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
A. 10.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诚实守信 B.爱岗敬业 C.客观公正 D.坚持准则
坚持准则。诚实守信是根本和精髓,爱岗敬业是基础,客观公正是理想目标。
B. 如何理解“中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中的核心内容是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恶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则一种通过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非强制性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如下特点: 1.职业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界提出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会计职业特征; 2.自觉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约束作用,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道德的力量来维护; 3.综合性。既有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也有对其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C. 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行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核心,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内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保证容。会计的优质服务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全行业运作的效率,服务态度好,做到讲礼貌、讲文明、讲信誉、讲诚信,就能增强银行的生命力。
D.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中的核心内容是( ).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中的核心内容是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
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恶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则一种通过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非强制性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如下特点:
1.职业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界提出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会计职业特征;
2.自觉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约束作用,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道德的力量来维护;
3.综合性。既有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也有对其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E. [单选题] 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是( )
这题应该为C。
记得这题我在考呀呀网站上做过的,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 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 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理想目标 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 坚持准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
F. 坚持准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吗
当然啊,不过好多事情还得学会委婉的处理,用和学还是不一样的。
G. 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核心是什么
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核心是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行。
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是专会计人员职业道属德水平的保证。会计的优质服务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全行业运作的效率,服务态度好,做到讲礼貌、讲文明、讲信誉、讲诚信,就能增强银行的生命力。
会计职业道德是提高会计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银行的重要基石,我们应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财会队伍,营造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格公正、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的良好氛围。
人们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有很多概括,有遵纪守法、严格监督、尽职尽责、勤奋工作、真实反映、正确核算等等,这些是广大会计工作者在其职业活动中长期积累形成的道德规范和优良传统,是支撑和推动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但影响到银行本身的经营决策和企业形象,而且影响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
H.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核心内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是指对会计人员开专展以会计职业道德规属范为内容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这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应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施加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影响,促使会计人员形成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的活动。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使会计人员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
I. 无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诚实守信都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
对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已颁布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存在着体系不完善、条款可执行性差等诸多问题。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对经济组织法人代表诚信道德教育,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建立健全对会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议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整个注册会计师(CPA) 、会计师行业的立业之本。然而,近年来,虚假财务信息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会计职业道德构建问题已成为当前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念的界定
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会计职业特征的、用来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作为意识形态范畴其影响因素很多,如民族文化、传统习俗、价值标准等。会计职业道德贯穿会计运行的全部领域和过程。如同其他职业道德,其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所有会计从业者在其会计岗位都必须恪守准则、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自身承担的全部任务。会计职业道德属于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与《会计法》等相关的强制性规范不同,它主要是依靠从业者甚至全体国民信念、习俗、传统、教育和素质等力量来维系的,是依靠会计职业界自律以及社会广泛的舆论监督来实现的。同时为了保证伦理道德得到充分的重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很多被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被写进了法律,使得会计职业道德又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再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将诋毁竞争对手的不道德手段列为非法等等。但是,法律所规范的通常只能是诸如盗窃、欺诈等部分不道德行为,而更多的社会道德标准并不能全部在法律条款中体现,例如正直、诚信、关注他人等,这些标准未能写入法规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不重要,而是这些标准更加隐蔽、难以衡量。
一般认为,会计伦理道德作为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一般道德标准,具有以下特征: (1) 会计伦理道德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渐、自发形成的,是会计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具有较强的继承性、延续性和社会性,是会计行为的公德,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 自律和他律相统一。会计道德是自发形成的,是对他律的内化,它构成从业者的理念和独特的品格。从业者在行为时本能的遵守,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并要求自律为主、他律为辅,二者共同构成会计道德的基本内涵。(3) 职业性、专业性相结合。会计伦理道德是对会计职业的规范。会计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会计学本身属应用技术科学,具有完善的技术方法体系,因此会计道德规范必然要体现技术的层面,会计方法的选择、政策和程序的选择都应符合道德要求。(4) 会计道德整合性。会计职业道德的构成项目相辅相成、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共同构成道德准则体系。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内容
从目前世界各国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比较中可以发现,美国职业道德准则无论是结构体系还是规范条例的详尽程度都较为完善,有可借鉴之处。
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际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前任财政部长项怀诚同志在其《会计职业道德》一书也提出了关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构想即: ①爱岗敬业,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忠于职守、有笃信虔敬的态度。②诚实守信,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把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放首位,诚信、保守商业秘密。③廉洁自律,从业者必备品质。会计必须做到经济上廉洁、公私分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④客观公正,会计从业的基石。处理会计事务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以法规为准绳,不掺杂个人主观意愿,不为管理者意志所左右,消除一切非客观、非公正因素影响,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公允的判断。⑤坚持原则。严格按照会计法规为行动指南处理具体业务,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坚持原则。⑥提高技能。从业者不仅有道义上的责任感,还须有实现道德诺言的执业能力,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意愿,严格质量控制,抵制做假帐。⑦参与管理。发挥职业优势,为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⑧强化服务,会计从业者归宿。树立为经济主体、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意识。
就目前我国已颁布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看,多为概念性、框架性条款,仍属于基本准则,对道德行为的规范没有层次性,仍存在体系不完善、条款可执行性差、行业内对职业道德重要性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如没有指明哪些条款是从业者必须遵循的目标;哪些条款是从业者不能违反的底线。规范的约束力明显不足。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往往很难判断CPA 或会计师是否违反了职业道德准则。必须加以不断的完善。
三、加强我国会计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加快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当前虚假的会计信息已严重干扰了经济决策,扰乱了市场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市场经济依赖于规则,但仅有规则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道德诚信教育才能不使道德天平倾斜。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现象,也充分证明单纯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范不可能杜绝一切弊端的发生,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素质,必须辅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补充,制定和出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已迫在眉睫。
(二) 会计道德诚信教育是当务之急。会计从业者是《会计法》的具体执行者,负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然而目前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诚信危机,很多会计人员成了事实上的造假者或执行者。因此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诚信教育是当务之急。要使每一位从业者懂得,一流的专业技术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而一流的道德标准才是完善境界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应从学生抓起,在学历教育阶段,就应健全教育机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塑造职业品质,陶冶职业情操。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阶段,应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岗前培训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每一个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作为各种经济组织考核、晋升、续聘和奖励会计人员的重要指标。
(三) 要对各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开展道德诚信教育。法定代表人代表组织依法行使职权,法人代表也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全部责任。何况现实工作中会计造假行为很多是同企业法人的授意指使或强迫密切相关。因此对掌握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单位负责人进行诚信教育,是会计行业的生命线,是根本。
(四)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规范会计职业行为。当前会计假帐屡见不鲜,与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下降密切相关。因此会计工作应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具体可采取来自内部监督如公司主管人员和职能部门的监督、内部审计和职工评议等;来自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财政、税务、银行等管理部门的监督;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鞭挞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权益观和荣辱观,增强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五)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职业道德不属于强制性规范,人们在执行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松懈情绪,因此应在行业和企业范围内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检查考核评议奖励等制度,促使会计人员执行职业道德规范。激励约束要注意利益导向作用,要完善行业准入和禁入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春秋. 传统伦理的价值审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罗国杰. 伦理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杨雄胜.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 〕. 会计研究,2002 , (3) .
〔4〕叶陈刚. 会计道德研究〔M〕.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