把金钱的追求说成只是资本家地主的天性,是有阶级性的、不合道德的,因为存在剥削;这种说法存在不合情理的地方。试想,吃饭拉屎放屁,不单资本家地主必须,伟大的理论家们他们自己同样必须,跟阶级性或者道德没丝毫关系。理论家们有时乱扣帽子并不奇怪。
资本家地主剥削赚钱,有悖于道德,应予批判;但不能因此忽视、否定金钱的追求。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并行,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大家都赚钱大家都顾及道德才对吧。
Ⅷ 利益与道德的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标题
开题摘要
目录
介绍
文献综述
研究问题与假设
方法论
工作安排
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
暂定论文章节大纲
参考文献列表
各部分撰写内容
标题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问题陈述
研究的基本原理
假设
建议使用的方法
预期的结果
研究的意义
目录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Ⅸ 道德与利益是怎样的关系
道德与利益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有时是统一的。
在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实现了伦理的制度化。日本的法律就规定:如果有人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无论失物是金钱还是物品,失主须按照失物价值的5%至20%支付酬报。如果不支付这笔酬金,就无法领回失物。当然,如果拾物者可以不接受酬金,但如果接受了也是应该的,任何人都不应说他贪心,这只是他平衡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这样的规定会鼓励更多的人行善,同样也让人们学会先义后利,学会感恩,学会细心。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焦点访谈”一则报道说,有年轻人在一家医疗美容诊所花了一万多元做了增高手术后,不仅没有达到诊所承诺增加的高度,连正常的走路也成了问题。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事情在现在的社会中几乎成了常事,38元一只的青岛大虾,“天价鱼”,3。8万元一次的理发店。此之谓失其本心,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顾客的利益,最终得到应有的惩罚。
75岁老人沈兆骅,先后资助了13位贫困学子,后来老人生病了,被资助的学生不是境况不好无力照料老人,就是因为资助中断而再不跟老人联系。在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能像老人这样呢,而像学生这样见利忘义的却不少。人们总说这个社会很现实,确实,在利益面前什么都愿意,没有了利益就形如路人,他们曲解了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在现在,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像老人一样的人。更需要的是懂得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做好事应该抱着不求回报的想法,事后就算得到回报也是心安理得的。
人生路漫漫,你或许会不经意地帮助了别人,也许在你的眼里这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在他人的眼里却是天大的恩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许他们会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想尽千万百计来报答你,弥补心中的那份愧疚。既然你已帮助了他们,何不再帮一次,完成他们的心愿呢?那就坦然接受他们对你的报答吧。
Ⅹ 请高人指点道德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与道德有什么不同了?
首先,主体不同。道德的主体是天。道,天道也。也有将道作客观规律介释的,差不多,客观之天。总之是外在的东西,是外在神圣的要求,是对立于个人的,其内容也只要求个人如何约束自我。而价值的主体是生命,是包括个体的自我、个体的他人、由自我及他人及未来人组合的生命整体。生命整体在空间现实中是无法以空间单位表现的,现实中你看见的都是个体单位的个人,但整体的意志、它的价值要求,却是藏于你心中,成为你“人之初性本善”的善之源泉的。
其次,对利益的态度不同。道德的主体既然是天或外在的客观规律(历史规律化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产生的阶级也是),个体的利益就不再是主体自我的合理要求,而成为必须约朿自我而服从的牺牲。如果这个天或客观规律在世间还有个皇权、领袖之类的代表,那你的利益、你的一切就必须服从它的体制安全需要。而价值不同,价值的主体既然是生命,既然生命包括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那么自己的利益和所有人的利益一样都是合理的。因此,我们有权追求自我利益;但是,我们也必须尊重他人利益。因为他人也同样是生命。所有人的利益都是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互约利益范围,并从而共约利益范围,而这共约岀的就是公正原则,及在它的基础上实现的法律。所以,西方的价值能容纳个人利益,用不着象传统或阶级的道德发展到最后,是虚假的斗私批修。同样,因为价值也限定了个体的利益范围,从而它必须尊重他人利益和共约的公正原则,这样它反而少东方道德化后面的贪腐成风。
再次,对个人权力的态度不同。道德的主体是天,天与人自是不平等的,不平等下个人的权力是没保障的,它是被天决定的,从而应该服从于天的。所以,道德之下个人是无权的,道德不保障个人的权利,它只要求个人如何。价值不同,价值的主体是生命,生命的权利都应被尊重。所以你必须尊重和捍卫他人的权利,同时你也有权并且应该保护自己的权利。放弃自己的权利,就是放弃公众的权力,就是不公正。保护和争取自己的人权,就是为每个人争取人权,是有价值的行为。权利在价值之下公共化了。民主于是也在权利的公共化前提下可以实现了。民主也就成为生命整体意志实现的现实条件,因为生命整体就是在现实中不断展开的人民。而人民民主的实现,为提炼人民意志、共约所有人的利益提供了条件。所以,民主是生命整体实现自我的前提。价值在这儿统一于了民主。
…
从上可以看岀,价值与道德的根本不同,在于主体设定的不同。生命作为价值主体,使得价值在许多问题上获得了逻辑的统一。因为生命在空间中是个体的,只有在时间即历史中,才表现它的整体性。它的这一两重性,造成许多悖论。比如唯心与唯物。心是现实中看不见、却被血脉遗传的整体性生命意志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因为看不见,二千年前就被法家理性否认,后来又被阶级的唯物论否认。可见,生命的两重性,生命的整体性在现实中隐而不见,是造成天、皇权、领袖崇拜及依据他们的伪道德,得以长期冒充神圣的原因。
人除了利益目标外,还被一种意志决定着,这种意志造成着神圣的假象和需要。当生命整体这一本质未被认识时,是必被利用的。被利用的历史,会毁了价值的声誉,中国就有太长的、这样的历史,所以价值特难站立起来,但现在必须让它站起来了,因为,社会到处都表现岀因没有价值作为精神文化主流而岀现的危机;也因为,我们为价值找到了它真实的主体:生命。
关于生命两重性的逻辑论证,可参看本人所箸《生命:意志与历史》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