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权环节

立法权环节

发布时间: 2022-02-15 03:45:06

A. 君主立宪制经过哪些环节

君主立宪是世袭的,终身制,无限期
PS
简介: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是指在宪政体制下由一个世袭或选出的君主作为元首的政体。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国家元首是一位君主(皇帝、国王、大公等等,教皇有时也被看做是一个君主)。与其他国家元首不同的是,一般君主是终身制的,君主的地位从定义上就已经高于国家的其他公民(这是君主与一些其他元首如独裁者的一个区别,一般独裁者将自己定义为公民的一员,但出于客观需要他必须掌权为国家服务),往往君主属于一个特别的阶层(贵族),此外世袭制也往往是君主的一个特点(不过在这一点上也有例外)。 君主虽然是国家元首(head of state),但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力,会依各个国家的制度而不同;纵使是同一个国家,往往在不同时期,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力范围也各不相同。

内容:
君主立宪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现在世界上大都为后者,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从政府结构来讲君主交出了立法权但保留部分行政权,首相只是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宪法和其它法律由议会制订,从体制上看就是议会制订宪法和法律限制君主,君主在制订的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治理国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没有任期,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交出所有的权力(有些国家的纪年由君主指定),首相是国家的主要行政人,立法和实君一样,从体制上来看宪法和法律不是限制君主而是用来限制首相,首相只能在宪法和法律内治理国家。其缺点在于国家内仍存在着特权阶级,优点是不用战争就可实现宪政。

君主立宪制亦称“有限君主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有二元制和议会制两种。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和议会分掌政权,君主任命内阁,内阁对君主负责,君主直接掌握行政权,而议会则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如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明治维新后一段时间的日本。在现代,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只有个别国家实行。英国的《权利法案》就属于典型的君主立宪制。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则仍为现代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西班牙、卢森堡、瑞典、泰国、日本、柬埔寨等。 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的产生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君主立宪制在当代主要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形式。

B. 立法权的立法权与法律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
依据第一种权力,国王或执政官制定临时的或永久的法律,并修正或废止已制定的法律。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译本)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5页。
立法权所涉及的是法律本身(因为法律需要进一步规定),以及那些按其内容来说完全具有普遍性的国内事务。立法权本身是国家制度的一部分,国家制度是立法权的前提。--[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范杨、张企泰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15页。
立法权是一个整体,在其中起作用的首先是其他两个环节,即作为最高决断环节的君主权和作为咨议环节的行政权。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范杨、张企泰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18页。
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具有自由的精神,都应该自己统治自己,所以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译本)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8页。
立法权,不论属于一个人或较多的人,不论经常或定期存在,是每一个国家中的最高权力。
--[英]洛克:《政府论》(中译本),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83页。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国是国家的大脑,大脑指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中译本),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77页。

C. 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

法律制复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制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狭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3)立法权环节扩展阅读:

法律制定的特点

1、法律制定即国家的一项专有活动,也是国家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2、法律制定既包括有创制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的活动,也包括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

3、法律制定既包括法律制定活动,也包括法律修改、补充、废止以及认可活动;

4、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定活动是一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D. 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

法律分析: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狭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 等环节。①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②法律遵守: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③法律执行: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④法律适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E. 请问法律的制定需要通过哪些程序或环节啊,谢谢

法律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F. 法的制定包括哪些环节

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环节——确定目标、规划方案、政策抉择和合法化。

公共政策的确定目标
1、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2、公共政策目标的两大特征: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测性。
3、政策目标的分类:政策元目标[公平、效率、自由、安全]和次目标;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及其他的政策目标;
4、确定政策目标的两个意义(244):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5、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245):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1、政策规划(政策构建)的含义: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2、政策规划的特征:针对未来;强调目的;重视行动;突出过程和着眼整体。(多元化与政府主导并存;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3、单一主体的政策规划和多元主体的政策规划的含义和利弊比较
单一主体的政策规划——规划主体为政府机构
多元主体的政策规划——规划主体为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利益集团
单体主体模式——优点:能把握全局。缺点:公正、科学难以保证;缺乏民主性。
多元主体模式——优点:公正、科学、民主。缺点:可能 失之于片面。
4、听证制度的含义:核心要求是政府在作决策方案时要听取有关专家、有关管理主体、有关利益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以利于政策规划和抉择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公正化和规范化。
5、政策方案设计的原则:紧扣政策目标;规划多重方案;方案彼此独立;方案要有创新;方案切实可行。
政策方案评估:是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
政策方案择优: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主要方法有: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1、何谓公共政策的抉择?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靠量的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作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阶段。
2、随着政策指定过程的推进,相关的政策参与者(越多,还是越少?)越趋减少
3、公共政策抉择的主题主要有哪些?国家元首;行政首长;民意代表;法官;执政党首脑以及军事首长等等。
4、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一是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二是考量各方利益的平衡;三是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四是注意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决策。
5、何谓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政策内容合法化;决策过程合法化;有关政策法律化。
6、何谓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的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
7、何谓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就是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序要求。
8、何谓政策的法律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也称政策立法。
西方国家奉行的审议议案程序有:一读、二读、三读程序。

G. 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什么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 等环节。①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②法律遵守: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③法律执行: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④法律适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守法是法的实现的最基本的形式。与前述法律规范种类对应,法的遵守包括权利的正确行使、积极义务的履行和禁令的遵守。如果法制定出来了,却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遵守和执行,那必将失去立法的目的,也失去了法的权威和尊严。

执法,亦称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法律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解决纠纷的活动。国家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司法裁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

H. 立法活动的四个环节

立法活动的四个环节:
1、提出立法议案;
2、审议立法议案;
3、表决和通过立法议案;
4、公布法律。
立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立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活动。国家机关是由许多不同职能、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专门机关构成的一个体系,不是这个体系中的所有机关都是立法机关,只有其中特定的机关才能立法。这些特定的机关称为有权立法主体。在现代各国,议会或代表机关都可以称为有权立法的主体;一国究竟由哪个机关或哪些机关享有立法权,主要取决于国家性质、组织形式、立法体制和其他国情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I. 法律运行包括哪四个主要环节呢

法律分析: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

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

法)等环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热点内容
法律硕士公派出国读博 发布:2025-02-05 04:33:25 浏览:832
刑法二百一十条 发布:2025-02-05 04:18:29 浏览:512
方涛律师 发布:2025-02-05 03:29:28 浏览:288
法院审执运行 发布:2025-02-05 03:26:23 浏览:366
icu护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5 02:19:18 浏览:200
民法哲学研究 发布:2025-02-05 02:09:11 浏览:464
注会备考攻略2020经济法 发布:2025-02-05 01:37:32 浏览:409
吉安市安福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5 01:30:40 浏览:65
深圳律师合作 发布:2025-02-05 01:02:09 浏览:147
经济法自考论文选题 发布:2025-02-05 00:39:48 浏览: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